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
日记中的博尔赫斯 豆瓣
作者: [阿根廷]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 著 / [阿根廷] 丹尼尔·马蒂诺 编 译者: 郑菁菁 / 陆恺甜 2022 - 1
1931年,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与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1914—1999)建立了充满文学色彩的深厚友谊,这段莫逆之交对于西班牙语文学来说亦产生了深远影响。自1947年起,比奥伊开始细致入微地记录二人之间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仿佛永无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对话”,笔耕不辍地坚持了四十载,而这样的热忱成就了这部名作《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1989》。本书保留了博尔赫斯高谈阔论的精华部分,同时包含了其对于一些人物、事件的评论和作家作品的评鉴,主题涉猎甚广,不仅限于文学领域。正如作家马蒂诺所言:“通过比奥伊的文字功力,带领读者走进文学世界,走进这位以复杂深沉甚至难以捉摸著称的作家的思想世界。”
2022年5月22日 已读
修行15th,比奥伊与博翁的友谊始于1931年,一生相交莫逆整整五十多年,比奥伊对博翁了解深刻,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选择了一种极真实的写法,将自己日记中从彼时相交起计直到博翁去世全部与之相关的文字遴选出来整理成书,换言之,这本六百多页的大部头悉数由类似语丝的隽永短段构成,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都忠实地反映彼时彼刻博翁的真实反映,如同画作里一条条看似孤立的线条,当线条数量足够多时,博翁肖像的轮廓便清晰可见,断无误解的可能。于是,博翁刻薄的一面与闪耀着人性与智慧光辉的每时每刻都清晰可见,传记如不想失真,这种办法不失为一个穷举而接近终点的好主意,虽然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是个艰难的任务
博尔赫斯 日记
和博尔赫斯在一起 豆瓣
Con Borges
8.4 (19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译者: 李卓群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5
★获2003年法国普瓦图—夏朗德图书奖
★亚马逊网站2015年度好书
★知名作家赵松作序导读
★一部轻盈灵动、从容克制的回忆录;一幅感性、深刻、流动的博尔赫斯肖像
——————
这是关于博尔赫斯的回忆录,记录了与博尔赫斯交往中印象深刻的场景,反思和评述了与博尔赫斯的阅读、写作及思想密 切相关的人与事。
1964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书店,一位六十多岁的盲人作家走到一位十六岁的店员面前,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兼职为他诵读。这位作家就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世界上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这个男孩是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藏书家。曼古埃尔回忆了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的日子,记录和思考了博尔赫斯的日常生活,他独特的写作方式,他的阅读喜好,他对其他作家的评论,他的渊博、怪癖,以及孤独……既感性又深刻,动态地勾勒出这位谜一般的天才作家的肖像画,直抵博尔赫斯的内心。
——————
——————
这本精彩的书给读者提供了一把钥匙,能打开博尔赫斯魔法世界的多个秘密空间。
——马哈茂德•达尔维什,巴勒斯坦民族诗人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之于阅读,正如卡萨诺瓦之于性。
——《苏格兰周日报》
他创作的关于博尔赫斯的故事……被包藏在璀璨的诗歌里。
——《多伦多星报》
相对于那些试图对博尔赫斯的人生做出深度更深的挖掘与分析的传记作者而言,曼古埃尔的方式是克制而又得体的,而这种方式自是所来有自,不管这么多年以来他对博尔赫斯的印象有什么样的改变,也不管他对博尔赫斯作品的评判发生了多少变化,他非常清楚的一点是,记忆中那些与博尔赫斯有关的时刻,对他来说无论它们会如何的模糊都永远是神秘而又珍贵的,当他使用自己的语言做出呈现时,他知道,他必须保持某种意义上的静默,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喋喋不休。
——赵松
2019年9月18日 已读
休憩190th,赵松的序言我极为喜欢,冷静克制而充分展现能力底蕴,以为正文绝赶不上序言,结果发现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各有好处,同样冷静而克制的正文提供了众多美妙的细节,比如失明博尔赫斯摸书即可知道书名,博尔赫斯清爽的记得所有,可以背诵写过的每篇文章,还有那动人的西尔维娜,老年痴呆后捧读自己的作品,由衷赞叹此书杰出,这笑中带泪自豪满满的情节让我伤感的爱不释手。今夜,我坐在地板上抱着膝盖在落地灯黄色灯光里读完这本小册子,灯光除了照亮我眼前一片毫无余裕,音乐在奏响,香薰在燃烧,世界很静谧,我充满了快乐,2019年第一次有被幸福击中的感觉,除了阅读,谁也给不了我这个,我爱这个世界,因为我能阅读,我能阅读是因为我有双眼,但如果有得选,我愿意分一只给博尔赫斯,真心话
博尔赫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 豆瓣
8.4 (19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林之木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本书收入两个诗集,分别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1923)和《老虎的金黄》(1972)。前者是作者于1923年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它与接下来面世的另两本诗集形式自由、平易、清新、澄澈,而且热情洋溢,使得博尔赫斯作为诗人登上了文坛,崭露头角。而后者则是作者年届七十的作品,两个集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6年2月20日 已读
休憩21st,很难有本诗集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篇目打动我,里尔克不行,惠特曼不行,博翁也不怎么行,目前最接近这个比例的是翟永明和茨维塔耶娃,男人们你们在做什么啊!另外,《可能写于一九二二年并遗失了的诗》很可能囊括了博翁的整个思想与个性,可称真情流露之章。
博尔赫斯 文学 诗歌
探讨别集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 黄锦炎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收录散文35篇,是博尔赫斯对他所读过的钟爱的书,对他钟爱的作家,作出的个性化评论。在博尔赫斯论述相关的作家作品时,我们既可以读到那些作家作品的风貌,更可以读到博尔赫斯个人的见解。《探讨别集》就是博尔赫斯对他心目中的好作家好作品的评论集。
2013年2月7日 已读
修行26th.博翁的眼光还是那么深邃,但是我最烦的文体就是文论,尤其是我没读过的书的评论,因此这本书我最欣赏的篇目都是对作家的评述文,尤以霍桑一篇为最
博尔赫斯 文学评论
私人藏书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盛力 / 崔鸿儒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私人藏书》是散文随笔集,是博尔赫斯去世后结集的集子,是他对一套喜爱的丛书所做的解读。博尔赫斯淹通群书,所论信手拈来,言他人之不能言,汪洋恣肆。
2013年2月6日 已读
修行24th.本书中进行了简短评论的书籍没有一本是常见经典,题目私人藏书揭示这本书选择的标准是博翁个人偏好,从中可以看出博翁的兴趣所在,评论颇短,因此能看出的东西很有限,漂亮句子也不多,非做研究不必读它
书话 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口述 豆瓣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 屠孟超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收入《埃瓦里斯托•卡列戈》、《博尔赫斯口述》、《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三个博尔赫斯散文集子。
博尔赫斯曾经“冒着犯下时代错误的危险”,虚拟了一个百年之后关于自己的百科词条,极有博尔赫斯风,节选如下:
博尔赫斯,豪尔赫•弗朗西斯科•伊西多罗•路易斯 作家和自修学者,1899年生于当时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去世日期不详,因为作为当时的文学品类的报纸在当地的历史学家们如今正在评述的那场大战乱期间全部遗失了。他的父亲是心理学教师。他是诺拉•博尔赫斯的哥哥。他爱好文学、哲学和伦理学。在文学方面,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致命的局限。……他喜欢写短篇小说,这一点使我们想起了爱伦•坡在赞赏某些东方国家的诗风时说的那句名言:“没有别的什么更像一首长诗。”……他虽然只是在日内瓦受过正式的中学教育,却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和哈佛大学授过课。他是卡约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有传闻说他在考试中从不提问,只是请学生随意就命题的某个方面发表见解。他不限定日期,总是说他自己就没有日期的概念。他讨厌开列参考书目,认为参考书籍会使学生舍本逐末。
他庆幸自己属于其姓氏所代表着的资产阶级。他觉得平民和贵族全都耽于金钱、赌博、体育运动、民主狂热、追逐功名和争出风头,几乎没有差别。他于1960年前后加入了保守党,因为(他说)“它无疑是唯一不会煽起狂热的政党”。
有一大堆专题和辩论文章断言博尔赫斯一生中享尽荣华,这种名声至今仍然让我们疑惑。我们发现对此最不理解的竟是他本人。他生平就怕人家说他虚张声势和言不由衷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时至今日,这种说法已经秘不可测,我们将继续探究其中的奥妙。
尤其不应忘记博尔赫斯生活的年代适逢国家处于没落时期。他出自军人家庭,非常怀念先辈们那可歌可泣的人生。他深信勇敢是男人难得能有的品德之一,但是,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信仰却使他崇敬起了下流社会的人们。所以,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是通过一个杀人凶手之口讲出来的故事《玫瑰角的汉子》。他为谣曲填词,讴歌同一类的杀人犯。他为某个小诗人写了一篇感人的传记,那人唯一的功绩就是发掘出了妓院里的常用词语。独幕戏剧的作者们早已营造出了一个本质上属于博尔赫斯的世界了,但是有教养的人们却不可能胸怀坦荡地欣赏那些节目。他们为那个给了他们这一乐趣的人欢呼叫好是可以理解的。他秘而不宣的而且说不定竟是下意识的苦心则是编造出一个压根儿就未曾存在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神话。因此,年复一年,他于不知不觉中而且完全没有料到竟然助长了对残忍暴行的推崇,这种推崇最后演变成了对高乔人、对阿蒂加斯和对罗萨斯的崇拜。
……
博尔赫斯是否曾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过不满呢?我们猜想他会的。他已经不再相信自由意志,而是喜欢重复卡莱尔的这句名言:“世界历史是我们被迫阅读和不断撰写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面我们自己也在被人描写着。”
……
(全文收录于“博尔赫斯作品系列”,为“代序”。)
2013年2月6日 已读
修行23th.本书由对某个阿根廷诗人和但丁的文论以及博翁自己在大学的五次讲演记录组成,文论质量很高,分析游刃有余鞭辟入里,分析神曲部分尤其喜欢。讲演部分颇耐寻味,五个题目中书籍,不朽与时间在情理之中,斯维登堡原本颇出意外,后来发现斯某观点是光做正直的人是不够的,一个人也须在智力方面得到拯救,傻瓜进不了天国,哪怕他是圣徒。这正符合博翁对智识的欣赏和推崇。博翁所有作品都洋溢着旁征博引与变幻不定的结构写法,固然艺高人胆大,但更多的是有所恃的炫技。至于侦探小说部分着实让我略莫名其妙。最后,在时间部分,博翁玄乎其玄的写法令我有些难以把握,博翁想说的内容我大致可以了解,但他证明的方式略粗糙,提出芝诺悖论以及解释表明博翁其实没弄清楚这个问题,他对时间与永恒是有其独特见解在的,但第五篇,想必想读明白的人反而会糊
博尔赫斯 随笔
恶棍列传 豆瓣 Goodreads
8.7 (44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恶棍列传》是博尔赫斯小说集,含《恶棍列传》《布罗迪报告》两个小集子,风格鲜明,有许多博尔赫斯心目中的东方元素。读来真像美国著名作家哈罗德•布鲁姆说的:“会激活你的文学意识,在这种文学意识中,他比任何人都走得更深。”
2013年2月4日 已读
修行22nd.前半部恶棍列传为博翁整理的他人故事,与卡公意大利童话相仿,费心思整理他人作品,低于自己著述平均水准。东方元素甚浓,赤穗四十七武士平平无奇,中国金寡妇一篇全然不得要领。最好一篇是博翁亲自提刀出战的玫瑰角的汉子,后半布罗迪报告为博翁自己作品,质量陡升,美不胜收
博尔赫斯 小说
阿莱夫 豆瓣
9.3 (27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短篇小说集《阿莱夫》发表于1949年,收入17篇小说,并附后记。这个集子里除了《埃玛•宗兹》和《武士和女俘的故事》以外,都属于幻想小说类型。前者的梗概是塞西莉亚•因赫涅罗斯提供给我的,我写作时字斟句酌,唯恐损害如此精彩的情节;后者试图演绎两件可靠的事实。第一篇花了很大功夫;主题涉及永生给人类带来的后果。那篇阐述永生者的伦理观的故事后面是《釜底游鱼》:小说里的阿塞韦多•班德拉是里韦拉或者塞罗• 拉尔戈之类的犷悍的汉子,是切斯特顿笔下的无与伦比的森迪的混血儿翻版。(《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十九章叙说了一个遭遇和奥塔洛拉相似的人物,但情节更悲惨、更匪夷所思。)《神学家》写的是一个有关个人特征的凄楚的梦;《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是对马丁•菲耶罗的注释。《阿斯特里昂的家》的创作和主角性格的塑造是我从瓦茨1896年的一幅油画得到的启发。《另一次死亡》是有关时间的幻想,彼尔•达米亚尼几句话给了我灵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比谁都更希望德国打败;比谁都更深切地感到德国命运的悲剧性;《德意志安魂曲》试图对那种命运加以探索,我们的“亲德分子”对德国一无所知,不懂得为德国的命运悲叹,甚至没有料到德国会落到这种地步。《神的文字》得到慷慨的好评;那头美洲豹使我不得不通过一个“卡霍隆金字塔的巫师”之口道出神秘主义或者神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在《扎伊尔》和《阿莱夫》里可以看到威尔斯1899年写的短篇小说《水晶蛋》的某些影响。
2013年1月7日 已读
修行1st,博尔赫斯书中频繁出现迷宫,交叉回廊,轮回,环型,对称和抵消的概念,导致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博尔赫斯是个用很多手段,用数十倍于一个中上游写手的手段,缤纷璀璨殊途同归的写着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的人,今天彻底读完阿莱夫,突然感觉一切都串起来了,那些频繁出现的东西只是频繁出现而已,无论多少交叉回廊组成的多么复杂的迷宫,都有中心,都有内核,真正永恒存在在博尔赫斯文中的,是宿命和注定!所以永生者麻木不仁英国女人啜饮羊血克鲁斯奔走半生后本性爆发倒戈而战,博尔赫斯的书里不缺乏寻找和对本质的思考,但无一例外的逃不过宿命,在一开始便决定结局,正如我深爱的那句‘到头这一生,难逃那一世’,我从未想过博尔赫斯是个这样的悲观者,但陈平原先生说过,年岁越长,越不敢轻言改变命运,越不敢轻视宿命,诚哉斯言
博尔赫斯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