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
豆瓣
8.9 (87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音乐工厂
《家》的发行,让许多人感到错愕莫名:原本被定位成“抗议歌手”、“愤怒青年”的罗大佑,在这张专辑里显得温情而内敛,几乎完全感受不到他前两张作品处处可闻的悲壮气势。当时任职滚石企划经理的詹宏志说得很直接,“《家》的创作可能更成熟,音乐可能更花钱,更精致,更动听,但是《家》的温情与保守,证明所谓的“抗议歌手”是十足的谎言。”王明辉则认为,《家》里呈现的罗大佑“应该是一种经过长期观察,思考环境跟人的依存关系之后所引发的一种心灵上的疲倦”,那个时候他好像有一种“急着要找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的情绪”。讽刺的是,向来被视为风格最保守的《家》反而是罗大佑专辑中送审未通过的歌曲最多的一张。
事隔多年,罗大佑对这张专辑的处境有更清楚的体会,他表示当时自己承受的压力已经超出所能容忍的极限,“自己觉得有很多东西扛不下来了,也就是说自己想讲的话已经到了一个顶点”。《之乎者也》和《未来的主人翁》掀起的风暴使他被冠上“抗议歌手”之类的头衔,甚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同时遭到来自政府当局和党外势力的压力——前者嫌他不规矩,后者嫌他不够激进,《家》风格上的凸变,其实也代表着打破这个既定形象的企图。可惜当内在外在的矛盾都没有获得解决时,当时的罗大佑并没有办法独力从这个盘根错节的网络解脱出来。回头去看《家》,罗大佑认为这是一张“企图跳出某个框框,却又受限于更大的框框”,以致仍然无法充份淋漓施展的一张作品。
《家》的音乐处理,的确是罗大佑迄今做得最精致,层次最丰富的一张,为了追求和前两张摇滚曲的不同质感,罗大佑亲自赴日聘请资深作曲家三枝成章为他编曲,专辑中大部分的歌是在东京录制的。《吾乡印象》八分多钟的曲子里加入了胡琴、月琴、把乌等传统乐器,层层叠叠的音效,细腻的编曲结构加上罗大佑吟哦式的唱腔,透露出和前作完全不同的企图;《青珂嫂》则是他首次收录的台语歌,都替这张专辑增添了一份贴近故乡土地的眷恋之情。《家Ⅰ》,《家Ⅱ》不仅诚恳地道出创作者内在的渴盼,也和前作处理爱情时低调抑郁的情绪大异其趣,是罗大佑专辑中首次出现明朗温暖,情绪诉求“正向”的情歌。浓郁深情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以及潇洒中掩不住落寞的深切内省之作《我所不能了解的事》,都是罗大佑炉火纯青的经典歌曲。而《超级市民》这首唯一对现实直接批判反讽的作品,反倒和整张专辑的基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张专辑出版之后,罗大佑终于认清他已经撑不下去,到了必须离开自己的《家》——台湾,远赴重洋让一切“归零”的时候了,这张专辑为惊天动地的“黑色革命”划下句点。那个让无数年轻人顶礼膜拜早已成为图腾的黑色身影,就这样不知不觉永远走进了历史。
衣锦还乡 豆瓣 Spotify
9.1 (25 个评分) 罗大佑 / 鲁世杰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89年10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对于罗大佑的受众来说,这张《衣锦还乡》极可能被忽略。1989年罗大佑受导演张婉婷之邀,为其电影《衣锦还乡》作主题曲并配乐,这是罗大佑第一次接触电影音乐,在这张表现一代中国人在异域与故乡之间辗转流徙的命运的影片中,罗以一贯的乡土情结和深刻的观察与省思将影片烘托的更具亲和力与震撼性。8段配乐与两首歌曲是配乐的全部,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船歌》,创作这首中国味十足的歌曲绝非偶然,1986年罗大佑写成《海上花》是对东方风格的初试,1988年的《爱人同志》与《京城夜》更加具像。而罗在这些音符中倾注的不仅是一个宿命的轮回,更用东方韵律的悲鸣暗喻当时年代的变迁。《衣》是罗大佑+音乐工厂+鲁世杰,再一次透过音乐来抚慰中国人宿命伤痕的绝唱。
追梦 豆瓣
9.5 (31 个评分) 罗大佑 / 花比傲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1年5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
专辑文案
追梦人 梦中月光流泻满地 很象爱情如此静好 只是当认真起来伸手想结实拥抱 月光就从手指缝穿过 滑落 爱情也总是这般,很象梦里的美景 看着那么诱人,却永远差一步才追得到
滚滚红尘 都说好了此生不分开的约定 一晃眼 却在红尘中走散了 慌乱中我摊开手心端详那条爱过怨过山绕水弯的感情纹路 我到和你相遇的起点 一路前去与你相会 才知道走过这么多风雨路程 原来你是我生命风景中最留连的一幕
旧伤新情 在感情中受伤 是不宜张扬 宜静悄悄没人打扰 独自疗伤 像收集一片血红的枫叶 可资纪念秋天的模样 我以录下伤口愈合的声音,纪念一段心情的沦丧
轮回 结伴渡过时间的河吧 虽然登上了那边的岸之后 我们就要分手 赶各自的路 我这下只想好好与你紧紧牵手 且在水光粼粼中记牢你的脸 好在下一个渡口 一眼从人群中认出你 再共渡一次河
吉星高照 满天星斗 我们指认了一颗流星 做为谁也不可变心的见证人 它那灿烂一路滑入地平线的火花 正好拿来挂在颈间 当做一条祝福爱情的幸运符
沉默的表示 忽然不说话了 你在沉默中轻轻用眼神挡开了我 或许没有语言也是好的 否则你又如何说的出 不违背我又不伤害我的理由 这次 我终于学会用背影挡开你的沉默
变迁中的你的我 那年小心翼翼将你封箱 摆进记忆仓库的角落 以为你就此完好如初 等候着某一日不期的重逢 直到事过境迁了很久的今日才猛然记起 是不是因为认不出你在尘埃中变迁的样子 已早将你倾倒了出去
双镯(1、2) 看台上演得热热闹闹 卿卿我我 都是别人的故事 台下枯坐的我的心冷冷清清 究竟还要冷落多久 才轮到我们粉墨登场 也去赢得人家一声声的叫好
美丽岛 豆瓣
9.0 (41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音乐工厂
罗大佑十年来首张个人专辑,在台湾唱片风雨飘摇,社会价值混乱之际决定采行独立发行方式,自行出版。作品中依然保有他一贯对人的终极关切与炙热感情。音乐型式跳脱过往,大胆融合多元类型。情歌见心,批判见血,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成熟作品,也是这个时代极需要的诚实作品。

专辑既叫“美丽岛”,里头的作品也是这七、八年来,罗大佑随着台湾不同的动汤、变化,创作出的歌曲,有他因SARS有感而发写下的“伴侣”;有他因白晓燕案,送给母亲白冰冰的“倾城之雨”,当然还有他对政治环境尖锐、毫不留情的批判。
首都 豆瓣 Spotify
9.3 (46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万里河山 千代人物…


五千年之后,首都的门终于慢慢开启。

“动了,它终于动了!”每个人内心嘶喊,血液内屏息以待。

巨门之前,人们细如蝼蚁。极端缓慢,但它无疑是在动了;每一份移动引起的低音巨响,震击了每个人的全身。但没有人敢动,大家反而更加竖耳倾听,似乎怀疑这扇属于这民族的门,竟然也能动,也会开启。

表面世界,车水马龙。行街办公,依然如故,心照不宣。这是一场没有人想错过的戏。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数千年的符咒即将解下,没有人敢错过这场戏,没有人想再背负那诅咒的道符。

首都之门,终于开启。

首都的金光,刺眼而出。
原乡 豆瓣
9.3 (51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歌,是语言的花朵。

在这母语音乐的摸索制作过程中,我惊讶的发现到语言竟是如此活生生的生存—一如我们脆弱生命的喜怒哀乐与生老病死。

根本,没有人的台语是真正标准的 从我们父母直到我们祖宗所用的生活语言内,没有人有资格声称他是一个标准。除非他无知到根本漠视了时间与空间才是唯一的主宰与支使者。

于是,我多少是带点罪恶感的,因为我们妥协,我们被支使。无力之余,只有用歌声来弥补,只有用音乐来歌颂。至少,前人血泪斑斑所肥沃成的土地上,我们须祭拜。

花朵,有朝将落土,继续肥沃这片土地。

千年之后,百花或将怒放。大地之下,我们也许微笑:“这片土地,毕竟我曾经耕耘过”。

大佑




远方火光闪动 大地心跳怦然
火车的汽笛响起 时间的列车不断开出
你坐稳在自己的位子上
看着窗外的景象

窗外的景象纷乱不已
游行和SHOPPING的人潮交织
抗议声和KTV的歌声回响 你急着知道下一站何时抵达
而列车依然疾驰

列车依然疾驰 时间分秒飞逝
你甚至不知道手上的车票是回到过去
还是通往未来
历史的触目惊心也会变成繁花如锦
今日的不安在明天会不会清澈空明?

会不会有空气新鲜干净?
能不能有沟通畅通易行?
是不是有心灵和平宁静?
有没有生活能不再受惊?

于是你握着仅有的车票叫希望
坐稳在自己的位子上
让窗外的景色飞逝
让自己随之成长
在自己也许到不了的下一站
努力让你的子孙能看见柳暗花明

罗大佑的音乐工厂开出的列车
在中国的三角漩涡里一站一站逡巡
从『爱人同志』『皇后大道东』回到我们的『原乡』
回望先民的血汗 顾盼身边的燥乱
握紧手上的希望
让来自你 来自我 来自他的力量
驱使时间的列车继续长征

找到你的位子 等待下一站来临
情歌 罗大佑 豆瓣
9.6 (78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情歌罗大佑》黑胶唱片文案

◎情歌罗大佑 (滚石, RR-228, 229/1989)


如果你觉得这份新闻资料有些喃喃自语的地方,请不要见怪,我想我们的关系应该更亲密一些,在听过这些情歌之后。
究竟,我们年龄差不多,这些歌应该对你对我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过去某个黄昏的时刻中,我们曾经不只一次的,和我们爱的人,一起倾听吟唱,直到梦醒。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话,这是一个娱乐,希望在看这份东西的你不要觉得亵渎,我们究竟应该找一个你看了愉快又了解的方式来陈列我们做过的事。

(情歌)
比如说情歌,我从来不觉得它是可以评论的一种音乐,它不像罗先生其它的作品,在追逐道理的人心里有批判和争议的份量,也不会在某些单位里引起可不可以播放的顾虑,它的存在,就像爱情的存在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当一首好的情歌开始传唱,有多少情人会因此而许下诺言或者破镜重圆?想想看那些时刻吧!想想看每一次的神魂荡漾,想想看每一次的思念悲伤,情歌就存在于这里。
情歌就活在情人们的心底

(插曲)
罗大佑是什么样的人:坦白说,我觉得那不太重要,要紧的是你有没有仔细听听他的歌,你知道《歌》吗?那是他1974年写下的第一首创作,我和我的朋友每次听到就觉得天昏地暗,不可自拔的陷入回忆里。你听过《恋曲1990》吧?你以为那些在PIANO BAR里喝了一缸酒后冲上台大声嘶吼的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在想什么?其实他在想什么,我在回忆谁都没有办法让各位知道,我们只能看一看人生这出戏里,有多少悲欢离合,就有多少插曲。
我的意思是说,这些歌,在你生活的某个刹那,突然闯入,击中你的兴奋,然后,就挥不去了。
这些挥不去的歌,就叫你生命里的一个插曲。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尤其是喜欢音乐的人来说,罗大佑可能帮他们写过最多的插曲。
我是不太想提排行榜或者销售成绩之类的话来证明什么的,否则你可以去查查看15年来这些歌曲出现过的唱片被多少人带回家里。
如果你去查了,你除了会发现排行榜是历史学的一大发明,可以证明当时人心人性之外,你也应该会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张艾嘉,潘越云,苏芮,江淑娜,张学友,甄妮……唱过之后,罗大佑如何处理他自己?
说到这里想起来,有一件事忘了问你,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我的意思是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听音乐的?虽然后面有一份资料让你印证这些歌在你在罗大佑生命中的位置, 我仍然要提醒你一下,在你进入上述的问题之前,请先想一想现在,想一想过去。
你不是在进入一个冰冷冷的录放音机器,请相信,你现在正处于一个记忆的游乐场,一个时空的迷宫里。
迷宫·游乐场
这是一个千百个罗大佑所组成的迷宫,这是一个千百个你存在于其中的游乐场,当你顺着曲线往下滑,红橙黄绿蓝靛紫,你的记忆开始发出光彩,罗大佑的故事开始唱,每一个过去的,痛苦的,愉快的,焚毁的,熄灭的人,火苗,爱情,记忆都重新活过来,烧起来,掀天揭地。
你被提醒了回忆,罗大佑重新活过了自己。
这里面大部分的歌都经过重新处理,在年代里洗染,在风尘里沉淀,先看看那些资料吧!去和当时的版本对照一下吧!去找寻这里面丰富多彩种种不同的民谣,蓝调,摇滚,演唱会,大合唱和那卡西吧!
罗大佑用乐器处理过去,用歌声擦拭回忆,然后,一种新的喜悦!
所有的故事都在这里。
所以,这是一张没有主打歌的专辑。
谁能说哪一段爱情比另一段更刻骨铭心?
所以,这是一个不会结束的专辑。
你的记忆会一直活下去
我们建议你关上窗户,把窗外那些叫嚷,嘶喊,抗议,批判,谎言,真理,算术,主义都关在窗外。
听一听整张专辑,听一听里面存在着的,外面已经找不到的,也许还在你心里的,一点痴情和甜蜜。
现在几点了?你睡醒了?真好,也许刚才有一些地方你没有听到,让我在简述一遍给你听:

(浓缩的)
罗大佑用多种不同而丰富的编曲诠释他过去15年来的心情和恋曲,分别收录在告别的年代与闪亮的日子两张专辑中,一共20首歌曲。
闪亮的日子是他1974年到1981年间的作品,从他的第一首创作到他崭露头角的那几年中,最具代表性的情歌。这些歌曲,究竟成为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告别的年代是他1982年到1989年的作品,这段时期中,他开始成为许多人眼中的种种定义,他离开这些定义远赴纽约,再回到这里。
七年间的10首恋曲,其中《告别的年代》和《弹唱词》是1989年首次发表的最新作品,歌声中隐隐传述的,似乎是向过去的世界挥手别离,旧的价值观终将被新的人心所代替。
罗大佑小心翼翼的处理这些记忆,处理这些因为生活中片片段段,深深浅浅的冲击而形成的歌曲,将它呈现在你面前,也让你回忆。
在这张专辑中,他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扮演从法官到嬉痞的20种造型,我必需说,他真是专业,两天20多小时的工作,他眼睛眨都没眨一下。
他这样做,不外乎是想让那些为他下定义的人看一看,一个创作者不会活在所谓的定义里。
OK,你看完了,希望你觉得愉快,最后提醒一下:

这些歌有一个创作者叫罗大佑
也有一个主人就是你
如果你也拥有回忆的话
有趣的罗大佑世界,也将成为你生命中
多采多姿的插曲
青春舞曲 豆瓣
9.7 (50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5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滾石出版社有限公司
《青春舞曲》是從羅大佑1983,1984兩年歲末演唱會的實況錄音中選出十一首歌做成的合輯,也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第一張演唱會實況專輯。
據他自己回憶,早在《家》出版之前就已經打算推出演唱會實況錄音,而且有出版雙專輯(double album)的意思,但整個計劃卻因種種緣故一再延宕,等到《青春舞曲》終於問世,羅大佑已經收拾好行囊,在唱片內頁寫道:「也到了我告別一段時間的時候了,我總不能騙你說我腦袋裡充滿著音符……」
這是一張經常被忽視的專輯,許多人以為它「只不過是現場演唱會的實況錄音」,而匆匆跳過不聽,殊不知這樣便錯過了羅大佑在脫下黑衣,遠走他鄉之前,替我們留下最精彩動人的四十分鐘。《青春舞曲》其實有許多非常重要的意義:當時羅大佑是第一個以「個人身份」辦大型演唱會的歌手,在完全沒有前例可循的情況下,所有相關的細節都必須一一從頭摸索。當時參與羅大佑演唱會的工作人員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地創造歷史」,完成了今日看來仍然令人咋舌的高難度工程,而現場收音的不盡理想使羅大佑後來不得不重新進錄音室,為《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將進酒》和《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重錄和聲,也替專輯中某些部分做了若乾修補;而這些「非絕對真實的修正」也還算謹守分寸,不至於影響整張唱片所要忠實傳達的臨場氣氛。
幾首在原專輯中並不算最搶眼的歌曲,在舞台上重獲新生。《我所不能瞭解的事》節奏放慢,樂器回歸淡薄之後,那些複雜的長句反而有了許多讓聽眾參與思考的空間,羅大佑認為這才是他真正屬意的詮釋方式。而《盲聾》原本四平八穩的中板曲式,在這裡成為迎面撲來的熾熱搖滾樂,是羅大佑最放肆的一次演出,也使這首原本有些勸世腔調的作品變得怒火襲人。在《現象七十二變》裡,羅大佑不僅即興添加了一些歌詞,後來還獨自坐在鋼琴前,把這首歌唱成了柔情萬種的晚安曲。《青春舞曲》的每一首歌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從樂手名單可以看到羅大佑網羅了當時台灣最優秀的演奏人才,個個都身經百戰,名震一方,整張專輯一路聽完毫無冷場,閉上眼睛便彷彿置身爆滿的中華體育館,要跟著台上足蹬白球鞋的黑色身影一起嘶吼高唱。
但也是在中華體育館的舞台上,羅大佑面對成千上萬騷動的歌迷,第一次感到這種巨大的壓力是他無法隻身負荷的,當人潮散去,他看著空蕩蕩的舞台,「有種被擊敗的感覺」。他不知道把自己當著千萬人面前掏乾淨之後,還能剩下什麼來面對自己。「我確實是演唱會中那個最孤獨的人」,他如此寫到。羅大佑在《青春舞曲》出版後不久終於離台赴美長住,這張唱片就這樣成為他「黑色時期」最後的紀念品。
闪亮的日子 豆瓣
9.6 (67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情歌罗大佑 (滚石, RR-228, 229/1989)


如果你觉得这份新闻资料有些喃喃自语的地方,请不要见怪,我想我们的关系应该更亲密一些,在听过这些情歌之后。
究竟,我们年龄差不多,这些歌应该对你对我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过去某个黄昏的时刻中,我们曾经不只一次的,和我们爱的人,一起倾听吟唱,直到梦醒。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话,这是一个娱乐,希望在看这份东西的你不要觉得亵渎,我们究竟应该找一个你看了愉快又了解的方式来陈列我们做过的事。

(情歌)
比如说情歌,我从来不觉得它是可以评论的一种音乐,它不像罗先生其它的作品,在追逐道理的人心里有批判和争议的份量,也不会在某些单位里引起可不可以播放的顾虑,它的存在,就像爱情的存在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当一首好的情歌开始传唱,有多少情人会因此而许下诺言或者破镜重圆?想想看那些时刻吧!想想看每一次的神魂荡漾,想想看每一次的思念悲伤,情歌就存在于这里。
情歌就活在情人们的心底

(插曲)
罗大佑是什么样的人:坦白说,我觉得那不太重要,要紧的是你有没有仔细听听他的歌,你知道《歌》吗?那是他1974年写下的第一首创作,我和我的朋友每次听到就觉得天昏地暗,不可自拔的陷入回忆里。你听过《恋曲1990》吧?你以为那些在PIANO BAR里喝了一缸酒后冲上台大声嘶吼的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在想什么?其实他在想什么,我在回忆谁都没有办法让各位知道,我们只能看一看人生这出戏里,有多少悲欢离合,就有多少插曲。
我的意思是说,这些歌,在你生活的某个刹那,突然闯入,击中你的兴奋,然后,就挥不去了。
这些挥不去的歌,就叫你生命里的一个插曲。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尤其是喜欢音乐的人来说,罗大佑可能帮他们写过最多的插曲。
我是不太想提排行榜或者销售成绩之类的话来证明什么的,否则你可以去查查看15年来这些歌曲出现过的唱片被多少人带回家里。
如果你去查了,你除了会发现排行榜是历史学的一大发明,可以证明当时人心人性之外,你也应该会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张艾嘉,潘越云,苏芮,江淑娜,张学友,甄妮……唱过之后,罗大佑如何处理他自己?
说到这里想起来,有一件事忘了问你,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我的意思是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听音乐的?虽然后面有一份资料让你印证这些歌在你在罗大佑生命中的位置, 我仍然要提醒你一下,在你进入上述的问题之前,请先想一想现在,想一想过去。
你不是在进入一个冰冷冷的录放音机器,请相信,你现在正处于一个记忆的游乐场,一个时空的迷宫里。
迷宫·游乐场
这是一个千百个罗大佑所组成的迷宫,这是一个千百个你存在于其中的游乐场,当你顺着曲线往下滑,红橙黄绿蓝靛紫,你的记忆开始发出光彩,罗大佑的故事开始唱,每一个过去的,痛苦的,愉快的,焚毁的,熄灭的人,火苗,爱情,记忆都重新活过来,烧起来,掀天揭地。
你被提醒了回忆,罗大佑重新活过了自己。
这里面大部分的歌都经过重新处理,在年代里洗染,在风尘里沉淀,先看看那些资料吧!去和当时的版本对照一下吧!去找寻这里面丰富多彩种种不同的民谣,蓝调,摇滚,演唱会,大合唱和那卡西吧!
罗大佑用乐器处理过去,用歌声擦拭回忆,然后,一种新的喜悦!
所有的故事都在这里。
所以,这是一张没有主打歌的专辑。
谁能说哪一段爱情比另一段更刻骨铭心?
所以,这是一个不会结束的专辑。
你的记忆会一直活下去
我们建议你关上窗户,把窗外那些叫嚷,嘶喊,抗议,批判,谎言,真理,算术,主义都关在窗外。
听一听整张专辑,听一听里面存在着的,外面已经找不到的,也许还在你心里的,一点痴情和甜蜜。
现在几点了?你睡醒了?真好,也许刚才有一些地方你没有听到,让我在简述一遍给你听:

(浓缩的)
罗大佑用多种不同而丰富的编曲诠释他过去15年来的心情和恋曲,分别收录在告别的年代与闪亮的日子两张专辑中,一共20首歌曲。
闪亮的日子是他1974年到1981年间的作品,从他的第一首创作到他崭露头角的那几年中,最具代表性的情歌。这些歌曲,究竟成为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告别的年代是他1982年到1989年的作品,这段时期中,他开始成为许多人眼中的种种定义,他离开这些定义远赴纽约,再回到这里。
七年间的10首恋曲,其中《告别的年代》和《弹唱词》是1989年首次发表的最新作品,歌声中隐隐传述的,似乎是向过去的世界挥手别离,旧的价值观终将被新的人心所代替。
罗大佑小心翼翼的处理这些记忆,处理这些因为生活中片片段段,深深浅浅的冲击而形成的歌曲,将它呈现在你面前,也让你回忆。
在这张专辑中,他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扮演从法官到嬉痞的20种造型,我必需说,他真是专业,两天20多小时的工作,他眼睛眨都没眨一下。
他这样做,不外乎是想让那些为他下定义的人看一看,一个创作者不会活在所谓的定义里。
OK,你看完了,希望你觉得愉快,最后提醒一下:

这些歌有一个创作者叫罗大佑
也有一个主人就是你
如果你也拥有回忆的话
有趣的罗大佑世界,也将成为你生命中
多采多姿的插曲
恋曲2000 豆瓣
9.2 (70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专辑文案
百年一个世纪 六年一阙恋曲


公元1982,“之乎者也”肇始我们的恋曲1980,

公元1988,“爱人同志”预言世情幻化恋曲1990,

公元1994,“恋曲二OOO”寻索黄面孔的来影去踪。

还有六年,公元2000……
未来的主人翁 豆瓣 豆瓣
9.8 (229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8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这张专辑花了九个月才录制完成,《之乎者也》的成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和期许,使罗大佑在这段时间遭遇到了极大的压力。“这其实是最惨痛的一张唱片,碰到的挫折,失败的感觉是最多的。”《未来的主人翁》从头到尾弥散着一种抑郁苍凉的情绪,相信和作者当时内在面临的矛盾,以及外界充满无力感的时代气氛都有关系。

“一定是第二张唱片最难做。因为第一张你可以慢慢做,完全没有前面的负担,所有前面的年轻生命的积累都可以放在第一张。如果第一张不幸成功,人家会要求第二张也成功,而且要变...又要有成长,又要有磨练,又要有新的东西,新的看法,新的音乐方向,然后在音乐上必须诚实,因为新的方向必须是来自你自己人生观,音乐观的彻底改变。”罗大佑这番话对《未来的主人翁》里面的种种改变作了最好的注解。
之乎者也 Spotify Spotify 苹果音乐 豆瓣
9.8 (327 个评分) 羅大佑 类型: 國語流行樂
发布日期 1982年4月21日
在崇尚曲風清新、歌聲天籟的校園民歌年代,棄醫從樂的羅大佑一把沙啞且粗獷的嗓音唱著批判現實的躁鬱歌曲令人無福消受,輾轉多家唱片公司未果,發行計畫一拖再拖。終於到了 1982 年,完成已久的《之乎者也》竟深得新成立的滾石唱片的心,羅大佑終於順利推出個人首張專輯。不止羅大佑,沒有人能想到這張專輯會就此改變台灣原創音樂的面貌,為其注入全新的思考和新意。時至今日,《之乎者也》已然成了華語樂壇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並高居「台灣百佳唱片 (1975-1993)」榜第一位。這是一張民謠和搖滾兼而有之的專輯,從中可一窺台灣流行音樂完整的發展路徑。一方面,強調「以詩入歌」的民歌運動席捲全台,民歌運動後期開始從事音樂創作的羅大佑自然脫不開受其影響,以至於《之乎者也》亦帶著獨特的詩意。包括直接以詩人鄭愁予的同名新詩入歌的〈錯誤〉,以緩和的電吉他和民謠吉他交織的慢搖滾開場,中後段由非洲鼓引領放克貝斯、模擬合成器,以及鐵琴、弦樂鳴放出迷幻搖滾思潮,使得這首歌的實驗性更為立體;由詩人余光中的現代詩改編的〈鄉愁四韻〉透過國樂五聲音階與指彈仿擬古琴,加上中國笛和令人錯以為是揚琴的合成器音色,新舊結合進行的創作表達和民歌手楊弦譜曲的版本分庭抗禮;由藍調鋼琴主導、意境取自詩仙李白的〈將進酒〉,表達了羅大佑最擅長的家國情懷,感懷了大時代背景下兩岸人的心理變化。看似是一首稚嫩柔情的校園情歌的〈戀曲1980〉,卻在歌詞中別有用心,以更超然的態度、更為瀟灑的方式詠歎著男女之愛,以當時華語樂壇少見的角度處理感情題材,前衛而深刻。同時他也承襲著部分來自民歌時代文青的氣質,編曲帶著配樂美感的〈蒲公英〉以吉他為主體,有著當時校園民歌所流行的草根、陽光小品感受;〈童年〉〈光陰的故事〉其來源也還是民歌運動時代的創作傳統。另一方面,羅大佑有意識地在與受民歌時代影響的自己進行「切割」,搖滾特色鮮明的專輯標題曲〈之乎者也〉以當時近乎鳳毛麟角的雷鬼反拍節奏打底,他則好似置身迷霧般鏗鏘有力地針砭著世道,以「之乎者也」四字訣放置句尾嘲諷教育管束、民歌運動、審查制度等;〈鹿港小鎮〉雖聽上去沒那麼「搖滾」,但羅大佑在此處化身來自彰化的「北漂青年」,一句「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帶出了城鄉二元對立局面下小鎮青年無處不在的迷茫和失根心態,他不加修飾的粗糙嗓音甚至加劇了都會生活的艱困程度。儘管發行版本最終送審遭到駁回與修改,但在尚未解嚴的臺灣,能用藝術家的態度游走在體制規範的自由創作邊界,巧妙地保留原意更增多了思考空間,儘量準確表達,是《之乎者也》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重要原因。
皇后大道东 豆瓣 Spotify Discogs
9.7 (207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音乐工厂
假如你还不知道的话,香港是全世界惟一在天空有老鹰盘旋的大都市。

假如你还不知道的话,在中区遮打道富丽华酒店向上仰望,有颗巨大的建筑物构成的星星在上空,不论昼夜。

一百五十多年来,香港就在被遗弃中成长,在东方与西方的夹缝中妥协求生存。她的历史就是一段梦的轨迹。

奇怪的是,任何来到这里的人,都也像逐渐的走进了她的梦境般,跟着她成长;而且奇迹似的找到了他们的梦,而且不想离开。

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不可能的困顿,都终于被化解,而且梦幻似的继续向前行。

于是这样的时代终于来临:一九九零的年代。

住在这里,我觉得像个掮客一样,做着一宗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最大买卖。

而此时此地的香港客,谁又不是呢?谁?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是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也不是斗争,而是一个梦想。

于是我知道,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我们正在梦幻里,在她的怀抱里,迈向一个只有她知道的未来。

罗大佑


关于音乐工厂……

本厂是罗大佑将他的音乐基地迁册到香港的组织。

本厂旗帜鲜明,以生产富中国特色符合香港市情之产品为最高指示。

本厂是唯一坚持制造声浪以美化小气候保护环境的工厂。
爱人同志 豆瓣 Eggplant.place
9.5 (155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
《爱人同志》是罗大佑沉寂了四年多之后重回歌坛的作品,也是1984年《家》以来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这张唱片在1988年年底出版,正是台湾社会人心沸腾,社会力全面释放的顶点。这张在港台两地四间录音室完成的唱片,通过强势宣传成功地塑造出“新罗大佑”形象;短短几天就卖出二十万张,之后更创下五十三万张的销售记录,成为罗大佑迄今最畅销的作品。
在罗大佑“出走”的这几年,民进党成立,蒋经国逝世,戒严令解除,台湾经历了战后最剧烈的政经结构转变。唱片工业的体制也在这段时间膨胀到前所未有的规模,MIDI的普及带动了林立的唱片工作室,港星大举来台加上青春偶像大行其道使唱片市场全面低龄化,整个唱片业在朝向“娱乐工业”的方向迈进。凡此种种,都使《爱人同志》和《家》之间仿佛存在着不只四年,而是一整个时代的差距。这张专辑的标题和歌中使用大量大陆用语,在当时仍然有逾越官方尺度的可能,没想到所有歌曲送审一次就全数通过,不仅当事人“受宠若惊”,也反映出审查制度渐渐轻松的事实。
在《家》只做到一半的“跳出框框,创造不同格局”的企图,终于在沉潜酝酿了四年多之后,由《爱人同志》完成。和“黑色时期”礼聘日人编曲的情况不同,这个时候的罗大佑对MIDI已经有娴熟的掌控能力。也对编曲有绝对的主导权。《暗恋》、《爱人同志》暴烈的摇滚曲风,《恋曲1990》、《你的样子》的浓郁抒情,乃至于《黄色脸孔》、《京城夜》波澜壮阔,层层叠叠的慑人气势,一再显示出挥洒自如的编曲功力。这张专辑对音乐元素的处理方式曾经造成圈内人极大的震撼,再一次替唱片制作概念的可能性树立了新的标杆,不仅被誉为当年度最好的专辑,也是另一张至今听来仍然难以超越的力作。在歌词的写作上,罗大佑尝试让人声融入编曲,扮演乐器的角色,而非总是站在最前面“讲道理”的工具,所以我们听见了许多纯由音节构成的吟咏。格外在意音乐性的结果,使词意反而不再那么明朗易解,往往得和旋律编曲一并欣赏方能领会其中的奥妙。这样的改变使许多老歌迷难以适应,认为罗大佑“变节”了。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你的样子》朦胧绵密的长串意象,或是《京城夜》四字叠名和连续长句相互撞击出来的震撼力,相信是早年那个蓬发黑衣的愤怒青年所写不出来的。
这张专辑想呈现“黄种人整体处境”的野心是否成功,则见仁见智。但这方面的关心一直延续到“音乐工厂”时代,成为罗大佑日后所有创作的中心主题。《爱人同志》或许不再拥有他早年作品那股青春的锐气,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明显的匠气,但是整张唱片精密庞大的结构,以及它完成的宏伟企图,使《爱人同志》仍然值得名列经典,也是了解八十年代台湾流行音乐时所不能遗漏的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