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
象群中的蚂蚁 豆瓣
Ants Among Elephants: An Untouchable Famil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India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苏迦塔·基达拉 译者: 杨怡爽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8
苏迦塔·基达拉出生于一个不可接触者(俗称”贱民”)家庭。虽然绝大多数不可接触者都是文盲,但她的祖父辈在20世纪30年代接受了加拿大传教士的教育,这使得基达拉具有了能进入精英学校学习并最终移居美国的条件。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家族史是多么的不平凡——然而又多么的典型。 她决心揭开那段历史的真相,让那些改变了印度社会与政治的力量浮出水面。通过她母亲、舅舅和朋友们的口述,讲述这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努力活着的故事……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兄长成为印共领导人;二哥也参与了运动;小妹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仍囿于印度女性的宿命——一个最低种姓家庭对命运的抗争,激起现代印度政治与社会的狂澜,为每个读者打开认识当代印度的一扇门:无处不在的种姓歧视,无尽的苦难,与无穷的抗争。
出身、成长于天堑般的种姓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
————————————————————————
编辑推荐
• “每六个印度人,就有一位是不可接触者。你的种姓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种姓。”
• 从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的挣扎与革命中,读懂现代印度。
• 2017《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7《华尔街日报》十大非虚构作品之一
• 《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等知名媒体,盛赞力荐!
•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
• 出身于天堑般的种姓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
————————————————————————
媒体推荐
• 本书的作者苏嘉达∙吉德拉出身在印度贱民家庭,作为一部家族史,本书高度个人化,但却毫不情绪化。
——WSJ
• 《象群中的蚂蚁》是一部引人入胜、影响深远并终会启发人的回忆录。这可能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印度非虚构作品,预示着一位令人敬畏的新作家的诞生。
——《经济学人》
• 苏迦塔·基达拉以平静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写作。她在书中讲述着自己的家庭故事,也书写着古老的偏见如何在当代的印度存续,以及这些偏见是如何受到反抗的。
——《纽约时报》
• 非同一般的家族史。在这本非虚构文学中,我们能读到真实的人是以怎样的勇气与尊严与真实的残酷做斗争的。
——《华尔街日报》
2021年9月26日 已读
休憩162nd,四星半,当事实足够触目惊心时文笔完全不重要,现实之骨感残忍远胜于任何文学修饰与编排,阅读体验像《呼兰河传》童养媳那段那么痛苦,印度人命依然贱如草,本书中倒是无太多关于低种姓与不可触碰者死亡的直观记录,但有关在父权夫权以及弱者最恶心的向更弱者亮獠牙这多重压迫下卑微可怜默默承受的印度女性的遭遇看到人抑郁。如果说《大地之上》等先前读过的印度主题书籍以及本书中舅舅部分让我理性的去思考为什么印度不大规模的起义,不革命,不从下而上土崩式的颠覆掉现有秩序?因为印度底层民众真的已经一无所有,他们失去的是镣铐而可以试图得到全印度;那么有关印度女性的描述就让我已经完全不在乎这些问题,我只感性的想,为什么这样的国家与社会还存在,为什么不灭亡掉。这样社会制度下的印度,是永远无法崛起于世界的。
历史 口述史 纪实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 豆瓣
作者: 定宜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11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下册)是一部以口述访谈为主的史学专著,旨在通过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晚清以来北京人的生活变迁和历史命运,进而追溯近百年北京城市生活变迁的历史。全书体现了口述历史民间性和个人性的特点,内容涉及文献资料、尤其是官方文献不曾触及的领域,包括人的社会交往,如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也包括人的生活趣味,如吃喝玩乐、审美情趣等等。在编排上根据北京城环形结构的特点,分成内城篇、外城篇和郊区篇三部分,通过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不同区域北京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形成一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北京城市生活变迁史。
2017年3月13日 已读
修行14th,很好看的口述历史,上卷王孙贵族故宫博物院同仁堂后人,下卷各式各样老北京后裔上场,因此我觉得下卷更加好读一些。我满人规矩全没了真是太好了,整理了一下,貌似压根儿没有讨人喜欢的习惯,什么媳妇早起蹑手蹑脚收拾屋子啊,什么姑奶奶当家啊,什么穷的要死也大碟子小碗摆满满一桌啊,什么男的从来不干活伸手就要啊,这种陋习不要也罢。这是读定老师第一本书,暂时没有拓展读其他著作的打算,老太太一看就干练爽朗很口耐的样子!想认识一下!
历史 口述史 定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