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
青灯 豆瓣
8.4 (81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1
《青灯》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新近完成的十一篇作品。第一部分是忆念,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代等故人,青灯素帐,烛影惶惶;第二部分则是游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怀揣着家园。
《青灯》:“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头你把词语垒进历史/让河道转弯//花开几度/ 催动朝代盛衰/乌鸦即鼓声/帝王们如蚕吐丝/为你织成长卷//美女如云/护送内心航程/靑灯掀开梦的一角/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这是北岛献给汉学家魏斐德(Fred Wakeman)的诗,为纪念其退休而作。
2016年1月20日 已读
休憩10th,极为一般的回忆录,打高分者我颇为恶意的揣测是受北岛名气所裹挟读前先入为主的将评价拔高。北岛这个人当然厉害,现代诗歌史绕不过去的名字,不疯不傻不砍杀老婆,作品综合而言中上,春夏之交站在国家对面,各种风评良好,各种显得品位杰出。可惜,这本回忆录还是极为一般的水准,虽然涉及名字比较大牌,如冯亦代如魏斐德,可是北岛君虚应故事敷衍塞责的记叙笔触,无法激起当初读他怀念妹妹文章时产生感动的万一。很明显,北岛君也深知自身卖点,时刻不忘提一笔春夏之交,点到为止,令人呵呵,对此君已严重审美疲劳,大陆的活人写的非虚构作品,大致上99%都是不必读的,北岛君并非那1%
北岛 回忆录
《七十年代》续集 豆瓣
作者: 北島 李陀主編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 7
編輯《七十年代》第二集,動力可以說完全來自讀者的鼓勵。我們很重視讀者對第一集的批評,其中之一,是參與回憶的作者不夠廣泛,在七十年代這個“歷史夾縫”生存、生活、成長的人們,應該包括各個方面、各個階層,為什麼執筆回憶的,大多是一些文化人,特別是學術界和文學藝術界的人居多,由他們構成七十年代回憶的主體? 在這第二集的編輯中,我們擴大作者面積和層次。
本書幾十位作者,從懵懵懂懂的少年時期就一步跨入一個罕有的歷史夾縫當中,並且在如此沉重的歷史擠壓裏倔强生長和成熟起來,這一代人在走出七十年代之後,不但長大成人,而且成為二十世紀末以來中國社會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還引起很多爭議,其走向和命運一直為人特別關注的知識群體。
2015年2月10日 已读
休憩15th,那个时代啊,唯有燃烧的求知欲令人神往,读到后来,审美疲劳,开始疲惫,通篇挥之不去的毛,如跗骨之蛆,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别了,再也别回来。北岛李陀序言中称曾计划六十七十八十每个年代四本,谁知七十第二部已经疲惫不堪无以为继,我想我知道了那种微妙的疲惫感受,那决定一切的原因,虽然我还是读了个通宵,一夜读完
北岛 历史
城门开 豆瓣
8.3 (118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9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作者,阔别家乡十三年后重回北京,发现他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他便要“重建我的北京”——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同时,作者也把我们带回到他儿时的游戏中,带回到他的读书生活中,带回到他的母校,带回的“大串联”的旅途……他重建了这座“孩子们熟知四季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的城池,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2012年5月2日 已读
就这玩意好意思要38?丫的,这本书本身可读性也极为有限,作者回忆了自己成长中的若干故事,描绘了很多有感情的场面,但是读来感觉作者是面无表情音调不变的读出若有感情的这些文字的,作者的情感已经干涸,故事不错而表述的苍白无力,无泪之哭谓之号,对北岛很失望,还没有那个老成狗了依然情感澎湃如SB青年的老鬼可爱,说实话,回忆文章还是陈丹青写的好,回忆的小说还是张贤亮写的好,那段历史被太多人消费过了,以至于我们有足够的参照物来进行对比,一比之下,妍媸互见
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