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隐藏的现实 豆瓣
The Hidden Reality: Parallel Universes and the Deep Laws of the Cosmos
9.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布赖恩·格林 译者: 李剑龙 / 权伟龙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7
自古以来,“宇宙”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但在本书中,超级畅销书作家格林将以他那招牌式的睿智和幽默告诉你,我们的宇宙可能并非唯一的宇宙,他会带你游历梦幻般的各种平行宇宙。他将告诉你,我们的宇宙不过是无数平行宇宙中的一个,这些平行宇宙的图景更是匪夷所思:百衲被多重宇宙、暴胀的多重宇宙、弦的多重宇宙、量子多重宇宙、全息多重宇宙、虚拟多重宇宙和终极多重宇宙。即使你对世界的认识不因本书而颠覆,你的视野也会因此极大地拓展。
艺术宇宙 豆瓣
作者: (英) 巴罗 译者: 徐彬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4
《艺术宇宙》主要内容简介:“每当看见天上的彩虹,我的心儿摇动。”这是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名句,一句简单的话,因为七彩的虹,就洋溢着诗情画意;当然,我们也能从虹想起光的折射和反射,想起最速降线,想起变分法,然后想起最小作用量原理。不仅彩虹,一天地间的万千景象。都能引起诗情画意,引起科学的联想。不论是否愿意,我们的眼睛总是戴着双重眼镜,一重艺术的,一重科学的,两重影象在我们的头脑里交融在一起。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 豆瓣
Smoking Ears and Screaming Teeth
8.7 (18 个评分) 作者: [英] 特雷弗·诺顿 译者: 朱机 科学出版社 2011 - 10
升上万米高空,潜下最深海沟;给自己注射患恶性病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盐酸以及各种各样简直没法说的东西……他们一次次将自己的肉身推入未知的险境,却欣然而往,冷静记录,甚至为结果而雀跃。
他们不是“疯狂科学家”,是一群曾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人。
生物学家杰克•霍尔丹说:“如果你不会在自己身上做这个实验,就不要拿别人来做。”本书中的这些人无疑彻底贯彻了这一理念,用鲜血甚至生命书写了这一系列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我们不提倡读者尝试本书中描写的任何一个实验。
宇宙之书 豆瓣
The book of universes
9.1 (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D·巴罗 译者: 李剑龙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4
头上的星空,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无尽的好奇和想象。为了解释我们所见的宇宙,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牛顿、康德到爱因斯坦,再到现代学者对爱因斯坦宇宙学方程组的艰难求解,人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描述了种种面貌不一的宇宙。有的以地球为中心,有的以太阳为中心;有的宇宙空空如也,有的则如瑞士奶酪般;有的反复膨胀又收缩,有的则永远在膨胀;有的其中的自然常数也会发生变化,而有的则允许时间旅行,回到过去……
而在最新的多重宇宙论中,可能的宇宙不只限于理论,而是真实的存在,数量更数不胜数,其中的自然法则可能各不相同。哥白尼告诉我们,我们的行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现在,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就连我们的宇宙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同时,对于宇宙的追问不只是个科学问题,也会涉及哲学问题。宇宙是随机的,还是设计的,怎么恰恰允许星系、恒星、行星、生命乃至你我的出现?我们会是生活在一个虚拟现实的宇宙中而浑然不觉吗?
身为知名的宇宙学家和科普作家,作者将在这本宇宙之书中带领我们回顾历史,追踪现代天文学的前沿进展,纵览“奇异得超乎我们想象”的万千宇宙。
鱼为什么放屁 豆瓣
Why fish fart
6.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朗西斯·古德 译者: 高天羽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这是本另类的百科全书,作者不仅列举了最丑的动物、最长的耳毛、最好吃的昆虫、最响亮的饱嗝,而且对历史的叙述也常和我们的见闻大相径庭:比如风景秀丽的剑河曾是大阴沟,维多利亚女王就见识过一张张沾了大便的厕纸顺流而下;比如英国人曾像旧中国愚民一样迷信,在查理一世问斩后纷纷以手帕 沾其鲜血回家治病;比如花都巴黎曾是臭都,路人常被二楼倾泻下的屎尿淋个满头;比如古罗马人好宴饮,席间以手指抠喉咙摧吐,以便腾空胃袋、继续进食。
各种恶心而无用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腰封推荐:
本书是不正经科学与恶趣味历史的综合体。
⋯姬十三
爆笑的问题,猥琐的视角,启智的答案……这本书撕破我们心中的羞怯,用各种另类悬疑昭示了一个真理:科学与好奇心不必脸红,只有坦诚,智慧,与欢乐。
⋯严锋
The Shallows 豆瓣
作者: Nicholas Carr W. W. Norton & Company 2010 - 6
"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 When Nicholas Carr posed that question, in a celebrated Atlantic Monthly cover story, he tapped into a well of anxiety about how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us. He also crystalliz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bates of our time: As we enjoy the Net's bounties, are we sacrificing our ability to read and think deeply? Now, Carr expands his argument into the most compelling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net's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yet published. As he describes how human thought has been shaped through the centuries by "tools of the mind"--from the alphabet to maps, to the printing press, the clock, and the computer--Carr interweaves a fascinating account of recent discoveries in neuroscience by such pioneers as Michael Merzenich and Eric Kandel. Our brains, the historical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reveals, change in response to our experiences. The technologies we use to find, store, and share information can literally reroute our neural pathways. Building on the insights of thinkers from Plato to McLuhan, Carr makes a convincing case that eve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rries an intellectual ethic--a set of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 He explains how the printed book served to focus our attention, promoting deep and creative thought. In stark contrast, the Internet encourages the rapid, distracted sampling of small bits of information from many sources. Its ethic is that of the industrialist, an ethic of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optimize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and now the Net is remaking us in its own image. We are becoming ever more adept at scanning and skimming, but what we are losing is our capacity for concentration, contemplation, and reflection. Part intellectual history, part popular science, and part cultural criticism, The Shallows sparkles with memorable vignettes--Friedrich Nietzsche wrestling with a typewriter, Sigmund Freud dissecting the brains of sea creatures, Nathaniel Hawthorne contemplating the thunderous approach of a steam locomotive--even as it plumbs profound questions about the state of our modern psyche. This is a book that will forever alter the way we think about media and our minds.
疯狂实验史 豆瓣
Das Buch der verrückten Experimente
7.5 (2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雷托·U·施奈德 译者: 许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本书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
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疯狂实验史》:“只要与敌人一开打,再周全的作战计划也没用”。
《疯狂实验史》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2012年9月23日 已读
挺好玩的
科学
艾伦·图灵传 豆瓣
Alan Turing: The Enigma
8.4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德鲁·霍奇斯 译者: 孙天齐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3
本书是公认的图灵最权威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他吃毒苹果的原因 至今不明,一代科学大师,是自杀、他杀还是不小心,成为20世纪的谜。
寻找隐秘的维度 (2008) 豆瓣
Hunting the Hidden Dimension
8.9 (16 个评分) 导演: Michael Schwarz / Bill Jersey 演员: Ralph Abraham / Loren Carpenter
其它标题: Hunting the Hidden Dimension
什么是电影特效,股票市场,和心脏病的共同点?它们连接了一个革命性的新的数学分支,改变了我们看世界,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以科学的分析和理解。数学家们开发不规则碎片形是从单纯的好奇心到接触几乎每一个分科的理解,包括我们宇宙的命运。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6.4 (527 个评分) 作者: 高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其它标题: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多重宇宙 豆瓣
Die verrueckte welt der paralleluniversen
作者: [德]托比阿斯·胡阿特 / 马克斯·劳讷 译者: 车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哥白尼推翻了长达两千年的宇宙观,而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在策划令哥白尼革命相形见绌的颠覆之举: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我们每个人在其他宇宙中都有一个貌合神似者!策划这场革命的都是严谨的科学家、理论物理学的领路精英。本书实况报道了这场科学革命。在第一部分中(第一至第七章),我们重温了了哥白尼革命、原始大爆炸这个现代版创世纪以及今天宇宙学支离破碎的世界观并与多重宇宙初次相识。第二部分(第八至第十四章)则探究了为什么多重宇宙的理论在专家中如此受青睐,并开始寻找我们在平行宇宙中的貌合神似者——其实,物理学家们早已未雨绸缪地算出了在多远的距离可以遇到离我们最近的貌合神似者。我们陪同天文学家去寻找有智能的生命,并启发对世界公式越来越绝望的求索。我们还追问了多重宇宙中生命的意义以及上帝的位置。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史帝夫·奧森 译者: 霍达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遺傳基因專家現在才開始解讀我們的DNA紀錄,但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有世人都是約十五萬年前生活在東非的一名婦女的苗裔。而且,DNA研究已經能夠追蹤現代人類走出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的足跡。

過去,各族裔不斷想知道彼此有無關連,基因研究現在証實,所有人類都彼此相連。無論是強盛的漢人、在各地殖民的歐洲人、散布全球猶太人還是獵羚羊的布希人,全部都是同一人類家庭的成員。

過去有些人認為,不同族群之間有根本的生物差異,他們相信不同族群之間的侵略性、宗性和發明能力不可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定和遺傳基因有關。但遺傳學研究証明事實不然,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太密切了,他們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別,文化差異並不來自我們的生物性,而與個人累積的經驗有關。

本書探索五個廣大區域的基因故事,包括非洲(含中東)、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以及人種高度融合的夏威夷,追蹤地區內的現代人類從最初出現到現在的歷史,也追蹤了語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同種族和民族。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8 (101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被埋没的天才 豆瓣
Tesla: Man Out of Time
作者: [美] 玛格丽特·切尼 / [美] 尼古拉·特斯拉 译者: 陈璐 重庆出版社 2010
尼古拉•特斯拉被西方科学界的精英人物誉为是唯一堪比达•芬奇并超越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发明创造的巨匠,但由于他身上同时也具有某种神秘甚至超自然的特质,也有人称他为神秘怪客或超人。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000项发明。他的很多研究项目,因为大大超前于时代,技术条件远远无法跟上,而难以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发明体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的遗产之上,是他“发明”了现代世界。
然而,因为历史上一些利益集团的阴谋,和美国军方一些更为神秘的理由,他的成就与事迹被人为地打压或隐瞒,以致绝大多绝普通人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但随着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加大而引发出对清洁能源与自由能源(免费能源)的渴求,特斯拉的名字又再次浮出水面。
本书是西方关于特拉斯的众多著述中最权威也最畅销的一部。在本书中,作者对特斯拉奇特的命运与遭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详尽而生动地予以揭示。
在这部迄今为止最好的尼古拉•特斯拉传记中,玛格丽特•切尼发掘了这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及发明家被埋没的、杰出而有预知能力的宏伟思想。尼古拉•特斯拉被他的敌人称作疯子,被钦服他的人称为天才,被世人公认为一个谜。而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开拓性的发明家,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甚至是让世界改头换面的装置。特斯拉不仅发现了旋转磁场——这是大多数交流电机器的基础,更将我们带向了机器人、计算机以及导弹科学的基本所在。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所有这些装置的创造并无理论在先。他的天赋几乎是超自然的,他辉煌、热切燃烧的一生以及所有天才几乎都有的神经官能症,使其受扰于一系列的强迫症和恐惧症,并偏爱于铺张浪费的、凭脑海中的形象所见达成的试验方法。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受人喜爱的社会人士,受到各色人等──包括马克•吐温和乔治•威斯汀豪斯等名人的钦佩,以及一大批社交名媛的爱慕。
从特斯拉出生于南斯拉夫,到20世纪40年代死于纽约,玛格丽特•切尼描绘了一位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按编年顺序探究的人物一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给予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以持续不断的警示。本书深入探索了一位科学奇才仍有待于世人探究的成就,并调查了这位人物在科学之外所经历的种种困扰和古怪。
别闹了,费曼先生 豆瓣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9.1 (96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费曼 译者: 吴程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费曼得过诺贝尔奖,是现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但他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偷偷打开放着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鼓手的科学家。他曾跟爱因斯坦和波尔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跟职业赌徒研究输赢机率。
神的杰作 豆瓣
作者: 保罗•班德(Paul Brand) / 杨腓力(Philip Yancey) 译者: 吴文秋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 10
我们的身体是神奇妙可畏的创作。诚如诗篇139篇14节中说的,“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杨腓力和保罗.班德医生一起,为我们揭开身体中所隐藏的神的宝贵信息和意念。
原来,我们的身体,犹如一座使人迷乱的细胞动物园,它是由许多个别、互不相同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奇妙的生命。阅读身体犹如阅读圣经,让我们更深认识上帝作为的奇妙,我们的受造绝非偶然;也更加肯定我们的自身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造物主赐给我们的每一个头发、每一寸肌肤、每一个关节,作者透过细胞、肌肉、骨骼等微观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宇宙,原来我们自身之内充满了创造的伟大。在书里跟随作者阅读身体,可以拓宽我们的属灵视野,也让我们更深明白保罗所说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这一真理,我们的身体构造也象征了我们的所处的社会和团契,彼此相异,却是一体。
《神的杰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体现了班德医生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深刻的思想信仰,糅合了他长期服务麻风病患者的医学实践,并由杨腓力鼎力编撰而成,让我们看到人类的身体是如何生动体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创造之奇妙,并揭示出我们曾经熟视无睹的平常事物中隐藏着的生命和信仰的答案——关于生命的重要原则,其实已经启示在我们身体之中。
《神的杰作》荣获ECPA 最富启发性书籍金牌奖。
艺术与科学: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 豆瓣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8 - 8
本书为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的合集。这部新译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英文版A Lifeng Inrerest的全书,第二部分则由几篇对话录和回忆录组成。全书对话居多,其余辅之。作者娓娓道来,闲闲落墨,令人读之忘倦,快然有得,从某种程度上讲,贡布里希的主要思想大约有一半在这里得到了平易而简约的说明。在本书中,贡布里希不仅回顾了他作为“艺术史家的双重生活”的一生,书中也涉及到他的许多代表著作,如《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秩序感》等的思想核心问题。尽管本书不是一部全面的回忆录,但却包括了大量的回忆片段,因此,要了解贡布里希的生平和学术观点,本书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飞艇技术 豆瓣
Airship Technology
作者: (英)吉勒特 译者: 王生 科学出版社 2007 - 11
本书是一本关于现代飞艇技术不可缺少的指南,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库利教授和布鲁内尔大学的吉勒特教授组织英国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多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书中吸收了英国飞艇技术专家学者的最新知识。
全书共分18章,第1章概括介绍全书内容,第2~8章涵盖了与飞艇相关的空气静力学、空气动力学、稳定性和控制、推进、材料、结构等内容:
第9~13章论述飞艇重量估计和控制、系统、地面操作和锚泊、驾驶、性能等内容:第14~18章介绍改进、非传统设计、太阳能、用途和经济考虑事项、综合设计等内容。
本书可供飞艇设计者、工程师、专业人员、学生和航空工程师以及飞艇爱好者参考。
The Geek Atlas 豆瓣
作者: John Graham-Cumming O'Reilly Media, Inc. 2009 - 4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s all around us, if you know where to look. With this unique traveler's guide, you'll learn about 128 desti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where discoveries in science, mathematics, or technology occurred or is happening now. Travel to Munich to see the world's largest science museum, watch Foucault's pendulum swinging in Paris, ponder a descendant of Newton's apple tree at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and more. Each site in "The Geek Atlas" focuses on discoveries or inventions, and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ople and the science behind them. Full of interesting photos and illustrations, the book is organized geographically by country (and within the U.S. by state), complete with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for GPS devices. Notable destinations include: Bletchley Park in the UK, where the Enigma code was broken; The Horn Antenna in Holmdel, New Jersey, where the Big Bang theory was accidentally confirmed; The Trinity Test site in New Mexico, where the first atomic bomb was exploded; The Alan Turing Memorial in Manchester, England; The National Cryptologic Museum in Fort Meade, Maryland; and, The Joint Genome Institute in Walnut Creek, California You won't find tedious, third-rate museums, or a tacky plaque stuck to a wall stating that 'Professor X slept here'. Every site in this book has real scientific, mathematical, or technological interest - places guaranteed to make every geek's heart pound a little faster. Plan a trip with "The Geek Atlas" and make your own discoveries along the way.
2009年7月30日 想读 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官方网站:http://www.geekatlas.com/(中国大陆用户需翻墙)BT下载:http://www.mininova.org/tor/2695760。via: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9/07/geek_atlas.html
旅游 科学
物理学 豆瓣
Φυσικῆς ἀκροάσεως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徐开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11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齐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等多项大奖。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也为了把自己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的心得传达给读者,全集主编苗力田先生又编选了带有注释的《亚里士多德选集》(包括形而上学卷、伦理学卷和政治学卷,1999—2000年出版)。几年来,不断有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反映需要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单行本。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需要,我们将亚里士多德最具影响的著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和《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单行本的译文与《亚里士多德全集》大体一致。个别术语和人名的改动,是苗力田先生在全集重印和做电子版时亲自订正的。单行本的注释与全集保持一致。全集的脚注中所引证的希腊语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对应拼写的。
对西方哲学名著的译介和研究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准确、完美的译文,深入、详尽的注释,以至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是只能接近而难以完全达到的理想境界。不断接近这一境界,既有赖于学术界的努力,也需要出版界的推动。我们愿与学术界一道,不断为学术进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