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追寻圆仁的足迹 豆瓣
作者: 阿南史代 五洲传播 2007 - 1
圆仁是日本入唐求法的高僧,在近十年间足迹遍及中国七省,用日记体裁写成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之一。 日本学者阿南史代女士旅居中国期间,沿着圆仁当年的足迹展开文化考察,以自己独特的“踏勘+采访+拍摄”的方式,记录了与高僧生活相关的佛教遗迹、奇妙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公元807年,日本第一次向中国派遣遣唐使,本画册的出版,也是为了纪念这一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1400周年。
共坐白云中 (2005) 豆瓣 TMDB IMDb
Amongst White Clouds
6.5 (11 个评分) 导演: Edward A. Burger
其它标题: Amongst White Clouds
终南山,一个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比神圣之感的地方,自古他便是仙家独享其乐的安逸场所,也是隐士出世寻求解脱的暂时归宿。即便到了今天,现代化的触角几乎触及到了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是终南山依旧以虚怀若谷的慈悲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隐士。
在非典盛行的那一年,一张外国人的面孔出现在终南山的脚下。他叫Edward A. Burger,《空谷幽兰》一书让他心有所动,于是背上行囊来到了这个隐士们云集的圣地,试图去了解为什么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有的人竟会如此甘于寂寞,去展开漫长而充满艰辛的精神之旅。在他的镜头前,一张张隐士的面孔浮现出来,与你我坐看云起……
天平之甍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日)井上靖 译者: 谢鲜声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台湾谢鲜声译本,前身由三三书坊1986年出版。
★鉴真东渡弘法的传奇。
★即使自己双目失明,也不愿世间有黑暗之地。
★天平之甍,日本对鉴真大师的尊称,意为“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文学巨匠井上靖旷世杰作,获日本艺术选奖。
★朱天心长文导读。
“既然日本有人来敦请,我同法众中,不知有谁答应渡日传法?”
没有人回答。 “有谁要去吗?”仍没有人回答。
鉴真三度开口:“是为了法。即使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大家既然不去,那么我就去。”
一位大和上,十七名高徒,四个留学僧,无数大唐珍宝,浮沉流转于大海,和尘世。
此一鉴真和尚的史事,是井上靖依据奈良时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而以小说笔法写成。书中人物所处时代的人世背景是如此深厚,以致所思所想所怨所怒所欢悦所终身企求的,不论值与不值,皆是掷地可作金石声的有分量。
——朱天心
《天平之甍》刻画了超越个人的意志和热情,与自然和时间进行搏斗的形象。
——福田宏年
我想起我喜欢的《天平之甍》,几个日本僧人耗费一生在异域之境抄写了上千卷经文,以四艘船载回日本,但在怒涛中因沉船而使大批经文一卷卷沉入海中。那样的残酷和虚掷。
——骆以军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 豆瓣
作者: 王华庆 主编 1999 - 1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主要内容: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大批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大、种类繁、雕造精美、彩绘富丽。因而出土以后就引起轰动,受到海内外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引起学术、宗教、艺术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兴趣,并被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遗址发现的佛教造像、有陶、铁、泥、木与石雕,然以石雕居主,且以青州所出石炭岩为最多,造像总数约可达400余尊,时代跨度从北魏至于北宋,具明确年代刻铭者有北魏永安二年与北宋天圣四年等作品。但以北朝作品为多数,即以北魏晚期到东魏、北齐时代之作为主流。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豆瓣
作者: 夏名采 2004 - 10
在你的社交范围内是否有在博物馆工作的友人,你是否见过他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种种感受,是否钦佩又神秘地向往过这份工作。
你是否见过曾侯乙墓随葬的整套大型编钟、秦始皇陵大批兵马俑和铜车马、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两件仅重49克的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广州南越王墓内那座高大的错金漆屏……
还有那许许多多隐藏在这些中华瑰宝后面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有时是欣喜,有的是辛酸,以及那些撒下的血与泪。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窑藏》选择典型的发掘事例,由发掘主持人撰写考古发掘记,尽可能地将某处发掘全过程以及有助于了解此处古代的资料,如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都包括进去。犹如亲历考古现场,让您感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 豆瓣
作者: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 / 李松 2011 - 10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4:明代寺院佛传图》主要介绍了以《释氏源流》和《释迦牟尼应化示迹图》为蓝本的明代佛传故事壁画。在存世作品中,四川剑阁觉苑寺大雄宝殿的十四舖佛传壁画最为完整。《中国寺观壁画全集4:明代寺院佛传图》将其全部收入,并参照有关佛经内容,逐幅加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