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新平面-(08) 豆瓣
作者: 戈洪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6 - 7
《新平面08》内容简介:平面设计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它在文化与商业传播中的价值正在得到提升。信息的传播形式和方式与媒介和技术的发展产生着互动,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数码时代的发展,平面设计的应用领域已在不断扩展并演绎出新的语言和风格。文化、商业、社会及活动的设计丰富着我们的视觉文化,也同其他视觉艺术一样,映射出时代发展与审美的变化。平面设计语言越来越丰富并充满着变数,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展现出个人和地区风格,在多元形态的传播中,中风化和中个性化的形象塑造成为新的设计形象。设计需要文化的融合,这将有力推动设计的意识的交流。设计在商业、文化、社会中的价值正逐步体现。传统的平面设计面临挑战与应变,它应沟通思想,传达信息,改善生活品质。本书集结了国际,尤其是亚洲三国——韩国、日本、中国最新的平面设计理论和作品,可以展示时代发展的一个侧面,希望给业界以借鉴和交流。
新平面10 豆瓣
作者: 戈洪 编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 - 1
新平面.10,本书内容包括:Botschaft的态度与风格 [新平面]工作室;英伦设计组合A2-SW-HK [新平面]工作室;纯粹与魅力——阿姆斯特丹河边工作室 曹方;XPOWER2006汉字主题国际海报邀请展 [新平面]工作室;斑斓的街头艺术 戈洪 陈琳琳;柏林的涂鸦 王靖;成长或逃避成长 张愳;等。
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 豆瓣
作者: 黃俊隆 / 蕭青陽 自轉星星毬文化 2006 - 1
蕭青陽--台灣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設計師,在這本書裡,我們看見了他18年來對藝術與創意的堅持;藉由書中與音樂人互動精彩的故事,更讓我們間接看見了台灣近二十年來,流行音樂文化演變的軌跡。
18年的青春歲月,800張的唱片容顏--蕭青陽的人生、創意精選輯。收錄五月天、張震嶽、自然捲、陳綺貞、陳建年等專輯設計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溫暖的季節,用一本書,想念800個朋友。在12x12公分裡,每一張臉都是他的回憶。蕭青陽從他做過的800張唱片裡,看見了自己的青春,以及800段友情。
香港風格2 豆瓣
作者: 胡恩威 進念二十面體 2006
於 2005 年出版的《香港風格》是本地出版界的一件奇事。在沒有宣傳、沒有大量傳媒曝光下,這本大家都以為是深奧的城市建築為題的作品,在人傳人的口碑之下,至今出版了四版,銷量接近一萬本。2006 年,胡恩威再接再厲,出版《香港風格 2 ──消滅香港》,連同攝影師──人山人海創作人于逸堯,及多位作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許寶強、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邵健偉等,各自將自己對本地公共空間與建築的觀察、經驗和感情,化為文字與圖片,帶領讀者繼續尋找香港風格。本書分為消滅香港、消滅城市,消滅小販、消滅家庭,消滅生活,消滅藝術、規劃閱讀四個篇章,環繞城市組成的重要部分──舊區、街市、小販、公共房屋、公共藝術、商場等,探討目前香港城市規劃政策的弊病與結果。
香港風格 豆瓣
作者: 胡恩威 CUP ELITE TRAVELLE 2005
擠迫是香港的既有優勢。
我們的複雜、擁擠、曖昧、不協調、半唐番……吸引了幾許國際目光。
混雜中,我們醞釀了獨特的建築、電影、音樂、文學、小說、設計、漫畫、茶餐廳、砵仔糕、油炸鬼 ……並成為了香港學派。
文化評論人胡恩威,這次透過文字來閱讀城市。
在新書《香港風格》中,看透了香港,在這石屎森林裡,尋找美學和夢魘。
從老區的風味到新建築的霸氣、從雲石建築到茶餐廳的卡位、拉閘、紙皮石,還有城中公共空間的鬧劇、政府政策的謬誤、香港風格的承傳與實驗,而不斷破舊立新的氣氛下,不知不覺間,社區和鄉村都遺失在這城市裡。
更美好年代──手製文具創作筆記 豆瓣
作者: Benedict Leung kubrick / sunrise thunder storm 2007
"La Jeunesse"延續五十年代香港文具生產技術及設計傳統,以舊式機械及手工出產貼近現代香港生活的風格文具。本書分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為"La Jeunesse"主理Benedict Leung的訪談,娓娓道出發人深省的設計概念及對手工技術追求;第二部分是漫畫家智海的插畫演繹,繪出文具生產的各項工序細節。
時裝時刻 豆瓣
作者: 黎堅惠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7
《時裝時刻1987-2007》紀錄了黎堅惠近20年的時裝經驗──天天腳踏Dr. Martens的日子;為買衫身兼四職的階段;第一次去Ball的「騎呢」打扮;對各品牌的品評;與眾名牌的緣份;和Wyman、甘國亮、黃耀明、張曼玉的惺惺相惜……
本書還有她的大量照片,包括工作照、每天用腳架自拍的Wardrobe Diary、她的各樣favorite fashion items等等,是本份量十足的fashionista diary。
本書除了滿足一眾fans外,也反映了這20年的潮流變化和香港人(特別是所謂社會精英的階層)的穿著品味,同時亦反映出世界潮流背後的哲學。
设计几何学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金伯利·伊拉姆 译者: 李乐山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 3
他们都有各种自然比例规律,这些规律为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甚至全部作品,提供了基本出发点。金伯利·伊拉姆揭示了这些具有启迪作用的自然系统中数学与美的神秘关系。她带我们进入了神奇的几何领域——黄金分割、完美的比例和斐波纳契数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晦涩难懂的数学。自此,从扬·奇科尔德的海报到巴塞罗那椅到大众公司新款甲壳虫汽车,通过这些作品,伊拉姆向我们展示了设计背后是多么的对称、有序和视觉平衡。
《设计几何学》用它的细节简图,不仅解释了测量科学怎样提供信息,甚至创造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在我们自己的设计中创造美。
CD封套设计艺术 豆瓣
作者: 梁远苇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 - 1
本书结合大量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代表性唱片封套设计作品,针对作品介绍名称、功用,并阐述作为音乐、视觉、消费文化交汇点的唱片的设计理念、特色。
艺术与设计 豆瓣
8.4 (14 个评分)
《艺术与设计》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管的我国唯一一份设计艺术类国家级刊物,同时也是亚洲发行量最大的设计艺术类刊物(目前期发35000册),《艺术与设计》杂志以全新年面目、视角为全国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出版社、报刊社、设计艺术高校、电视台等的设计意人人员服务。刊物着重创意与思维,每期均以大量篇幅刊登国际、国内的的优秀设计作品。
----
[ 注 ] 《CASA國際家居》是《艺术与设计》旗下的刊物,因此采用了统一的ISSN编号,这里以 又名 的形式标出,便于搜索,评论时请注明。-- 豆瓣团队
2007年12月14日 已读
书是好~就是这些设计类杂志的价格都不是盖的......哪里敢期期买.
Design 设计
设计大师の对话 豆瓣
作者: 佐山一郎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 1
这是一本普通的访谈录,而是凝聚着当代日本设计大师们发自肺腑心声的箴言集。本书汇编出了一组包罗万象的时代创意阵容,并且进行访谈的二十五个人物绝对不可缺一。就随着本书亲临大师的工作现场,体验世纪的设计创意吧!
靳埭强 豆瓣
作者: 靳埭强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设计的实质是什么?在设计中,意念和多种多样的形工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当代设计大师靳埭强选择是如何思考的?更为重要的是他如何付诸实践的,这些问题居本书中都有比较完整的答复。
本书作者靳埭强选择外表平凡,内心极不平凡。多年以来,他在设计领域引领新的潮流,开拓新的境界,成绩斐然,在业界人士所瞩目。其实,他始母是在孜孜不倦地勤奋思索,踏踏实实地努力实践,其用心可谓良苦,其用功可谓专一。本书的问世,就是一个突出的证明。
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的的典型生动的实例,比较全面而又详实地讲述了设计原理与实践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还广泛地谈论了各种形象的设计,各种设计的形式和法则,以及如何运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会对设计界产生巨大而有益的推动作用。
设计过程中,意念是灵魂,形式是躯体。意念有赖于形式的传达,形式依靠意念赋予生命,设计者的工作就像是在创造有思想的生命。作者在本书中对此作了强调。
设计心理学 豆瓣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8.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唐纳德﹒A﹒诺曼 / none 译者: 梅琼 中信出版社 2003 - 10
设计心理学,ISBN:9787800739255,作者:(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 Norman)著;梅琼译;梅琼译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豆瓣
7.7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杉浦康平 译者: 杨晶 / 李建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1
这本书收录了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近年与中国、韩国及印度的六位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黄永松、安尚秀、郑炳圭、R.K.乔希(R.K.Joshi)、柯蒂·特里维迪(Kirti Trivedi),就东方各国的文化异同,亚洲的书籍、文字、设计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对谈,通过他们的对话使读者得以分享这些设计师们对本国的文化、文字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实际设计工作的体会和经验。而书中配合各处对谈内容分别选刊的杉浦康平和六位设计师的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从思想到实践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