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豆瓣
生物と無生物のあいだ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福冈伸一 译者: 曹逸冰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3
沙滩上散落着石头和贝壳,哪一个是生物,哪一个又是非生物,想必一眼就能看出,但你可曾想过那一瞬 间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人类能绘制出基因图谱,就能像操控机械一样掌控生物吗?薛定谔对生命的诠释是完全正确的吗?真理、智慧、人性在生命科学史的舞台上,上演一出又一出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大戏。
福冈伸一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与众多鲜为人知的天才科学家同步而行,踏上寻找生命真相的精彩历程,以机智而诗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的伟大谜团。作家吉本芭娜娜在读完后感叹:“《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中充满了惊险与温暖,梦想与绝望,令人心动不已。”
演化 豆瓣
Evolution in action: Natural history through spectacular skeletons
作者: [法]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 / [法]帕特里克·格里斯 译者: 邢路达 / 胡晗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6 - 3
《演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摄影艺术画册,本书由生物学专家编撰,严谨而平实的文字结合骨骼照片,将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娓娓道来。《演化》也非严格意义上的科普作品,摄影师藉由黑白摄影再现博物馆中的骨骼标本,从艺术的层面,创作方式已先于创作内容表达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演化》全书分为六篇,共有44章,从不同动物身体的结构对比入手,再依次讲述生物物种形成的机理、自然选择(包括性选择)的神奇力量、生物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和机理、环境对生物演化的塑造,以及演化与时间。从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现代脊椎动物的知识,而且还可以熟悉一些生物演化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化石和事件。作者还恰如其分地讨论了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关系,并且批评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对达尔文科学理论的滥用和曲解。
艺术与科学结合,既是对博物学传统的回溯,也是科学传播新的发展方向。《演化》作为一部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追求卓越的作品,值得每一个人认真阅读。骨骼,对于古生物学者,或许意味着一切。而演化论,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演化而来,我们在演化之中,我们将继续演化。从如此恢弘的时空格局观看我们自己,或许是《演化》的初衷……
生命的跃升 豆瓣 Goodreads
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
8.7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克·莱恩 译者: 张博然 科学出版社 2016 - 5
这本内容丰富的作品试图解读进化论的十个*伟大“发明”,从生命的原初,经过它的创造期,到它的终结。在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非同一般的神来之笔,如DNA、光合作用、视力和意识。NickLane以清晰而智慧的笔调,探究了进化过程中十个*伟大的“发明”。这些生物学上的进化在NickLane的研究过程中深深吸引了他,并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解释和揭秘,在读者面前显得清晰明了起来。这本书围绕着生物学、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新研究进展来组织叙述,重现了地球上生命的历史,而且带着精彩而出乎意料的细节,这些细节必定会吸引非专业读者、学生、科研人员等不同的读者群体。谁会料想到,眼睛*原初的形态只是藻类用于调节光合作用的感光小点;DNA的基本成分会在热液喷口中自行形成;素食者容易产生烦躁情绪。直到现在,我们才可以将生命不凡历史中的形形色色拼凑在一起,并看到它所拥有的丰富细节。
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 豆瓣
作者: [英国] 查尔斯·达尔文 译者: 褚律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3
1831年12月,达尔文以船长随伴身分登上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开始为期5年之久的科学考察之旅。通过这场航行所做的自然观察,他在20年后发展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革命性进行理论,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达尔文无疑是一流观察家,他在《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中细致地描述了沿途所见的动植物、地质、部落等,用笔生动有趣,在逻辑和科学思维上更是令人惊叹。阅读达尔文亲笔记录的这场冒险之旅,可使你见识到第一流科学产生的谜人过程。
2014年11月11日 在读
无论冬夏,黑夜或白天,每当海潮后退时,他们(居住在南美洲最南端火地岛的印第安人,19世纪遭到殖民者的大规模屠杀,目前几乎绝迹)就必须起身,走到岩石上去拾取贝类;妇女们或则潜入水中捕捞海胆,或则耐心地坐在独木船上,用装有食饵而没有钩子的钓丝放进水里去,不断用急抽的方法钓起小鱼。——《小猎犬号航海记》查尔斯·达尔文。——选择女性从事潜水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男性长期从事潜水作业后,会失去生育能力,这对种族的繁育十分不利,和众多原始部族一样,火地人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他们把生殖和种族的繁衍看得无比的重要。“(于阗国)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和田玉),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天工开物》
旅行 生物 科普 自然 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