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丹青趣味 豆瓣
作者:
任道斌
2004
- 7
一个民族的艺术,就是这个民族精神的结晶。作为中华民族艺术之一的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魅力无穷;一部中国绘画史,通过历代画家艺人的笔墨丹青情结,反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中外关系等方方面面,它那可视的画面,几乎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热爱中国文化的海内外各界人士。
作为美术学院讲授与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教师,我有幸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澳门等地欣赏中国历代名画,在云南、新疆等边陲地区调查少数民族艺术,而且还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东南亚等地考察中国文物,与海外同仁交流,不仅被跌宕起伏、佳作如潮、人才辈出的中国绘画史本身所迷恋,而且也为海内外友人热爱中国绘画的态度所感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编写一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中国绘画发展史,分析中国绘画的源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扩大中外交流,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作为美术学院讲授与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教师,我有幸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澳门等地欣赏中国历代名画,在云南、新疆等边陲地区调查少数民族艺术,而且还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东南亚等地考察中国文物,与海外同仁交流,不仅被跌宕起伏、佳作如潮、人才辈出的中国绘画史本身所迷恋,而且也为海内外友人热爱中国绘画的态度所感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编写一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中国绘画发展史,分析中国绘画的源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扩大中外交流,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曲院风荷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朱良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 3
本书重点不在对具体的艺术理论进行推演,而是意在打通艺术理论经和具体艺术之间的通道,到鲜活的艺术之中,去寻找理论的“歇脚处”;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另人特有的人生智慧。中国艺术渊深和海,我舀起一瓢之饮,来说大海的意味,其浅疏显而易见。只能说它传达了自己的一点真实体会而已。
本书共十讲,第一讲听香,讲神情问题;第二讲看舞,主要讲动静关系问题;第三讲储蓄,以“曲径”之名;第四讲讲中国艺术理论中见大的思想,这是东方艺术理论中的特有思想,以“微花”名之;第五讲枯树,说中国艺术中大巧若拙的思想;第六讲空山,说虚实问题;第七讲冷月,说中国艺术中荒寒冷寂的境界;第八讲和风,论中国艺术中的和谐思想。第九讲名慧剑,说的是妙悟的体验;第十讲名扇舟,说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本书共十讲,第一讲听香,讲神情问题;第二讲看舞,主要讲动静关系问题;第三讲储蓄,以“曲径”之名;第四讲讲中国艺术理论中见大的思想,这是东方艺术理论中的特有思想,以“微花”名之;第五讲枯树,说中国艺术中大巧若拙的思想;第六讲空山,说虚实问题;第七讲冷月,说中国艺术中荒寒冷寂的境界;第八讲和风,论中国艺术中的和谐思想。第九讲名慧剑,说的是妙悟的体验;第十讲名扇舟,说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八大山人 豆瓣
作者:
李一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 1
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来者对书法美的追求有了自觉的性质,在书法中注入了前人没有的艺术因素,但并不总是如通常说的那种不断超越,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超越。
由于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历来评价书法,时常使用过分抽象的、不确定的词语。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同中国语言习惯中的模糊性有着关连但是也同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分不开。再是历来的书法史在谈到某家某派时,偏重师承关系;谈师承是必要的,但有时失于简单化,陷入线性思维的模式。就其现实意义来说,不免束缚创造意识。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我们应当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们要把特定书法家的全部活动看做是社会本质与书法本体的一个显现。
当代书法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一方面是物质条件改变了书法赖以存在的书写条件,另一方面,书法在有限范围内呈现繁荣,倔强地生存。我们的立场无疑要做书法繁荣的促进派。当代书尖在面向时代与开拓未来的困境中从理论与历史研究寻求启发。这就必然赋予书法史以当代的性质。它不是任意改造历史,而是由既往的历史总结规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由于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历来评价书法,时常使用过分抽象的、不确定的词语。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同中国语言习惯中的模糊性有着关连但是也同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分不开。再是历来的书法史在谈到某家某派时,偏重师承关系;谈师承是必要的,但有时失于简单化,陷入线性思维的模式。就其现实意义来说,不免束缚创造意识。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我们应当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们要把特定书法家的全部活动看做是社会本质与书法本体的一个显现。
当代书法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一方面是物质条件改变了书法赖以存在的书写条件,另一方面,书法在有限范围内呈现繁荣,倔强地生存。我们的立场无疑要做书法繁荣的促进派。当代书尖在面向时代与开拓未来的困境中从理论与历史研究寻求启发。这就必然赋予书法史以当代的性质。它不是任意改造历史,而是由既往的历史总结规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The Art of Looking Sideways 豆瓣
作者:
Alan Fletcher
Phaidon Press
2001
- 8
Describing himself as a "visual jackdaw", master designer Alan Fletcher has spent a lifetime collecting images, useless information, quotations and scraps that take his fancy. This work distils this collection into a quirky and entertaining feast for the eyes and the mind. Loosely arranged in 72 "chapters", the book explores the workings of the eye, the hand and the brain.
The Age of Feminine Drawing 豆瓣
作者:
All Rights Reserved 编
All Rights Reserved
2007
- 2
The rise of feminine illustration in the arts & design is a development that has had an enormous effect on today's visual landscape, not only influencing but often driving contemporary aesthetic practices and trends in all disciplines. Highlighting the prevalence and importance of the female hand in our modern culture, The Age of Feminine Drawing showcases works from some of the most talented male & female artists in the world whose work underscores this influence and is certain to leave a lasting imprint o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Participating artists include Ai Yamaguchi, Ed Tsuwaki, Hal Ikeda, Alexandra Compain-Tissier, Annabelle Verhoye, Bella Pallar, Container, Nathalie Lete, Rebecca Wetzler, Sarah Mower, Tina Berning, Jeffrey A. Fulvimar, Stina Persson, Johan van Seijen, Pierre-Louis Mascia, Stephane Manel, Hiroshi Tanabe, Jumpei Kawamura, Ryuji Otani, Mari Kubota, Masaki Ryo, Masayuki Ogisu, Miyuki Ohashi, Naho Ogawa, QueenTermite, Kunie Kanbara, Shinjuko, Yuko Sugimoto, Naita Yamada, OHGUSHI, Saeko Takagi, Maki Kahori, Shinko Okuhara, Keiko Itakura.
中国纹样史 豆瓣
作者:
田自秉
/
吴淑生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1
《中国纹样史》是一部关于我国古代传统纹样的著作,共分十二章,为原始时代的纹样、夏商的纹样、西周的纹样、春秋战国的纹样、秦汉的纹样、魏晋南北朝的纹样、隋唐的纹样、宋代的纹样、元代的纹样、明代的纹样以及清代的纹样,按历史发展顺序,系统叙述了纹样的产生和发展衍变、各个时代的代表纹样、其释义以及民俗含义等各方面的内容,使读者能了解纹样的发展概貌和艺术特点,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对弘扬祖国传统工艺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提供了大量纹样的形象资料,可为当代美术工作者在新的设计中,提供创作参考。本书可供高师本专科生及同等学力教育美术爱好者使用。
本书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提供了大量纹样的形象资料,可为当代美术工作者在新的设计中,提供创作参考。本书可供高师本专科生及同等学力教育美术爱好者使用。
安徒生剪影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中国人少有不知道“童话大王”安徒生的。除开童话,安徒生一生还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七部长篇游记、五十部戏剧、上千首诗歌,上千封给亲友的信件大多也是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同代人中最受欢迎的剪纸艺术家,他创作过上千件堪称奇迹的剪纸。安徒生总有一种“剪和贴”的欲望,他的身上总带着剪刀。他的即兴剪纸和诗文创作并无直接联系,但他一面剪,一面一定会讲个幻想故事。剪纸完成的时候,就是故事讲完的时候。故事的高潮--他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出它的内容。
《安徒生剪影》第一部分为安徒生画传,文后精选了安徒生的珍贵照片20余张;第二部分在介绍安徒生形象艺术的文章后,选编了安徒生的剪纸、拼图和素描作品共220件;该书最后的附录中即是那篇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据说,安徒生像随身带笔一样带着一把剪刀,经常以剪纸取悦大人和孩子,他总是一面剪,一面讲一个童话故事,到了故事的高潮时,他就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它的内容。
该书编著者林桦先生当天因病未能出席首发式,他是翻译家,也是国内研究安徒生的专家,他在书面发言中写道:“我们绝不能把安徒生的剪纸和他的文字作品分割开来,安徒生说过,‘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这说明对他来说诗文创作和艺术创作是浑然一体的。”林桦还介绍说,首次在中国“露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是童话和剪纸艺术相结合的杰作。
出席首发式的民间艺术学者吕胜中表示,他也是通过这本《安徒生剪影》才了解到,安徒生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造型艺术家。他介绍说,安徒生的剪纸技法和中国剪纸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安徒生的剪纸有着非常深刻的传统技术语言,而且非常好地运用了这些语言”。
《安徒生剪影》第一部分为安徒生画传,文后精选了安徒生的珍贵照片20余张;第二部分在介绍安徒生形象艺术的文章后,选编了安徒生的剪纸、拼图和素描作品共220件;该书最后的附录中即是那篇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据说,安徒生像随身带笔一样带着一把剪刀,经常以剪纸取悦大人和孩子,他总是一面剪,一面讲一个童话故事,到了故事的高潮时,他就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它的内容。
该书编著者林桦先生当天因病未能出席首发式,他是翻译家,也是国内研究安徒生的专家,他在书面发言中写道:“我们绝不能把安徒生的剪纸和他的文字作品分割开来,安徒生说过,‘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这说明对他来说诗文创作和艺术创作是浑然一体的。”林桦还介绍说,首次在中国“露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是童话和剪纸艺术相结合的杰作。
出席首发式的民间艺术学者吕胜中表示,他也是通过这本《安徒生剪影》才了解到,安徒生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造型艺术家。他介绍说,安徒生的剪纸技法和中国剪纸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安徒生的剪纸有着非常深刻的传统技术语言,而且非常好地运用了这些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