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园冶注释(第二版) 豆瓣
作者: [明] 计成 原著 / 陈植 注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也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艺资料。作者对造园艺术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建筑布局、山、铺地、借景等均作了系统阐述。
巴史别观 豆瓣
作者: 张良皋 建筑书店(原建筑社) 2006 - 5
本书主要阐明:中国大历史应自元谋/巫山猿人开篇;中国文明之源在大西南巴域;巴文化是楚文化的基础,楚文化是汉文化的前身,汉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体;巴文化之传播远到玛雅。本书主要章节内容如下:一、整合冰山一角——庸国;二图像巴史;三、广说盐;四、沼泽开发与文明兴起;五、泛巴文化论。
2011年9月24日 已读
武陵人未归,柳州城依在。太有趣了!太有趣了!
中国 历史 建筑
斗栱 豆瓣
作者: 潘德华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 10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它以極为简单又極標準化的構件,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擔起中国建筑中出檐懸挑、承手艺梁袱、装点檐下、顯示等级等功能,其检讨卯之精巧又作为中国建筑木工技术的最高典范。本书作者在这一领域中研究兴實中式逹四十余年,並以十二年的努力寫成此书。斗栱的歷代變化悉收书中,榫卯之堂奥盡呈眼底,共绘图纸三百余幅,照片一百四十余张,斗栱分件图一千余件,可谓斗栱研究之宏大展覧。
本书是古建筑设计兴施工、古建筑保護兴修善、建筑歷史研究兴教学的一本全新的不可多得的参考工具书,適合於中外研究中图傅统建筑的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古建筑公司、古建筑设计院及古建筑爱好者阅读。
外部空间设计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 3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全书共四章。
匠学七说 豆瓣
作者: 张良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1
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大于器物,早于典册,久于金石。从建筑入手,研究人类文化,本当顺理成章。目前,不论中外,说起“建筑文化”一词总显陌生,但无妨中国自我作古。中国建筑文化融合得如此紧密,如此悠久,如此普遍,以致人们完全不感觉其存在。所谓“行之而不著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本书将建筑与传统文化,都为《匠学七说》,务在发前人之所未发,唯陈言之务去。本书将建筑与传统文化,都为《匠学七说》,务在发前人之所未发,唯陈言之务去。每念筚路蓝缕,自必仰止往哲;至于宏文大论,但能期之来贤。容我亡冀千虑一得,多言或中,足矣。
图像中国建筑史 豆瓣
作者: 梁思成 英文原著 / 费慰梅 编 译者: 梁从诫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 1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早年用英文写成的一部简明的中国建筑史,旨在借大量照片和图版,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形制的演变,向西方读者作个通俗的解说。
中国民居研究 豆瓣
作者: 孙大章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 1
本书主要内容有:中国民居的历史演进;民居的分类;典型民居形制概述;民居建筑空间构成;民居结构与构造;民居建筑美学表现;传统村镇;传统民居形制生成诸因素的探讨;传统民居的研究与保护。中国民居书目举要。1—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民居及古村镇名录。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 豆瓣
作者: 刘大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 6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精)》是以明、清官式建筑的做法为主线,主要
介绍古建筑土作、瓦作和石作的传统营造方法和法式,包括地基、台基、墙
体、屋顶及地面等部位的式样变化、构造关系、比例尺度、规矩作法以及建
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精)》可供古建筑设计、施工、修缮的工程技术
人员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建筑院校的师生参考。
江南古镇 豆瓣
作者: 阮儀三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0 - 9
《江南古镇》内容简介:江南古镇,多么令人神往的鱼米之乡,文化之府、旅游之地。它好似一幅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朴实淡雅、气韵生动、诗情画意的山水画长卷,在有限的地域中,使人们领略到无限的空间意蕴和人间乐趣。
这是一本学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建筑类大型画册。它所包容的范围,涵盖了苏南和浙北的江南古镇。
这本画册以江南古镇建筑符号的三个层面:图像、标志、象征,为研究视角,以千百年来『天、地、人』的和谐与秩序为核心思想,折射出东方农业文明、经济技术进步、乡土建筑文化、社会发展文脉等众生相。
它叙述了江南古镇的形成、成熟和变迁。从江南古镇的形态、江南古镇的街巷、江南古镇的建筑、江南古镇的保护等四个侧面,无论是历史纵伸感,还是空间的层面感,多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江南古镇全景图。
这本画册将告诉你:生态、形态和情态在由地理、历史、自然、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所形成的江南古镇个体环境中,是如何得到有机的统一;众合感、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是如何通过居住环境与建筑构件的和谐协调,而得到充分的体现。
它还向人们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江南古镇如何从『消费传统』到「生产传统」,如何创造江南古镇新的和谐、统一,以寻求生态、形态和情态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愿驻足在这本画册中的亲爱的读者,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份难忘的追忆。
护城纪实 豆瓣
作者: 阮仪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他专业之外的一部著作,更是他专业之内一部罕见的作品,本书着力表述自己对当代重大文化问题的思考与立场,以及为这写思想付出的一切。因此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大作品,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部良心录。



目 录:
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录(代序)
项羽焚咸阳和保护历史城镇
轰炸科隆大教堂和华沙城的重建
朱启钤和梁思成对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的初创
北京古城的建设性破坏
刀下留城救平遥
要续弦不要断弦的常熟
古代水防工程的范例寿县
洛阳隋唐古城遗址的保护之战
安阳古城的破膛开肚和遵义老街的拆除
抢救昆明文明街
福州“三坊七巷”的厄运与转机
丽江申报世界遗产的小插曲
保护周庄古镇的实际经历
黎里古镇的闭门羹
陈墓变成了锦溪
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曲折故事
南浔古镇的是是非非
西塘风波
周庄开公路始末
绍兴名城风貌的消失和历史街区的保护
推土机前救古宅
清河坊街的失误
徐州的汉街和户部出老街的拆除
南京路的特色不能丢
重振老外滩的雄风
变味的老城隍庙和即将淹没的乔家路
上海嘉定西大街的拆保斗争
苏州城墙的拆毁和古胥门的保护
54个街坊的划定和平江历史保护区
苏州干将路的开通和传统风貌的继承
九华山风景区规划的风风雨雨
古城笔记 豆瓣
作者: 阮仪三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 6
中国的众多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有旖旎风光,有独特遗存。苏州古城墙、乌镇蚕事、周庄桥话、常州城外古淹城、模范城市南通、宁远卫城……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阮仪三教授多年从事古城保护与研究所撰写的文稿,其中包括部分早年的研究笔记。全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关联密切的图片成为文字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丰富,充分尊重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时尚。
中国古代建筑师 豆瓣
作者: 张钦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
人们已经习惯了游历北京的故宫,却不知道谁是它的设计者;或者观赏苏州的留园,却不知道造园师是谁。作者没有遵循这种轻视技术、轻视工匠的陋习,而是从好奇心出发,选择了近50名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成章介绍,并以“知识链接”的方式介绍同一时期(或同一题材)的国外有代表性的建筑与建筑师,试图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场景。建筑师的选择,是以他们的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的策划和设计为标准,“代表性”的建筑,主要包括宫廷、庙宇和民居。
失去的建筑 豆瓣
作者: 罗哲文 / 杨永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7
《失去的建筑(增订版)》收录了277张照片、170篇文章,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广大读者看到了从未见到过的、失去的古建筑倩影。
古墓 豆瓣
作者: 宋航 重庆出版社 2006 - 1
墓,与死亡相联系。所以,墓成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一个灵魂的永恒之所,墓也是隔断生与死的博大广袤的空间。本书以古墓为选题,再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雅俗共赏,让你全面解读中国文化。
聚落探访 豆瓣
作者: (日本)藤井明著、宁晶译 译者: 宁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作者为财团法人·住宅综合研究财团的机关杂志《住居论》中的“风纹”专栏撰稿迎来10周年之际,以连载的的内容为主线,并在其基础之上,大幅度地修改之后作为聚落论的总结而归纳形成。
目录
一探访之旅
1.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2.聚落调查
3.探访视点
二构想的空间图式
1.空间图式
2.顺序化和中心概念
3.区域化和领域概念
4.符号化和表象作用
三差异性的表现
1.关于选址位置
眺望爱琴海的白色城市一桑托林岛卜的斐拉
托托拉(芦苇)的浮岛乌鲁族的湖卜住居
蔷薇谷的要塞??帕伯尔人的粮仓
2.关于聚落形态
飘浮在环礁湖上的阿兹特克的符号一一圣‘培德罗河的墨西卡利
耸立着的高大粮仓??特岁布里恩群岛上的粮仓
风水的造型一客家的八卦城堡
3.住居形态
芦苇和泥制成的超长拱顶??锡楠的线形住居
发髻形屋顶的建筑物一东高地的住居
神灵的家??塞比克河上的豪斯.唐巴朗
马空间形成的技法
1.布局的理论
塔状住居??城堡城市阿鲁?哈加拉
卡玛里窗映照F的城市??萨那的高层住居
沙漠中的摩天楼??西巴姆的高层住居
撒哈拉的沙漠绿洲??姆扎卜山谷中的7座城市
芦苇滩上的人工岛??阿拉伯河上的水上住居
男性的家和女性的家??高地地区的住居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达尼族的复合型住居
内包的住居??达尼族的女性的住居
奇特的室内粮仓群??泊多克族的复合型住居
重合的圆筒建筑群??古伦西族的复合型住居
分层的顺序??那布达姆族的复合型住居
矩形元素??马尔卡族和努努玛族的复合型住居
凝结成的土的造型??罗比族的复合型住居
2.配置的理论
象征性的屋顶??萨丹?托拉加族的船形住居
相对而立的船形住居??托巴湖上的托巴?巴塔库族
并列着的歇山屋顶群??卡罗?巴塔库族的住居共同体
神圣的戒律巴厘岛??印度教的小宇宙
分层构造的住居??亚齐族的底层架空式住居
小岛上的白色宇宙船??北尼阿斯岛上的椭圆形底层架空式住居
巨石和猎取人头的岛??南尼阿斯的底层架空式住居
安达卢西亚的地下住居??库埃瓦斯和换气简
神圣之巅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尼瓦尔族的聚落
环形的土楼??客家的住居
3.形态特征的理论
人形住居??位于邦贾加拉断层的多贡族
与祖神(玛拉普)朝夕相处的家??松巴岛的松巴族
木造底层架空式4层住居??阿罗尔岛的阿布伊族
龙塔椰子的大屋顶??若逖岛的若逖族
草土块材的家??玻利维亚的奇帕亚族
用草土块材建造的拱顶??秘鲁的奇楚亚族的住居
块石拱顶??图鲁力之城阿鲁贝鲁贝鲁
沙漠绿洲的水系??伊朗的地下水路卡那托
风的造型??伊朗沙漠边缘的聚落
幸福的五色旗??西藏拉萨近郊的村子
扎绑屋顶的绳帘??也门蒂哈麦地区的装饰住居
带有采光中庭的蒂古雷姆托??摩洛哥南部德拉溪谷的住居
五结束语
1.关于风土的作用
2.想像力的尝试
后记
中国古代门窗 豆瓣
作者: 马未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 9
《中国古代门窗》中介绍的门窗实例,均散佚民间多年。作者十数年里奔走于穷乡僻闾,将其一一收集起来,并加以修复、拍照、测量尺寸,方成此书,功莫大焉。捧卷拜读,由衷感佩作者对历史遗存的呵护之心。横三竖四堆码的杂货,也不是孤零零地遥立历史的陈迹上的朽木。作者纵横交织地将古代建筑的发展版,对建筑、文物研究者,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门窗,一向附丽于建筑及园林营造之中。历代写园林的书,汗牛充栋,而论及门窗,常常一笔带过。宋人著《营造法式》,辟“小木作”诸章,始有关于门窗、栏杆和室内隔扇、罩、屏等制度、功限的专论。然而一千年过去了,未有一部关于门窗的专著问世。
未完成的测绘图 豆瓣
作者: 梁思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梁思成、刘致平、莫宗江等根据学社在1939-1940年对云南、四川、西康(现属四川)西南诸省约53个县、市古建筑的野外实地调查成果,整理、撰写的报告及绘制的实测图。其间工作被迫停顿、资料遗失、搁浅多年,最终没有完成。近年林洙女士将之整理成册,向学社前辈致敬,并为建筑院校师生、古建筑研究人员、古建筑修缮单位以及史学界和文化界人士等提供研究学习的参考。
建筑师梁思成 豆瓣
作者: 林洙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本书由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记述了梁思成先生的生活、工作,以及梁先生在建筑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