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俞你同行 豆瓣
作者: 俞敏洪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3 - 7
《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是俞敏洪两度游历甘肃写下的游记散文,是“俞你同行”系列作品的第一部。面对人生的何去何从,俞敏洪认为“认真地行走”是唯一的答案。他决定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中国所有重要的区域,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走遍世界上重要的国家,并用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把自己行走的感悟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甘肃,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古老中国经由这里走向世界。在十年行旅之约的第一站,俞敏洪深入剖析了甘肃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富有诗意和哲理地描绘了甘肃的自然风光,用脚踏实地的行走和旁征博引的讲解,给读者们上了一堂高度浓缩的中华历史文化课,带领读者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让生命在行走中开阔。
2025年7月10日 已读
想看甘肃的历史人文发现这书,原来俞敏洪还会写这种,不过可惜只是十一天的短途旅行游记,论深度当然比不过那些长期在本地生活并深入观察记录的;俞敏洪这种级别的人物原来会很受当地领导欢迎,后者也很卖力地希望能借助俞敏洪的宣传来进一步改善民生;这书把文化大革命叫成特殊年代,还特别亲共的样子,甘肃之外的红色之旅也写了不少;甘肃说到底原来就是河西走廊并和丝绸之路紧密相关。
地域文化
走过青海 豆瓣
作者: 姜峰 译者: 姜峰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1
本书是“青藏高原生态文学文库”中的一种,纪实类文化大散文,约20万字。系作者近年来在高原大地的采访亲历、见闻观察、思考体悟,作者的足迹与视角遍及河湟城市群、环青海湖地带、柴达木戈壁、可可西里无人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及沿线,将地理、人文、历史、现实融为一炉,既有央媒记者站在天安门上看青海的眼界,又有心系高原走近大山大河讲故事的情怀,加上百余幅纪实摄影,打开了一扇读懂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的别样窗口。
2025年7月2日 已读
青甘大环游前速读,简单了解青海的历史人文地理,尤其是是中原开拓和现代开荒,前者涉及边关,西宁唐蕃古道要冲,文成公主进藏等等,后者涉及了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可可西里,三江源国家公园,原子城,石油小镇等建设,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可惜对古代着墨不多,也偏重于江河湖地理,对海北地区好像没怎么介绍。
地域文化
巴黎,生活在此处 豆瓣
作者: 张佳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 8
巴黎,每座桥、每个咖啡馆、每个桌子和椅子、每棵树,都能够勾勒出许多传奇。这是一部关于巴黎的随笔集,作家张佳玮数年来旅居巴黎,用脚步走过那些历史与当下的重叠印迹:守护一众作家的文学乌托邦莎士比亚书店,记录了印象派的传奇的奥塞博物馆,作为1920年代贫穷艺术家栖息之所的蒙帕纳斯,夏加尔为歌剧院画的穹顶,慕夏缤纷花束构筑的跨艺术的美,风情名动天下的香榭丽舍大道,以及卢浮宫那日日夜夜向数百岁数千岁迈进的画…… 近百幅照片,与文字一起,勾勒出那些伟大人物曾年轻、贫穷但野心勃勃的黄金时代的巴黎,当下属于在这里自由行走的每个人的巴黎。
在这本书中,巴黎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书中通过描绘巴黎的咖啡馆文化、街头艺术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从容不迫、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这种慢生活的节奏,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2025年6月6日 想读 忘记在哪里买的了,可能跟去年我父母的欧洲之行有关。但很尴尬地发现现在没时间看……只能标记想读了!巴黎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拆哪!北京! 博客來 豆瓣
作者: 藍曉鹿 時報出版 2014 - 2 其它标题: 拆哪!北京!:臺灣媽媽的北漂驚奇



  從四面八方湧入、無數到北京尋找機會的異鄉客,沒有北京戶籍,沒有財力買房,漂泊不定,離家千里,卻占據北京半數以上人口──北漂族。

  這是一部北漂母子的故事,也是臺灣媽媽的驚奇所見。

  北京,貴為六朝古都,擁有世上最長、最筆直的城市中軸線,左倚太廟、右端社稷。從萬里長城到紫禁城,從前門箭樓到南鑼鼓巷,我們承襲了相近的語言與文化,看似溝通無礙實則困難重重。即使不問政治、不講歷史,單單只是「生活」在北京,都能深深體會到一座海峽,兩個世界。

  深秋時的北京,氣溫降至零度。雙清路的一端是高級名車出入的高科技商業區,另一端是北京最大的垃圾回收中心。想租間小房落腳,得先付十萬臺幣,大門上還鑲了裡外裝反的貓眼;叫計程車得先看司機臉色,上了車還得跟行人搶道。肯德基裡的燒餅、油條和豆漿騰騰冒煙,吃完晃一圈回家,客廳已被仲介隔成邊間。

  北京的希望小學裡除了希望,什麼也沒有;挖煤工人除了陰暗危險的地底深處,哪裡也沒去過。男人們在這裡若非拚爹靠爸攀關係,就是死活掙扎求戶口;女人們發現自己寧願坐在BMW裡哭,也不願坐在單車後笑。即使是幽幽燕園裡坐擁四季奇景的未名湖、典雅端莊的博雅塔,還是館藏亞洲大學之首的北大圖書館,都不如校園裡那革命發源地的三角牆來得有故事。

  也許我們都被臺灣寵壞了,也許我們都看不到高薪、高位與高消費力的背後,還有多少不容忽視、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糾結。也許我們必須先看見北京,才終能發現如今的臺灣,是從哪一個歷史的分叉點上,走到了今天。

各界好評推薦

  馮光遠 專欄作家
  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趙少康 中廣公司董事長
  盧郁佳 金石堂商品行銷總監
  熱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2025年1月28日 已读
标记完《北漂台湾》意外发现还有这种书,禁忌の多重漂。

看完了。我过去一直在收集地域文化书籍。我见过美国人梅英东在满洲漂,中国人郭菲在印度漂,台湾人萬宗綸在新加坡漂,意大利人亚历在中国漂,马来西亚人杜晉軒在台湾漂。现在又见到台湾人蓝晓鹿在北京漂,她过去在江苏出生,参加六四并侥幸躲过清算,对中国失望后就漂过海洋嫁到台湾,二十年后又一人拖家带口到北大留学,这经历和题材自然难得一见。看着她和我在不同时空留下的足迹交叉,百感交集。像是她空降到北京的第二天在颐和园路十二号租房,五年后,我空降到北京的第二天正好也在附近和网友面基。

但是!很可惜内容并不够深入,大多内容中国人早都很熟悉得很,像是医闹,户口,富士康自杀潮,四合院等等。和我前面提到的异乡客文学相比,差得远了。
地域文化
大中东行纪 豆瓣
6.4 (14 个评分) 作者: 张信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2
恐怖主义为何主要在大中东猖獗?
突尼斯小贩自焚何以点燃北非局势的燎原之火?
巴勒斯坦、黎巴嫩、苏丹、索马里、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纷乱不断的前因后果?
大中东有怎样的历史和文明?
伊斯兰世界的现状和前景何在?
……
寻路大中东,
从历史解读硝烟,用脚步探讨文明。
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2021年8月24日 已读
原本是在塔利班占领阿富汗的刺激下正式开始研究中东,虽然阿富汗实际上是远东;该书前篇居然先讲述广义上的中东圈里的边缘地区,有大半我不感兴趣就跳过;中东原来不全是伊斯兰主义,还有偏向世俗的民族主义;军人政权似乎普遍偏向世俗;土耳其不愧是世俗化最成功的国家,怪不得能和基督教大教堂共存,有生之年能见到土耳其入欧吗!伊朗是原来是在伊斯兰革命后全面倒退的,也是最贯彻伊斯兰主义的地方,和美国相当敌对;作者张信刚非富即贵,那么早就能全球旅行,很可惜在一些小细节上就无法思维自洽。
地域文化
浙江有意思 豆瓣
作者: 王寒 2016 - 8
《浙江有意思》为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作者简介
2023年2月3日 已读
浙江段子大全,从对当地文化名人如数家珍上看得出作者有文化。可惜免不了一些恶俗或性别刻板印象。虽然介绍了我感兴趣的当地风味美食,但由于段子结构信息太破碎,我想应该有更好的当地地域文化介绍书籍。只看了我熟悉的台州丽水,和金华杭州。别的地方就没什么兴趣看了。
地域文化
泰國,芒果吃酸的,咖啡喝甜的!:微笑國度的近距離文化觀察 豆瓣
作者: 姜立娟 2017
觀察1◆ 曼谷人最愛吃的不是海鮮酸辣湯!
觀察2◆ 其實,潑水節是外國人才瘋的活動!
觀察3◆ 真的~泰國男性幾乎都曾「短期出家」過!
觀察4◆ 鬼片好恐怖?其實他們什麼都拜、什麼都不奇怪。
觀察5◆天氣熱卻愛吃……
【獨家】
真實紀錄◎泰王辭世30天觀察
為什麼泰國人如此愛戴泰王?
曼谷的文創夜市怎麼這麼好玩?
嘟嘟車安全嗎?計程車怎麼收費?
曼谷文青出沒的精品咖啡館究竟在哪?
怎麼用手機APP叫車?最搶手的辦手禮是?
這麼常(愛)去泰國,應該不難發現,泰國生活中處處充滿強烈對比,那種無法複製的獨特美感和專屬幽默,總讓你會心一笑甚至讚嘆他們的奇特創意。走在曼谷街頭放肆吃喝,或是待在島嶼悠閒度假時,你是否也有過很多「為什麼?」這個微笑國度是怎麼一回事?
芒果吃酸的,咖啡喝甜的!吃火鍋要配港式飲茶?
和尚沒有眉毛!男扮女裝很平常?
本書就是台灣太太跟當地人(包含另一半)頻繁接觸後,林林總總的想法和心得。即便另一半是華裔泰國人,他們的觀念想法跟我們仍不甚相同。試圖去思考、查證這些現象的文化歷史背景,不禁讓是台灣太太大呼:泰有趣、泰奇妙,而且泰吃驚。
台灣太太好吃驚!嫁過去近距離觀察才知道:
泰國富有深厚傳統,心靜+微笑才是美德
設計概念充斥生活,創意讓泰國人很驕傲
Amazing Thailand的日常文化,值得細窺
【本書特色】
超越旅遊攻略‧一本讀懂泰國文化&泰國文青風
紀錄東南亞最強設計之都,泰國曼谷的日常生活
【專文推薦】
林宛縈 半村半城遊牧編輯
【聯名推薦】
尼 克 曼谷達人「非常曼谷」版主
林貝絲 泰國旅遊達人/資深媒體人&親子作家
2024年7月5日 已读
排版太差了,大片大片空白,在大屏幕上看也不舒服;泰国这国家本来也很难挖出什么有趣的文化,也就建筑和美食可以关注了。
地域文化
血与蜜之地 豆瓣
8.5 (10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文汇出版社 2024 - 10
继《失落的卫星》后,刘子超最新硬核游记,跃入东西文明的过渡地带。
从北到南,由冬入春 ,穿越流着血与蜜的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23个城镇,再度见证地球另一面的细碎和广阔。
游荡在旧梦与新愁之间,徘徊在过去与未来,刘子超沿着现代历史开始的道路,穿越火线,经历那些最浓烈的爱恨,自我的挣扎。酷儿与诗人,难民和毒贩,凶手和受害者,信徒与商人,悉数登场。一本四处漫游的旅行文学,却讲了一个个寻找家园的故事。
在斯洛文尼亚,闯入一场诗歌沙龙,在这个小到容易错过的国度里,看见诗人用语言重建家园的努力。在克罗地亚的边城,看见昔日帝国的余晖,在一个老侍者身上找到过去的优雅。在黑山,碰到为美国比萨店当接线员的女生,她惊讶于美国人的胃口,却无法亲口尝尝比萨的味道。遇到塞尔维亚的电商教父,他感受着全球化的浪潮,眼里的世界平滑且没有任何阻力。碰见希腊经济危机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喊着左翼口号,大声地说:“我们也是巴尔干国家。”
巴尔干变得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像一个形容词,充满伤痛、挣扎、求索和希冀的复杂含义。穿越历史漫长的阴影,抵达布满弹孔的时间现场,一路收集飘零人的血色故事,去探索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一个始于巴尔干却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我们何处为家?
.
现代人习惯了坐享网络的信息便利之时,他坚持以肉身进入现场,用文学再现旅途。他所见证和书写的人的境遇,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而那些处在世界的边缘与夹缝中的陌生地名,也因一位中国作家的在场,与我们有了联系。
——单向街文学奖颁奖词
2024年10月22日 想读 除了郭子龙,原来还有这样的旅行文学作家。上月试图了解南斯拉夫历史,但历史书不好读就作罢,这回难得有巴尔干主题的书。

https://www.douban.com/people/JoGreen/status/4757744639
地域文化
帝都泱泱 (2013) 豆瓣
《帝都泱泱》是由中央电视台、洛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市文物局承办的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该片围绕闻名中外的洛阳六大都城遗址展开,分为《龙兴中土》《商都何处》《定鼎成周》《王城春秋》《汉魏故城》《缔造神都》6集,每集30分钟。该片通过重新梳理和记录洛阳上下五千年的影像历程,再现了文化圣城的昔日繁华,展示了千年帝都的文明变迁。
2024年9月27日 看过
洛阳竟然没像样的地域文化书籍,好不容易找到相关纪录片看,二〇一三年的了,还凑合,能快速恶补历史知识,现在总算知道洛阳曾当过哪些古都了,武则天那一代差不多是绝响;此外洛阳之所以没有西安发展那么好,大概因为地理劣势,让位于中部铁路交通枢纽郑州,西安则作为西部铁路交通枢纽,还能打大唐牌。
地域文化
穿越非洲两百年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天地出版社 2020 - 4
战争、贫困、腐败、疾病……非洲问题从何而来?
熬过了混乱期的非洲,该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梦魇,抓住发展的机遇?
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
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领导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非洲仅有北非地区有过统一政权国家,其余国家的疆界和政权组织都是近一百余年才形成的。无法自主掌控自身命运的非洲大陆,在古代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势力,以及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中东乱局的外延等各方势力的影响下何去何从?又对其当下的社会状况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024年8月31日 已读
发现郭建龙这人真不简单,能一边在世界各地吃喝玩乐一边写作;非洲不少国家政体不稳定,一方面是殖民留下的烂摊子,另一方面有民族自决的阵痛;非洲看似落后,但政治生态却惊人地丰富,千奇百怪,有做泛非梦的,有被送回非洲的前奴隶建立的国家 Liberia,有白人和黑人混合的国家南非,还有社会主义和宗教结合的,可谓史上最大人类政体试验田;社会主义无一例外地没有在经济上成功;非洲也有一些好看的文化建筑,比如欧洲殖民的,也有本地人自建的;不过毕竟非洲太多国家了,我只读到一半就不再继续读,记不住,空降到非洲吃喝玩乐的优先级也不高,毕竟郭建龙都差点被绑架。
地域文化 郭建龙
翻轉首爾 豆瓣
뒤집어 보는 서울: 주제를 따라 걷는 여행
作者: 郭奎煥 / 南霄兒 译者: 顏思妤 游擊文化 2022 - 2
韓國作者專為臺灣人所寫的首爾故事
捨棄觀光的視角,卸下首爾的妝容,探索城市的真實紋理
依循拾荒者的足跡,拾起首爾地景中的叛民碎片,踏上一場議題漫遊之旅
本書挑選了臺灣人最常造訪的19處首爾景點,捨棄觀光的視角、動線與慾望,聚焦於首爾各地微小的「反叛」,嘗試呈現觀光地景背後的故事。一如人類的皺紋反映了自身的經歷與逆境、快樂與悲傷、回憶與煩惱、欣喜與痛苦,都市的紋理亦復如是。本書以文字記錄「首爾的紋理」,提供另一種探索首爾的可能性。
第一部〈他者∕我們–1〉著眼於首爾與外部、韓國與世界的關係。自19世紀以來,朝鮮半島與外部勢力發生了各種衝突與交流,作為首都的首爾親身經歷了這波浪潮。從漢城到京城,從京城到首爾,改名換姓的歷史總會在關鍵之處瞥見「外國」的身影。在第一部中,我們藉由韓國華僑的故事(明洞)、與日本的歷史鬥爭(宮殿∕景福宮)、與美國的微妙關係(龍山美軍基地),揭開首爾的多元面貌。
第二部〈江南,慾望之境〉描寫了在首爾堆疊的韓國慾望。1963年以前,江南仍是個滿布稻田、牛車穿行的農村地區,如今此地卻已成為韓國的慾望象徵,第二部描寫了這些慾望。江南的開發與仕紳化(新沙洞林蔭大道);外貌至上主義與整形熱潮中的性別議題(江南站10號出口);文化工作者的貧富差距與極端競爭(淸潭洞K-Star Road);對一流大學的偏執與教育資源的落差(大峙洞補習街)。
第三部〈首爾的日常與片斷〉著眼於慾望所造就的陰影。韓國經濟起飛時期的慾望打造了今日的江南,然而這些慾望的黑影卻也壟罩著首爾。在第三部中,我們遊走於夜幕低垂的首爾地景。不受慾望資本所青睞的地方(水色);套房公寓屋主為了自身利益,阻撓大學校方興建宿舍的奇聞(新村合宿街);在窄小房間中努力撐出日常餘裕的考試村(鷺梁津考試村);與大型超市抗衡以求得立錐之地的傳統市場(南大門市場);備受抨擊、疏遠與排除,老人與男同志的據點(塔谷公園與鍾路三街);自殺的意義與現場(麻浦大橋)。
第四部〈保存與剝製,開發與再生〉描繪了慾望的風暴過後,頓失依循的首爾。當經濟起飛的榮景不再,都市的戰略便從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轉向土地的高階開發。過程中,各方立場南轅北轍,在保存與剝製之間游移,而首爾正處於這場爭奪的核心。我們將在第四部一一探究這些地方。傳統商業化與常民生活的衝突(北村韓屋村);在主事者強烈的意志與推進之下,大肆進行的都市整頓(清溪川);工人的街角與故事(昌信洞縫紉村與全泰壹)。
第五部〈他者 / 我們–2〉進一步描繪內部的他者與我們。政治權力與資本力量縝密交織,人們在此過程中區隔出「他者與我們」。有別於地理上的區分,這種區隔劃出了一條嶄新的界線,將勾結與疏遠、加害與被害、執行與驅逐一分為二。因政商勾結而不斷擴大的資本堡壘(蠶室的樂天,樂天的蠶室);國家安全企劃部橫行國家暴力的痕跡(南營洞與南山);都市與權力的冷酷,將拆遷戶連根拔除(龍山慘案現場)。我們將藉由這些場景走入邊界。
2024年8月27日 已读
首尔深度游玩指南,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民主化运动纪念馆了。
地域文化
东京旮旯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静电场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9 - 8
【内容简介】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东京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相似的文字、相通的文化,让人或多或少对其有些了解。然而真正的东京远不止游人熟知的那些。在东京塔、浅草寺、银座商业区的背后,隐藏在纵横街巷里的真正的东京,又是什么样的呢?
本书记录了作者静电场朔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见闻和经历,共分为十五个章节,选取了东京市内的十五个地点,向大家展现了东京小巷里鲜为人知的秘密。每一章都像是一次华丽的冒险,让读者带着好奇,翻开地图,跟随静电场朔的脚步,去发现真正的东京。
----------------------------------------
【编辑推荐】
 《东京旮旯》藏着大都会里的秘密基地,展示着平成一代的别样人生。
 多元艺术家静电场朔的生活随笔,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东京大大小小的神秘“旮旯”。古着店、居酒屋、古书店街……旅行指南上找不到的隐藏魔法都在这里!
 东京是一面镜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它,就会看到怎样的东京。无论繁华还是落魄,匆忙还是悠闲,热情还是冷淡,都不过是这个璀璨都市的一角而已。而《东京旮旯》是一个指南针,一双眼睛,也是一个显微镜,带你去到东京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角落,揭开盖在魔术盒上的猩红绒布。
 三联生活书店出品,品质过硬,采用全纸面软精装通脊工艺——花平装书的钱享受精装书的装帧!全彩印刷+瑞典轻型纸,引人入胜、欲罢不能,无论是收藏还是赠送亲友,都是佳品。
 随书附赠超级礼品——手作立体明信片、鬼马不干胶贴、“八公犬怀抱猫咪”异形书签、限定彩绘东京都地图!
2024年8月19日 想读 > 淘到一本很可爱的书《东京旮旯》,是一本结合了作者生活经历的东京观察记录。
>
> 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留学生活介绍了东京不同区域的特色以及作者在这里发生的故事。所以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到东京有趣的犄角旮旯,还能看到一个艺术生留学日本的经历。
>
> 发现作者也在推上 @diansaku 是个超酷的小姐姐。

https://x.com/benshandebiao/status/1825050375965327839
地域文化
家住六朝烟水间 豆瓣
作者: 薛冰 2022 - 7
长销二十余年 南京文化经典读本
从 六朝古都 到 十代都会
从 悲情城市 到 佛教之都
从 和平之城 到 博爱之都
从 人文绿都 到 文学之都
从 赫达·莫里逊镜头下的民国老南京 到 冯方宇镜头下的21世纪新南京
后浪最新彩色图文版
★编辑推荐
◎ 了解南京与江南文化的首选之书、最佳之书、必读之书
南京作家薛冰将四十年南京史、志、地理、文化研究与写作经验化成篇篇优美的史话,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名胜古迹松散连缀,串联起南京的人脉、文脉、史脉、地脉。
◎ 南京灵魂之书,气质之书,内涵之书
从帝王都到佳丽地,从悲情城市到十代都会,从秦淮文化、清凉山文化到钟山文化,从六朝古都到文学之都,道尽南京复杂的内涵、气质与灵魂。
◎ 久经市场考验,出版二十年来长销不断,南京文化、金陵文化经典读本
南京先锋书店关于江南文化图书销售的Top1,一本书撑起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
◎ 从六朝古都到文学之都,传承南京1800年文脉,为新世纪南京文史散文第一本
20世纪以来,关于南京的历史著作,前有朱偰《金陵古迹图考》,蒋赞初《南京史话》,黄裳《金陵五记》,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薛冰的《南京城市史》和《家住六朝烟水间》。
◎ 一本讲真话的书,有个性有态度有价值观的书
不似一般的地方文化随笔,一味吹嘘,涂脂抹粉,而是有种冷眼旁观的味道,非置身世外,而是爱之深,责之切。
◎ 德国摄影家赫达·莫理逊20世纪40年代的南京影像首次回归南京,成为本书一大亮点
经哈佛燕京图书馆授权,收入传奇德国摄影家赫达·莫理逊的民国南京影像150余张,另收入南京青年摄影家冯方宇的150余张新世纪南京高清大图,文字与图片呼应,历史与当下对照,形成迷人的交织,全方位多时空呈现南京的历史文化气质。
◎ “家住六朝烟水间”布袋加持,把六朝烟水挎在肩上,成为流动的都市风景
作品内容与文化衍生品结合,把“家住六朝烟水间”作为一种审美,不仅在文字中复活,也在城市生活中甦醒。
◎ 布面精装,四色印刷,与《南京城市史》形成姊妹篇,双书(姝)并美
从《家住六朝烟水间》到《南京城市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互相呼应、映照,道尽南京沧桑之美。
★豆瓣读者推荐
◎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说真话!其关于南京城市规划、太平天国等论述尤可见一斑。
——空思
◎ 此书不似一般的地方文化随笔,一味吹嘘,涂脂抹粉,而是有种冷眼旁观的味道,非置身世外,而是爱之深,责之切。
——王二
◎ 初识薛冰,还是接触《拈花》中关于古代花道的阐释与溯源,其中涉及六朝的笔墨不多,但我一看就知道他是我们南京人。学识、涵养、脾气、习性等诸方面,在我看来都不输给扬之水。其姿态之低、乡情之切都让人过目难忘。
——破雷音
◎ 让南京人更了解南京。
——Frank
◎ 大概因为作者是自家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南京也许可以更好的,但并不妨碍我们爱她。
——奶油草莓木小泥
★内容简介
南京作家薛冰集四十年南京史、志、地理、文化研究与写作的经验,将南京的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名胜古迹化作篇篇优美的史话,娓娓道来一座沧桑古城的前世今生。全书以时间为经,两千年的城市发展进程和约五百年的建都史,从东吴肈建到辛亥定都,经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以空间为纬,从秦淮文化到钟山文化再到清凉山文化,细致梳理南京的人脉、文脉、史脉、地脉,构建南京的城市灵魂。《家住六朝烟水间》出版二十年来长销不断,已成经典。新版不仅增加了南京在新世纪的新篇章“文学之都”,还加入了已故德国摄影家赫达·莫理逊与南京摄影家冯方宇的南京图共计300余张,文字与图片形成迷人的交织,全方位多时空呈现南京的历史文化气质。
2024年5月12日 已读
和《成都的细节》《人间杭州》相比,人文信息量太大了,动不动引经据典,南京不愧是六朝古都;我读不动,玩不动,怕是只有长期住在南京的本地人才能玩得动;此外真的很多古迹都消亡了,PRC 政权的各种运动破坏也占了不小的因素;纪念为保护南京城墙而被迫害致死的朱偰先生。
地域文化
超时空西湖 豆瓣
作者: 远方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20 - 7
一本彻底颠覆以往的西湖文化论述著作。从第一章第一页开始,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察思考角度。在作者的分析之下,西湖超越了它城市景观的身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最诗意的体现。
2023年5月31日 已读
封面和 Foundation 系列一样美感十足,击中我的灵魂深处,超——时——空——西——湖——;实际上主题可以说主要是西湖史,附带对西湖十景的介绍,可是换成「超时空西湖」这书名,就一下就变得高大上起来,装帧和平面设计也充满了现代美感,这书让我爱不释手;西湖符合黄金比例分割之美;西湖可谓杭州的重量级 IP,我从小到大去过西湖不下十次了,但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完整的西湖十景游历过,现在发现原来西湖十景有南宋和清朝之分,且时境变迁,基本都毁于战火,变得支离破碎;南宋西湖十景的真谛原来就是整体性,而非局部景观,于是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真正欣赏西湖的方式;感觉现代杭州市可以直接用现代材料重现三谭印月并令其成为新一代文化产物。
历史 地域文化
人间杭州 豆瓣
作者: 吴晓波 2022 - 1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最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唯一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书中收录了220多张作者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是吴晓波所有作品中用图最多的一部,它们构成了文字之外的另一条叙述线。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最个人化、投入最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点、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开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2023年8月26日 已读
好像是在良渚博物馆买的,总觉得吴晓波这名字很熟悉,后来发现是大败局这畅销书的作者;突然,我是活了五千年的精杭(;对于不熟悉杭州的外地人,确实非常好的杭州游玩指南,历史积淀也有了。
历史 地域文化
风物中国志・临海 豆瓣
作者: 王砚(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11
风物中国志
2024年9月14日 已读
排版顶级!文化如数家珍!美食大丰收!

终于读完了,很优秀的地域文化书籍,图文精美,介绍了临海有趣的地方:江南城墙,坊市制度(大概?),密密麻麻的井;临海在古代还挺国际化;紫阳古街有很多货真价实的手艺传人,最令我吃惊的是其中剪纸传了八百年;东边还有桃渚和国家火山公园;还了解到轰轰烈烈的鉴真六次东渡并开创了天台宗。
地域文化
在滿洲 豆瓣
In Manchuria: A Village Called Wastelan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China
作者: 梅英東(Michael Meyer) 译者: 吳潤璿 八旗 2016 - 3
與何偉《尋路中國》、歐逸文《野心時代》並駕齊驅,
梅英東繼《消失的老北京》,再次挖掘不同面向的「非主流」中國。
歷史令人啼笑皆非的中斷、曲解和循環,
會讓這塊土地的人失憶並失根嗎?
自然的循環、農作的循環,
已經被國家扶植的私人企業以發展之名打斷了嗎?
東北,這塊土地上的故事,無疑是一部今日中國的縮影!
滿洲(東北),似乎是一塊沒有歷史、沒有未來、與我們無關的土地。隨著作家梅英東的足跡,這塊土地的味道、歷史記憶、各色人物和正在發生的故事,撲面而來,栩栩如生。
本書以位於吉林省的「大荒地村」開場,這裡的農民原本按照二十四節氣耕作,如今被一家政府資助的私人企業以發展之名招攬契作。農民被胡錦濤親自視察並期許的「東北第一村」之名所吸引,也被企業傳單上所塑造的美好生活蠱惑,而放棄了黑土地的傳統生活方式……
大荒地村的未來會如何?傳統生活方式,在人為推行現代化契作的過程中是否將消失殆盡?堅持不加入契作、遵循節氣而耕種的三舅,最終會被發展主義犧牲掉嗎?這不只是大荒地村的問題,更反應出中國農村因應現代化所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
以大荒地村為起點,梅英東穿梭、行旅於東北(滿洲),探尋被遮蔽、扭曲的歷史及當地人的歷史記憶。這片土地,到處充滿了女真人(滿人)、俄羅斯人和日本人的廢墟和遺址,可是都被改頭換面:溥儀的滿洲國皇宮被稱為「偽皇宮」;溥儀作為「歷史的殘渣」和「被改造好的公民」而葬在革命公墓,但中國改革後,他的骨灰卻被移到私人的皇家陵園,變成招攬生意的廣告;在俄滿邊境,葬有二戰蘇軍槍殺的數千名日本農民之地,如今搖身變成中日友好園林……作者感慨道:「過去四百年裡,或許沒有其他地方像滿洲一樣,能對中國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然而它的滿洲內涵,如今卻消失不見,或者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形態被抽離置換。」
這就是梅英東筆下的東北,從滿洲到東北,它複雜斑駁的歷史似乎是一種循環,和按二十四節氣而生活、遵循著自然循環的傳統農作一樣,達成某種暗合,彼此呼應。另一方面,現代發展的路徑則充滿了巨大的實驗性質、無畏的想像和不確定,白山黑水的傳統生活方式瀕臨消亡……歷史、自然、農事、人物,循環與中斷,變與不變的不確定,此刻的滿洲(東北),正是一部今日中國的縮影。
作者簡介:梅英東(Michael Meyer)
美國旅行作家,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非虛構寫作」。1995年,他作為美國和平團志工來到中國四川內江,1997年之後在北京生活了十年。
文章曾多次在《紐約時報》、《時代週刊》、《金融時報》、《體育畫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及其他報刊發表。並獲得多項寫作獎肯定,包括古根漢獎(Guggenheim)、紐約市公共圖書館獎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懷亭獎(Whiting)、洛克菲勒獎(Rockefeller Bellagio)、洛威爾湯瑪士獎(Lowell Thomas Award)等等。著有《消失的老北京》一書。
譯者簡介:吳潤璿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譯有《空中堡壘:盟軍轟炸機》、《鷹擊長空:盟軍戰鬥機》、《被隱藏的中國:從新疆、西藏、雲南到滿洲的奇異旅程》、《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盲眼律師:在黑暗中國尋找光明的維權鬥士》等書。
名人推薦
梅英東喚起昔日書寫中國農村生活和大地的偉大文學傳統。他遍尋遼闊東北農民生活的軌跡,以及轉換至農企的不確定性,其內容豐富又深沉的程度,就如同這片傳說中的大地。
──何偉(Peter Hessler),《尋路中國》、《消失中的江城》、《甲骨文》作者
梅英東在章節之間不斷轉換,既審視廣闊的歷史背景,也關注自己在大荒地村的日常生活。他讓形形色色的本地人來主導敘事,嫻熟地捕捉中國口語的風情。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梅英東置身於正在迅速消失,且外邦人事實上永遠難以看清的中國農村文化之內。他以熱情、幽默與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將中國農村文化帶入至現實生活之中。是我讀過書寫中國的書籍中,最不尋常也最令人滿意的作品之一。
──亞當.霍許柴爾德(Adam Hochschild),《利奥波國王的亡靈》(King Leopold's Ghost,暫譯)與《終結一切戰爭》(To End All Wars,暫譯)作者
2024年4月4日 已读
原来写了长评,也不会自动标记。补标记!实际上于去年十二月在雪乡读毕。
地域文化
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作者: 黃偉雯 八旗文化 2020 - 9 其它标题: 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2023年4月4日 已读
详见长评。
2023年4月4日 评论 马来西亚和台湾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近 - 先前看过《我在印度的701天》和《成都的细节》,我对普通人对地域文化的介绍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毕竟专家写的严肃书籍往往正经八百且枯燥,我关注的是作为普通人能接触到什么有趣的地域文化。可惜跑遍了浙江图书大厦和浙江图书馆也没能找到东南亚地域主题书,我发现这方面东南亚搞不好比非洲还要小众。好在去读墨找时发现了这本书,我发现豆瓣不是所有书籍都能收录,看来以后读墨也会是重要的渠道。招行 VISA 全币卡一如既往地计划通。 虽然这书主题实际上是历史,地域文化着墨不多。能直接打卡的地标方面实在没什么收获。不过终究摸清了马来西亚这个虽然有华文但一直很陌生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来的。 东南亚和南洋大概是同义词,后者是华人对东南亚的俗称。我听说过南洋大学这种存在。 由中國以南、印度以東、新畿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多個國家及地區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和沙巴、汶萊、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 说实在以前对这地方陌生到我总觉得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是空的,完全想不到那里竟然有这么多岛国的存在。大众点评上的分类「东南亚菜」标签也经常出现,马来西亚菜和新加坡菜的存在感比泰国菜印度菜越南菜低多了。我顶多知道叻沙这美食。 马来西亚的本地人大概就是马来人。马来西亚先后被荷兰和英国殖民过,所以也有一些少数荷兰裔和英国裔留了下来。但华人移民潮的规模相当大。历史上主要有两次大规模移民,一次是郑和下西洋,二次是清末民初。分别叫土生华人和新客。前者多为集中在马六甲一带,后者和一些清朝签订的法案有关,允许华人出国务工,但这却造就了和黑奴贸易一样悲惨却又不为人知的「猪仔」现象。此外由于有一段很长时间印度和马来西亚处于英国的控制下,所以印度人也跑去马来西亚务工并安家居业。于是现在马来西亚大概有一半人口是马来人即本地人,另一小半人口是华裔和印度裔。所以我过去对马来西亚的误解,即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国家,是错的。此外很多华裔讲的其实是方言,像是福建话,客家话和粤语,所以华语的影响力也没那么大,我估计后来在民族主义大觉醒时代里马来西亚华裔为了团结起来,华语才在现代化过程中普及开来。最近得了奥斯卡奖的杨紫琼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看她在美国电影《瞬息全宇宙》讲华语好神奇。 清末民初初期,马来西亚算是支持革命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就在此活动过。著名爱国人士陈嘉庚在福建长大,移民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并积极关心中国的政治,踊跃地捐助民国革命,抗日过。 日本帝国入侵过马来西亚,有短暂的占据时期。 大概在五十年代,英国发现自己在殖民地的影响力在普遍衰退,于是开展了移交主权给民族政党的工作,于是马来亚联邦成立了,但后来因为其执政党重视马来人的利益,对人口比例少却占据更多财富的华裔和印度裔没有好感,于是发生了不少种族冲突事件,像是华人为主的马来共产党和马来西亚联邦的对立,以及联邦把华人占了绝对主流的新加坡开除出去。 我不知道新加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华裔,要么是书没细讲要么是我读得太快。不过新加坡毕竟和马来西亚一样,很长时间受到英国的影响,李光耀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没那么大,于是现在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再加上华人喜欢读书的 BUFF 和地理位置加成,新加坡反而比马来西亚发展得更好。 后来婆罗洲加入了马来亚联邦,马来亚联邦变成马来西亚联邦。 书的最后两章分别讲了华文教育和美食文化。作者就是第一位在马来西亚华文中学担任校长的台湾人。我意外发现台湾政府原来很重视和东南亚华侨的交流,经常接受马来西亚留学生,为的是回馈清末民初南洋华侨对民国的帮助。所以台湾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影响也不小。马来西亚电影《辣死你妈》在台湾金马影展出展过。
历史 地域文化
我在印度的701天 豆瓣
6.0 (8 个评分) 作者: 郭菲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 - 3
2014 年,笔者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外派汉语教师项目,于2014-2016学年在印度顶级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甘地分校担任汉语教师,成为该大学第一位中国教师。
两年已至,印度朋友圈子中已积累起了富人老板、学界精英,也有贫民窟里的底层民众。作者面对面采访了30 余人,透过他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印度声音。
此外,在漫长的印度生涯中,笔者游历了24 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甘地讷格尔、阿嫩德、乌代布尔、大布山、第乌、果阿、阿姆利则、斋普尔、昌迪加尔、西姆拉、达兰萨拉、孟买、科泽科德、班加罗尔、金奈、印多尔、乌贾因、德里、阿格拉、瓦拉纳西、菩提伽耶、那烂陀、拘尸那迦)。探索印度的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种姓制度问题……
除了耳熟能详的德里、孟买、泰姬陵等,笔者去过印度巴基斯坦的边境,也考察过原始佛教和玄奘西游;去过甘地的修道院,也去过郑和去世的“古里国”;亲临了板球比赛的现场,也融入了排灯节、洒红节等主要节日;拜了瑜伽老师,也在旅行途中重病涉险;参加过四场婚礼,也采访了两端刻骨铭心的爱情;亲历过犯罪,亲历过暴乱;至于混乱得让人啼笑皆非的街道、交通、糊里糊涂的印度人性格,更是少不了的题材……
2023年2月21日 已读
我的第一本了解印度地域文化书籍;做了地图:https://www.google.com/maps/d/u/0/edit?mid=1-_9J-FTe2f_r4hk6wWHEgFcOePunnjc&usp=sharing;郭菲接触到的法国人劳,犹太人 Rachel,只在心中信神的半・无神论者,爱国且想为其奋斗的青年,都很有意思,尤其是最后一个让我愕然无比,毕竟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如同钱理群教授所说基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
地域文化
漫步罗马 豆瓣
Rome: Itinéraires avec Alix
作者: [法] 泰蕾丝•德谢里塞 著 / [法] 雅克•马丁 绘 译者: 雷淑淋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3 - 11
孤独星球x知名漫画家x超实用指南
合理可行、张弛有度的路线规划,细致入微的专业建议
避开常见罗马旅行陷阱,开启更加轻松愉悦的旅程
★ 编辑推荐
◎ 十条不同主题的惊喜路线,更适合CityWalk的靠谱攻略
由擅长打造旅行“圣经”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规划,集实用信息、详细地图、精美插图于一体的便携指南。特色路线任你选择:在古老浪漫的亚壁古道徒步,瞻仰贝尼尼与博罗米尼的艺术杰作,或是在大街小巷打卡奇特的喷泉……就算初来乍到,也能玩转罗马,诸多体验城市的可能性等你解锁。
◎ 全插画旅行指南,欧洲漫画大师手笔,重现古罗马的恢宏壮丽
别出心裁的全插画旅行手册。欧洲知名历史题材漫画家雅克•马丁联手吉勒•沙耶和恩里科•萨卢斯蒂奥两位大师,重现昔日宏伟建筑的精致细节。公共浴场的宏伟与公寓楼的逼仄跃然纸上,历经沧桑的遗址在图画中重新变得完整无缺,方便你在旅途中对比今昔变幻,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
◎ 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小贴士,为旅途锦上添花
每个章节都附有简要的文化小贴士,解读有趣的罗马知识点:古罗马建城传说、角斗士的生活、罗马浴场的盛况、神秘地下墓穴中符号的含义,等等。侧栏的小插画和注解描摹着历史名城的细节之美,墙角的浮雕与斑驳的湿壁画中都藏着故事。歇脚时随意翻阅,于不经意间邂逅惊喜。
★ 内容简介
串联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与趣味盎然的小众打卡地,
带你穿梭在辉煌瑰玮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气息浓郁的现代景观之间。
重温帝王凯旋之路,寻觅珠贝般的喷泉,细嗅台伯河岸的生活气息,
探访宏伟教堂,深入地下墓穴,捕捉街头巷尾的隐秘遗迹
……
★ 读者推荐
在罗马短暂的三天之旅中,我们靠的是这本指南,事实证明这是我们带去的所有指南中最实用、最令人愉悦的一本。书中的漫步路线安排得非常好,解释得很清楚,时间规划也是合理可行的。我们按照其中的几条路线走了好几次,感觉非常轻松愉快。插图能让人回想起过去,并建立起现在与过去之间的联系,对成人和孩子来说都很有用。如果我只能带一本指南去罗马旅行,那肯定是这本了。
——亚马逊读者
这本小指南非常适合漫步,排版很好。它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和详细的行程规划。每个行程都配有一张小地图,方便读者辨认位置。点评也写得很好,详细但不枯燥。最后,我要说的是,雅克•马丁的插画确实是一个加分项。
——亚马逊读者
2024年2月22日 想读 是!罗马地域文化,想尝试漫画风格。浙江图书馆 K954.69/236/2023
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