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山的那一边 豆瓣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张和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015年3月25日 已读
修行7th,李德哈特就是这么好看,直接采访古德里安龙德施泰特曼陀菲尔这等level人物,记载其各自满腹苦辛,希特勒独断专行的军事决策方式所犯下的错误是很多个敦刻尔克,而敦刻尔克尚可用内心尊崇英国来解释,后期频仍的错误委实没有理由用来洗地。德国满天将星在大方针错失如此,具体战事束手束脚如此,与黑塔利亚同盟被扯后腿如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如斯之久,足以证明实力了,璀璨星河啊,人类群星闪耀时啊,唉。
二战 军事 历史 战争 李德·哈特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1991)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大决战1:辽沈战役
8.2 (63 个评分) 导演: 李俊 / 杨光远 演员: 古月 / 苏林
其它标题: 大决战1:辽沈战役 / 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华民族在短暂的胜利喜悦过后,即将迎来决定民族命运的重要时刻。随着蒋介石(赵恒多 饰)撕毁停战协定,国共两党内战全面爆发。经过两年的正面对决,国共双方的差距逐渐缩小,战局终于迎来决定性的时刻。1948年初,毛泽东(古月 饰)、周恩来、任弼时等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离开陕北根据地,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会合。经过一番审慎的考量与讨论,领导人们命令林彪(马绍信 饰)所率领的五十万东北野战军全面发起夺取东北辽沈战役。对东北去留举棋不定的蒋介石被迫应战,中华民族的命运之战拉开序幕……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一部。
2014年6月10日 看过
在接受TG版战史这个大前提以后来看,出乎意料的不错,卫立煌廖耀湘形象丰满,林彪这个角色刻画更是耐人寻味,场面大,有那么一点点史诗感
历史 战争 解放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豆瓣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林光余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
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破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
兵灾遍及亚欧非三洲,炮火烟硝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然而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本书由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李德·哈特执笔,详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是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深远地影响了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国际格局与冷战二极化的世界形成。欲了解今天的世界为何如现今所见,就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开始。
2013年5月31日 已读
修行80th。受波波影响投身李德哈特战史系列,此本质量依旧上乘,阅读的投入程度却不如二战战史,原因简单,我对一战了解太过苍白,过多新知识的涌入必然会理解阅读速度与快感,以及学习和记忆的效果,第一遍委实读的慢而且效果不好,前前后后拖了一个多月,暂且囫囵吞枣,留待二周目,战略论与山的那一边已经购入,活活活
军事 历史 战争 李德·哈特
斯巴达 (2006)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Min reol 维基数据 TMDB
300
7.2 (428 个评分) 导演: 扎克·施奈德 演员: 杰拉德·巴特勒 / 琳娜·海蒂
其它标题: 300 / 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台)
这部电影描述了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温泉关之战。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罗德里格•桑托罗 Rodrigo Santoro 饰)亲率30万大军征战希腊。希腊各个城邦迅速派出军队结成了联军,准备抵御波斯军队的入侵。
防线的最前线设在希腊的温泉关,此处由斯巴达 城的国王列奥尼达(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饰)率领本城300精兵和联军4000余人镇守。由于叛徒的出卖,希腊军队被波斯军队抄到了身后形成围剿之势。列奥尼达为了保存联军实力,让联军首先撤退,自己率领300精兵死守温泉关断后。
数以十万波斯大军浩浩汤汤蜂拥而至,自知必死的斯巴达士兵反而士气高涨,在战斗中爆发出惊人的战力。整个战争整整持续了2天,最后列奥尼达和他的300精兵全部阵亡,而波斯军队则损失了20000多士兵,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兄弟也在此役中战死……
2013年5月6日 看过
看到了很多熟练,TBAG,瑟曦和教练,这部场面剧的史诗感和悲壮气氛都是绝佳,斯巴达那种野蛮原始的制度培养出了最纯粹干净的战士,那种对荣誉对胜利的执着感非常有感染力。罂粟有毒,然而绝美,正如反人类的纳粹德国,战争之艺术之辉煌之璀璨之绝美,委实令人叹服
战争 暴力 暴力美学
巴黎烧了吗?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02 - 7
1944年8月25日。地堡“狼穴”。
希特勒气急败坏地问总参谋长约德尔士将:“巴黎烧了吗?”
当天,正是巴黎解放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巴黎的全过程,此中译本是老翻译家董乐山的最后译作。
《巴黎烧了吗?》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两位作家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数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2013年3月9日 已读
修行41st,不怪老六孜孜不倦的要做出这本书,无论质量还是历史地位--写法给后世的启迪--都是一等一的,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完全不像纪实文学,好读的历史,紧张的情节,董先生的译笔,还有什么说的呢,强推此书
历史 战争 纪实
狼烟北平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都梁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 4
《狼烟北平》情节以两条主线穿插而进行,国共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合作和较量是小说一大主线。特务工作的神秘、刺杀锄奸的惊险、严刑审讯的惨烈、革命加浪漫的爱情、荡气回肠的死亡,环环紧扣、极尽质感。底层人物及其生活是小说的另一条主线。中国现代作家,描写北平引车卖浆之徒的高手当是老舍先生,其地位数十年无人能撼。但是晚生后辈都梁来了,也写人力车夫,写天桥,写蟋蟀蛐蛐儿,写茶楼小吃。市井俚语之粗鄙,泼皮无赖之本相,国民心理之隐忍之麻木之自私之丑陋,被暴露无遗。上述两条线索迂回穿插,立体再现了整座北平的战时风貌。无论是泱泱大国还是升斗小民,都空前地承受着太多的苦难和矛盾。而习惯了朝代更迭的北平,再一次上演着盛衰兴亡。(小说的时空没有局限在此,还因为情节需要,有限延伸到了后来文革时期。)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上,都梁关注国人乃至人类在战争中的处境,反思战争的魔鬼特质,以及战争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都梁通过小说各类人物的命运,道出了人生无常和历史兴亡。而小说内里表现出来的感时伤怀正是中国文学的主要特色和最高境界。结尾处,历尽沧桑的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徐金戈与中共地下党员方景林并肩而立,景山上,斜阳里,叹兴亡,一片苍凉。都梁以他的感性和理性,传达出了超越时代超越社会的历史感和兴亡感,表现了他的格局和视野。兴亡话北平,其实也兴亡话了中国。
2013年2月1日 已读
休憩36th.我高估都梁了,他应该也缺钱了,这本书故事很简单,稍微改下格式就是一剧本
小说 战争 都梁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豆瓣
9.3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钮先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2013年1月27日 已读
修行15th,在读此书之前对这一领域是标准的门外汉,读完后发现这次战争起因于元首的天才毁灭于元首的刚愎,彼时的德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念,最杰出的士兵素质和最伟大的将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光照全场。在大兵陷于俄罗斯的秋泥冬雪和糟糕的基建道路中后,德国已经失去了和同盟国对抗的本钱,坦克飞机兵力等只是敌方的几分之一,还有着将在今后数百年和平岁月中被人引做笑柄的军事丑角盟友,名将费尽心思也只能延缓失败。李德哈特自身并非毫无态度,他对英国抱有劣感,因而对丘吉尔,蒙哥马利以及英政府方针都只做消极评论,不做正面回应,盟军贻误战机现象的确严重,但在人力物力占据绝对上风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能算错,尤其是在对面有那种不能露出半点机会给他的名将隆美尔之时。除却希特勒本人,此次战争军事层面没人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
二战 军事 历史 战争
战争猛犬 豆瓣
作者: [英国] 弗·福赛斯 译者: 朱雍 / 尹晓煌 珠海出版社 2001 - 9
在非洲有个叫赞格罗的共和国。在这个小国家偏远的角落里有一座水晶山。只有英国矿业大亨詹姆斯·曼森知道那里蕴藏着价值100亿美金的珍贵矿藏——白金。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去得到它。雄心勃勃的詹姆斯知道该怎么办。他释放战争猛犬,即起用一帮野蛮、冷酷的雇佣兵入侵这个国家,推翻现政府,再扶植起一个傀儡政权。
弗·福赛斯,世界最有特色的国际政治惊险小说大师。该作品已被改编成电影。
2012年11月27日 已读
福赛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杀手雇佣兵之类行业的细节了解透彻,每本书都像指南,这本尤其,这行可真不容易啊,几分钟的战斗花费了一百天,各个国家各种门路的苦心经营,这样的成功令人信服,不过他是吃错什么药了,居然开始了拙劣的价值观输出,哈!
小说 弗雷德里克·福赛斯 战争
无家 豆瓣
作者: 雪夜冰河 2007 - 7
《无家》向中国曾经无比苦难的农民兄弟致敬!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这部长达数十万字的小说中,老旦最终被塑造成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他用自己卑微的生命见证了中国上个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所经历的苦难。
老旦是个农民,他的理想是守着老婆孩子过日子。但日本人打来了,他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第一天就上了前线。日本人的炮弹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性,也使他迅速成长为一个无畏的战士。他经历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打了许多大仗、恶仗,多少兄弟、战友在他身边死去,他也无数次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终于看到了日本人投降,他在梦中思念着老婆孩子,以为可以回家过安生……
2012年2月22日 已读
看吧,这就是老旦的结局,我还能说啥,老牛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还是要被煮了吃的,在那时【或者说】今天这个世界,真的以为有很多很伟大的贡献,就可以有尊严的结束生命吗?
小说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