古典
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 豆瓣
作者:
郭晨子
新星出版社
2006
再明亮的舞台,演起昆曲来,都美好得陈旧。——旧人、旧事、旧的心绪,旧情未了。妩媚和烦恼都是许久以前的,尘封起来没有走样。几个朝代几个百年前的一篷一笑,而今,也还是懂得。懂得,却无法安慰了——隔得太远,隔了万千的光阴。
横亘着岁月的河,昆曲是对岸的风景。河水汤汤,没有摆渡的舟。只有停留在此岸看着。迷失、怅润、困惑……
一段段前尘往事,明明素未谋面却偏偏似曾相识,梦里熟悉得真切,醒来,皆不认得。
昆曲,是今生看到的前世。
目录
楔子
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
[上本]
世故与天真
昆腔
曲牌
全本戏
折子戏
清唱与剧唱
女戏
船戏
灯彩戏
节令戏
娱神戏
串戏
行当
做功
戏箱
家班
曲会
[中本]
《水斗》
《断桥》
《偷鸡》
《思凡》
《下山》
《羊肚》
《说亲》
《说亲》(又一)
《古城会》
《楼会》
《打瓜园》
……
横亘着岁月的河,昆曲是对岸的风景。河水汤汤,没有摆渡的舟。只有停留在此岸看着。迷失、怅润、困惑……
一段段前尘往事,明明素未谋面却偏偏似曾相识,梦里熟悉得真切,醒来,皆不认得。
昆曲,是今生看到的前世。
目录
楔子
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
[上本]
世故与天真
昆腔
曲牌
全本戏
折子戏
清唱与剧唱
女戏
船戏
灯彩戏
节令戏
娱神戏
串戏
行当
做功
戏箱
家班
曲会
[中本]
《水斗》
《断桥》
《偷鸡》
《思凡》
《下山》
《羊肚》
《说亲》
《说亲》(又一)
《古城会》
《楼会》
《打瓜园》
……
发现汉字2 豆瓣
作者:
唐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发现汉字2:图说六书甲骨文》是迄今已知最早的汉字。从1899年重见天日,1903年《铁云藏龟》出版。整个20世纪,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塑汉字学的世纪百年。各家学说风起云涌,仅标名“汉字学”的著作便不下一二十本。然而,这又是一个“六书说”遭到歪曲和摧残的世纪。从清末戴震、段玉裁等一批训诂学者人为阉割,变六书为“四书说”到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等一批古文字学者攻讦“六书说不能范围一切汉字”,“无法穷源”,从而倡导“三书说”为止。汉字“六书说”成了20世纪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两汉以前中国学人极具天才发现 书说,似乎已经盖馆定论,可以寿终正寝,成为一件历史古董了。
新古今和歌集を学ぶ人のために 豆瓣
作者:
島津 忠夫 (編集)
世界思想社
1996
- 3
鎌倉時代初期、後鳥羽上皇の勅命によって編まれた勅撰集。古今和歌集以後の8勅撰和歌集、いわゆる「八代集」の最後を飾る。建仁元年(1201年)七月和歌所を設置、同年十一月撰進の院宣が下り、元久元年(1204年)に選定、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完成し奏覧・竟宴。その後、建保四年(1216年)十二月まで切継作業が続いた。
红尘外的茶香 豆瓣
作者:
张菁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让这颗在尘世间消磨的倦怠浮躁的心,慢下来,细下来,细到能听见茶芽在水中绽放的声响,能感受到手指与茶具间的每一次触碰。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
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本书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休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著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张菁写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每一页都洋溢着禅意茶香,文字的平淡质朴,让人全身充满了轻盈欢喜。她犹如一朵枝茎挺立、素雅清芬的莲花,在众多的茶书中亭亭玉立,动人心魄。
—— 中、日、韩三国茶道理事会会长寇丹
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本书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休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著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张菁写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每一页都洋溢着禅意茶香,文字的平淡质朴,让人全身充满了轻盈欢喜。她犹如一朵枝茎挺立、素雅清芬的莲花,在众多的茶书中亭亭玉立,动人心魄。
—— 中、日、韩三国茶道理事会会长寇丹
中国神话人物百图 豆瓣
作者:
彭连熙
天津杨柳青画社
1995
- 1
彭连熙的古典人物画,近年来已在中国人物画坛上连连出露头面,尤其在年画苑中一度简直成了一股旋风,令人刮目,可喜,可贺。究其原因,一是作品喜人,二是数量可观。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实难一言道尽,往往是各有其路,且难以捉摸。彭连熙的古典人物画,造型生动,色彩绚丽,且用线飘逸,固然是他长期以最大的功力锤炼,冬秋实践的结果。而他的用功之道是:纵观古今,择其精华,法其上品,用之有由,倒是他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诸如:顾恺之(东晋)、吴道子(唐)的传神线描;张萱、周防(唐)的重彩大着色,以及陈老莲(明)、任伯年(清)的出神人化,得意为形、都为他笔下的人物熔铸了深厚的传统风采。他又广收博览,吸取民间工艺和民间年画的纯真而构成他作品的浓重的乡土气息,雅俗共赏,喜闻者众。
此卷是彭连熙的中国神话人物专集,通卷确实充满着鲜明的古典氛围,古典线描人物能达到如此境界,对于青年人来说实也难能可贵,而当你知道彭连熙的少年时代曾虔心诗词和历史,从此造成了他对古血(神话的偏爱,便可理解了。因此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八仙』的超乎隐逸,“福禄寿三星”的厚德祥瑞,以及『哪吒』、『金刚』、『赵公』诸神的叱咤风云、绝胜豪强之气,各具生机又统笼在神幻典雅的氛围之中。
线之所致,形已应灵。彭连熙的线描作品一个突出特点是他的以情用线,以意用笔,画中贤者的超脱,文者的沉静,武者的豁达,行者的奔放,或刚或柔,或圆或方,或铁线,或兰叶,无不运用得珠连璧合,这对比某些只能一线(铁线)到底的技巧偏枯现象,不难看出彭连熙的挥洒自如的深厚笔墨功力。
阅读这卷『中国神话人物百图』不但给广大青少年读者讲些传统神话故事,同时也给喜欢中国画的青少年和美术爱好者以很好的白描范本和可供收藏的珍贵资料。愿读者阅后有听稗益。
此卷是彭连熙的中国神话人物专集,通卷确实充满着鲜明的古典氛围,古典线描人物能达到如此境界,对于青年人来说实也难能可贵,而当你知道彭连熙的少年时代曾虔心诗词和历史,从此造成了他对古血(神话的偏爱,便可理解了。因此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八仙』的超乎隐逸,“福禄寿三星”的厚德祥瑞,以及『哪吒』、『金刚』、『赵公』诸神的叱咤风云、绝胜豪强之气,各具生机又统笼在神幻典雅的氛围之中。
线之所致,形已应灵。彭连熙的线描作品一个突出特点是他的以情用线,以意用笔,画中贤者的超脱,文者的沉静,武者的豁达,行者的奔放,或刚或柔,或圆或方,或铁线,或兰叶,无不运用得珠连璧合,这对比某些只能一线(铁线)到底的技巧偏枯现象,不难看出彭连熙的挥洒自如的深厚笔墨功力。
阅读这卷『中国神话人物百图』不但给广大青少年读者讲些传统神话故事,同时也给喜欢中国画的青少年和美术爱好者以很好的白描范本和可供收藏的珍贵资料。愿读者阅后有听稗益。
夜航船 豆瓣 Goodreads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张岱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5
《夜航船》不是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浅白的文言讲说的四千多个文化段子,绝大多数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或者往雅处说,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社科知识。极少量虽然可以说有荒诞不经的意味,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也尝不可以看看。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寺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彀、徐夫人之类是也。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睡。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人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这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故即命期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寺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彀、徐夫人之类是也。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睡。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人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这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故即命期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镜花缘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李汝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
- 4
《镜花缘》内容简介:武则天夺取唐朝的政权,改国号为周。一日游上苑,武则天下诏迫使园中百花在残冬大雪中开放。上天见百花不经请示,适时开花,乃将百位花神滴降凡尘。总管百花的花神百花仙子拓生在秀才唐敖之家,后取名唐闺臣。唐敖因不满武后,同多九公、林之洋到海外游览,历经君子国、女儿国、不死国、两面国、无肠国等四十多个国家,亲见许多奇人异事、奇风异俗,有的人长两面,有的耳长垂地,有的歪心,有的无肠,有的专爱撒谎,有的一毛不拔,千奇百怪。唐敖在游历中还无意间结识了滴贬海外凡尘的许多花仙。后恍然觉悟,入小蓬莱修道。武则天为选才女,下诏开科考试女才子。百位滴降凡尘的花仙,从海内外齐奔京城应考,并均中试。乃欢聚一堂,弹琴赋诗,弈棋作画,行令论文,说艺猜谜,各显才华,尽欢而散。 此时,遭武则天陷害的徐敬业、骆宾王的后代余承志、洛承志同剑南节度使文姜等,联合起兵反对武氏朝廷,先后攻破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关城,武则天被迫同意唐中宗复位,从而把政权仍归还李氏王朝。数十名被滴贬尘凡的女花仙在讨伐武氏朝廷中殉难,唐闺臣亦去小蓬莱寻父入山不返。 作者对当时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不满,在书中均有暴露、批评。且因作者博学多才,文字功底坚实,采撷古籍中的神话传说联缀故事,借论文赋诗、讲谈笑话、游览猎奇等故事情节讽喻现实,信口而出,得心应手,写得光怪陆离,幽默风趣,生动流畅,极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具有改良主义倾向,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和某些封建迷信,并精心编造了君子国等所谓理想社会的故事,但由于作者阶级立场、思想矛盾以及时代的局限,仍脱离不了封建糟粕的窠臼。尽管如此,《镜花缘》仍不失为一部有成就的经典小说。
狂言选 豆瓣
8.7 (6 个评分)
译者:
周作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 1
书中收录了《两位侯爷》、《蚊子摔跤》、《花姑娘》、《人变马》、《狐狸洞》、《小雨伞》、《雷公》等24篇日本民间喜剧。
“狂言”是日本中古的民间喜剧。这时期相当于中国明朝,14世纪后半至16世纪,也是西欧的文艺复兴时代。在日本历史上,这是武士专政七百年间的中段,在源氏鎌仓幕府与德川氏注户幕府的中间,足利氏世袭将军,幕府设在室町,所以称为室町时代。这时代的文学普通称作武士文学。
狂言与摇曲同出一源,所以这也称作“能狂言”,照例在演能乐的时候,在两个悲剧中间演出,不但可以让能乐主角来得及改换装饰,也叫观众年得不单调。
民间故事与笑话在日本来发达成为“落语”,发达都很早,狂言有好些篇看业便是从此取材的。《狂言选》中所收的《三个残疾人》,《人变马》,《附子》,《狐狸洞》,《骨皮》,《工东噹》以及《养老水》,可能都属于这一类。
“狂言”是日本中古的民间喜剧。这时期相当于中国明朝,14世纪后半至16世纪,也是西欧的文艺复兴时代。在日本历史上,这是武士专政七百年间的中段,在源氏鎌仓幕府与德川氏注户幕府的中间,足利氏世袭将军,幕府设在室町,所以称为室町时代。这时代的文学普通称作武士文学。
狂言与摇曲同出一源,所以这也称作“能狂言”,照例在演能乐的时候,在两个悲剧中间演出,不但可以让能乐主角来得及改换装饰,也叫观众年得不单调。
民间故事与笑话在日本来发达成为“落语”,发达都很早,狂言有好些篇看业便是从此取材的。《狂言选》中所收的《三个残疾人》,《人变马》,《附子》,《狐狸洞》,《骨皮》,《工东噹》以及《养老水》,可能都属于这一类。
药窗诗话 豆瓣
作者:
吴藕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诗话"、"词话"等似乎已是"古典化"的"贵族文体",早已绝迹于今世.所以,当我读到吴藕汀老人之<药窗诗话>时,不禁有一种"化石复活"之感.藕汀老人在书画、文学、经史子集诸多领域皆有不凡建树,却自甘淡泊,避居嘉兴,不赴都市凑热闹,不与世俗同沉浮.比之那些喜欢在电视上出风头的"文化老人",其高下若云泥立判.藕汀老人虽已年过九旬,仍如老顽童一般,对各种新知充满好奇之心.吾友许宏泉君云,藕汀老人无一日不读书、写作、作画,比好些年轻人还要勤奋.更可佩的是,老人通过种种渠道获取新信息,甚至对网络上的言论亦有相当的了解,若干见解与年轻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约而同".
本书是文化老人吴藕汀先生晚年闲居嘉兴的信笔之作。诗话共三千余条,作者生前编定两百条,认为可流传后世者。内容简介:
本书一诗一话,内容涉及书画、饮食、经史子集等诸多方面。作者以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对民国时期浙江嘉兴及其周边区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方式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在净化的方寸和升华的岁月中,作者善于挖掘日常生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史典故,举凡家国传统、历史风貌、人物品鉴、饮食文化等,均能举重若轻,启人深思,与人平等对话而又令人肃然敛容。读者从中既可以感受到清明的历史领悟力,又可以品味到作者高超的艺术鉴赏力、精深的诗词造诣,以及对故土、故人的真挚情感。作者为地方文化事业和乡邦文献作出的重要贡献亦...
本书是文化老人吴藕汀先生晚年闲居嘉兴的信笔之作。诗话共三千余条,作者生前编定两百条,认为可流传后世者。内容简介:
本书一诗一话,内容涉及书画、饮食、经史子集等诸多方面。作者以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对民国时期浙江嘉兴及其周边区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方式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在净化的方寸和升华的岁月中,作者善于挖掘日常生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史典故,举凡家国传统、历史风貌、人物品鉴、饮食文化等,均能举重若轻,启人深思,与人平等对话而又令人肃然敛容。读者从中既可以感受到清明的历史领悟力,又可以品味到作者高超的艺术鉴赏力、精深的诗词造诣,以及对故土、故人的真挚情感。作者为地方文化事业和乡邦文献作出的重要贡献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