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住去边度 - 标记
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 豆瓣
6.5 (13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2
《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是“信陵公子”张佳玮的短篇小说,以及诸多“闪耀着钻石般灵光”、童话般温柔的小故事集合。
这些文字多取材于中西方古代传说,语言幽默,令人莞尔。融入了童话、传奇等文学体裁的特征,缥缈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凝结成的却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心情。
★ “看完你会忍不住分享”的成人童话,转发率99%的萌系故事
★ 豆瓣、天涯、知乎,万千粉丝喜爱的暖心文艺男神——张佳玮才华凝结之作
★ 每个行走的人都会渴念着有那么一天,一切都将不同。仿佛只要有了“那一天”,
现在经历的苦痛都会结束,努力终有成效,孤独随风而去,忧伤永不相见——
可你不知道,“那一天”就是“每一天”;“那一天”即使到来,或者不来,人生也并没有大的不同。你的笑还是因为你笑了,你的泪还是因为你哭了。
不知不觉中,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那么终该明白了,那些温柔的、暖暖的、窝心的、令你止不住嘴角上扬,甚至噗的一声笑出来的故事啊,就在我们身前身后,枕边梦里。
★ 据说/人类有隐形的尾巴/看到足够萌化的故事/就会忍不住摇起来……
建议阅读时间:工作日的7:30~9:00,休息日的22:00~23:30.
可怕的心理学2 豆瓣
人の心がまるごとわかる心理学
作者: 植木理惠 译者: 张弛 2013 - 6
当下的你,或许烦恼缠身而自卑无斗志,或许怕与人打交道而纠结不已,或许被爱情折磨而遍体鳞伤,或许为婚姻的各种矛盾而绞尽脑汁,或许为玩不转职场而郁郁不得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就在于看不透人心,理不顺各种人际关系!风靡日本的读心术教你3分钟看透人心,了解真正的自己,看透他人真正的内心!作者从自身、交流、恋爱、家庭、职场五个主题切入,细数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烦心事,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提出了简单实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之道。
早一点读本书,早一点看透人心——其实人心没那么可怕!
解忧杂货店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
8.2 (11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李盈春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5 其它标题: 解忧杂货店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
X的悲剧 豆瓣
8.4 (13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勒里·奎因 译者: 唐诺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故事发生在一辆拥挤的电车上。一个男人在车上被杀,所有人都看到男人死去的经过,却没人发现凶手。很多人都有理由憎恨死者,包括死者的合伙人,然而,萨姆巡官得到的线索都指向了死胡同。受邀参与调查的哲瑞·雷恩,一名专以饰演莎士比亚剧作的老演员,宣称知道凶手是谁,却拒绝在没得到确切的证据前指认凶手的身份。一案未解,一案又起:电车上的售票员在回家的渡轮上遇害了!
2014年5月29日 已读
真相就在你眼前,而你却视而不见。
kindle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9.0 (175 个评分) 作者: [英] 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0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14年4月25日 已读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随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见月亮。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有血有肉不是因为他坚持梦想有多么高尚,他一定也不喜欢谈梦想,就像他说的“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必须挣扎”,他的真实和怪异甚至令人厌恶,但这不妨碍他继续望月亮。
毛姆
场记 豆瓣
作者: 赵涵漠 / 张伟 中信出版社 2013 - 8
《场记——21部纸上纪录片》没有天马行空的剧本,却有生命真相的诠释
当连绵不断的文字,为你连接出一段段故事
请相信,
那些矗立在你头脑中的人和事,
一定比想象中的生动、多姿
那艘沉没的太平轮
那些逝者的笑脸
…….
也许,你忆起了什么
也许,是找到了什么
国内知名媒体人张伟、赵涵漠用文字为你记录下那些发生在镜头中,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在这里,每一个演员都是本色出演,每一段故事都是真实的生命印迹,每一份感动都是无法复制的纯粹……
扯经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自扯自蛋
比丘僧与师傅、小北的聊天记录
愿你的道路漫长 豆瓣
7.3 (15 个评分) 作者: 李静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4
《愿你的道路漫长》,书名取自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诗《伊萨卡岛》: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作者在读不完的逝水年华中,书写从一座城奔到另一座城的感受,试图抓住窸窣生活本来的样子。因为,“所有的宏大叙事都会崩溃解体,我用以确认某时某刻生命的证据,也不过是这些碎屑而已”,所以,抱抱你吧,在微博之外的世界,在我知道你的温度,你知道我的气味的世界。
我喜欢没有那么多必须提问的人生,该叙述的总会叙述,该转折的总会转折。故事会自己结尾,也会自己写出续集番外,是问号让这个世界焦虑不堪。——《问号》
旅行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换一个地方顽固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们终其一生不辞辛苦地寻找各种各样背景板,但是我们不过还是自己。——《旅行的意义》
我们谈论的不过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力。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日拱一卒,谁也不知道,我们究竟能在哪一个明年中,将手中的卒子跨过那条界河。——《当我们谈论明年时我们谈论什么》
《刀锋》里毛姆问拉里他想做什么,拉里说:“晃膀子。”这三个字来自周煦良的译文,原文是loaf,拉里就真的这么过了一生,拉里的原型维特根斯坦的遗言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拉里的“晃膀子”比梭罗的湖边小木屋走得更深更远,毕竟梭罗只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多。……“晃膀子”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因为我们早已习惯生活必须充满目的,而非写满细节。——《谁能像梭罗一样生活》
2014年4月1日 已读
所有的变化更替都应该缓缓进行,太快没有故事,太急没有人生。
kindle 李静睿 随笔
纽约客 豆瓣 Goodreads
8.8 (20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半生缘 豆瓣
8.9 (171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已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曼桢曾经问过他,他是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她的。他当然回答说:“第一次看见的时候。”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在那样的一种心醉的情形下,简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当然绝对相信那不是谎话。其实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她的,根本就记不清楚了。
嫌疑人X的献身 豆瓣
8.9 (1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子倩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1
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神,每天唯一的乐趣,便是去固定的便当店买午餐,只为看一眼在便当店做事的邻居靖子。
靖子与女儿相依为命,失手杀了前来纠缠的前夫。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善后。石神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令警方始终只能在外围敲敲打打,根本无法与案子沾边。石神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法?
三国配角演义 豆瓣
7.8 (5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4
《三国演义》角色众多,全本共计1798个角色,有名有姓的也有1200人以上,是全世界角色最多的古代小说。在这大量的角色中,既有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名字只出现一次的历史过客,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配角,悄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统一中原大计划的关键。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蜀汉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近十万兵士从汉中出发,有条不紊地向魏国的陇西推进。赵云、邓芝军团牵制曹真,汉军主力占据陇右,只要守住街亭,挡下魏军的支援部队,即可一统陇西。谁知街亭守将马谡却一战失利,导致大军溃败,原本势如破竹的战局瞬间逆转。为平复军心,诸葛亮不得不下令将他处死,这一段,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
但事实上,这可能并不是历史的真相。马谡也许并未被斩,在这一切背后,潜藏着另一个阴谋……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豆瓣
8.2 (23 个评分) 作者: 郭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 7
王二是谁?
是你,是我,是他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通过王二有趣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
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本书平实、有趣、清晰、简洁、深刻,对于大众和经济学界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在大众读者、财经圈、媒体界、知识圈都能取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名家推荐】
郭凯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作者。与很多经济学作者不同,他不立场先行,讲道理总是娓娓道来,既不意图取悦政府,也不意图谄媚民众。他善于引用家常事例来讲解经济学知识,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功底。在他的作品中,观点的说服力恰恰来自于对知识的审慎,思想的自由又恰恰来自于对立场的节制。阅读郭凯让我再次确信,掌握知识可能令人变得傲慢,但掌握更多的知识总是令人变得更加谦逊。
——《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
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很多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答案,更别说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郭凯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姚洋
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门外汉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 袁莉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豆瓣
作者: 曾航 凤凰出版社 2011 - 10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讲述了iPhone幕后的故事。苹果的i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由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美国,再被苹果商店门口排队的华人买走,走私回中国,然后卖到中国各地,然后又被深圳的手机作坊回收翻新再出售,最后被当作电子垃圾拆解回收……
本书作者曾航遍访了全球二十多家苹果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实地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深圳、苏州、长沙等地的苹果供应链走访,跟踪了一只iPhone的一生,还原出iPhone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回收翻新直到被分解处理的全球之旅。
在iPhone背后,是世界上最让人惊叹的产业分工,上百家幕后厂商、数百万参与者共同的心血付出,让iPhone成为最成功的智能手机。
这本书讲述了大量乔布斯背后的幕后英雄的故事,包括主管苹果供应链的COO库克、苹果的设计高手伊夫、一手建立苹果零售体系的约翰逊,以及富士康、TPK、三星、LG、ARM等幕后厂商的故事。
iPhone的全球之旅极大地改变了全球IT产业的版图。它让富士康、ARM、三星、LG、宸鸿等苹果幕后企业迅速崛起壮大,而另一些企业则因此而逐渐暗淡。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揭示了苹果在乔布斯之外的强大竞争力,读完《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这本书,你会发现乔布斯并不是神,他背后的幕僚和众多合作伙伴,同样是苹果成功的关键。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豆瓣
8.1 (65 个评分) 作者: 程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0
这是程浩的文字集。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让人感慨的是,他有很多计划未完成,电脑中还有很多未完稿,和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这几十万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文字里流露的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思考,让人为之震动。书中不但有生死大问这样的严肃拷问,还有很多风趣机智的文章和对答,以及少年的怅惘和对爱情的憧憬。
2013年10月31日 已读 唯一能做的就是更认真的活着。
动物农场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Animal Farm
9.5 (20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为了报仇看电影 豆瓣
7.4 (64 个评分) 作者: 韩松落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0
电影是真实的虚构
生活是虚构的真实
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
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结果
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
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
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豆瓣 Goodreads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8.1 (308 个评分)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译者: 席玉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 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2013年9月23日 已读
这真的是历史课本,好羡慕人家有这样的历史课本。
kindle 科普
文学回忆录 Goodreads 豆瓣
8.8 (275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口述 / 陈丹青 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2013年8月23日 已读
木心先生心中的有趣文学史。读完一遍还是值得放在枕边随手翻的书。就比如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我十二万分的爱你,就不如 我爱你。
木心 陈丹青
拖拉一点也无妨 豆瓣
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A Guide to Effective Dawdling, Lollygagging and Postponing
6.5 (53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佩里 译者: 苏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7
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的小书
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拖延者们还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不少其他事情嘛。
在这本充满哲思的小书中,佩里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
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我们拖延的欲望。
多年来,佩里一直有心要为《结构化拖延法》添加内容,不料积习难改。如今,沿着这篇短文的思路,同时拖着作业不改,论文不看,佩里终于为自己正了名——他确实写完了这本书,在首次提出该理论仅仅15年之后。
2013年8月23日 已读
结构化拖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kindle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