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三卷 思考與選擇 豆瓣
9.6 (10 个评分) 作者: 沈志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8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1956-1957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幾個省市的檔案、俄國解密檔案、當時的報刊雜誌、當事人的口述記錄和回憶錄,以及現有的研究成果,對中共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的目標和結果、蘇共二十大在中國的反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和推行,中共八大的作用和局限,中國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整風反右運動的起因、轉變和結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過程,作出翔實的描述和分析。
2014年4月27日 已读
修行31st,沈志华放下苏联史与冷战史转战中国国史,做的有声有色,固然是因自身底蕴实力一等一,也是因为1956-1957这两年苏联要素太多太浓重,从五年计划之制定,苏联全方位援助到莫洛托夫VS赫鲁晓夫,中苏争夺共产主义世界话事权,世界共产党大会。港版国史读完两本,深感此套书应该是毛泽东传外加毛泽东决策引发恶劣效果大全。中国真是一个生命力太强太强的国家了,一次次无必要的内耗,中国人一次次自相残杀自相迫害,却依然坚忍的存在着,想必是打不倒的吧,读到反右一段,笑不出,不想说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历史 历史 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