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竹谱详录 豆瓣
作者: [元]李衍 / 吴庆峰 张金霞 整理 山东画报出版社
古言竹者或有谱无画,或有画无谱,为李衎《竹谱详录》开有谱有画之先河,且论述极详,是古代竹谱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全书分画竹、墨竹、竹态、竹品四谱,七卷,尤详于竹品谱。描述了我国三百余种竹类,包括各种罕见竹类,对于其形态、品性、画法均有详细论述。作者征引繁复,其中很多古籍现已亡佚,对于古典文献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阴阳五行之气有清有浊。人之生,得其气之清者必清,而浊者莫干焉;得其气之浊者则所好必浊,而清者莫混焉。夫清之不能以浊,浊之不能以清者,岂日严封畛以限之,高闩闳以绝之哉!薰莸冰炭相反而不可相入,固自然之理也。蓟丘李侯仲宾,海内清流,以“息”名其斋居之室,于世味一切淡如,顾独喜为墨竹。读书余闲,辄游戏于是。久之,遂尽得文湖州不传之秘。尝为一书,论墨竹之法与其病,凡竹之异俗殊名,奇形诡状,莫不谱其所自出,古今诗文有一语及竹者,亦皆摭掎无遗。其好之可为笃矣。夫竹,天下至清之物也,非沆瀣之清素在脾肝间与此君分合,安能好之如此其笃,又安能使风枝露叶萧洒劲严,无一毫尘俗气,若涤笔于冰盂雪碗中而写之耶?抑竹之所以可贵者不特清而已,盖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有不可夺之节焉。侯尝以春官贰卿万里使北景能不辱命而返,其大节之不可夺盖如此。昔白乐天谓竹有似于贤者,世以为名言,若侯者真可比德于竹而无愧矣!
荆楚岁时记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南朝·宗懔 / 宋金龙 校注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 - 9
《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本指楚族或楚国,后以楚国的境域约相当于古荆州,故沿用泛称长江中游一带。
藕香零拾 豆瓣
作者: 缪荃孙 中华书局 1999 - 2
《藕香零拾》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缪荃孙编刻的颇负盛名的丛书之一。这部书共收书三十九种,计一百零一卷,书中所收大多是少有流传的罕见之书,且皆为作者亲自辑,校,并大多写有精湛的跋语或校勘纪,都足称善本。极具文学历史考研和收藏价值。此书筹创于光绪丙申(二十二年,一八九六),于宣统庚戌(二年,一九一○)刻成,中经辛亥革命,延至一九一三年正式印行,这时,缪荃孙已是一位六十九岁的老人了。
《藕香零拾》顺次所载的张俊高桥之战(即明州城下之战)、陈思恭太湖之战、吴玠和尚原之战、吴玠铙风岭关之战、李实唐岛之战、虞允文采石矶之战、赵撙蔡州之战,张子盖海州之战,当是确无误的《中与十三处战功录》所载内容。
古本山海经图说(上下) 豆瓣
作者: 马昌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追寻中国人失落的想象力,山海经不可不读。
山海经是古代中国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各种传说。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品,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既是一部巫书,又保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原始神话。《山海经》开了中国有图有文的叙事传统的先河,它的奇谲多姿,形象地反映在山海经图中。尽管六朝和宋代以前的《山海经》古图已佚散不存,而现存于世的明清诸家山海经图中的畏兽异鸟图像,对理解这部天下“奇书”、认识远古社会及山川信仰,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作者从国内外现存的诸多古本山海经图中,精选出富有价值的古图并撰写图说,按照十八卷经文的顺序一一道来,在比较中追索山海经图的来龙去脉,阐发其文化底蕴,探讨其叙事风格,在山海经研究史和神话学史上独辟蹊径,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自出版以来,受到海内外读者和研究者的欢迎。
此番增订再版,选用的山海经图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图像来源从原来的10个版本扩充至16个,选图从原来的1000幅增加至1600多幅,奉献给读者的是可供阅读、欣赏,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魅力的山海经图画世界。
易经 豆瓣 Goodreads
8.8 (5 个评分) 作者: 于春海 译评 译者: 于春海 译评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 8
《易经》讲的是人谋,不是神谋、鬼谋。整部作品始终贯穿着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认为人的品德修养,人的主观努力可以逢凶化吉,促使事物发生变化,相信人谋在改造环境,促使事物转化时所起到的作用。
有人认为《易经》是讲算卦的书,宣扬了封建迷信,这是误解,或是以不知为知,简单地认为占卜、算卦等于迷信。殊不知,占卜之于迷信,正象宗教之于巫术一样,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易经》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在《易经》中,没有“批八字”,“看手相”的内容,有的却是对中国古代君子提出的要求,是君子的人生指南。本书将其翻译、评点,力求寻觅出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古为今用,使《易经》成为我们的人生指南。
封神演义 豆瓣
作者: 许仲琳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2 - 6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原是中国平民娱乐文学,主要是以古代魔幻神话故事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主要是以荒诞的幻想来塑造人物、展现故事、安排细节。讲述了商末政治纷乱和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纣王到女娲宫进香,题诗亵渎了女神女娲。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其国家毁灭。狐狸精附身于冀州大臣的女儿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被妲己操纵的纣王逐渐变得残暴,自此殷商朝政日非,在昆仑山修行四十年的姜子牙奉师元始天尊之命,下山助周灭商;而姬昌于草莽间访得姜子牙,并委以丞相重任;姬昌身亡后,其次子姬发被立为西周之主;之后商纣几番西征,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至周武王人殷,纣王纵火自焚,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武王分封诸侯。全书的中心内容是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其间神怪迭出,各有匡助。助周者为阐教,有道、释两家,助纣者有截教。双方各逞法术,互有死伤,截教终败。《封神演义》揭露了商纣王暴虐无道,赞美了理想的“仁君”周文王,辅佐的能臣姜子牙。塑造了凶残暴虐的纣王、三头八臂的哪吒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奇妙世界。由于思想的局限性,《封神演义》存在着宿命论的观点,认为一切都是前定:周武王当兴商纣当灭是前定,封神也是三教会谈预定的名单。所以,不论好人坏人,都到封神台上受封。对此,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封神演义》兼具了《西游记》的趣味性和想象力、《三国演义》的历史厚度和曲折情节、《红楼梦》的情感色彩和《水浒传》的英雄气概,是神魔小说中一部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