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四川和重庆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4位经验丰富的作者,220多天身体力行的调研。
4条引人入胜的户外穿越线路,4篇step-by-step城市步行秘笈。
7位当地人的声音,17个简明实用的交通信息表格。
86幅精心绘制的地图。
负责任的旅行,再走巴山蜀水。
2012年12月1日 已读 打开的时候就忍不住鸡血沸腾至鸡皮疙瘩抖落一地,看到“贡嘎”两个字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元婴已经冲破天灵盖冲破办公室的天花板直接飞升上天了。
中国 旅游 重庆
成渝口水仗 豆瓣
作者: 王跃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
《成渝口水仗:双城民间论争的另类思考》主要讲述了,成都人有成都式的矜持,重庆人有重庆式的率真;成都人有成都式的舒适,重庆人有重庆式的幸福。正如作家和藏书家“重庆崽儿”冉云飞所云,要数出重庆十个优点,马上就能不费力地说出她十个缺点,对于成都亦然。譬如,重庆人耿直但粗鲁,成都人虚假而温和;重庆人欺生,成都人烧熟;重庆人排外,成都人包容;重庆人容易交友,成都人常只是熟人;重庆患儿花子硬,成都娃娃嘴巴角;成都假打,重庆来真格;成都自嘲兼嘲他,重庆嘲他兼认死理;成都闲散,重庆急促……
“成渝之间,千万别停止争吵。”一位网友发出颇为另类的观点,他认为“争吵是一种风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吵堪称风景中的大手笔”。成都与重庆之间的争吵从现实走向网络,在“口水仗”中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城市形象,停止争吵哪一方都会感到寂寞。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精彩。哪天成都不再和重庆争,重庆不再和成都吵,那大家才是真的疏远了。
老广告 豆瓣
作者: 张正霞 重庆出版社 2007 - 11
《老重庆影像志》丛书共十本。它们从不同的视角,管窥这座城市的昨天,内容涉及市政变迁、政治演变、经济发展、市井生活、文脉流转传承等方面,尤其是对老重庆的个性与嬗变、老重庆的灵性与魂魄,老重庆的根与源,力图以图文并茂的表述引起读者的注意,与读者作寻根之旅。
广告,随商品交换而生,随商业兴旺而盛。广告,从奴隶制时代的物品叫卖起,一路吆喝下来,旗幌招摇,鼓乐相伴,“歌叫于市,买者欣然”。至近世,声、光、形、色、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平面、立体、影视、活物……异彩纷呈,蔚为大观。老广告,无不印证着经济发展的潮涨潮落,无不唤起你陈年往事的记忆碎片。
国色重庆 豆瓣
作者: 何建明 重庆出版集团 2007 - 6
不去看重庆,你就不知道今日中国;
不去读重庆,你就不懂得历史中国;
不去游重庆,你就没欣赏锦绣中国;
不去吃重庆,你就没感受味道中国;
不去爱重庆,你就没体会美色中国;
重庆是什么?重庆是文化、景物和情爱的中国,
美与激情,创造与希望,都在这里燃烧成火焰与诗篇……
这是《国色重庆》作者何建明在本书开篇之际对重庆概括性的赞美词。他调动着自己对重庆的美好感受,让人读来立即有种非到重庆看一看、走一走、体味一下的强烈欲望。《国色重庆》是为纪念重庆市直辖10周年而撰写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何建明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任《中国作家》主编。作者深入重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三峡库区,在实地调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凝神笔耕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他以赤子的情怀,诗人的笔触,满怀激情地记叙了重庆直辖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状写了重庆市如何借直辖的东风而驶上快车道,高速地发展了全市的经济,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刻画了巴渝儿女豁达爽朗、勤劳聪慧、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和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品质共性,并展示了重庆壮美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美色遍地的城市风景线。
《国色重庆》共35万字,由《金色时光》、《蓝色交响》、《黑色悲壮》、《赤子情怀》、《美色遍地》及《江山多娇》六章组成,另含《序:关于一个城市的定义》和《后记》。作者以新重庆直辖10年发展为线索,以构建直辖市、重庆的突飞猛进城市交通建设、艰巨而充满希望的国企改革、移民工程、妇女代表及重庆的人文精神等为重点,充分展现了3100万巴渝儿女在这块几千年历史的巴渝大地上开拓开创,建设着美丽的重庆,创造着惊人的历史!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宏篇。读后催人泪下,令人思绪万千。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者有特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和细节处理的技巧,善于以情动人、以一滴水见太阳。作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他抓住国家大事,运用高超技巧,运笔挥洒自如,谋篇气势磅礴。如对直辖重庆十年的许多历史事件和历程、中央几代领导人对重庆的关切分寸把握准确,浓缩几十年的精彩历史,探寻直辖后重庆飞速发展的源头,读来惊心动魄。
2.立意高远,匠心独运。作者运用大手笔,将三峡移民工作放在重庆市的立市之本的高度,放在载入共和国光辉史册的高度,既表现了三峡移民故土难离的深深情愫;又表现了上海及其他接受重庆移民的全国十几个省市对移民精心、细致、体贴的安排。以真实生动的事例,文学手法,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作品因而大气磅礴,感人至深,读后更觉有深度与厚度。
3.以深邃独特的眼光,洞察重庆的自然之美、城市之美,还解析了“美女现象”——准确地将其归纳为劳动美、创造美、心灵美、性格美。以上种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鼓舞。
4.艺术性、可读性强,悬念不断,引人入胜。读后令人不忍释怀。毫无疑问,《国色重庆》中最有文学色彩的是对重庆城市、三峡移民和重庆美女的描写。这几部分独立出来都是堪称上品的好篇章,它们精致而感人,可口又诱色,使得“重庆国色”既鲜明地显露着地域特性,又将西部“第一直辖市”的重庆那份多情、那份独美、那份崇高,写得淋漓尽致,又雅俗兼收,适合所有人阅读。
重庆是中国的,中国也是重庆人的。中国的重庆,其景致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尤其是十年直辖所创造的城市之美、经济之美、人文之美,不无让人羡慕和赞叹!而所有这些美,都体现了重庆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落实中央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地进行不断创业、勇于创新的发展与进步之美。这种发展与进步之美,是3100万重庆人民的力量和信仰的表现,行动和精神的统一,智慧和实干的合力,它因此叫人激动和向往。《国色重庆》全篇张扬的正是重庆的这种壮丽多彩的发展与进步之美,因而使得作品充满张力、充满豪情,又具教科书的功能,各行各业的人都值得一读。
《国色重庆》属于重庆,又属于全国,它的出版,不仅是作者何建明奉献给广大读者的又一部精品力作,更是重庆直辖市十年历史的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史诗性鸿著。
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 豆瓣
作者: 莫怀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是一部“嚣张展示重庆性格”的小说,它讲述的是长江水边、山城重庆, 一群在长江码头长大的孤儿天不怕地不怕,这群嚣张的师兄弟,肆无忌惮地生死,肆无忌惮地爱恨。尤其八师兄,身为乐团首席小提琴,一把绝世名琴,一曲“贝多芬”,云南赌玉,重庆杀仇,爱麻疯女,恋女囚徒,琴心揽月,色胆包天。那嚣张的人生境界,那疑似的重庆性格,让人目瞪口呆,又热血沸腾。该书责任编辑周昌义用了三个“肆无忌惮”来形容:通俗得肆无忌惮,高雅得肆无忌惮,好看得肆无忌惮。另有人称,是活得肆无忌惮,爱得肆无忌惮,死得肆无忌惮。更有人称,肆无忌惮已不足以形容其嚣张,教授新作一言以蔽之:色胆包天。
重庆语文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蜂窝煤 新星出版社 2008 - 3
《地域文化绘本之重庆语文》是一本用绘本形式表现的重庆方言词典,实际上,也是本四川话的方言词典。《地域文化绘本之重庆语文》是本好看好读的绘本,不仅是针对重庆、四川的读者,我们相信其他城市、其他地域的读者读了此绘本后,依然会或莞尔或捧腹或……
从古至今,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它生动不生动,了解一下它的方言便可知晓。
2008年10月19日 已读
太日白老~
重庆
文化的气味 豆瓣
作者: 李元胜,李波,夏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 4
《文化的气味:跟我游重庆博物馆》主要内容:由于《重庆日报》的广泛宣传,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专门开通的选美重庆官方网站,访问人数达到数十万次。经过数月热烈的评议、投票,最终产生了40个重庆最美的景点。这是结合专家和读者观点,对重庆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的一次全景扫描、评估。活动结束后,我们迅速约请数十位作家撰写文稿,编辑成书。考虑到全书体例的简明,我们以专家榜为主,网友人气榜仅作为补充——不单独刊载,与专家榜重叠的也不再标明。相信这些图文,对有兴趣了解重庆或爱好旅游的朋友都有着很大的参考作用。
选美重庆 豆瓣
作者: 李元胜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 4
《选美重庆:重庆40处最值得探访的风景》主要内容:2006年,重庆日报编辑部、华蓥山旅游区联合主办了“选美重庆”大型公益活动,由专家和网友,共同推举出重庆境内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由于《重庆日报》的广泛宣传,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专门开通的选美重庆官方网站,访问人数达到数十万次。经过数月热烈的评议、投票,最终产生了40个重庆最美的景点。这是结合专家和读者观点,对重庆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的一次全景扫描、评估。活动结束后,我们迅速约请数十位作家撰写文稿,编辑成书。考虑到全书体例的简明,我们以专家榜为主,网友人气榜仅作为补充:不单独刊载,与专家榜重叠的也不再标明。相信这些图文,对有兴趣了解重庆或爱好旅游的朋友都有着很大的参考作用。
寻城记·重庆 豆瓣
作者: 黄波 / 田飞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7 - 1
《寻城记·重庆》作者以寻访者的身份走入重庆的老街旧巷,细述这些历史旧迹的过去和现在,有老城门,有教堂,有洋行,有领事馆,也有老公馆和古都遗址,以及这个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城市的老故事,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不为多数人知道的另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张恨水说重庆 豆瓣
作者: 张恨水 四川文艺 2007 - 3
《张恨水说重庆》中重庆的房子包括川东沿江的码头,那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那种怪法,怪得川外人有些不相信。比如你由大街上去拜访朋友,你一脚跨进他的大门,那可能不是他家最低的一层,而是他的屋顶。张恨水认为重庆“民风颇有异于江河南北”,因而他笔下的重庆,以一位下江人的眼光,以一位长期客居北平的“北人”的眼光,打量重庆的城与人,力图展示别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别样的城市文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