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梵蒂冈博物馆3D (2014) TMDB 豆瓣
The Vatican Museums 3D
7.4 (32 个评分) 导演: Marco Pianigiani 演员: Simone D'Andrea
其它标题: The Vatican Museums 3D / 梵蒂冈美术馆3D
电影《梵蒂冈博物馆3D》拍摄视角广且贴近观众,渲染力强。它叙述、分析并突出了以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为主的雅典艺术学院的精美作品。他们的杰作装饰了西斯廷教堂,包括《创造亚当》和巨作《最后的审判》,以及拉斐尔、达芬奇、乔托、卡拉瓦乔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梵高、沙加尔、达利和丰塔纳等更接近我们时代的艺术家的作品。这独一无二、振奋人心的旅程是在梵蒂冈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帕卢奇教授的权威指导下进行的。
在这部独家纪录片中,艺术作为崇高的手段,将艺术家和信仰紧密相连,或许也在各个信仰间建立了紧密联系。从基督教信仰的乔托到犹太教信仰的夏格尔,再到乖张的萨尔瓦多达利和端庄的拉斐尔,影片涵盖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大师作品。
2017年7月21日 看过
7月21日19:00长楹天街卢米埃8号厅3排7座。迟到的太多了,中途来来回回走动的也好几个。影片有点无趣,感觉有三分之一的镜头是开花、水滴、尘土、男人、画笔的慢镜头。对于艺术品本身的解读较少,泛泛而谈。
历史 艺术
(1963)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Il gattopardo
8.9 (195 个评分) 导演: 卢基诺·维斯康蒂 演员: 伯特·兰卡斯特 / 克劳迪娅·卡汀娜
其它标题: Il gattopardo / 浩气盖山河(台)
影片以1860年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为背景,通过萨里纳亲王这个中心人物的心路历程,反映出面对风起云涌崭新时代的到来,身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的浩荡潮流当中,原有权贵和贵族因此而没落这一无奈而必然的命运。
萨利纳亲王一家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随着局势的急剧变化,亲王的外甥唐克雷迪投奔正在西西里登陆的青年意大利党人加里波军队。返回故里,唐克雷迪对市长塞达拉的女儿安杰莉卡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不久便订婚了。塞达拉答应给女儿一份丰富的嫁妆,这样便挽救了萨利纳即将衰败的家族,而塞达拉也因能跟大贵族攀亲而沾沾自喜。此后,西西里岛进行了全民投票,结果一致赞成归并意大利。都灵派来了使者,邀请萨利纳作为名门贵族的代表,参加议会工作,但被萨利纳拒绝了。新政府没有给这个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岛屿带来任何变化,特别是加里波在战败后,巴勒莫上流社会的生活又恢复了旧貌,贵族们频频举行舞会,庆幸劫后余生。
2017年4月22日 看过
西西里岛的男女青年真是好看死了。
剧情 历史 战争
秘史:一战被遗忘的照片 (2014) 豆瓣
Hidden Histories: WW1's Forgotten Photographs
导演: Nick Maddocks
其它标题: Hidden Histories: WW1's Forgotten Photographs
Documentary telling the extraordinary untold story of soldiers' photography in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British and German soldiers marched off to war with secret 'vest pocket' cameras, determined to record what they thought would be a great adventure, but few were prepared for the horrors they were about to witness and photograph. Their photos - many never seen before in public - provide a deeply moving document of their lives in the trenches and their rapid loss of innocence.
With no soldier photographer alive to tell the tale, we join their close relatives on emotional journeys of discovery as they go in search of the secrets hidden within their ancestors' photographs.
This is the war viewed from a new and surprising perspective -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men who fought in it.
血缘的历史 豆瓣
作者: 吕澎 2016 - 4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画家张晓刚毋庸置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热爱艺术的人们早就将他的作品视为艺术的珍品并予以收藏。张晓刚生长在文革年代,其昔日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与所处时代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等等息息相关。本书不仅展示了张晓刚这位著名艺术家伴随中国现当代社会成长的艺术历程及其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至1996年),还阐述了他思想(作品)的形成发展过程,艺术精神领域发生的变化,以及他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使一般的非专业读者也能领会其作品背后思想及灵感的火花。全书史料翔实,语颇隽永,文采流溢,是一部当代杰出艺术家的真实、生动、感人的传记,特别是在那种物资贫乏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艺术家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炙热地爱着艺术。
2017年2月26日 已读
详细(略显啰嗦)地叙述了晓刚的思想变化和对艺术的思考,以及八九十年代整个西南艺术圈的状态。读的过程中,一直期待能读到最后是怎么完成画面语言转型的,但读到最后发现,关于这个转型期,有点太简略了。大部分的文笔还是在描写大家庭之前的表现主义时期。另:搞艺术真是需要艰苦奋斗,而且需要哲学理论基础。
传记 历史 绘画 艺术 艺术史
桂河大桥 (1957)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8.6 (143 个评分) 导演: 大卫·莱恩 演员: 威廉·霍尔顿 / 亚历克·吉尼斯
其它标题: 콰이강의 다리 / 戦場にかける橋
  二战期间,日军占领了缅甸边境的一个战俘营。出于战略需要,日军将在缅甸与泰国交界修建一条大桥,同时希望战俘营里战俘出力,但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于是尼科森等人被关了禁闭,但是没了尼科森的带领,战俘们表现消极,而且因日本设计方面的不足,建桥工作陷入了停滞。日军无奈只好放出了尼科森等人,获释后尼科森感到在破坏一切都战争里何不做点建设,于是开始投入到建桥的工作。与此同时,逃出去的美军俘虏希尔兹接受盟军一个特别任务,就是大桥建成之日将它炸毁。
沉默 (2016)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Silence
7.5 (224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安德鲁·加菲尔德 / 亚当·德赖弗
其它标题: Silence / 沈默(台)
《沉默》改编自著名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附近的小村子,一个葡萄牙耶稣会的教士偷渡到日本传教,并调查恩师因遭受「穴吊」酷刑而宣誓弃教一事,因为这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中,不只是个人的挫折,同时也是整个欧洲信仰、思想的耻辱和失败。在传教与寻访的过程中,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所有的两难情境都面临了,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行更深层且更现实的思索,最终,他彷佛也走过一趟恩师的心路历程,拥有自己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
2017年2月18日 看过
不是天主教徒,没什么强烈的感受。┑( ̄Д  ̄)┍。
历史
雷锋 (1965) 豆瓣
5.2 (8 个评分) 导演: 董兆琪 演员: 董金棠 / 杨贵发
1950年代未,雷锋(董金堂 饰)从鞍钢入伍,成为沈阳军区某部一名汽车兵。入伍后的雷锋保持一贯革命本色,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而自己则一直以艰苦朴素为荣。一次和战友王大力(杨贵发 饰)在河边洗衣服,发现雷锋一双破的不能再补的袜子舍不得扔,王不解地问雷锋:你就一个人,怎么还舍不得花钱换双新袜子,钱存着干嘛!雷锋笑而不语。不久王大力家乡闹灾,他以王的名义寄去了钱,去差去辽阳,得知当地洪灾,他以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出200元。雷锋还担任驻地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孩子们。星期天去看病,路过一个建筑工地,他参加了一天义务劳动,执行任务回连队途中,冒雨送老大娘回家。雷锋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战友,大家都自觉象雷锋同志看齐......
2017年2月12日 看过
那时候的洗脑功力真是太牛逼了。一群小学生去栽树,雷锋跟他们一起栽,树坑竟然是用手挖的!!但是除去整部电影及整个「雷锋」造神运动中意识形态灌输,我觉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这些精神品质还是好的。
历史 国产老片 童年 黑白
天平之甍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日)井上靖 译者: 谢鲜声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台湾谢鲜声译本,前身由三三书坊1986年出版。
★鉴真东渡弘法的传奇。
★即使自己双目失明,也不愿世间有黑暗之地。
★天平之甍,日本对鉴真大师的尊称,意为“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文学巨匠井上靖旷世杰作,获日本艺术选奖。
★朱天心长文导读。
“既然日本有人来敦请,我同法众中,不知有谁答应渡日传法?”
没有人回答。 “有谁要去吗?”仍没有人回答。
鉴真三度开口:“是为了法。即使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大家既然不去,那么我就去。”
一位大和上,十七名高徒,四个留学僧,无数大唐珍宝,浮沉流转于大海,和尘世。
此一鉴真和尚的史事,是井上靖依据奈良时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而以小说笔法写成。书中人物所处时代的人世背景是如此深厚,以致所思所想所怨所怒所欢悦所终身企求的,不论值与不值,皆是掷地可作金石声的有分量。
——朱天心
《天平之甍》刻画了超越个人的意志和热情,与自然和时间进行搏斗的形象。
——福田宏年
我想起我喜欢的《天平之甍》,几个日本僧人耗费一生在异域之境抄写了上千卷经文,以四艘船载回日本,但在怒涛中因沉船而使大批经文一卷卷沉入海中。那样的残酷和虚掷。
——骆以军
宫女谈往录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金易 / 沈义羚 紫禁城出版社 1991
《宫女谈往录(上下)》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一位随侍慈禧前后达八年之久的宫女何荣儿对往事的回忆。宫内称呼她为荣儿,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时事动荡,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愈加凄惨,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出于对作者的好感和信任,才断断续续道出了当年宫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宫女的生活细节,慈禧老佛爷的起居,光绪皇帝鲜为人所知的佚事,以及太监做人的羞辱和煎熬等等。正史不载,野史难寻,具有对正史作补充和诠释的价值,并极具可读性。
世界小史 豆瓣
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ür junge Leser
8.7 (5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吴秀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
本书由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撰写,一经出版便受到热烈欢迎。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 猛犸象猎人栖身的简陋山洞,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只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还有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随着贡布里希的讲述慢慢推进,当我们意识到历史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近在我们眼前了。
从来没有一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像《世界小史》一样,能用如此简练生动、优雅平和的语言,勾勒出时而辉煌灿烂,时而暗夜茫茫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不屈不挠的追求,以及对抗压迫、邪恶、黑暗的无畏勇气。如果说《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边是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马歇尔计划 豆瓣
作者: 王新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马歇尔计划:构想与实施》作者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马歇尔计划从构想到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马歇尔计划产生的国际大背景;美国最初援助欧洲的努力及其失败原因;美国对欧新政策出台直接促动因素及其真实意图;不同利益团体对马歇尔哈佛演讲的贡献;马歇尔哈佛演讲之后东西方做出的不同反应及其原因;英、法、苏三国巴黎外长会议与苏联退会的真实原因;宣传马歇尔计划的现实必要性及其宣传工具;欧洲复兴计划立法过程的艰巨性;马歇尔计划参与国必须做出的承诺与美国规定的苛刻援助条件;军事援助对马歇尔计划造成的冲击;复兴后的西欧经济状况评估;马歇尔的功过得失评析。《马歇尔计划:构想与实施》主要运用美国外交档案和当年多个当事人的回忆录对马歇尔计划的全程进行细化研究,集中剖析了美国实施该计划的真实意图以及它所产生的实际结果。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 豆瓣
作者: 温迪.贝克特嬷嬷(英) 译者: 李尧 三联书店 1999 - 6
概览早期绘画后,本书将带你饱览乔托以降每一位西方大画家的创作。四百五十多件旷世杰作的彩图细数西方绘画发祥至今的潮流、演变与辉煌,另设边栏提示相关背景。本书深入分析三十余幅巨作,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伦勃朗的《犹太新娘》、莫奈的《莲池》、凡·高的《自画像》等,由画面放大的局部深入大师的精神世界,提示作品底蕴,解释绘画技巧。
美国种族简史 豆瓣
Ethnic America: A History
8.3 (5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 沈宗美 中信出版社 2011 - 11
作者在《美国种族简史》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各个种族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其本国固有的特质。和其他种族比起来,这些固有的性质也使其在众多种族共存的环境中凸显出来。肯远离祖籍国来到美国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人相比,更具有进取心,在面对困境时更主动,因此凸现出来的种族特点就更加明显。虽然个性或者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处的阶级,但是依然呈现出很多通用的成功必备的品质,比如重视教育、勤奋、积极、重视经验的传递,这适用于所有的行业。
在美国,种族成功的唯一出路是将自身传统优势发挥到极致,并坚持不懈地适应和改进。今天美国最富有的犹太人和日本人,无一不是这个经验的充分实践者。
本书1981年在美国出版,至今已30年。美国种族史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书中翔实的数据资料、对种族特点的分析和观点直到现在仍不过时,并且对于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屠猫狂欢 谷歌图书 豆瓣
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9.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吕健忠 商务印书馆 2014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对猫的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其他五个法国历史场景,分别基于几个单独的史料,从而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
本书希望能够在历史学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但又警惕地不愿让人类学取而代之。在人类学的意义逐渐彰显的今天再来回望,达恩顿对方法论的尝试足以使他成为新文化史的开拓者之一。
美术的故事 豆瓣
The story of art in China
作者: 吕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4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是一本美术史著作,是中国现代艺术通史的开山之作,是为那些对人类的文明与知识有常识的人而作,而不是学者和研究者需要的历史。本书的任务非常单纯:通过从鸦片战争到今天的“美术”故事的讲述,让读者的感知和智性重新开动起来,帮助读者了解美术的历史,重新理解“美术”的意义,以及美术与人类文明的基本形态。
作者通过对晚清以来的中国艺术史进行真正史学意义的梳理,改变了中国现代艺术史“剪刀加浆糊式”的旧有格局,对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科的自我反思及发展贡献尤著。以宏大而自由的笔法铺叙成篇,描述大量社会艺术史的内容,提出了一些令人惊觉的问题。这些问题牵曳着艺术家、艺术品与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的关节点,供给人们去继续思索。全书图文并茂,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档案、资料中精选了600余幅图片,与文章呼应,首开全彩图说中国近百年美术史的先河。
隐形军队 豆瓣
Invisible Armies: An Epic History of Guerrilla Warfar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作者: [美] 马克斯·布特 译者: 赵国星 / 张金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隐形军队》是一本记录了近五千年“非传统”军事冲突历史的著作,畅销书作家及军事历史研究者马克斯•布特在书中追溯了游击战争和恐怖主义从远古时代一直到现代的历史。作者认为,从古典世界首次出现反抗强权——从亚历山大大帝到罗马帝国——的反叛势力出现开始,人们就发现游击武装比正规 军更难对付。
无论是来自波斯高原的毁灭了美索不达米亚有史料记载以来第一个帝国的游牧民族,还是推动了罗马帝国毁灭的冷酷无情的匈人,古人的无数经历无不证明了这一观点。而在现代方面,布特认为,虽然属于国家的强力军队越来越多,但游击武装和恐怖组织所掀起的战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还介绍了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开风气之先,利用宣传武器来击败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后世的许多反抗分子(包括恐怖分子)也把这种手段用到了美国身上。在二十世纪,公众舆论的力量以及游击武装对公众形象的重视,几乎超过了人的因素,使得游击战和反游击战双方的斗争变得更为多元化。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游击战领导人和反游击战领导人,使得游击战的历史更加精彩纷呈。
本书引领读者穿行于历史之间,同时将二十一世纪游击战和恐怖主义可能带来的挑战融入其间,可以说是非常规战争领域的一本关键性专著,被认为“是一本无论学者、军人和政府官员还是感兴趣的读者都必读的好书”。
本书构思大气磅礴、缜密严谨同时又不拘一格。马克斯•布特撰写的《隐形军队》是一部非常重要且引人关注的著作,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类是如何开展战争行动的。
——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普利策奖得主,《破晓的军队》作者
马克斯•布特以严谨的态度和无尽的激情,撰写了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战争史上绵延不绝又无可回避的挑战:游击战争。
——乔恩•米查姆(Jon Meacham),普利策奖得主,《美国雄狮》作者
天才而富有洞察力的马克斯•布特在本书中讲述了关于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这是一本严肃的、令人警醒的史诗般著作,无论军事历史爱好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应该读读。
——云力(Jay Winik),《一八六五年四月》作者
引人入胜……一本出色且颇具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里面满是个性鲜明的人物。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一九四二 (2012)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维基数据
一九四二
7.5 (578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刚 演员: 张国立 / 张默
其它标题: 温故1942 / 1942
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燎原之火,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当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时,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影片的主角老东家(张国立 饰),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对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面对这群人的苦难,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陈道明 饰),还是深入民间报道灾难真相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阿德里安•布劳迪 Adrien Brody 饰),以及海内外的每一个人,如何能从这眼前的人间炼狱之景侧目。绝望无止的逃生坎途,中华民族多舛命运的苦难一斑……
本片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
2016年5月2日 看过
我从生下来就没见过爷爷和姥爷。电影里的人我觉得特别亲,像是我爸,我奶奶。我记得小时候奶奶就是电影里面那样的,穿着厚厚的棉裤,裹着小脚,白头发。
人性 历史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