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1 豆瓣
英雄无名:北国锄奸
作者: 陈恭澍 2010 - 11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1:亲历军统初建时期工作记录》内容简介:抗战前后,多年动乱。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激化。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中国腹地硝烟顿起。在这两大事件冲击下,戴笠领导的国民政府“特务处”开办了一个培植特务干部的训练班,即“洪公祠”特训班,正式招纳学员。经过几番明察暗访,时年24岁的陈恭澍第一批被吸收加入。经过一年的秘密训练,陈恭澍被派往华北地区任军统局北平站站长,不久后兼任天津站站长,正式开始了以刺杀日本人、汉奸、敌对势力为主要任务的“职业生涯”:1933年5月,枪杀北洋皖系军阀、汉奸张敬尧;1934年11月,刺杀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吉鸿昌;同年冬,下毒谋杀臭名昭著的“倒戈将军”石友三;1935年至1938年,连续设计暗杀大汉奸殷汝耕;1938年3月,袭击华北头号大汉奸王克敏。这几个人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陈恭澍策划的几起刺杀行动有成有败,但对于当时在中日关系间迷失、混乱的中国政界,却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2022年4月15日 已读
休憩42nd,谍战网文与影视剧是比真实发生的情况精彩太多了,什么环环相扣什么成败决于俄顷,都没怎么发现,甚至没得什么布局,都是简陋而粗糙的行动。彼时万事草创边干边摸索,在实战中成长才是时代的基调吧。另外,陈恭澍文笔意外的很不错,记载历史掌故也不少,读来轻松有趣,希望2-4三本中,军统杀手们能干出点技术含量局
军事 近代史
航母档案·日本卷 豆瓣
作者: 张召忠 2021 - 7
日本是世界上发展航空母舰更早的国家之一,曾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航母力量,但是这些航空母舰全部在战争中灰飞烟灭了。二战后日本从头开始发展航空母舰,如今又拿出了自己的航空母舰。
在本书中,局座张召忠以时间为线索,为大家梳理日本各类航母的发展脉络与具体情况。
从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凤翔号,到二战中的赤城号、加贺号等主力舰,局座带我们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回顾日本航母的发展历程,揭秘日本在海上称霸一时,航母到底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也为我们详细分析了日本每一艘航母的来龙去脉,并以每一艘航母为主题,讲述与其相关的传奇故事,让航母不再是那个“神秘的大家伙”。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大家关注的热点与航母知识相结合,金句频现。幽默轻松的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知识普及,让读者在认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的同时,也更珍惜今日之和平。
【编辑推荐】
◎张召忠暌违3年全新力作,写给普通人的航母科普书,深度讲解航母与海战那些事儿。
◎总播放量4.6亿音频节目精华总结,有趣、有料、有用、长知识,课本上学不到的航母海战史!硬核的航母知识,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
◎日本是世界上发展航母较早的国家,日本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不可一世,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它的航母在当时如此强大?
◎为何航母的发展总是和一国兴衰如此相关?我们总说“让历史告诉未来”,不了解历史怎么能够预见未来?了解航母史、海战史,才能更好地知道我们的强国之路。
◎作品聚焦航母,直击制海博弈等热点话题,富有普及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秉承作者一贯的幽默风趣。
2021年10月15日 已读
修行42nd,读罢此书,对局座大改观,可以将书写的如此有趣,且有内容有趣味有思索有深度,可称盛世危言。日本军工产业从未弱过,且精致有想法而又有战力,最可怕的是日本如同一战后德国,在不断隐隐扩张实力,其藏兵于民的制度亦大有参考价值,读罢此书,收获良多,这个被网友们恶搞嘲讽的老人,在默默的做着事情哦。
军事 日本 科普
最后的大队 豆瓣
ラスト·バタリオン 蒋介石と日本軍人たち
作者: [日]野岛刚 译者: 芦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6 - 9
以近年公开发表的《蒋介石日记》为起点,野岛刚锲而不舍地探索散落中国台湾、美国、日本三地的庞大资料,包括从未公开的《曹士澄档案》、白团成员家书、日记等珍贵史料,同时透过对相关人士的缜密访谈,忠实描绘出“政治家蒋介石”最真实的面貌,以及日本军事顾问团“白团”的实际活动情况, 呈现了白团在“报恩”和“反共”的外表形象之下,更私密、更真实的人性一面。
·
作者关怀层面既深且广,不仅重建了二战之后跨越中国台湾和日本两地的秘密军事援助体系,也注意到旧帝国军人缺乏战争反省的那一面。 ——《朝日新闻》
·
瑕不掩瑜,作者发掘了密藏数十年无人知晓的史料,想要了解二战之后东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必读本书。 ——《日本经济新闻》
·
·
【台湾版简介】
·
日本帝國最後的軍人,竟然是台灣現代國防的起點?
·
繼《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謎樣的清明上河圖》後,日本知名新聞工作者野島剛從《蔣介石日記》出發,
·
走訪白團成員及其家屬,取得大量從未曝光的日記與自傳,
·
親眼目睹台灣國防大學祕藏數十年的白團書庫最高機密檔案,
·
耗時七年書寫時間,揭開蔣介石與日本關係、與白團的神祕面貌!
·
學習與克服──蔣介石的一生,反映出近現代中國與日本的糾葛
·
·
蔣介石的一生,可以說是與日本有著切也切不斷的「緣分」。這並不只限定於蔣介石個人,而是生在那個動盪時代的中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無法不去面對時時刻刻來自鄰國日本的「時代的邀請」。
·
沒有人可以否認,現代中國的歷史,可說是與蔣介石個人的命運緊緊相繫的。另一方面,從蔣介石的一生起伏,特別可以清楚看出當時日本與中國關係的投射;
·
因此,研究蔣介石與日本的關係,就等於是探索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係。
·
學習日本、利用日本、最後克服日本,
·
蔣介石以這樣的形式,推動著某種「歷史意志」的運作。
·
而在這當中,最能特別體現出橫跨在蔣介石與日本之間,可稱之為「學習與克服」這道橋梁的事物,正是《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所要探討的主題──白團。
·
·
【從未公開的史料──揭開白團的神祕面紗】
·
白團的成立與實現,正是發生在台灣的命運由黑暗轉為光明的這短短一瞬間。在美國捨棄台灣的時候,白團誕生了,並且逐步發展;爾後不久,美國重新恢復了對台灣的支援。這時候的蔣介石,深深陷入了對美國的「絕望」以及「感謝」這兩種矛盾複雜的情緒當中。一方面,他對於在自己苦難之際仗義伸出援手的白團懷抱著深深的感謝之情,但另一方面,美國的軍事援助仍然是他賴以防衛台灣,乃至反攻大陸的關鍵,這一點也一直沒有變過。
·
如此看來,白團能夠在台灣活動長達二十年之久,其實是諸多偶然要素匯聚之下所產生的結果。這樣一想,若是我們將白團的存在,視為在錯綜複雜的現代亞洲孕育下猶如奇蹟般誕生下來的「怪胎」,或許一點也不為過。
·
野島剛以近年公開發表的《蔣介石日記》為起點,鍥而不捨探索散落台灣、美國、日本三地的龐大資料,包括從未公開的《曹士澂檔案》、白團成員家書、日記等珍貴史料,同時透過對相關人士的縝密訪談,忠實描繪「政治家蔣介石」最真實的面貌,以及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實際活動的情況,呈現白團在「報恩」和「反共」的外表形象之下,更私密更真實的人性一面。
·
·
【國際媒體好評】
·
《週刊Diamond》:翻譯家、政治・經濟評論家徳川家廣:新聞記者出身的作者善於採訪、透視人性,詳實呈現出戰敗的舊帝國軍人透過協助蔣介石對抗共產黨,而在台灣重新找到生命價值的過程。
·
《朝日新聞》:日本近現代史研究者、著名作家保坂正康:作者關懷層面既深且廣,不僅重建了二戰之後跨越台日兩地的祕密軍事援助體系,也注意到舊帝國軍人缺乏戰爭反省的那一面。
·
《日本經濟新聞》:東大準教授川島真:瑕不掩瑜,作者發掘了密藏數十年無人知曉的史料,想要了解二戰之後東亞地區的冷戰格局,必讀本書。
·
2021年10月2日 已读
修行37th,三星半,题材有趣而挖掘浅了,全书梳理最细致的为白团诸人心态,幕后之冈村宁次所谋者大不提,其余众人或因感于宽大之情,或因回报知遇之恩,或不忍一身本领投闲置散,或单纯因旧军人不好混图个养家糊口。而全书最有趣的是为常凯申做出准确的“知日派“定位,在日本的早期受教育经历对他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常凯申用白团与其说取其智以谋防守反攻,不如说用其带兵以精进将领规范军纪,最终一切徒劳。非常惋惜这个题材没有一个厉害的历史学者来深耕一番,实在是很有趣,作者力量严重不足,每每列出一组有趣而重要的材料却应用寥寥,不禁使人焦躁,并进而怀疑爱用野岛作品的甲骨文丛书到底值不值得读,sigh
军事 历史 日本
企鹅一战中国史 豆瓣
作者: [英]乔纳森·芬比 / 马克·奥尼尔 译者: 陈元飞 理想国丨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4
百年前的一战,欧洲之殇,举世皆知。可是,中国在这场大战中的牺牲身影久被遗忘。
作为企鹅中国特辑纪念一战百年之作,本书聚焦20世纪初叶一战中有关中国但鲜为人知的风云变幻,再现从东亚返归西欧参战的欧洲人,以及中国人约14万奔赴法国、比利时等欧陆战场,约20万在俄国支援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华工经历。
彼时,青岛竟是一战在东亚的唯一战场,当上海的英国人迫不及待地回国参战,欧战中的华工也天真地期待着结束一战、实现和平共赢的新生活。
可是,内有政治动荡、复辟闹剧,外有东方形象的世纪偏见、巴黎和会的列强背叛,前线战场则有华工被俘的战俘营,后方工段亦有喝沼泽水、吃黑面包的沙俄苦旅,遥远的中国真是举步维艰。
一战百年后的今天,久已走出刺鼻灼目的硝烟,可遗忘一战之中国人,难道不等于背叛百年前我们共有的历史吗?
2021年5月30日 已读
修行23rd,与二战不同,一战里中国扮演着配角,从未掌握过自己的命运,任人欺凌随世俯仰,华工们在海外被欺凌被虐待被歧视甚至被杀戮,外国在我国领土上作战而当时政府除了袖手呆立什么也做不了,而作为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的待遇是要比不平等条约更为屈辱的。这本书里最让我心痛的也是顾维钧等才华横溢的外交家做到了这个职业所能够做的一切,却受限弱国无外交,一无所成。这是本值得国人阅读并牢记的书,今天在外国的同胞不会有华工的遭遇,今天的外交官们也不会如顾般有能力没有底气,百年而已,判若霄壤,期间因由,一目了然,在绝对领域苛责今日之人,不妨从相对角度增加一份民族自豪感与对祖国之爱,同时也不要因这自豪感与爱,而觉得并无改善今天的必要,同时拥有这两层面想法,庶几无患也
中国 军事 历史 战争 民国
漫长的战斗 豆瓣
作者: 约翰·托兰 译者: 孟庆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 8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作者以“世界公民”的角度,通过自己和美国士兵的眼睛观察,从朝鲜战争揭幕战:三八线冲突写起,对美军参战、汉城失守、大田兵败、釜山外围战、仁川登陆、长津湖战役、拉锯战、停战谈判、战俘营里的斗争、特别是北朝鲜方面的情况等朝鲜战争的重要过程,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和描述。
2020年2月11日 已读
修行16th,值得注意点包括:金大胖主动侵略引发战争,双方对待俘虏都不友善,麦克阿瑟是废材,作者主张无细菌战,战争初期有苏军装备的北韩装备优势甚至强于当时美军。较为隐晦表达的包括:严寒使美军物资短缺而大量伤病或减员,暗扣更惨的志愿军境遇,南韩军队几乎永远一触即溃被打的满山乱滚而美军没有那么明显的窘境,书里同样很少写美军大量死亡的细节,后期美军装备物资占极大优势也并没有很明白的点透。此书托兰功夫肯定下了不少,但是把自身啰嗦琐碎,把握不好大历史进程与个体记忆配平的合理尺度,导致本书一会啰嗦一会散漫,每次战役总是先写部队调配立刻又到个人体验继而迅速写结果,全程令人一头雾水,成功的做到了功夫深细节多却乱糟糟啥也没说明白的罕见地步,不是本好书,但同题材就没几本书,导致好奇这段历史还得读它,就问你气不气
军事 历史 战争
雪冷血热(上卷) 豆瓣
作者: 张正隆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4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2019年6月20日 已读
休憩148th,标注此书代替《血红》,同属敏感领域,同在聚光灯下,与“伟大领袖”相比,“永远健康”实在太神秘了,自身深居简出,留下文字著作均少,史料又被扣得死死的,注定永远处于迷雾之中,血红一书一是好在把战争的残酷性真实表露,而是把“永远健康”以及身边得力小弟如黄邱李在战争时的上佳表现不加讳饰的写了出来,说实话,一笔抹杀这种愚蠢至极不合情理的做法我看不惯很久了,只是没办法而已。又及,在此书中多次见到家乡名字,当年的军事重镇交通枢纽,如今只是一个荒凉破败走向尽头的小镇而已
军事 历史 张正隆 战争 近代史
冰封的退路 豆瓣
作者: (丹麦)斯文·哈塞尔 2013 - 10
气温在持续而急剧地下降着,到处都是冻僵的人、畜和野兽的尸体。仿佛整个大自然都冻结了起来,一切景物都被定格在一种僵冷如幻的状态中,悲凄而无助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苏德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陷入疯狂的德军在最后时刻烧杀抢掠,无论男女老幼都变成了他们摧残的对象——这里的德国士兵已经不再关心谁输谁赢,他们只考虑自己能否在莫斯科带些财物全身而退。但结局早已注定,他们的尸体和鲜血最终会被莫斯科的冰雪永久尘封。
————————————————————
推荐一:军事小说题材巅峰之作
40年誉冠全球,5200万册铁血销量; 揭秘充满原始兽性的杀戮内幕、直面生存底限的人性罪恶!解救被战火灼伤的灵魂,解答命令与人性间的困惑!首度披露德国纳粹军队鲜为人知的作战细节,全景再现“二战”最前线士兵的惨烈命运!
推荐二:铁血作家“二战”传奇亲历
1936年在丹麦国家军队里服役。退役后,面临失业,随后便加入德国军队,“二战”期间,除了北非战场以外,他几乎在所有战场前线血战过。先后负伤八次,辗转于苏、美、英、丹监狱,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军营的黑暗,也就是在那时他开始了这一系列“二战史诗”的创作;在欧美文坛,他与荷马、海明威、哈谢克齐名。
推荐三:翻译流畅,阅读如身临其境
译者往往是优质外版小说的克星,本书翻译流畅,故事朗朗上口,可谓是七部畅销作品中最刺激、最经典、最好读的一本,字里行间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二战时期,战争的残酷以及作者反战的初衷。
2018年8月1日 已读
休憩228th,作者第一次有了写点一本正经历史的打算,于是在每章节前加入了一些战局概述以及重要人物举止的内容。而随之而来,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这本中的逗比与一望可知虚构的内容也是前所未有的多,如小队众人骑牛冲破苏军阵地,如波尔塔声情并茂极为细致的骗肉之旅。此外这本书的血腥与杀戮也是系列中最密集的,随机的胡乱的不可避免的死亡以各种方式展现,惨烈的让人害怕。最后吐槽一点,一个系列很多本书籍交给不同的人翻译这个没问题,但是译好之后可不可以统一一下重要人物的名字,看得我蛋疼
二战 军事 小说 战争 斯文.哈塞尔
行进中的军营 豆瓣
作者: (丹麦)斯文·哈塞尔 译者: 姚雪芹 2013 - 4
人肉炮灰,掀起死亡的滚滚烟尘
《行进中的军营》
世界军事小说教父 斯文•哈塞尔
七部史诗级军事名著第四弹
40年誉冠全球,5200万册铁血销量!
最真实战争网游《坦克世界》诚挚推荐
随书附赠网游《坦克世界》价值15元游戏礼包
希特勒下令强袭俄军坦克营,他手下的这些士兵也被当成了人肉炮灰,刑罚团战士斯文、“老大叔”、“小混球”、波尔塔等人被迫深入敌后,几个人驾驶着敌军坦克,穿行在敌人的土地上。随时都有可能暴露身份,随时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但是没有任何人觉得诧异,因为这些普通士兵的生命在后方部门的眼里已经被认定是可以随便丢弃的。纳粹把他们的士兵当动物一样对待,而这些士兵也学会了动物的生存方式。他们学会了欺骗、偷窃。残暴和无情。
在这场战争中,只有敌人,没有后方,没有退路。
首度披露德国纳粹军队鲜为人知的作战细节
全景再现“二战”最前线士兵的惨烈命运
揭秘充满原始兽性的杀戮内幕,直面生存底限的人性罪恶!
解救被战火灼伤的灵魂,解答命令与人性间的困惑!
传奇作者亲历“二战”前线,八次被俘,死里逃生!
全球逾千万军事迷一致推荐!震撼首发!
2018年7月29日 已读
休憩225th,哈塞尔七本看来并非全然以白描战争血腥残忍为主基调,这一本基本都是黑色幽默,斯文几位身带不死光环,多少次战损八九成唯独全身而退,一路不分德军伊凡乱杀一气,回到安全地带便乱七八糟胡闹外加伸张正义一番以彰显人性光辉,套路化严重,并没有第一二本漂亮
军事 小说 战争 斯文.哈塞尔
战友同志 豆瓣
作者: (丹麦)斯文·哈塞尔 译者: 朱思衡 2013 - 2
前线硝烟弥漫 后方敌意重重 战争无处不在
弹火纵横,战友是生死依托!
世界军事小说教父 斯文•哈塞尔
七部史诗级军事名著首次登陆中国
在欧美文坛,他与荷马、海明威、哈谢克齐名!
40年誉冠全球,5200万册铁血销量!
最真实战争网游《坦克世界》诚挚推荐!
随书附赠《坦克世界》价值15元游戏点卡
战争把士兵们彻底变成了动物,充斥他们内心的只有暴力和无孔不入的恐惧。
刑罚团战士斯文、“老大叔”、“小混球”、波尔塔、帝奇因重伤而离开前线,被堆放在破烂不堪的火车车厢里运回后方战地医院,在火车上,没人顾得上他们开裂的伤口,也没人在乎他们吃什么。他们越过了前线的炮火轰炸和旅途的残酷摧残,终于抵达战地医院,但是在那里他们得不到有效地治疗,战争留下的心理创伤也无人理会,他们酗酒、打架、无恶不作,没有人认为他们是为国而战的英雄,都希望他们尽快去死,所以没等伤势痊愈,他们就又被派往了下一处战场。
战争给士兵们带来的折磨。让他们唯能祈愿伤到连站都站不起来或者直接死在战场。
2018年7月29日 已读
休憩224th,至今所读三本中最差一本,差在用力过猛,小混球这一人物有弱化版迷龙的样式,但描述太过夸张混乱,以至于所过之处无不天下大乱毫无秩序可言,之前与法国小个子大兵之战也可看出此人道德水准亦劣,以致妈妈来信一章欲表达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也丝毫无法令人有同理心,有波尔塔何必再塑造这个人物,甚为不解。另外德国少校切腹自刎一出戏太硬,没屁硬挤,刻意生硬,令人不喜
军事 小说 战争 斯文·哈塞尔
恐怖的车轮 豆瓣
作者: (丹麦)斯文·哈塞尔 译者: 李阳 2013 - 1
27坦克团“食尸鬼班”的斯文和他的战友们,突然接到一项残酷的任务——前往东区一线参与对苏作战。在这里,坦克群的发动机咆哮着,巨大的钢铁履带碾过泥浆和矮灌木,它们滚滚而过,涡轮冷却器嘎嘎作响,大地上的一切都在为之战栗。每一天,斯文和他的战友们都在苦盼战斗快点结束——无论是胜利或是失败。但已经陷入疯狂的纳粹指挥官与压倒性苏军的数量,已经明确地告诉他们,在装甲车的恐怖车轮下,这里即将变成人间地狱。 恐怖播种着恐怖,城市就像一头做好了标记、任人宰割的牲畜一般摊倒在地,人们则像虱子一般四处寻找可供庇护的凸起或缝隙。他们大限来临,或粉身碎骨,或窒息而死,或被焚烧,或被砸断,或被剁碎。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抓紧瞬息的机会,不顾一切地想挽救自己的性命。 然而在坦克群的炮火之下,父母,孩子,敌人,朋友……被堆成了长长的一列,萎缩和烧焦,像化石一样。
世界军事小说教父斯文·哈塞尔七部畅销经典作品首次登陆中国! 系列02-《恐怖的车轮》 传奇作者亲历二战前线,八次被俘,死里逃生! 全球逾千万军事迷一致推荐!震撼首发! 在这生死未卜的一战,他们将战争和来一并遗忘! 最冷血的坦克大战最惨烈的东线对抗 车轮碾过灵魂; 意志血肉模糊!
2018年7月29日 已读
休憩222nd,看来哈塞尔七本均会采用平行穿插模式,时间并非主线,第一本诅咒军团颇宏观的讲述了梗概与主要人物命运,第二本便开始偏细节,空袭与收尸两场戏能让所有理性的人变成反战主义者。老大叔那句“我不想看到烧的半焦的孩子和烧焦的孩子”十分震撼,而收尸时那句“五十个磷水浴而死的人的尸体都装不满一个浴缸”是未曾亲历战事者在书斋里绝对写不出的知识点,战争的混乱与不值一钱的死当真会让人疯狂,尤其是坦克追轧各自崩溃一场戏……看他的书十分费烟,严重致郁
二战 军事 小说 战争 斯文.哈塞尔
军部当国 豆瓣
作者: 赵恺 2015 - 6
《军部当国: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冒险史》聚焦于日本近代史上极为激进的变革时代。甲午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又举全国之力与沙俄争夺东北。同时在华扶植代理人成为军阀混战背后推手,直至武装侵略中国。一战时日本与德国围绕青岛展开的攻防战一度隐匿于史料之中。而干涉苏俄革命,出兵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背后更折射出日本国内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博弈。本书将以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为线索,跟随日本军事扩张的脚步,为读者展现日本军部逐渐成为国家主宰的历史。
2018年7月18日 已读
修行17th,明治末尾及整个大正日本的政治军事史,从大院君之乱到日俄海战最后写到第二次东方会议侵略济南,对我而言是不错的拼图书籍,藏书中有关二战阶段日本军方的为数不少,这一历史时期的专题尚未读过,此书读完,深觉很多事可以串起,对过往中国外交军事史上一些大事的认知也更加全面,战争事典特辑中相当不错的一本。
军事 历史 日本
日本帝国的衰亡 豆瓣
作者: 约翰·托兰 译者: 郭伟强 新华出版社 1994 - 6
2018年7月12日 已读
修行16th,书中对中国战场基本上是一笔带过的态度,卢沟桥南京长沙衡阳滇缅加起来能有两千字吧,日本与美国之战是全书主旋律,细致的讲述了日本海军的覆亡全程以及太平洋岛屿上日本陆军的凄惨命运,美国以物资后勤生产能力致胜的特点被展示的十分突出。日本误国之罪本书中归结为东条为首的陆军,这没什么争议,而参谋的举止行为又被忽略,石原与辻的名字没被提起几次就不太好了。除了以美国为绝对主角外,对日本军民悲惨遭遇的直观描述也是本书一大特点,考虑到作者是美国人,包含对中国的忽略的这些特点也就合情合理,此书已出四卷本新版,不妨一试
二战 军事 历史 战争 日本
朝鲜战争 豆瓣
作者: (美)约瑟夫·格登 译者: 于滨等 解放军出版社 1990 - 6
本书从所谓“客观”立场出发、从历史、政治、国际关系、军事战略、战役 以至战术等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比较详尽地描述和分析了朝鲜战争的起因,背景、发展和结局等。
2018年7月2日 已读
修行14th,第一次在孔网买到所谓内部发行书籍,百度发现此书17年已有新版面市发售,删后犹有五十多万字七百多页,全篇得是什么规模体量。此书虚化战事,略写一城一地之争,浓墨重彩描绘美方庙堂之争,此书完全可叫“换掉麦克阿瑟全程实录”,不过依然可以看出一些东西,比如汉斯托夫特搞掉志愿军医药补给体现了007式人物的巨大作用;比如此事印证了当初香港东亚华侨努力的运输战略物资或报国或牟利;比如在当时侦查条件下志愿军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如同神迹;比如陆战队为严寒所苦反衬出志愿军靠血肉之躯硬抗的伟大与难以想象。因为略写战事,很难评价中国军队的战略决策,也很难对几场重大战役形成认知,因此此书不适合对朝鲜战争所知寥寥者读,当然如果想靠王树增扫盲也大可不必,好书一本,建议孔网购入此版本,便宜太多。
军事 历史 战争
战争事典(MOOK33) 豆瓣
2017 - 7
一战期间,化学武器横空出世,成为比枪炮更令人畏惧的存在,由此展开了一场施毒与防毒的较量!作为一种大面积杀伤性武器,毒气如魔鬼般肆意收割生命,甚至不分敌我!
日俄战争前,举步维艰的朝鲜和妄想“驱虎吞狼”的清政府,皆无力抵抗帝国主义国家,只能任其以本国领土为战场展开厮杀。而战争期间,稳操胜券的俄国,竟然输给了刚崛起的日本!战事是如何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廷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不是绥抚,就是避战;即使接仗,也是因为威胁到北京和皇帝!详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分析近代中国是怎么被一步步打落深渊的。
明末社稷垂危,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农民起义不断。风雨飘摇之际,卢象升挺身而出,为大明朝出谋划策、积极奋战,“虽千万人吾往矣”,最终在与清军交手时战死沙场!
2018年5月31日 已读
休憩152nd,此书极为致郁,原因有四:第一,毒气战乃是真正意义上除了互相杀戮再难有其他应用的专门技能,这种方面做得再精深奥妙也只能说是大悲剧,人类给自己书写的黑色故事;第二,鸦片战争,致郁;第三,卢象升,致郁;第四,战争事典这种小众mook,如果不走心不认真的做,抓住小圈子里那批小众读者,不是等着死么?这本书算什么,错字连篇不忍入目,穷到连像样的校对都不请了吗?书可是一本接着一本的出啊
军事 战争事典
战争事典(MOOK34) 豆瓣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 2017 - 8
在塞拉西亚会战中,斯巴达人曾引以自傲的公民兵在重大会战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并遭遇了惨败。此后,斯巴达人在战场上的勇气、技艺与名望都一落千丈。本雅失里擅杀明朝使臣,大将丘福统军十万北伐鞑靼却全军覆没。从此开启了朱棣在14年的时间跨度里,发动五次旨在廓清漠北的远征讨伐战役。从古罗马到中世纪,从独立到殖民海外,尼德兰的土地上涌现出众多风云人物和辉煌事迹。尽在《战争事典034》。
2018年5月9日 已读
休憩127th,又是处女地开垦者?战争事典没人买吗?蔡石山先生《永乐大帝》一书从多抓鱼买回后在案头摆了两个月,读完此书打算去细致一读,朱棣私德太劣,虽知其武勋耀世,足照有明一代,还是缺乏了解他的兴趣,罪惟录也是读完朱元璋直接放到了一边。现在兴致盎然的想多读点五征蒙古,天子领军远征放在上下五千年也不多见,病死军中也真是大帝死法。对于这个可敬可恨同样鲜明的人物,多读读不会有坏处,就算一直不喜欢他,也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欣赏。
军事 战争事典
战争事典035 豆瓣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 2017 - 9
西美昂一世,这个将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推向顶峰的男人,曾四次围攻君士坦丁堡,强迫拜占庭帝国向其纳贡;并数次扑灭塞尔维亚起义,一度将其变为帝国的一个省!让我们回顾西美昂大帝的一生,见证他如何缔造传奇!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的湘军劳苦功高,而其学生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亦不遑多让。看李鸿章怎样指挥淮军援助上海,激战“忠王”李秀成!
《三国演义》中,姜维是诸葛亮悉心栽培的接班人,文韬武略,“九伐中原”,然而历史细节确如演义所说么?让《三国志》告诉我们答案。
2018年5月8日 已读
休憩125th,又是豆瓣第一个已读,莫名其妙心情略好,可见我浅薄之气未消且相当可观。西美昂一世树立基督教正统确立斯拉夫文字官方地位后全无治绩,尽为武勋,可称蛮族雄主,拜占庭被他当真欺负的够呛,本书三篇文都不错,可以一读。
军事 战争事典
战争事典036 豆瓣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 / 蔡传亮 2017 - 11
匈奴的起源、形成与崛起,汉帝国的征服者时代,武帝晚年及死后西汉政局的转变。西汉前期的内忧外患,和亲政策的得与失、成与败,与百越、西南夷、朝鲜间的战争。 继业者战争大背景下,托勒密王朝女法老阿西诺二世·爱弟者的传奇一生。 “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镇南关之役的前因后果和具体经过。 丰臣秀吉死后的政治博弈与利益纷争,关原合战前东西军的布局准备与前哨战。 古代战场上的好盔甲应该具备的几大要素。 明嘉靖朝那些以少胜多的武人以及游、奇兵。 且看《战争事典036》。
2018年4月19日 已读
休憩118th,匈奴一篇来自浙大校友,不算深而系统,关原之战前夕一篇同样。女法老那篇属我十分不熟的一段历史,读来只觉乱的令人发指,维多利亚游戏爱好者可以一读,明朝游兵一篇十分壮烈,这样的文章不仅有历史普及效果,正面意义更浓,值得提倡。
军事
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 豆瓣
作者: 郑洞国 团结出版社 1992
2017年5月15日 已读
休憩103rd,很好看的回忆录,有料且有猛料,只可惜头重脚轻,长春围城部分有语焉不详详略处理的感觉,建国后故事则通通欠奉,北伐,血战昆仑关与缅甸远征军部分则好看的不行不行的。昔日北伐新军学生军打军阀老兵们摧枯拉朽,内战装备占优反而一触即溃,凝聚力与信念对军队的影响可真不小,读完此书,对近代名将回忆录产生浓厚兴趣,90年代有一段时间出版界什么都敢印,还是能多少读出些弦外之音的,待我去踅摸
军事 历史 回忆录 近代史
浩瀚大洋是赌场 (上) 豆瓣
作者: 俞天任 东方出版社 2013 - 10
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分别战胜了大清北洋水师和俄国远东舰队以及波罗的海舰队以后,就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支一流的海军,二战前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海军力量,是日本称霸世界的急先锋,而日本也跟着跻身于列强之林。
这支海军在唯唯诺诺中建立,在炮火狼烟中消失。从偷袭珍珠港到大和号“菊水”特工的穷途末路,这支近乎疯狂的赌徒似的军队,不惜押上“百年国运”,将手伸向了原本不属于他们,而且也不会属于他们的东西。结果当然是输掉了“百年国运”。
日本人用事实证明了所谓“百年海军”只是一个传说,因为他们花了不到40年的时间,日本海军就进入了世界强军之列。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证明“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拥有强大的海军”……
2016年8月30日 已读
修行20th,标注此本代替全套三卷,老冰的知识储备和叙事能力都很强,此书诙谐好读且干货满满,缺点在于可能是出身网络连载的关系,随意性较强,甲午海战日俄海战后迅速进入二战,中间较为枯燥的宝贵发展期一笔带过,这样并不好,虽说写的都是撩拨读者G点的好题材,还是会感觉欠缺些许全面性。此外就是结尾戛然而止,太过匆忙而毫无余味,来个三五千字归纳总结一番也好啊。不过还是强烈推荐此书,有关日本陆军与日本参谋团体的书籍很多,精品同样很多,海军的东西就较少,这本充实饱满有见地的书应该是入门到初通一二都可享受的不二之选。最后,读完此书之后,再也无法正视鬼畜和八嘎这两个词,太幽默了简直
二战 俞天任 军事 历史 战争
杀戮与文化 豆瓣
Carnage and Culture: Landmark Battles in the Rise to Western Power
作者: [美]维克托•戴维斯•汉森 译者: 傅翀 / 吴昕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本书深入检视了由古至今的九场里程碑式的战斗——读者将从兵微将寡的希腊人击败薛西斯奴隶大军的萨拉米斯战役开始阅读,体验科尔特斯对墨西哥的史诗征服,最终一直阅读到关于越战期间春节攻势的情形——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向读者们揭示了,为何在贯穿整个历史长河的漫长年代中,西方军队始终是地球上最致命、最有杀戮效率的军事力量。
汉森的思维超越了通行理论,他没有使用地缘、技术等原因来解释西方文明在军事领域的统治地位,转而另辟蹊径,认为文化与价值观才是先进武器与优秀士兵的催化剂——对异议的容忍、对创新与改造的推崇、对公民理念的坚守——这些才是催生出最强大军队的源泉。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战争描写,并对其进行了客观公允的分析。在《杀戮与文化》中,读者们将会体会到军队与文化的密不可分,并明白,诞生于自由文化氛围的军队为何会战无不胜。
鲜活生动的描述……雄心勃勃的主旨……本书挑战了读者思维的界限,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眼中的历史……(汉森)不仅仅是在进行战例分析而已。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向我们阐释了战争是如何反应和影响社会,而社会又是如何引发战争的。没有任何作品能像本书一样,向读者们展示出一幅幅瑰丽的画卷——战争在反映文明沿革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样貌,我们的社会亦不例外。
——《国民评论》(National Review)
汉森……正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杀戮与文化)这本书会让他更加名扬四海。
——约翰•基根(John Keegan),《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伦敦)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用一本通俗易懂的著作,又一次引燃了相关领域的论战。他和约翰•基根一样,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有趣的战争史学家。
——让•贝泽克•爱尔希坦(Jean Bethke Elshtain),《女人与战争》(Women and War)一书作者
2016年6月30日 已读
休憩69th,读三分之一而弃,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典型的西方傲慢,大可取出此书作为活体标本,曲解、生硬概括、以偏概全、自说自话,过分拔高西方,在浅谈了一下西方军队的阵容战术以及相对纪律严明等点后,认为西方军队战力强大的关键在于自由公民意识,进而将其拓展为唯一决定性因素,并自说自话的认为自希腊时期起西方军队比起东方已经有压倒性优势,而非业内较为公认的十七世纪起。这种思路贯彻全书,对东方战争艺术全然忽视,因为如果不忽视,逻辑就无法自洽。这本书不是学术,作者不无欺世盗名的嫌疑,我他妈的怎么买了这本书,再不买甲骨文了。
军事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