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 豆瓣
作者: 楊照 本事出版 2022 - 9
這本書終於讓我讀懂了《百年孤寂》!
國內專為馬奎斯作品量身打造的解讀專著,
給了我們重讀/初讀《百年孤寂》的理由。
《百年孤寂》是一本奇書,裡面有許多美麗卻難懂的隱喻。
閱讀賈西亞‧馬奎斯,就像走進一座迷宮,
沿途的路標和風景讓人目眩神迷,大歎滿足,卻往往不知該怎麼出去。
迷宮中有許多讓你停下、轉彎,或者原地打轉的機關,
都是賈西亞‧馬奎斯埋下的伏筆與提示。
楊照拿著線頭,帶領我們走進馬奎斯團團圍繞的迷宮。
藉著講述南美洲內戰和政治背景、馬奎斯獨特的童年養成,
福克納如何影響了馬奎斯的創作,馬奎斯擔任記者時觀察到的各地荒謬民情……
楊照不厭其煩,將所有繁複的線索一一收集,耙梳,引證,
指出馬奎斯這部悲觀的命運之書,不僅是邦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則南美歷史的隱喻。
如果說《百年孤寂》是一部奇書,本書便是解讀此書不可或缺的鑰匙。
為《百年孤寂》提供了入口, 深入耙梳了馬奎斯的養成背景,
以及拉丁美洲一世紀的命運,搭起閱讀《百年孤寂》的橋梁。
◎ 關於賈西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這塊土地的命運無法改變。這群人的結局已被決定。
但有個小說家寫了這麼一部悲觀的奇書,
為我們在黑暗中開啟了一絲希望。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他的《百年孤寂》是魔幻寫實主義的最佳代表,
為二十世紀文學投下最強烈震撼的奇書。
智利詩人聶魯達盛讚:
《百年孤寂》是「繼賽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文作品」。
作家莫言、韓少功、平路、李昂、張大春、朱天心、林燿德、郝譽翔、駱以軍等,皆是其熱情的讀者
賈西亞‧馬奎斯在這部小說中,寫出了一個活人與死人並存的世界,
藉由邦迪亞家族的興衰,反映了哥倫比亞百年以來的紛擾歷史。
誠如他自己所言,他的小說並非完全虛構,一切皆有事實作為基礎,
《百年孤寂》不但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表現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具體處境,
他筆下所描寫的孤寂與徒勞,更深刻地觸及了我們的人生狀態。
2024年11月2日 在读 十五多年前,我曾经在百度贴吧看到「X来自未来」自称来自未来,并成功预测了一些比赛结果。我当时十分恍惚,怀疑世界的运行是不是出了差错,很奇怪世界上的大人物为什么没有关注到这个未来人。现在想来他只不过是运气好,押中概率为八分之一的结果罢了。不过多亏了这经历,我还依稀记得我在被理性与科学全面祛魅且禁锢之前,世界有多么不确定。

杨照指出,Márquez 本人则就很长时间一直生活在这种不确定的世界里。他并非想象,而是基于无法预测且千奇百怪的生活经历写出了百年孤独:世界起源于祖辈的开拓,偶尔有外来的 Gispy 来兜售神奇事物;不知不觉之间,家族繁衍了几代,进入国家垄断暴力与政治和商品全球化的时代,部分家族成员莫名其妙地卷入战争,人死了也未必不会复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现实魔幻主义,不同于世界规则十分明确的科幻或奇幻。
文学 杨照
不一樣的中國史. 1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楊照 遠流 2020 - 3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中國是怎麼出現的?近百年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新石器時代如滿天星斗般的文化遺留,居所、食物、墓葬、器皿……,勾勒出鮮活的生存樣貌與部落演進。
夏、商、周是接續的王朝嗎?這三個同時存在、興起於不同地域、先後成為共主的三個強大部族,夏人發明最有效的「夯土技術」,宮室與城牆的突破性興建,如何重組以城為中心的人口分布?商人擁有馴服動物與遠途運輸的本領,它更是個「鬼神民族」,又是如何設計出與祖先溝通、召喚靈異力量的神秘儀式?讓卜甲、卜骨上的文字,成為神力的媒介?周人則首先提出「天」的概念,神鬼退場,人文精神躍動昂揚,他們又是如何扭轉文明方向,走向一個禮儀的、文字的和記憶的社會?
【突破看點】
●深入認識「挖死人骨頭」的考古學
●村落遺址、陶器、青銅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的迷人解讀
●‧新石器時代的演進脈絡
●中國文字表意的真相
●夏、商、周三大先後共主的部族性格與互動競爭
2022年7月7日 已读
详见长评。
2022年7月7日 评论 好读 - 历史是什么?可以说是文明变化的过程,一个中国民族主义者穿越到一百年前火烧圆明园之前怕是还没来得及大战八国联军而是光因为在皇家禁地门前趾高气扬而被衙门斩首,因为圆明园是彻头彻尾的皇家私产,那时候的人连「国家」观念都没有,只有一小撮知识分子才知道,之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真正全面形成,最大的功臣其实是日本,它的侵华加速了中国民族主义。多了解历史可以了解古人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免得像那个被斩首的穿越者成为历史的尘埃,说到这里,我又突然想起和师父胡适分道扬镳且一家全整整齐齐地惨死于党内斗争的堂堂北京市长吴晗了,胡适的预言成真。 我已通晓西洋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除了中国古代史,先前曾尝试读江泽民钦点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大概),读不进去,就是编年表,完全不知之所以,大失败。但如今终于可以按上最后一个拼图了,在美亚意外发现的这本台湾历史书还挺好读易懂,但也很零碎,需要读二遍提炼;作者杨照想与钱穆的中国通史比肩,讲究 how 和 why,感觉他做得到,还是考古学出身,更加讲究考古证据,追求真正的「信史」。 这书既然是台湾人写的,对他来说中国史就只是台湾史的一部分,这角度很有意思。 不熟悉历史的人容易形成「同质性的假设」错觉,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朝代都是一样的,除了皇帝的变动,其他没什么变化。此外在考古学被发扬光大之前,其实很多历史书都不靠谱,因为古人和今人一样,曾经根据当下对过去的理解,根据过去且不一定可靠的文字记录捏造出错误的历史,甚至直接伪造历史的现象在初期很严重,毕竟那时本来没有什么文字记录可以参考,只能想象。于是这样的错误长久以来会累积得使得中国历史记录千疮百孔,比如上千年来大家曾经所相信的重要文献《古文尚书》是假造的,不是商周原本,而是东晋后才完成,于是历史学界提出了「信史」,不再单方面根据古人的文字记录,而是批判性地结合考古学证据和多个古代经书材料横向比较,重新构造出可靠且值得相信的历史,与古人凭想象生造出的传说分开。 中国的历史真的是相当深远流长,古人也很喜欢引用老祖宗的东西。清朝有文字狱,于是便产生了最重要的学问即考据学,因为在孔孟思想本意上的探讨比较安全。不过随着考据上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史书不一定可靠:古代人的文字和古代的文献,真的如此这般吗?于是人们开始以辨伪之名行疑古之实,近代在西方的冲击下更为甚。 史语所刚建立就发掘出了小屯殷墟,恐怕是考古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对信史的构建很有帮助,可惜后来因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就没什么进展,一些学者留在大陆并被迫害,一些学者去台湾纵有学术自由也只能真・望洋兴叹。 夏商周不是三个朝代,而是三个不同地域的三个民族,三个不同文化,而且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并存。夏人靠夯土技术,商人兴鬼神,周人则有天子说,以青铜器为名。 从部落到酋邦到国家的过程令人耳目一新,平等是最难创造文明的,因为每个人的生产都在自己身上消耗掉了,没有剩余,于是后来出现了靠暴力掠夺剩余的人并再分配,文明才出现。藉由分配所产生的集中制,是从部落到酋邦的重大变化。后来酋邦之间的竞争更是加速了国家的形成。 「国」最早是为区分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而产生的。 周人翦商后进一步将十足组织确立为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后来的家族系统与家族制度。 埃及文字其实是表音文字。中国文字的地位比语言还高,比其他文明更有明确更强烈的阶级划分意义,但后来居然被人遗忘,是甲骨文。 周公是历史上第一位人物,创立了封建制,和我们想象中的很不一样,其实是先指定某地为目标,派人攻打这地上的他国,攻打成功后才能成为领主。这制度持续了七八百年,直到春秋战国时代。
历史 杨照
不一樣的中國史 2 豆瓣
作者: 楊照 遠流 2020 - 3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本冊簡介】
中國文明的主流是什麼?天命信仰、宗法親族、文字系統和地理基調,是周文化留下的長久印記,周人如何給予其堅韌的質地,得以抵抗時間的試煉?
你知道中文字也有文法?不講究時態,喜歡省略人稱,少有抽象數詞等等,默化了文字使用者的價值觀;更重要的,你活在一個什麼樣的語言環境,就決定了你如何思考。
我們有好好認識孔子嗎?孔子並非被後世曲解的「真理製造機」,而是個有脾氣也有偏見,有巨大叛逆性格,更有強悍邏輯頭腦的人。他如何創造「老師」這個身分,又是如何定義「學」、內化「禮」?莊子的思考友伴是開闊無涯的天地精神,《老子》一書則是對應極端亂世的精巧智慧,老、莊的分別和其中的誤謬又是什麼?
西周到東周,一個動盪變遷的時代,也是思想學術的黃金年代!
【突破看點】
●深入理解周文化,如憂患意識、人本價值和統治手段
●語言、文字,和思想、哲學的微妙牽繫
●「國」是什麼?周代的建「國」運動
●從王官學到諸子學,真理和實用兩方面的競爭
●重新認識孔子、認識莊子、認識老子
2023年3月2日 已读
周代,翦商,天人观,周天子,封建,宗族亲法,象形文字,持续三千年的文法,黄土高原的忧虑天人观,没有时间观念的文字,善变的词头词尾,抽象存在的数词和量词,不强调复数,文献中心主义,文字地位高于语言,传承祖辈智慧的尚书,克服非表音障碍的诗经,记忆宗法制度的礼;城即国,再有郊区,野,封,鄙;第一位历史人物周公,昭穆制,嫡长子继承制,王宫学,继承者儒家;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第一位老师孔子,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庄子。
历史 杨照
從爭戰到霸權,信念激辯的時代 - 春秋戰國、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楊照 遠流 2020 - 5
春秋,是個人個性強烈發展的時代,服膺「賴活不如好死」的生命原則,這樣的信念何以被後世遺忘?戰國,是戰爭規模持續升級的時代,富國強兵是國君放不下的目標、人民躲不掉的日常,又如何衍生歷史詮釋權爭奪的現象?<br /><br />  雄辯,是戰國的風格標誌。墨家以「天志」保證兼愛;孟子讓「仁義」在戰國現實中還有用武之地;荀子講「禮」的約束訓練;國際秩序則取決於縱橫家的穿梭遊說;而在南方的楚文化,神話與異界交織的環境裡,還有個書寫個人極端情緒的屈原。最後勝出的法家,靠的是現實示範,由此建立「絕對王權」的起點。<br /><br />  秦朝是個早熟的帝國。抗拒死亡、相信久長,是秦始皇的執念;雷厲執行一統、重今賤古,是秦始皇的野心。但法家的「輕罪重罰」,形成龐大的刑徒部隊,竟成為秦帝國快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2023年3月3日 已读
春秋时代文人愿意为信念而死;春秋时代打仗真的还遵循礼;五霸到七雄,礼的衰落;全员动员战争;纵横家大行其道;法家崛起;狂楚文化;楚辞;屈原,史上第一位文学家;雄辩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融合法家精神的荀子;法家助秦国高度中央集权化;废诸侯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赏信必罚;商鞅变法;法治思想比欧洲先进一千年;可惜法的权威来源于一个国君而不是宪法文本;战国时代持续了几百年,大家渴望统一和平;连坐和滥刑造就的罪犯大军;犯人集体叛乱;秦王不重视身后之事,还在做陵墓大梦;认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讨厌怀古的过去,干脆焚书坑儒;项羽楚国出身;刘邦无赖出身;刘邦比项羽有更大的野心,也明确了建立新帝国的计划,项羽性格缺陷不少,自然也四面楚歌。
历史 杨照
您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所創造的世界 博客來
作者: 楊照 印刻 2023 - 1


  想理解現代世界文明的面貌,
  絕對繞不開馬克思和他的《資本論》;
  但你知道《資本論》是什麼嗎?
  你讀的《資本論》是哪一個版本?
  讓知名文化人楊照教你《資本論》的讀法
  帶你認識馬克思的真實面貌。

  馬克思的思想基石──《資本論》可說影響二十世紀世界變貌甚鉅,自問世以來,關於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資本的累積與演進的諸多討論,幾乎都無法繞過這本皇皇巨著;而百餘年來世界對資本主義的無數反思、檢討與批判,也都自此派生演進。

  台灣由於過去特殊的社會背景,對於馬克思及其思想、著作一直諱莫如深,從而也錯失機會深掘探索這部影響人類文明至深的經典文本。如今作者以其自身的閱讀經驗和經濟學、社會學、史學素養,剖析《資本論》的真實面貌,引領讀者以更全面、立體的方式,認識這部作品如何在各面向深刻影響近代的世界文明。

  本書首先揭櫫要避免標籤化的閱讀方式,擺脫「主義」或「教條」的觀點來理解《資本論》。並透過四個章節重新認識馬克思;首先從大眾最熟悉的經濟角度切入,從經濟理論開始,了解馬克思的寫作《資本論》的思想與動機。其後分別從「社會理論與歷史觀」、「人道探索與哲學關懷」、「文化理論」等視野,分析了馬克思理論在歷史、社會、宗教與人文方面的觀察及其帶來的啟發。作者最終為《資本論》賦以「為弱勢者寫的辯護書」的評價,並為台灣讀者提供了迥然不同的思考路徑。

本書特色

  知名文化人楊照導讀,重新認識馬克思的思想基石,影響二十世紀世界變貌的重要巨作!

2024年5月16日 已读
马克思真的很伟大,每一位现代人都该学习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我总算学到了劳动剩余价值,资产阶级专政,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回事;还接触到了一些哲学家的理论,比如黑格尔,尼采等,虽然有人说杨照的理解并不准确;从此我看破资本家的真面目了,学会重视八小时工作制时间,拒绝恶意剥削;除了消费危机,生育率暴跌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结构性缺陷,我自己独立得出了这个理论(叉腰),马克思和杨照都没提到,生育率暴跌终究是因为把孩子培养成合格劳动力越来越难了,没培养好就容易被剥削成负资产般的存在,在这个资本主义时代,某意义上穷人比政治犯还要没有人权;欧美还是厉害,通过开放的意识形态引进外来劳工又进一步延迟了这种资本主义危机,但中国的前景却相当令人悲观。
哲学 政治 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