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绿山墙的安妮 豆瓣
8.7 (23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译者: 郭萍萍 译林出版社 2010 - 11
安妮是一位父母双亡的孤女,被马修与马瑞拉兄妹从孤儿院接回爱德华岛抚养。安妮富于想象,性格开朗,真诚善良,有一股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努力学习,并用自己的真诚善良赢得长辈的喜爱和同龄人的友谊,建立起自身充实而美好的生活。
《绿山墙的安妮》这部世界名著,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量达八百多万册。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曾风靡加拿大,美、英、德、日等国也竞相播放。小说主人公生活的地方,爱德华王子岛的绿山墙农舍,几十年来一直是加拿大闻名遐迩的景点。
童年的消逝 豆瓣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7.8 (65 个评分) 作者: [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译者: 吴燕莛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5 - 5
内容简介:
《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 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波兹曼同时指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成人和儿童的界限逐渐模糊
◎儿童被迫提早成年,童年正在消逝
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承认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尼尔·波兹曼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这本书读起来也很有趣。
——维克托•纳瓦斯基(Victor Navasky,美国著名学者)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绝对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 ·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审视了童年在当代美国文化中四面楚歌的状况。
——《出版人周刊》
中国当今的现实是,不但电视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为彻底。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他乡的童年 (2019) 豆瓣
8.6 (156 个评分) 导演: 周轶君 演员: 周轶君
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感受到同样的焦虑。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踏上一趟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之旅。没有竞争的芬兰教育,怎样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或失败?贫富差距极大的印度,怎样用网络教育弥合孩子之间的差距?集体意识浓厚的日本怎样让孩子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平衡?影片从小孩的角度去体验课堂,从家长的角度去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从不同社会的文化、历史出发,去对教育作一个深刻思考。探寻的旅途上,轶君同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经历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旅程。
2021年6月11日 看过
只看了芬兰的教育,之后有时间再来看后面的几集。是我梦想中当老师的地方了,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来教学,内容自己安排,没有分数线,没有指标,没有督导,没有上下级,没有评职,不用带着学生去竞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学生和老师都彼此呼唤彼此的大名。
里面印象很深的几句话:
“未来不只是只有一个样子。”
“我们相信他们本就擅长。”
只是为了自己而学习。
儿童 国产纪录片 社会观察
村小的孩子 (2014) 豆瓣
8.5 (50 个评分) 导演: 蒋能杰 演员: 范魏煜 / 张良友
其它标题: 希望!希望!
本片为独立纪录片导演蒋能杰留守儿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两部分别为《路》和《加一》,蒋能杰致力于用影像关注社会,用镜头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重视乡村教育。 (有意观看高清版的,可联系本人微信:1714371600 (QQ)
本片荣获第三届 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 最佳纪录长片奖、法兰克福影展 一等奖。
2009年:首次走进村小,镜头记录临时学校的22个学生(其中17个为
留守儿童),同时关注村小艰难申请重建。
2010年:重建后的村小调来张老师教两个班,代课十几年的张老师老
为转正问题烦心和奔波,跟拍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生活也面临
着种种问题。
2011年:代课的 张老师因种种不满,已离开村小,跟拍的孩子们面临
的问题愈加严重。
2012年:由于媒体的力量,村小的物质条件有所改变,但好像无力改
善更多。
2013年:留守儿童生活看是没什么变化,其实在悄悄变化着。
2014年:又是一年春节,而跟拍的留守儿童家庭 …… 。
2009: First glance at the village school, in which the lives of 22 students including 17 left-behind children, together with the unsmooth application of the school’s reconstruction, were focused on.
2010: Teacher Zhang, a supply teacher with more than 1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assigned to the reconstructed school. While in charge of two classes, he was concerned about, and striving for the obtainment of permanent teaching status. Meanwhile, folks began to doubt on the quality of the school buildings, a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facing numerous problems in life, study and emotion.
2011: Mr. Zhang left the school out of dissatisfaction. After he left, the problems thos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confronting with became more serious.
2012: Thanks to the media, the material condition of the village school began to turn around. However, it still had a long way to go.
2013: The situation of those left-behind children seems unchanged, but it turned out to get changed day by day.
2014:As another Spring Festival comes, what is going on in those left-behind families?
夏山学校 豆瓣
8.8 (9 个评分) 作者: A.S.尼尔 译者: 王克难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5
《夏山学校》内容简介: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1960年《夏山学校》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夏山学校》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目前,《夏山学校》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专家奉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教育经典。
海蒂和爷爷 (201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Heidi
8.7 (813 个评分) 导演: 阿兰·葛斯彭纳 演员: 阿努克·斯特芬 / 布鲁诺·冈茨
其它标题: Heidi / 飘零燕(港)
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被姨母迪特(安娜·希恩斯 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的祖父(布鲁诺·甘茨 饰)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先是感动了固执的祖父,又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饰)的友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 饰)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父亲(马克西姆·梅米特 饰)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当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适应泽塞曼家的新生活吗?远在天边的祖父和彼得还能再见吗?克拉拉的腿还有好起来的希望吗?
2021年4月17日 看过
看得我泪流满面,明明是一个非常治愈的电影,但我却会因为里面人物的善良而落泪,会因为一些无可奈何的原因而心疼这些孩子们,在这些行为之后都透露着她们的善良,简直美好得像童话。奶奶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好噢,耐心且循循善诱;爷爷大冬天为了送海蒂还大老远的背上背下;克拉拉也是一直温柔很耐心最后能站立的时候真的好感动🥺,还有管家、医生、奶奶等等。
“有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听信别人;带来快乐的事,做就好啦。”
儿童 家庭 德国 感人 温情
窗边的小豆豆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
8.9 (559 个评分) 作者: [日] 黑柳彻子 著 / 岩崎千弘 图 译者: 赵玉皎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4月14日 已读
这本书非常好读。也是我今年开始读的第一本教育读物,从中也获得了不少关于教育相关的思路。跟其他的书不一样,这本书是跟随豆豆的生活状况一路写下来,所以更能体会到小孩子的想法。豆豆的童真且我很佩服小林校长在日本居然能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仿佛世外桃源,不顾家长和政府的办学思想,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真的有做得很好,最让我大为震惊的就是小林校长能听豆豆讲四个小时的话,那一段写的太好了,太戳我了。只不过有些部分教学理念我不是太赞同或者太理解。妈妈的教育以及共情能力也惊到我了。
当然最难受的地方是二战开始了,豆豆的牛奶买不到了,同学去世了,狗狗去世了,最后巴学园也在轰鸣中炸毁了。没想到在一本这么童真的书籍中能被最后的地方看哭。😥
不过,在一百多年前有这样一所学校,开展这样别样的教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儿童 儿童文学 小说 成长 教育
飞不起来的童年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Conducta
7.7 (20 个评分) 导演: 埃内斯托·达拉纳斯 演员: 米利尔·赛加斯 / 西尔维娅·阿吉拉
其它标题: 少年有问题(台) / Behavior
查拉(阿曼多·巴尔德斯·弗莱雷 Armando Valdes Freire 饰)出生于一个位于社会最底层的贫穷家庭之中,父亲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他,母亲深受毒品之苦,根本无暇照顾和关心查拉。必须自食其力的查理以训练战犬维生,这导致他的性格非常的冷漠而且暴力。
学校里,所有的人都认为查拉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只有他的班主任卡梅拉(阿丽娜·罗德里格斯 Alina Rodríguez 饰)不这么想,她觉得查拉只不过是一个极度渴望爱的善良男孩而已。卡梅拉生病了,需要住院,新老师接手了她的班级。新来的老师并不是一个耐心的人,他误解了查拉的种种举动,并且最终将他送进了少管所。
奇迹男孩 (2017)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Wonder
8.2 (838 个评分) 导演: 斯蒂芬·卓博斯基 演员: 雅各布·特伦布莱 / 朱莉娅·罗伯茨
其它标题: Wonder / 奇迹
奥吉(雅各布·特瑞布雷 Jacob Tremblay 饰)是一个10岁的男孩,除了头戴一个巨大的太空头盔外,他和其他的同年龄孩子别无二致。头盔下隐藏了奥吉因为各种手术而伤痕累累的脸庞,它不仅完美的隐藏起了奥吉脆弱自卑的内心,也成功的防止了奥吉的模样吓到别的孩子。
奥吉没有上过学,他的所有文化知识都是母亲伊莎贝尔(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在家教授给他的。然而,伊莎贝尔渐渐感觉到,家庭课堂无法满足奥吉的成长需要,除了学习知识,奥吉还必须学会的,是如何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在忧虑重重之中,伊莎贝尔将奥吉送入了一间公立学校里,在那里,奥吉面临的是他人生中必须要战胜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