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既见君子 豆瓣 Goodreads
8.0 (54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2018年1月5日 已读
休憩2nd,个人化气息高度浓重的一本诗歌随笔心得集,作者应也喜欢写诗,行文有诗歌韵律与结构之影,书中引熊十力读诗经,云“读他人实际上还是读自己(大意)”,此书作者则是写他人实为写自己,笔触并未掩饰,应该也没过分矫情造作,于是是否喜欢这本书变成了是否喜欢作者这个人。结论是,我和作者气场不合。此书文字不错,作者知识面也广,具有一本不错书籍的基本条件,但阅读全程不能入戏,始终疏离勉强,间或一点可以共鸣,很快也消失在他人心情琐语类型的在我无用信息之中,一本小册子,却读出倦怠煎熬情绪,不知为何【补记,适才发现书背上扬之水的推荐词,觉得一切都合理了,扬之水同样属于我说不上她哪不好,但作品就是和我不对盘的这类人,她对作者的推崇想必也是真心气味相投,我只好两个都不喜欢】
古典 古典诗词 文学评论 诗歌 随笔
始有集 豆瓣
8.6 (13 个评分) 作者: 刘铮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是作者的文化评论和书评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人作品。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 ,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2016年12月28日 已读
修行28th,强推此书,目前六合丛书最高峰,比老胡还好看,第一部分写钱钟书张爱玲胡兰成等文满纸华彩蔚然大观,大为惊叹作者腹中存货之丰。二三部分书评让我担忧是否如尼克之例无以为继,结果大喜过望,评赵园史景迁等文公允有见地,有储备有高度有见识,实在收获极丰,作者自身是一个批评家,书中胡兰成一篇觉得很大因素是作者在描述自我理想的状态。此外,作者其中一段话令我极有共鸣,他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六小时之内读完六百页的书籍,只是绝大多数人缺乏连续六小时阅读一本严肃小说的热情,因为没有那种向人类智慧发起冲击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我读得快读得多,而我认为他们不是不行只是不做,如是而已。
六合丛书 文学评论
品水浒 豆瓣
作者: 吴越 2008 - 4
《品水浒》原是作者为"百家讲坛"和"网上大讲堂"写的讲稿,现在经过补充润饰,汇编成两册出版,每册50篇:一册着重人物的分析和评论,称为《品人篇》;一册着重于故事及史地的分析和考证,称为《品事篇》。本册为《吴越品水浒·品人篇》。书中文章,观点鲜明,论据确凿,分析细致入微,讲解鞭辟入理,语言通俗流畅,文字犀利尖锐,具有振聋发聩、拨乱反正、指点迷津、帮助思考的作用,最适合非文史专业的白领阶层阅读。《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产生于元末,初版于明代嘉靖年间,是我国第一部“供阅读”的白话长篇小说。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非常黑暗,民族矛盾突出,统治阶级残暴凶狠,作者从民族励志出发,呼唤强悍,鼓励反抗,以小说的形式美化杀人放火,暗示“善杀人者即英雄”,提倡“霸意识”,鼓吹聚众造反,因此《水浒传》自从明代出版以来,一方面受到“造反派”的推崇吹捧,一方面受到政府的强烈禁止,一方面又受到文人评论的干扰,出现了误读、误解、误导现象。因此,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必须说明作者当时的环境和写作的动机,才不至于被误导所影响。《品水浒》以“是非善恶”为品评基础,一扫前人的腐见,指出《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虽然有部分人是被逼上梁山的,但实质上最终都是为非作歹的强盗,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
2013年5月31日 已读
休憩156th,感觉不如煮酒探西游自然,让人为之震撼,醍醐灌顶一般,虽然逻辑线还是鲜明,但是也感觉有些牵强,最有价值部分在鲁智深行为定性和宋江晁盖部分
吴闲云 文学评论
煮酒探西游 豆瓣
西游记未解之谜
8.1 (36 个评分) 作者: 吴闲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 8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
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比如:
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4. 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那么,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呢?
7. 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他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为什么都盯着要吃唐僧肉?他们究竟凭什么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妖怪对此产生怀疑呢?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咬一口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
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
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
2013年5月30日 已读
修行79th,此书值十星!读完此书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读懂西游!MD,怎么感觉自己的评论和三流出版社编辑写在腰封上的话一样,作者绝对心思缜密,腹黑惊人,玄奘生父论,菩提如来一体说,猪八戒使命说等等等等,读来醍醐灌顶啊,立刻一切都不相同,今晚定要重读西游,半个西瓜一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爱谁谁去治国平天下,我是谁的丈夫?
文学评论 西游记
如何读,为什么读 豆瓣
How to Read and Why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简介: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导读:
他是批评界的巨人……他对文学的热忱是一种令人陶醉的麻醉剂。
——《纽约时报杂志》
读哈罗德·布鲁姆的评论……就好像在读石火电闪般的经典。
——M.H.艾布拉姆斯
哈罗德·布鲁姆是我们时代文学批评界的领军人物……他激活了他的文学批评,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其中。
——《卫报》
2013年5月15日 已读
修行76th,布鲁姆是学院派文学评论大师,西方正典正正耽搁我一年半不能终卷,就因为术语太多,表达方式太专业而晦涩,本书比较通俗,术语相对少,然而仅仅是根据布鲁姆的标准,此书如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最为有技术含量,阅读价值的内容全在一个序言一个前言,读来美不胜收,至于内文推荐书目与阅读方式,诚然仁者见仁。如布鲁姆自身所言,在你形成阅读标准之前,他人意见非常重要,在你有了阅读口味以后,最好的意见就是不要听从他人的意见
哈罗德·布鲁姆 文学 文学评论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豆瓣 谷歌图书
Decline of the English Murder
9.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篇和《鲁德亚德·吉卜林》等备受争议的文论,加上《为英国式烹调辩》一类轻松的小品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奥威尔作为文学评论家的风采。
2013年2月9日 已读
修行28th.我所读过最杰出的文论是奥威尔评狄更斯,评托翁诋莎翁一段文案,最杰出的人物评论是奥威尔评甘地,全在此书中。奥威尔在此书中不似1984般手法内敛曲折浑然一体,而是倚仗目光深邃穿透力与逻辑的条清缕析,句句诛心秉笔直书,写出了深刻又尖刻而又用强大说服力令人难生反感的三篇雄文。本想列举一二警句,后来发现笔记就做了五页,哈,还是简单二个字,去读
乔治·奥威尔 文学评论
探讨别集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 黄锦炎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2
收录散文35篇,是博尔赫斯对他所读过的钟爱的书,对他钟爱的作家,作出的个性化评论。在博尔赫斯论述相关的作家作品时,我们既可以读到那些作家作品的风貌,更可以读到博尔赫斯个人的见解。《探讨别集》就是博尔赫斯对他心目中的好作家好作品的评论集。
2013年2月7日 已读
修行26th.博翁的眼光还是那么深邃,但是我最烦的文体就是文论,尤其是我没读过的书的评论,因此这本书我最欣赏的篇目都是对作家的评述文,尤以霍桑一篇为最
博尔赫斯 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