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林海雪原 豆瓣
7.4 (10 个评分) 作者: 曲波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 1
1957年9月北京第一版
1962年9月北京第二版
1964年1月北京第三版
1978年1月北京第10次印刷
2013年2月15日 已读
休憩80th.除了主角光环很强黑中正公太凶外没什么明显缺点的一本书,有趣的是书中有个地方叫夹皮沟,人们快饿死了,有了共产党,就饿不死了。后来有个地方叫夹边沟,人们本来饿不死,有了共产党,就饿死了,这可真是活活活活
小说 当代文学 红色文学
怀念狼 豆瓣
作者: 贾平凹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6 - 4
《怀念狼》是部叙述无羁,寓意丰饶的长篇小说是一阙寻找天人合一的祈歌,作者苦著三年,历经四次修改后完成。猎人、记者、烂头在为商州尚存的十五只狼拍照存档的差途中,血光之灾比比皆是,妖夭奇遇倏然丛生,诡事异象迭出不穷,上帝把颠覆一块文学样板的策源地给予贾平凹之时,已经洞察到这位小说英雄会纵情高歌地开拓文学的疆域,将一部奇书传到人间。
李双双小传 豆瓣
作者: 李准 作家出版社 1961
2012年12月4日 已读
不得不夸句厉害,初读此书时八岁,第一印象砸的死死的,人民公社亚克西!给我以后造成了不少困扰,尤其是红薯煎饼,面条的描写,一度让我馋涎滴落,作家之笔,足可迷惑人心,我如今对作家立场的怀疑和被输出价值观的警惕全始于此书和高玉宝
当代文学 李准
陈忠实小说自选集·短篇小说卷 豆瓣
作者: 陈忠实 2004 - 1
本卷收编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的《信任》等优秀作品47篇。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泥土的芳香,或者幽默,或者冷峻,对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和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了深刻描绘。
2012年12月2日 已读
间或灵光一闪,有天赋飞过的痕迹,只可惜他那一辈作家写短篇除了平铺直叙外毫无其他手段,他点当然也不例外
小说 当代文学 陈忠实
酩酊国 豆瓣
作者: 莫言 1995
2012年4月12日 已读
结构巧妙而诡异,内容若即若离.......没看懂却真的感觉到了什么东西,这个小眼睛八嘎是个奇才啊
小说 当代文学 莫言
檀香刑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3 (9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作家出版社 2001 - 3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檀香刑”是一种类似西方“桩刑”的酷刑,农民领袖不幸遭此大难。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
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2012年4月8日 已读
老书重读,别有一番风味,这本书是莫言擅长的【结构】大成之作,如今多视角叙事已经谈不上新鲜,但老实不客气的说,高水准的东西不在乎新鲜还是陈旧,一样熠熠生辉,我欣赏莫言结构上的特色很久了,而这本书思想也是不错,没有令人厌恶的灌输和不自然的描写,愚昧与有限的智慧,执着与痛苦的斟酌取舍,都栩栩如生,最喜欢的桥段,还是老刽子手一丝不苟的完成檀香刑的每个桥段,用句被用俗套的话说,他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艺术,哈,想必不是每种执着都能给其他人感动,也不是每种执着都能升华成被众人认可的艺术,只是执着和坚持必然可以感动自己,这本书深化了我这个想法,阿门
小说 当代文学 莫言
春天责备 豆瓣
8.4 (56 个评分) 作者: 周云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我的文字,我的歌,就是我的盲人影院,是我的手和脚,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更实在。感谢她们承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给我带来面包、牛奶、爱情和酒。
我把我黑暗的日子拧啊拧,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为那些虚度的光阴命名,还有一些流逝的、不可命名的日子和人,为她们曾默默地微笑过存在过做见证。
2012年3月10日 已读
之所以只打三星是因为前半本完全是诗歌,质量相当的平常,后半本的散文,回忆文字都大有可读,作为一个盲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可以说是不小的奇迹,而且其中不乏闪光的思想碎片,比如【你要做反叛者,请先做创造者】,可能是长期玩音乐的结果,他的文字轻快明亮而积极,在苦难中挣命的日子在他写来如若大学回忆般有味,我深深的明白了旅行和艰难的经历使人心胸宽大,积极和乐观使人可以坚强到打不倒,压不垮,我听了次中国孩子,很喜欢
当代文学 文化
废都 豆瓣 Goodreads
废都 [Fei du]
6.0 (70 个评分) 作者: 贾平凹 北京出版社 1993
荆歌:
许多时候,性爱的描写成全了整个作品。比如沈从文,他作品中的性爱,使我们感到性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东西,很健康,很正常,生机勃勃的。但有时候,性描写,会毁了一部作品。我觉得贾平凹的《废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是十分喜欢《废都》这部作品的。我觉得它是20世纪末的绝唱,很多年以后,人们可以在《废都》中深刻了解中国20世纪末的社会面貌和世俗精神。但是,这部作品因为有大量露骨的性描写(我无法判定它是有必要还是没必要),让它授人攻讦诟病以把柄。人们可以单凭这一点就把这部作品灭了。就像以前灭一个人,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这个人就无论如何也崇高不起来了。其实,《废都》有没有性描写,我以为都无损于它的优秀。
叶兆言:
《废都》当然是因为有了性更优秀。作者做了一道美味佳肴,很多人不是用嘴去品尝,而是在谈它应该不应该写性,讨论应该不应该有方框,太可惜了。荆歌: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常常还要深入研究作者这么做的动机。
李敬泽:
《废都》里的那些框框有一种反讽效果,它拓展了意义空间,指涉着禁制、躲闪,也指涉着禁制、躲闪的历史,它与主人公的经验有一种紧张关系。如果去掉,这部小说就少了一重意思。
荆歌:
敬泽这一说倒是头一次听闻,很有道理!新版《废都》听说把方框都补了出来,应该是没有必要。
——摘自《谈性正浓》
2012年1月15日 已读
毫无价值的颓废作品,自删字句的故弄玄虚,送诗二句【何如文字全除尽,改绘春宫秘戏图】
小说 当代文学 文学 贾平凹
钟鼓楼 豆瓣
作者: 刘心武 东方出版社 2006 - 1
【本书目录】
并非开头(从一百年前,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0.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
第一章 卯 (晨5时~7时)
1.钟鼓楼下,有一家人要办喜事。最操心的是谁?
2.地安门大街上,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他为什么不要茶壶?
3.一位正在苦恼的京剧女演员。人家却请她去迎亲。
4.一位局长住在北房。他家没有自用厕所。
5.一个女大学生的单相思。那小伙子确实可爱。
第二章 辰 (上午7时~9时)
6.一位令人厌烦的热心人。
7.婆媳之间的矛盾,难道真是永恒的吗?帮厨的倒勾起了一桩心事。
8.不但当了喇嘛可以结婚,结了婚的人也可以去当喇嘛。
9.京剧女演员只好从迎亲行列中退出。
10.一位修鞋师傅。他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儿媳妇?
第三章 巳 (上午9时~11时)
11.新郎并不一定感到幸福。
12.一位农村姑娘带着厚礼走来。
13.婚宴上来了一位不寻常的食客。你知道当年北京的“丐帮”吗?
14.新娘子终于被迎到了新房中。有的售货员为什么故意冷落顾客?
第四章 午 (中午11时~1时)
15.北京人这样结婚。
16.一位不爱搭理人的技术情报站站长。
17.局长接待了不速之客,并接到一封告发信。
18.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吃!”
第五章 未 (下午1时~3时)
19.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20.一位女士的罗曼史。她为什么向一位邮迷要走了一枚“小型张”?
21.不需要排演{铸钟记},而需要立即干点别的……
22.一位编辑遇上了一个文学青年。
23.一个小流氓朝钟鼓楼下走来。凶多吉少。
24.婚宴上也会有惊险场面。信不信由你。
25.行政处处长对别人的告发哑然失笑。
第六章 申 (下午3时~5时)
26.钟鼓楼下的“老人俱乐部”。
27.“哪里哪里”。江青也是本书中的一个角色。
28.新郎的哥哥终于露面。关于“装车”和“卸车”。院内的“水管风波”。
29.老编辑被一位“文坛新人”气得发抖。
30.以往一帆风顺的人也终于遇上了顶头风。
不是结尾 申酉之交 (下午 5时整)
0. 怎样认识时间?它是一个圆圈?一支飞箭?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一只骰子?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弯曲?……时间流逝着,而钟鼓楼将永存。

班主任
如意
2011年11月9日 已读
刘心武笔锋极健时作品,功底着实深厚,280页正文勾画出将近三十个不同人物,或详或略,人物性格纤微必现栩栩如生,虽然人物代表性不可与张宝琦,谢慧敏等可以脱离作品具有自身代表意义的几个相提并论,但是作品功力与可读性在同时代同时期作品中均首屈一指,读之不禁慨叹,刘心武可作文如此,为何晚节不保,投身红学啊
刘心武 当代文学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豆瓣
7.3 (14 个评分) 作者: 曹乃谦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1
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他的文字,但由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说过,“曹乃谦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开始关注他。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由29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汇成一个长篇小说,小说的背景是1973年、1974年的塞北农村温家窑,故事里头的人物多半是一些可怜的光棍儿,除了渴望吃饱以外,他们都渴望跟女人“做那个啥”。书中对食欲和性欲饥渴的描写达到了极至,而曹乃谦这个37岁才开始写小说、现年58岁的大同警察说,书里写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书中多次出现的“要饭调”使全书有一股浓浓的莜面味。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温家窑是曹乃谦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1974年曹乃谦曾被派到这里给插队青年带队,在温家窑一年的生活,深深震撼了曹乃谦。而那首在当地叫“要饭调”、“烂席片”的信天游,也成为了他小说的“主旋律”。
当年因为和朋友打赌,曹乃谦开始写小说。1988年《温家窑风景》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分在《北京文学》发表后,得到了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好评。汪曾祺还向曹乃谦建议,书名可以改为《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而这个题目则取自书中唱到的“要饭调”:“白天想你墙头上爬,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不过,当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完成后,却在国内经历了10年无出版社问津的尴尬。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曹乃谦遇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在他的推荐下该书才由台湾地区天下文化书坊出版,后来又被马悦然翻译成瑞典文出版。而在沉寂多年后,这本被誉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今年4月底终于在内地面市。
2011年11月7日 已读
农村原生态文学,拼图式写法,与吉陵春秋和马桥词典写作方式类似,中心还是反映农村的现状和农民性苦闷,文笔写作技巧都有,但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代文学 曹乃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