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瑜
老盖仙谈民俗 豆瓣
作者: 夏元瑜 2008 - 8
“老盖仙”夏元瑜于老北京生活近半世纪,对民国风俗浸润颇深,点点滴滴,由《老盖仙谈民俗》呈现,皆沾染一种淡淡美感:吉祥画、聚宝盆、吸大烟、传饭统、老爷升堂、小民聚赌、丧礼、鬼节、扶乩的、要账的……种种可爱与无奈,无不折射出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特性。民间生活习俗,自有一种鸢飞鱼跃的生气,历经现实动乱仍得传承,为百姓生息提供一方绿荫,这也是民俗一再让“老盖仙”牵挂的原因。
---------------------
目录
掌故新说
土包子考 / 王八蛋考 / 盖仙考 / 拍马屁的来源考 / 长生不老的秘术 / 不腐的尸体 / 北平扶乩的趣闻
北平的财神种种 / 刘海戏金蟾 / 吉祥画儿 / 老爷升堂 / 砍人头……
讲古论今
吞云吐雾福寿膏 / 人类伟大的发明——赌 / 五彩缤纷刺人皮 / 童发十五式 / 穿皮草的学问 / 看了八百年的历书 / 汉唐百戏 / 告别式 / 简化身后事 / 想当初……
弘扬饭统
饿人谈吃 / 六十万年传饭统 / 进补说人参 / 千年干海鲜 / 三道古名肴 / 皇上的伙食 / 满汉全席 / 汉魏烹调 / 食其肉不知其味——品尝一百十八道牛羊肉记 / 三千年前的食谱 / 酸梅汤和信远斋……
奇风异俗
春节闲话 / 财神会议 / 访五月花神 / 七夕离恨天 / 千古大情人 / 鬼节•鬼话•鬼画 / 阴历七月的鬼魅 / 庆中秋,嫦娥降世 / 闲话重阳 / 灶王爷升天 / 八戒禅师来的电话……
附录
从自己胸中流出 梁实秋
2014年7月30日 已读
休憩68th,如今眼界真是高了,此公文章不可谓不幽默,不可谓无干货,与唐鲁孙手段大致相当,但唐独攻饮食一道,在随笔上不如梁实秋等人一层,因此读完深觉不满足,此公最令人满意的就是嘲讽与自我嘲讽功夫,而找到一本让自己满足的书,也日益艰难
夏元瑜 文化 随笔
老盖仙讲文史 豆瓣
作者: 夏元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8
“老盖仙”夏元瑜学识渊博,想象力惊艳,讲起文史如龙飞凤舞,炫目之中有真学问;加之“盖式幽默”的逗趣功夫,文史知识在其笔下化为七彩祥云,渡人于快乐之境。《老盖仙讲文史》分为四个栏目,遥想当年、古今考据、时说新语、论文谈艺,所谈话题人少涉及,陈年旧事,发以新意,摩登时尚,则寻根究底,人们平时习焉不察的东西,在“老盖仙”笔下全部鲜活起来,自娱娱人之中,寄寓着对红尘的别样理解。
-------------------
目录
遥想当年
俗说关羽 / 八十年前看洋人 / 说西施 / 中国的维纳斯 / 五四的前驱者 / 半世纪前考大学 / 五百年前的学潮 / 民初十二年皇皇论议员……
时说新语
大兴水利 / 掺水的行业 / 汽车便是裤子——古今中外看裸身 / 申冤记 / 印伪钞——为银行白效劳 / 《历史课本必须彻底革新》读后……
古今考据
中国地震论古今 / 替彩色头发寻根 / 孔子的胡子 / 冷饮的文明 / 四百年前的矮子乐 / 从打屁股说到砍脑袋 / 千余年前世界第一大都市……
论文谈艺
提倡信教自由的一出旧戏 / 红学“盖”论——与曹雪芹说“梦” / 翻译“盖”论 / 征联和签名 / 西画东来 / 香妃像的错误 / 三张稀罕的画像……
附录
我的朋友夏元瑜 唐鲁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