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
摩托日记 豆瓣
7.6 (22 个评分) 作者: (古巴)埃内斯托·切·格瓦拉 译者: 王绍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手记式的文字记录了1951年切·格瓦拉和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两度靠骑摩托车和在公路上拦车,在南美洲五国漫游的旅程,以及他的观察与思考。两位年轻人在旅程中体味到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种事物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看法。格瓦拉亲眼看见了人间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进而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就在这场发现之旅之后,切加入了古巴革命。
霍乱时期的爱情 Goodreads 豆瓣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9.0 (72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杨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9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切·格瓦拉语录 豆瓣
6.4 (9 个评分) 作者: 师永刚 / 刘琼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7
世界需要一部《圣经》,那些被《圣经》无法覆盖的人,那些永远孤独的看着切的画像泪流满面的人,则需要一部(切语录)……
我们需要找到一部真实的可以让更多的同志速查并且能够快速领略到他的精神的语录。找到切在四十年后的精神造型,属于每个汉字语系的青年所可以接受的切的灵魂或者他的启示,而这本书试图表达的则是:影响力、全球化、互联网、英语或者西班牙语,或者汉语,或者更多的不同口音的阅读者,这样的精神平台下的切的精神源泉。
这本书的编选原则是以切的精神线索与他所创造的美,最主要是牺牲之美,来进行的一次切精神的平面GOOGLE搜索,这种搜索带着艰难的想象力与制造力,甚至偏离于切精神高度的判断力,但却是一次东方语系最重要的纪念切的行动,因为这本书,我们连通了台湾、香港和北京这样一个连续起来的纵横模块。这个模块基本上覆盖了我们今天所历经的不同时代与制度,包括精神背景,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如同切的创造一样,如同切本身在他的身后,被他的敌人与同志一起纪念,甚至被不同阶层的人们奉成了某种传奇或者纪念目的……
这是一本纪念切牺牲四十周年的全球性的纪念活动中的致敬之书。
坏女孩的恶作剧 豆瓣
Travesuras de la niña mala
8.2 (12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尹承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0
爱情如同坏女孩,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
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之作!
里卡多还在幼年时期就怀有了一个梦想,这种梦想从他记事起就在故乡利马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移居巴黎。然而少年时代的一场恋情导致的反复别离和重逢却将改变一切。那个不满于现状、冒险成性、极端实用主义而又不安分守己的女孩,将把他从他那雄心勃勃的狭小世界里拖出来。作为像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的见证人,两个主人翁的生活将始终交织缠绕在一起却而又无法完全吻合。在喜剧与悲剧,现事与虚构之间,《坏女孩的恶作剧》成功地演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爱情。这种爱情如同坏女孩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这是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的一部长篇小说。
2011年11月15日 已读
The book makes me floating, floating like the Margaret from Master and Margaret.
拉美
佩德罗·巴拉莫 豆瓣 Goodreads
Pedro Páramo
9.1 (63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者因此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文学奖。在本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人狡诈、残忍,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的庄园主形象。
丰饶的苦难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索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3
《丰饶的苦难》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拉美大陆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描绘,所涉内容包括西方人的入侵和殖民、天主教中人道主义思潮的衍化、拉美思想的奠基和繁荣、主要政治事件和人物、本质的艺术和文学代表、作为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精神的拉美知识分子、民族的气质和性格,此外还有相关的地理环境、早期史、语言和文化基础、数据和文献,以上内容都力图交代清晰。
阿莱夫 豆瓣
9.3 (27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短篇小说集《阿莱夫》发表于1949年,收入17篇小说,并附后记。这个集子里除了《埃玛•宗兹》和《武士和女俘的故事》以外,都属于幻想小说类型。前者的梗概是塞西莉亚•因赫涅罗斯提供给我的,我写作时字斟句酌,唯恐损害如此精彩的情节;后者试图演绎两件可靠的事实。第一篇花了很大功夫;主题涉及永生给人类带来的后果。那篇阐述永生者的伦理观的故事后面是《釜底游鱼》:小说里的阿塞韦多•班德拉是里韦拉或者塞罗• 拉尔戈之类的犷悍的汉子,是切斯特顿笔下的无与伦比的森迪的混血儿翻版。(《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十九章叙说了一个遭遇和奥塔洛拉相似的人物,但情节更悲惨、更匪夷所思。)《神学家》写的是一个有关个人特征的凄楚的梦;《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是对马丁•菲耶罗的注释。《阿斯特里昂的家》的创作和主角性格的塑造是我从瓦茨1896年的一幅油画得到的启发。《另一次死亡》是有关时间的幻想,彼尔•达米亚尼几句话给了我灵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比谁都更希望德国打败;比谁都更深切地感到德国命运的悲剧性;《德意志安魂曲》试图对那种命运加以探索,我们的“亲德分子”对德国一无所知,不懂得为德国的命运悲叹,甚至没有料到德国会落到这种地步。《神的文字》得到慷慨的好评;那头美洲豹使我不得不通过一个“卡霍隆金字塔的巫师”之口道出神秘主义或者神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在《扎伊尔》和《阿莱夫》里可以看到威尔斯1899年写的短篇小说《水晶蛋》的某些影响。
另一个,同一个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另一个,同一个》是诗歌集,是博尔赫斯的诗歌代表作,也是他本人偏爱的集子。
虚构集 豆瓣 Goodreads
Ficciones
9.2 (52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虚构集》是小说集,给博尔赫斯带来巨大声誉。发表于1944年,含《小径分岔的花园》和《杜撰集》。博尔赫斯令人耳目一新的文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 豆瓣
8.7 (67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 译者: 李宗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收有“女人的身体”、“光笼罩你”、“我记得你往日的样子”、“陶醉在松林中”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