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童年与故乡 豆瓣 Goodreads
Es war einmal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古尔布兰生
译者:
吴朗西 译
/
丰子恺 书
新星出版社
2010
- 11
《童年与故乡》出版于1934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记录。四十篇散文,两百幅漫画,非常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他的童年,家庭,学校,军队,初恋等天真烂漫的生活履历,同时旁触到北欧的大自然和它的动物,山林以及纯朴粗野的农民生活。图画文字都有独特的风格。
由于德文原版为手写、手绘,为了使中文译本“更加生色”,译者吴朗西先生便也遵从德文版体例,请好友丰子恺亲自书写配图文字。
丰子恺先生也认为:“古尔布兰生的画,充分具有写实的根底,而又加以夸张的表现,所以能把人物和景物的姿态活跃地表出。他的文字近于散文诗,也很生动。他把童年在故乡所为,所见,所闻的精彩的片段,用绘画和文字协力地表现出了。有的地方文字和绘画交互错综,分不出谁是宾主。这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我觉得很特殊,很有趣味。”
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童年与故乡》中文版,便是依照德文版版式(开本比德文版略小),文字部分由丰子恺手书,插图部分依原作。吴朗西先生妙笔生花的翻译、丰子恺先生意趣盎然的钢笔行草,与作者的漫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此次《读库》整理再版,我们依照1934年出版的德文原版样式,采纳中文版中丰子恺先生的手写体正文,及德文版中的插图素材,经认真修复整理,重新进行拼版制作,并恢复为德文版的开本规格,同时保留了吴朗西先生的“译者后记”与丰子恺先生的“写者后记”。
为方便当代青少年读者阅读,我们将吴朗西先生的译文整理为简体中文,以印刷体附后。
由于德文原版为手写、手绘,为了使中文译本“更加生色”,译者吴朗西先生便也遵从德文版体例,请好友丰子恺亲自书写配图文字。
丰子恺先生也认为:“古尔布兰生的画,充分具有写实的根底,而又加以夸张的表现,所以能把人物和景物的姿态活跃地表出。他的文字近于散文诗,也很生动。他把童年在故乡所为,所见,所闻的精彩的片段,用绘画和文字协力地表现出了。有的地方文字和绘画交互错综,分不出谁是宾主。这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我觉得很特殊,很有趣味。”
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童年与故乡》中文版,便是依照德文版版式(开本比德文版略小),文字部分由丰子恺手书,插图部分依原作。吴朗西先生妙笔生花的翻译、丰子恺先生意趣盎然的钢笔行草,与作者的漫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此次《读库》整理再版,我们依照1934年出版的德文原版样式,采纳中文版中丰子恺先生的手写体正文,及德文版中的插图素材,经认真修复整理,重新进行拼版制作,并恢复为德文版的开本规格,同时保留了吴朗西先生的“译者后记”与丰子恺先生的“写者后记”。
为方便当代青少年读者阅读,我们将吴朗西先生的译文整理为简体中文,以印刷体附后。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豆瓣
8.3 (11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Arasse
译者:
何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6
编辑推荐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已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Jean-Philippe Uzel,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达尼埃尔·阿拉斯(Daniel Arasswz)透过六则虚构的小帮事,以描述性的语言,对绘画作品中所谓可见的事实进行质疑。从委拉斯凯兹(Velazquez)到提香(Titien),从勃鲁盖尔(Bruegel)到丁托列托(Tintoret),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一系列怎样“看”作品的视觉冒险中。书中所参考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展示绘画自身的力量。我们在为作品着迷的同进,却也懂得,绘画艺术想要昭示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并没有看见。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当然,这种全然否定自然还别有深意。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今最为优秀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的文生动自由,语言妙趣横生,全书在轻松的氛围下探讨绘画艺术穿越世纪传达给我们的无尽知识和想象空间。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已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Jean-Philippe Uzel,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达尼埃尔·阿拉斯(Daniel Arasswz)透过六则虚构的小帮事,以描述性的语言,对绘画作品中所谓可见的事实进行质疑。从委拉斯凯兹(Velazquez)到提香(Titien),从勃鲁盖尔(Bruegel)到丁托列托(Tintoret),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一系列怎样“看”作品的视觉冒险中。书中所参考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展示绘画自身的力量。我们在为作品着迷的同进,却也懂得,绘画艺术想要昭示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并没有看见。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当然,这种全然否定自然还别有深意。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今最为优秀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的文生动自由,语言妙趣横生,全书在轻松的氛围下探讨绘画艺术穿越世纪传达给我们的无尽知识和想象空间。
微光世界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小皇(绘)
/
郭敬明 落落 笛安等(文案)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微光世界》讲述了青春是什么?青春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难忘最迷茫的一段时期。在短暂的青春里,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梦想和迷茫,都在这本画集里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小皇的图画介于写实与幻想之间,色彩清新,包含着独特的人文情怀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的笔触里既有绚烂梦幻的青春颜色,也有黑暗诡谲的奇异世界,更有酸涩动人的浪漫史诗。他用魔法般的笔触,以图画的形式,光影再现了我们充满梦幻和悲壮的青春岁月,勾勒了我们共同拥有的微光世界。
青春有多少种形状?青春有多少种颜色?青春有多少种音色?配合小皇的图画,28位中国最畅销图书作者,从各自的青春体验出发,书写了清新唯美又各具特色的青春感受,共同构成了一部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交响乐章,令人回味绵长!
小皇的图画介于写实与幻想之间,色彩清新,包含着独特的人文情怀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的笔触里既有绚烂梦幻的青春颜色,也有黑暗诡谲的奇异世界,更有酸涩动人的浪漫史诗。他用魔法般的笔触,以图画的形式,光影再现了我们充满梦幻和悲壮的青春岁月,勾勒了我们共同拥有的微光世界。
青春有多少种形状?青春有多少种颜色?青春有多少种音色?配合小皇的图画,28位中国最畅销图书作者,从各自的青春体验出发,书写了清新唯美又各具特色的青春感受,共同构成了一部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交响乐章,令人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