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与反基督
反基督:彼得和阿列克塞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梅列日科夫斯基 译者: 刁绍华 / 赵静男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2
《反基督:彼得和阿列克塞》的情节移到俄国,发生在18世纪初期彼得大帝改革的时代。小说有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一条是彼得大帝与其长子阿列克塞之间的矛盾斗争;另一条是彼得的政权及其所建立的“新教会”与人民群众当中广泛流行的各种旧教派(特别是分裂教派)之间的激烈斗争。彼得与阿列克塞的矛盾斗争不是普通的父子冲突,而是体现着尖锐社会矛盾的皇室政治斗争。小说截取了1715年6月至1718年6月这段时间,这是阿列克塞一生中最后的三年,是他与父亲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三年。小说不仅深刻表现了彼得与阿列克塞之间的斗争,而且通过回忆等手法,全面展示了沙皇父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了彼得大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刻画了异常复杂的彼得形象。
2013年4月27日 已读
休憩138th,尤里安纯然基督与反基督白刃交锋,达芬奇已是一半一半,此书则把基督与反基督作为纯然的点缀与政治交锋的武器,全书脱节严重,前三分之二几乎没有谈到这个问题,而后三分之一突然爆发激烈对抗,因果性并不是十分强烈,也看不到基督之所以胜利的原因,因此结局显得无比突兀而自说自话,这本不算是好书,文笔流畅尚可
基督与反基督 小说 梅列日科夫斯基
诸神的复活 豆瓣
作者: [俄]德·梅列日科夫斯基 译者: 刁绍华 / 赵静男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2 - 1
本书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背景,反映了这个时期杰出代表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生平与创作活动。本书内容包括:白色魔鬼、毒果、女巫狂欢夜会、听凭上帝的意旨、乔万尼·贝特拉菲奥的日记、黄金时代等。
2013年4月23日 已读
休憩136th。这本中看的非常分明,作者完全站在反基督一方,宗教僵化腐朽后对理性,知性和美的压制与摧残在各个方面显现,美好的事物就如同被涂金粉模拟黄金时代的可怜男童,刚刚萌芽便被摧毁。乔万尼我原本以为会变成犹大式的人物,结果他经历了百般痛苦,忍受着宗教洗脑后被理性之美感召又不敢投入的扭曲感,不堪重负而自戕,不曾伤害达芬奇分毫。这本书并不是反基督的檄文,更像是有条不紊的,变换着视角的描绘达芬奇一生的传记,他和马基雅维利的交情颇值得研究,他与蒙娜丽莎的柏拉图式恋情更是动人,这本书与尤里安不同,没有半句为基督辩护的意图,描写手法也只有白描,达芬奇本人面对宗教白色恐怖,面对作品被毁,也只是默默承受,这本书除了描写达芬奇的生活,也延续了尤里安中狂信者胜的思想脉络,告诉我们狂信和愚昧所能带来的,一切悲剧
传记 基督与反基督 小说 梅列日科夫斯基
诸神之死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俄)德·梅列日科夫斯基 译者: 刁绍华 / 赵静男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2 - 1
这部小说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反映了基督教和多神教的残酷斗争,刻画了罗马皇帝尤里安的悲剧形象。
2013年4月23日 已读
休憩135th。读此书时最大的疑问就是作者究竟持何态度。隔靴搔痒不得要领的序完全说错了方向,而作者个人的语录似乎倾向于基督一方。本书中击败尤里安的是略显激进的手段与人民的愚蠢。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尤里安失去民意,人民怀念基督的原因都只是尤里安取消了角斗比赛与其他类似的事情,导致人民感觉生活水平的下降。尤里安手段略青涩粗暴,但将基督教各流放派别召回这一招其实极为漂亮,可以让其内耗,分裂而自毁,而他只是简单的满足于嘲弄其取乐而已。尤里安的爱人左摇右摆如蝙蝠,思想易被推倒如荡妇,尤里安期间有几句评论颇为鞭辟入里,但他所处的实在不是理性的社会,而他没认识到如何利用推动民意,其实他们才不在乎信仰的是耶稣还是多神呢,如果代价给的不够,他们尊重传统,如果补偿收的足够,他们欣然易帜,这就是傻叉的人民们
传记 基督与反基督 小说 梅列日科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