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重走 豆瓣 Goodreads
8.8 (68 个评分) 作者: 杨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5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青年作者杨潇的新作,也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关于一个不无困惑的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
1938 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 年,处在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 1600 公里长路。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时要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但沿途山色、水光、鸟鸣、人语与历史上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所见所闻渐渐重叠、交织,乃至对话、共振,一个层累的、被忽视的“中国”缓缓浮现。
2021年6月26日 已读
休憩102nd,作者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不光是为了像《诗和它的山河》般去寻找和查证当年人所闻见之山水风景人文故事,更是为了像闻一多黄钰生教授乃至后来搞上山下乡那位所言,让知识分子沉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必有其触动,然后有所思有所得。对当年的重现因为并无硝烟炮火带来的紧迫感,土匪恶霸带来的危机感以及物资短缺的匮乏感而没有存在感,只是为本书提供了自己行走出来的另一条线索。作者开头百页对史料的选取,行文的笔调都有着不动声色的暗喻与幽默感,这一大优点在剩余五六百页完全没有体现,令人疑心这是偶然还是昙花一现的精彩。毕竟作者是个走一路就嗦了一路粉的严重非美食家,对美食没研究的人很难说热爱生活,不热爱生活就很难幽默,但就算高开低走,此书依然很美妙,正因行文发乎情止乎礼,才真正的让人在若无其事中读到伟大的东西
旅行 纪实
漂流船 豆瓣
Three Men in a Boat
作者: [英] 杰罗姆 译者: 邱婷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8
……
这些都是垃圾,各位——都是垃圾!抛开吧。它们让船沉重得拉都拉不动,让你挥着桨累到昏死,得不到一分钟的自由、享受不了一丁点儿慵懒休憩——没有时间欣赏风影轻柔地掠过浅滩,或是阳光闪烁跃动在涟漪波纹中间,或是空地上参天大树俯瞰自己的身影,或是金黄碧绿的森林、白色黄色的百合、灯芯草、莎草、兰花和蓝色的勿忘我。
抛开那些垃圾吧,各位!让你的船、你的人生轻松起来,只带必需物品——让船变成一个家,拥有简单的愉悦,一两个朋友,名副其实的朋友,爱你和你爱的人,一猫一狗,一两管烟斗,够吃够穿就可以,稍微多带点喝的,因为干渴是很危险的啊。
你会发现船划起来很轻巧,也不那么容易倾覆,而且即使翻船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质量良好、功能简单的东西都不怕水。你在锻炼的同时也会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在阳光下冥想思考,聆听上帝拨动人类心弦演奏出的风之乐章,你可以去——
什么来着,真对不起。我有点忘了。
……
《漂流船》(Three Men in a Boat)写于1889年,曾入选“史上最幽默的五十部文学作品”,一百多年以来经久不衰。
三个平凡而又颇为自得的年轻人带着一条欺软怕硬的捣蛋狗,意气风发地离开伦敦,前去泰晤士河泛舟。第一天就起床失败的他们,最终能不能潇洒凯旋?在他们荒诞有趣的旅行经历与回忆中,泰晤士河畔风情与19世纪英国社会气象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英式幽默的代表作家杰罗姆行文挥洒自如,引人发笑,也引人深思。
#山杯经典书系#收录六十余幅黑白线条图,并附四幅水彩复刻作品。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休憩74th,哦,那迷人的贱贱的不动声色的英式幽默哦
小说 幽默 旅行
在中国大地上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
8.1 (53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索鲁 译者: 陈媛媛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激荡传奇的80年代,老外视角的全新记录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 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获奖记录
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推荐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独立报》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
——豆瓣网友
2021年2月21日 已读
休憩34th,从梁文道《一千零一夜》了解保罗索鲁,知道他是个刻薄的人,善于发现走过地方的不好并予以冷嘲,指望其说句好话如同希冀刽子手的慈悲。此书自然不是例外,索鲁东西南北无所不包的漫长中国之旅在他的描述中可以说是“换钱之旅”,从头到尾充斥着肮脏嘈杂垃圾痰液粗鄙与行政陪伴,并没有什么篇幅分给美景美食以及这些带给他的感触。但这些都好说,一本好的游记起码要写出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等状态,要足够真实且有力以便使好奇心与陌生感给予文本以乐趣,作为背景是中国的作品,还应该写出我们眼中谙熟的景与事在老外眼中的真实反应,彼时之人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比较。这本书全有,这个刻薄鬼是很厉害的作家啊!另外此书离奇的失误在没有前言,非逼我翻到最后才在译者记里找到旅行发生在1986年,这一重大信息的缺失是犯罪
保罗·索鲁 文化 旅行 游记 纪实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 豆瓣
洗面器でヤギごはん
8.0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
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让世界在自己心中展开。
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相遇。
阿拉斯加的帝王鲑和非洲桑吉巴岛的生猛海胆,何者最奢华?雨中从小丘上送下来热乎乎的现烤面包,与玻利维亚沙漠中救命的洋甘菊茶,哪个更能安慰旅人?在荒凉的世界尽头,老爷爷默默打磨着椅子,等待不知会不会出现的访客;法国豪门招待客人的晚宴,竟是麦当劳的汉堡套餐。
七年半的环球之旅,石田秉持着最朴素的单车骑士精神:能钓鱼就不上超市,能吃路边摊就不进餐馆,一有美食就勇敢赴约,即便上吐下泻也在所不辞。
这是一段紧贴大地的旅程。他要用全身呼吸,流下汗水,让自己融入当地;和当地人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食物,闻同样的味道,过同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一切刻进体内。
2018年3月1日 已读
休憩69th,《不去会死》写的是旅行者的精神和友谊,这本就是纯粹的吃吃吃,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石田花了5300美元过了七年半,路上还被抢了N次,预算比一路有人接济的泽木还要少,却能吃的这么好,大概车船机票的费用无论怎么省都是旅途中最可观的开支吧。有趣的是,骑车环游世界的石田论起感受却远不如泽木深刻,可能一方面受限于本人天资与敏感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当自身肉体极度辛苦时,绝大多数感受将集中在自己身上,对外界反而迟钝无感,这也可以看出深夜特急系列的难得之处。
旅行 日本 游记 石田裕辅 美食
深夜特急3 豆瓣
作者: 泽木耕太郎 译者: 陈宝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5
《深夜特急3》内容简介:我茫然陷入一股奇异的感伤情绪里。好像我曾经来过这里。当然不可能,也应该不可能。我是三天前才知道这位于欧亚大陆的尽头、葡萄牙的最西端的“萨格里什”。可是我曾经站在这里的感觉越来越强,到最后几乎牢不可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知道我内心深处涌现这样的感情。仿佛古老的祖先记忆埋藏在我体内般,那记忆复苏起来。这个悬崖、这片海、这个天空、这个声音……没错,曾经有一天,我就站在这个悬崖上这样眺望大海……
特茹河水光灿如铂,萨格里什的海像铺上细碎的金箔。我突然想,我就是为了来到这里,才做这一趟漫长的旅行吗?好几个偶然将我带到这里。我不必把这些偶然归诸上帝。那是风、是水、是光,还有巴士。我搭乘野鸡车一路摇晃到这里。是野鸡车载我来的……我躺在嶙峋的岩石上,一直听着打到崖上的大西洋的浪声。
2018年2月26日 已读
休憩66th,行至第三本,作者笔下之物已纯然变成如何价廉物美的吃喝如何便宜的寻到住处,那口气断了,而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第二本告诉我们旅行的意义,这一本就会告诉我们旅行的危险。旅行持续太久,则手段会逐渐超越目的,乃至于越俎代庖自身成为新的目的,简言之,就是走多了停不下来了。已经不知道该去哪想去哪要干嘛但是本能的不喜欢停下回家这个念头。通过行万里路来找寻一些东西让自己更明白是一回事,而把一辈子就花在路上,而且是每天计较开销不得舒展为金钱的忧患心情所折磨又是另一件事,我很高兴他最终停下了,也毫不意外他很快又再度上路,说实话,这本的质量相对不佳与他花了六年硬挤此书关系很大,想写有内涵的,隽永的东西,只能水到成渠,断不能强按牛头啊。
旅行 日本 泽木耕太郎 游记
深夜特急 豆瓣
作者: [日] 泽木耕太郎 译者: 陈宝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3
泽木耕太郎所著,陈宝莲翻译的《深夜特急(Ⅱ中东篇波斯之风)》讲述刚踏出车站,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站前的漆黑广场上,露天躺在地上的人成百上千。有脏布裹着全身而睡的男人;有保持喂奶状睡着的女人;有围着全部家当般大的行李而睡的一家人;有慎重抱着个小袋子而睡的老人……不只是人,还有屈着四肢趴睡的野牛。
《深夜特急(Ⅱ中东篇波斯之风)》中我突然起意,我也露天而睡如何?说不定比差劲的旅馆还安全……我因为长旅而累瘫了,不想再动脑筋。我找个全家人睡在一起的地方,在旁边铺上垫子,上衣卷好当枕头。
一躺下来,星空像是覆盖在身上一般,看起来好近。不久,泥土的微温透过垫子传到身体。在大地温热的裹覆下,随着紧张感的消除,和数千个印度人在同样的天空下过夜,让我感到一般不可思议的安详。
就这样,我在迦耶站前和印度人一越露天而眠;在菩提迦耶的餐馆不用刀叉,而用三根指头抓饭而食;在巴瓜村的厕所不用厕纸,而用手清理排泄行为,我感落从物质中获得了解放,傍佛又有一个自己,变自由了。
2018年2月25日 已读
休憩65th,行至第二本,此系列之意义全出,旅行有意义,旅行之意义在于使迷茫之心宁静安定,虽然言来似空唱高标言语大而无当,但泽木真的让我这个不喜旅行之人深信旅行可以让空洞茫然者寻找到生存之意义,生活之目标。无目标的游走可降诞目标,无意义的逡巡可邂逅意义,这本十足的苦难目睹之旅,苍凉悠远之行记无一处直接抒情直接议论人生,但莫名其妙带入那种感觉,先是在不同文化圈中进进出出带来的犹疑茫然无所适从,继而价值判断在心中淡化而对一切的接受程度增加,于是选项随之陡增,最后心灵自己就做出了选择。我不需要这样的过程帮助我思索,但无可否认这对很多人都是一剂良方。然后印度实在是读得我如痴如醉,我肯定要离这个地方远远的,远远的。可怜那一夜之价相当于一瓶加一杯啤酒的十几岁小姑娘啊!
旅行 泽木耕太郎 游记 随笔
深夜特急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泽木耕太郎 译者: 陈宝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3
《深夜特急1》内容简介:上班第一天正赶上梅雨,我穿着第一次上身的灰西装配黑皮鞋,打着伞。在从东京车站前行至中央邮局十字路口的上班人潮中,我突然决定不要当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换了些许港币,“阔气”地走在异国街头,强烈的阳光让人感觉畅快。今天一整天既无赶着要办的事情,也没约好要见的人——完全自由。光凭这点,这趟旅行就有价值了。委身人潮,我异常兴奋。香港街路的味道沁入我的皮肤,我的体热融化在街头的空气里,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着迷。总之这里是香港,而我以前走过的地方和这里相比,简直冷清得像殡仪馆。
这趟从德里到伦敦的旅程中,东南亚只是个前奏。然而我在香港,却一个又一个星期地延长滞留、接二连三地到移民局去贡献签证费。甚至后来走过澳门、曼谷、春蓬、宋卡、槟城、吉隆坡、新加坡,我还是在内心追逐一个错觉,这一切都要从我被莫名其妙地扔进那名为“黄金宫殿”的奇妙旅馆说起……
2018年2月25日 已读
休憩64th,作者的随性和行动力令我叹服。心念一起便抱着明日愁来明日当的态度踏上旅途,囊中钱少穷游也不慌。这种态度我学不来也不以为然。但转念一想,身陷大都市职业生活中的你我,如果没点破罐破摔说走就走的魄力,只怕这一生也无力在泥淖中拔身而出,踏上这样富于魅力的旅途的。作者在这本第一卷中没吃什么亏,除了差点作死赌博毁在澳门,反而一路因为日本人的身份,吃了不少免费饭菜,书中的那些国家如今哪国的游客都已见惯,严重审美疲劳,只怕效颦者再无免费饭菜可食,也恐怕不是每个背包客都能住流莺根据地那种破旅馆的吧
旅行 日本 泽木耕太郎 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