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拍案惊奇 豆瓣
6.8 (8 个评分) 作者: 凌濛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8
《拍案惊奇》(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凌濛初继冯梦龙"三言"之后的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简称"二拍"。"二拍"共收拟话本小说78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凌濛初"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的创作,同时寓有劝惩之意。《拍案惊奇》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取材的追求新奇,二是于日常生活中发掘新奇。《拍案惊奇》大量运用活泼的口语,注意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情节生动,以巧妙的叙述手法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性内涵作了比较深入的开掘,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
2019年6月1日 已读
休憩135th,二十年后重温,难以遏制的怀想当年只穿条小裤衩,头上顶着瓢泡在水缸里看这本书和水浒传的时候。那时不喜欢这本书,因为时刻宣扬着宿命,二十年后,渐渐眉目平顺,心无棱角,暴脾气依旧,但越来越信命了,这是开历史倒车,还是无奈的结局
中国 古典 小说 文学
喻世明言 豆瓣
7.6 (18 个评分) 作者: 冯梦龙 编 / 許政揚 校註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5月18日 已读
休憩127th,重温一巡,不像警世通言那样包含一众知名IP,此书故事大多较为偏门,还包含一些行事诡异逻辑奇妙的事情,比如“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和尚见到了一个陌生人就把自己懂法术的已婚侄女拿去给他做护卫做妾,这官卸任了又去把侄女要回送还夫家,wtf?“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则主角全都是没有优点的臭流氓,宿命论之可恶无趣全在于此。这本书妙趣在于每一篇的故事与三观都不一样读来十分有新鲜感,而本人最爱一篇多年未变,还是“滕大尹鬼断家私”,智慧,公正,有分寸的贪婪都在里面了,使人快乐
冯梦龙 古典 小说 文学
警世通言 豆瓣
7.7 (20 个评分) 作者: 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 10
《警世通言》由四十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阶层的思想面貌、情趣爱好、生活景象等等。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2019年5月14日 已读
休憩124th,部分三观歪,部分知名IP结局大不相同,不算好看,也不难看
冯梦龙 古典 小说 文学
既见君子 豆瓣 Goodreads
8.0 (54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2018年1月5日 已读
休憩2nd,个人化气息高度浓重的一本诗歌随笔心得集,作者应也喜欢写诗,行文有诗歌韵律与结构之影,书中引熊十力读诗经,云“读他人实际上还是读自己(大意)”,此书作者则是写他人实为写自己,笔触并未掩饰,应该也没过分矫情造作,于是是否喜欢这本书变成了是否喜欢作者这个人。结论是,我和作者气场不合。此书文字不错,作者知识面也广,具有一本不错书籍的基本条件,但阅读全程不能入戏,始终疏离勉强,间或一点可以共鸣,很快也消失在他人心情琐语类型的在我无用信息之中,一本小册子,却读出倦怠煎熬情绪,不知为何【补记,适才发现书背上扬之水的推荐词,觉得一切都合理了,扬之水同样属于我说不上她哪不好,但作品就是和我不对盘的这类人,她对作者的推崇想必也是真心气味相投,我只好两个都不喜欢】
古典 古典诗词 文学评论 诗歌 随笔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浦安迪 译者: 沈亨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9
本书汇集了四篇研究中国明代所谓“四大奇书”的专著,这些论文皆可独立成篇,分别作为对这几部作品的阐释,听任读者随意取舍。但全书也想提出一些争辩性的论点。  本书的核心论调原来是从比较文学理论的观点出发的,即视明清小说文类为一种归属书香文化界的出产品,因此始终标榜着“文人小说”的概念。这个看法并不否认所谓“四大奇书”各各脱胎于通俗文化的民间故事、说书等现象,而只是强调这些长篇小说是经过文人撰著者手里的写造润色才得出一新的文体来,这个体裁除了反映明清文人的美学手法、思想抱负之外,也常呈现一层潜伏在错综复杂的字里行间、含蕴深远的寓意,惯用反讽的修辞法来提醒读者要在书的反面上去追寻“其中味”。作者特别突出这四部泛称“通俗小说”的作品富有文人色彩的一面,并不敢表示扬雅抑俗的偏见。相反,我的用意正是要推崇中国文化传统独有的雅俗交融的伟大精神。
2017年3月17日 已读
修行16th,读完第一章约三分之二, 跳读后文若干页后弃,杂乱无章想哪写哪,分析多基于明清时人评点以至于毫无新意,味如嚼蜡,难为我孔网淘来此绝版书,还是一翻就开胶的破装帧,大为失望,近年来买书很长眼,绝少中途弃书之事,今天是又掉坑里了,所以时时需铭记不可自负。
古典 明清小说
豆棚闲话 豆瓣
作者: [清]艾衲居士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 3
2017年1月26日 已读
休憩28th,竖排简体?这是什么诡异清奇的思路?这本书有几篇挺好看的,虽然未必辛辣也未必老练,但是敢写的比较深,作者脑洞颇可称道
古典 古典文学 小说
宋诗选注 豆瓣
8.6 (31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晏殊、王安石、柳永、欧阳修、秦观、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文天祥等八十位诗人的近三百首宋诗作了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这部《宋诗选注》,其后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订。
2017年1月20日 已读
修行5th,慢慢的读了小三个月,不敢说读的细致透彻,还是读出了不少感觉,有种要懂得什么,却又隔着一层朦胧坚韧的薄纱的奇妙感觉
古典 古典诗词 国学 文化 钱钟书
玄怪錄 續玄怪錄 豆瓣
8.9 (10 个评分) 作者: (唐)牛僧孺 / (唐)李复言 译者: 程毅中 注解 中华书局 2006 - 8
中国古典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内涵很广,类别很多,又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古代小说限和分类,在目录上是一个有待研究论的问题。古人所谓的小说家言,如《四库全书》所列小说家杂事之属的作品,今人多国偏重史料性的笔记,中华书局已摘要编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陆续出版。相当于古代的方文言小说。为了便于对举,参照古代诗体的发展,把文言小说称为古体,把“五四”之前的白话小说称为近体,这是一种粗略概括的分法。本丛刊选收历代比较重要或比较罕见的作品,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标点校勘,如有新校新注的版则优先录用。个别已经散佚的书,也摘要作新的辑本。
牛僧孺《玄怪录》(宋人改称《幽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玄怪录》最早著录于《崇文总目》小说类,十卷。
根据初步的校勘,明刻本的四十四篇中,有《元无有》等二十五篇见于《太平广记》,其中《杜子春》、《张老》、《裴谌》、《尼妙寂》、《柳归舜》、《刘法师》、《刁俊朝》等七篇,《广记》引作《续玄怪录》;还有一篇《敦代公》,见于《说郛》。其于十八篇中,有七篇亦见于《类说》本《幽怪录》,但只是节要,文字极为简略。此外,还有许多篇用见于《异闻总录》和《古今说活》、《艶异编》、《广艶异编》、《逸史搜奇》等书。
《玄怪录 续玄怪录》为竖排繁体字。
2017年1月7日 已读
修行1st,笔记小说中之妙者,文字简练而美,故事巧妙瑰丽,虽属怪谈,不失风雅
古典 小说 文学 灵异
唐宋词一百首 豆瓣
作者: 胡云翼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 7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之一。本书共选唐、五代、宋时期优秀的词一百零八首,供读者阅读、欣赏,增加知识,获得借鉴。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原作品,解释和串讲都力求详尽,还加上浅近的说明,并选印古代板画五幅作为插图,词句的安排采取了分行方式,在适当照顾句意完整的情形下,让每行的末了都有韵脚,以便朗读。
2016年11月21日 已读
休憩179th,读选集如吃自助,编者是给你选菜的主,你吃的好不好和这家自助店没什么关系,全看选菜这位眼光见识。读完元人小令二百首怏怏不乐,找这本书来洗眼,结果爽至high。虽泰半熟谙至极,还是给我贡献了张元干刘克庄两个大才子大词人,真是 美不胜收。另外辛弃疾老哥一己之力贡献此书三分之一篇幅,而且我喜欢的几篇尚未收入,真是实力决定一切啊
古典 文学 诗词
初唐诗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贾晋华 三联书店 2004
《初唐诗》《盛唐诗》三联版序言
英文版的《初唐诗》和《盛唐诗》大约是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出版的。那时的中国古典文学学术界和现在十分不同。那时,我们拥有基本的原材料,虽然王绩的五卷本诗文集直到1987年,也就是《初唐诗》出版十年之
后才面世;那时,很多诗文集的笺注本都还没有问世,我们也还没有傅璇琮等学者就作者生平和诗歌编年作出的重要研究成果。现在的电子文献把检索字词变得非常容易,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在二十五年前,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那时,我们缺乏现有的种种研究工具,只能依赖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学术成就,最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中国学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唐代研究领域精彩纷呈,令人欣慰和鼓舞。
《初唐诗》、《盛唐诗》有它们的局限、错误和缺点。如果能够重写,它们一定会很不一样。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所利用和借鉴的学术研究,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过,即使在多年之后,我相信书中的一些基本论点和对文学史采取的视角仍然不无其有效之处。
文学史不是“名家。的历史。文学史必须包括名家,但是文学史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理解变化中的文学实践,把当时的文学实践作为理解名家的语境,我们不应对一个长达百年的时期进行大刀阔斧的概括,而应该检视较短的时期,作家群体,不同的区域。这样一来,传统的学术研究,比如说交游考、年谱,就会和文学史写作以及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崭新的意义。文学史试图把具体细节和对整体的理解与把握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的复杂性总是使简单的概括显出不足。
在对诗歌的研究里,学术工作的惟一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具体的诗篇。好的文学史总是回到诗作本身,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笔下那些令人讶异的、优美的、大胆的创造。
最后,我要向这两本书的译者贾晋华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如果三联书店认为这两本著作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还值得在中国再版,那么,功劳有一半属于贾教授。
2004年8月
2014年9月9日 已读
修行51st,有关唐诗的成熟历程,承自隋时盛行的华丽空洞宫廷诗如何转向诗人自我。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如何丰富,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但是我总感觉有些进入不了状态,不全是因为对初唐的认知不足,也因为宇文所安的着眼点总是略微奇特,这是种很微妙的感觉,初唐自高祖到唐玄宗初年,初唐四杰,陈子昂,沈宋几人占据重要地位,对陈子昂地位的重新认知,算是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张若虚被完全略去,则万万不能忍啊
古典 古典诗词 宇文所安 诗歌
唐宋传奇集 豆瓣
作者: 鲁迅校录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 11
《唐宋传奇集》(共2册)内容简介:《唐宋传奇集》8卷,鲁迅先生校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唐宋人所作传奇小说48篇,初版分上下两册,由上海北新书局于1927年12月、1928年2月先生出版。1934年5月再版时合为一册,改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唐代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佳作,其中名篇如《长恨歌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等,不仅为后世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其本身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生辉的明珠,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人承唐余绪,所作传奇虽较唐代逊色,但其中一些历史人物题材的篇章,如《杨太真外传》、《赵飞燕外传》等,也都是可读性强、流传颇广的作品。鲁迅先生的这个选本取舍有序,择目精审,校勘详细,被公认为数十年来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选本之一。书末附有先生自作《稗边小缀》一卷,对各篇作品生平事迹及故事源流有精详的考证和阐述。
2014年8月17日 已读
休憩77th,戏法人人会变,各自巧妙不同,唐宋传奇卷帙浩繁,就看选者眼光如何,这样看来,此书上佳
古典 文学 鲁迅
诗境浅说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俞陛云 北京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专论唐律绝作法的,所以将精力全部倾注在分析每首唐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及其“诗境之妙”上,故予人启迪尤深。"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2014年6月20日 已读
休憩53rd,的确是浅说,给入门者和小孩子发蒙用的,其评论是简单点评,也是诗词的散文化描述,这个正好是我最不需要的,啧啧
古典 大家小书 诗词
孝经译注 豆瓣
作者: 胡平生 中华书局 1996 - 8
《孝经译注》的注释主要依据唐玄宗"御注"及刑昺"正义",兼挼"孔安国傅"、"郑玄注"及历代注经家的意见,择善而从,尽可能简明扼要,必要的问题也有些简略的考证,重要的不同意见也加以微引,以便读者参考。总的原则是,让读者了解古人是怎样理解《孝经》的,而不是自已标新立异,另搞 一套。在我国历史上,《孝经》长期是儿童发蒙义字的课本,是流传最癀、影响最大的古籍之一,早在东汉黄巾作乱时,朝中便有人建议在黄河边诵读《孝经》来悟退乱军。《孝经译注》的目的是,帮助一般读者读懂《孝经》,给那些希望作进一步研究的人提供一些线索,为那些从事伦理学问题探讨的工作提供一份可以参考的资料。
关于《孝经》的作者、成书、今古文之争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思想内容之评价等问题,请参看《孝经译注》《孝经是怎样的一《孝经译注》》。
《孝经》本文,今文与古文在章节、文字上有若干歧异。《孝经译注》《考经》正文采用《正文采用《十三经注疏》今文十八章本,而在注释中说明古文本的章节分合与文字不同的情况,并注明歧义。
2013年10月21日 已读
修行122nd,正文不足两千字的十三经之一,语句浅显,中规中矩,但是在读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的时候,感觉茫茫的黑暗中,有锋利闪寒光的獠牙狰狞张启
古典 国学
谈艺录 豆瓣
10.0 (9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关于中国古代诗文的论艺专著。简装横排繁体本。
2013年7月13日 已读
修行93rd,初读此书在大四毕业季,如鸭子听雷,被深深震撼的同时啥也没看懂,狠狠的下了点功夫查人名查别号,然后狠狠的在书后写到,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如今三年矣,长进还是有的,必须说比以前理解到位了,可以很顺畅的阅读了,但是还是跟不上节奏,只能苦笑低头,再说一次,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
古典 国学 笔记 诗词 钱钟书
論語譯注 豆瓣 Goodreads
9.4 (32 个评分) 作者: 孔丘 / 杨伯峻 Unknown 2013 - 1
作者简介
杨伯峻(一九○九—一九九二)原名杨德崇,湖南长沙人。语言孥家,现代着名学者,曾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学、蔺州大单,生前属中莘害局编审,参加遇黠校本「二十四史」的工作。杨先生博通小学经史,所着《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列子集释》《春秋左傅注》、《文言文法》,《文言虚词》、《古汉语虚词》,以及所编《春秋左傅词典》等,得到学术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享誉中外。
目录
试论孔子
导言
例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衞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词典例言
论语词典
2012年12月27日 已读
论语入门首选书,注释简而赅,译文清晰明了,便于奠定基础,详评见长评,if you wanna
古典 思想 杨伯峻
芙蓉镜寓言(上、下) 豆瓣
作者: (明)江东伟 2005 - 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我国民间(私人、家庭)流传下来的训诲劝诫类文献,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比那些堂皇的官方儒家经典更直接、真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的教育读本,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可和为当今我们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参考资料。此类名言家训往往文字精炼玲珑、生动直白、琅琅上口,极具欣赏价值。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们自然会恶化杂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我们持扬弃的态度,做了整理、剔除的工作,同时希望读者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2012年6月10日 已读
并非所有笔记都清爽可读,作者为腐儒,为文定酸臭,这本我不忍吐槽的小册子,让它消散在风中吧
古典
追忆 豆瓣
Remembrances: The Experience of Past in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8.3 (2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郑学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的焦虑;更体现了“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全书不按年代排序,也不求分类阐述,作者通过新颖独到而又论证充分的阐述与分析力图为我们建构一个一追忆的殿堂:“诗、物、景划出了一块空间,往昔通过这块空间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2012年6月6日 已读
这是本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再将其说的淋漓尽致的书,宇文公切入点诡异而跳脱,读起来既让你难以接受,又让你耳目一新,这不是本好读的书,很有些晦涩,但是内在的逻辑脉络出奇的强,他会这样想,真是想不到,关于李白,李贺,李清照的部分写的还算到位,受益良多,而写沈复的部分居然引入了性心理学,真是哈哈哈,至于其他部分的全部,和上述部分的一些地方,宇文公都犯了大忌,诚然他很努力,很有说服力的将各种追忆体系化,剖析清楚,但是去的太尽太绝,以致索然无味,如果说他尝试解读李商隐的追忆部分只是将如薄雾轻纱般的朦胧撕裂条丑陋的口子,他对吴文英的解读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唉,凡事若太尽,缘分必早尽啊,这是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多余的书,但是写的很对,很美好,于是我幸福的矛盾着,将它读完
古典 宇文所安 文化
夜航船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张岱 / 李小龙整理 中华书局 2012 - 2
《夜航船》,明代张岱(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名著)撰。全书二十卷,按类分为二十部,以词条的方式撰写。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内容广采博收,涉及广泛,是一部百科全书类的著作。
《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的内容。虽然也收录了一些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状况,也未尝不可以看看。
2012年5月14日 已读
妙书一本,典故集成,所谓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熟读此书,谈天说地终日不休亦不稍怯,这是如同世说新语一般适合每天手抄几则的书,妙处难传~
古典
三侠五义 豆瓣
作者: [清]石玉昆 中华书局 2001 - 9
2012年4月27日 已读
满本怪力乱神,倒也朴质有趣,只是五鼠其实毫无义气与吕方鲜明的奴性让人感觉像吃了苍蝇,古典小说好的有数,大多数都是这种没什么意思的东西,诚然,也会有人爱吧
古典 古典文学 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豆瓣
8.6 (22 个评分) 作者: 吴趼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1959年7月第1版 有1981年9月湖北2印本 兩次印475000冊
2012年2月5日 已读
比儒林外史好的多了,作者是见过世面的饱学之士,对很多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明白,有些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清朝人的作品,其实这本书如果短一点,会更好的,作者坏就坏在讽刺欲望太强烈,事例码的太多,反而影响了讽刺效果,另外,作者卖弄学问的迹象太明显了,总是想吟诗词,质量确实不错,但是和文章大环境不衬啊
古典 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