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
居酒屋的诞生 豆瓣
居酒屋の誕生
7.1 (7 个评分) 作者: [日]饭野亮一 译者: 王晓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
◎酒乃扫愁帚,治愈当属居酒屋
点三四合温酒,冷奴豆腐配上味噌汤,
掀开绳暖帘,总有个位子在等你
◎一部日本居酒屋小史,浓缩社会变迁与人情百态
◎徐静波、沙青青、殳俏 诚挚推荐
············
两百多年前的江户,居酒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夜间营业禁令、酗酒禁止令,还是频繁遭遇的敲诈勒索与赖账,都没能压垮江户人对居酒屋的热情,“酒乃扫愁帚”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在江户时代,什么酒最受欢迎,可以搭配哪些菜肴,经常光顾的客人是哪些人,又与今日居酒屋有何异同?
打开《居酒屋的诞生》,重返江户时代,探究居酒屋俘获人心的奥秘,透过大量插图与俳句,一窥江户市民文化。
2021年12月10日 已读
休憩193rd,四口吃江户用四大基础食物发展历程为脉络,写了本不错的食物史,而本书则以居酒屋这一店铺形式为脉络,治史水准与四口吃江户相当,可惜的缺少了对主打食物的细致描写,勾人食欲这点因而有所缺失。但静下来想想,居酒屋是满足庶民尤其是贫困人士饮食喝酒欲望的场所,类似老北京大车店穷人乐,可以自带食材代加工,主要收入是劣酒出售的地方,因而居酒屋的主打食物也精致不到那里去,要么是走廉价路线的烤豆腐、豆腐渣味噌汤;要么是不符当时主流价值观,被视为下等人食物的金枪鱼与兽肉,所以本书的呈现形式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作者想在今日的居酒屋深挖一番,写一本当代居酒屋攻略,又会和居酒屋历史毫无关系,变为《米面鱼》或者居酒屋巡游《孤独美食家》样的美食专著了吧。
文化史 日本 日本史 日本研究 饮食
东京绮梦 豆瓣 Goodreads
A Tokyo Romance: A Memoir
7.0 (41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何雨珈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8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刚刚结束汹涌激荡的战后重建。此前的十多年间,日本人口激增,经济起飞,制造业繁荣发达,文学、电影等艺术文化领域一片欣欣向荣。而若是稍往后看,彼时的日本又处在经济泡沫时代的前夜,即将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涡中。夹在其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实则继承了战后之初的辉煌发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荣、走向世界的进步潮流,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975年,20岁出头的伊恩·布鲁玛来到了日本。他凭借过人的嗅觉,迅速发掘出70年代异彩纷呈却不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卫文化,深入到深层的角落、前沿的现场和核心的文化艺术圈:东京浅草的杂乱小巷和破败剧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还有黑泽明的电影拍摄现场、寺山修司的实验剧团、唐十郎的巡演帐篷。他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游离于戏剧、电影、摄影等领域和东京地下文化生活的边缘,好奇而冷静地观察和接触身边的一切。
离开日本数十年后,布鲁玛基于对这段亲身经历的回忆,结合长期的研究思考,敏锐犀利地捕捉到日本怀念传统又敢于革新、迷恋异邦又封闭排外、注重秩序又崇尚暴力的复杂文化气质,从时代与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独特的日本面貌。
2021年9月9日 已读
休憩156th,初读觉此书乃是布鲁玛对自己其他作品提供的无言背书,能深入日本如此,了解日本不见光处与本国小众文化代表如此,其积淀与理解实在是在绝大多数日本本国人之上的,佐以缜密逻辑与上乘史观,作品如何不好看呢?而且他还慷慨的爆出信息量巨大的自我偏好与文化人八卦,使读者十分得趣。读至中后,我才发现上述分析完全不做数,此书实在描述布鲁玛融入日本的失败,即使已经做到如许多如许好,他依然是个日本文化的外人,是浮在水面的一层油,一直在错误的窗口去张望,而他说的那不受限的外人专属自由,更像是一种解嘲,如果做到布鲁玛这份上也融入不得,那么文明壁垒到底是多么默默无言的隐形的一堵高墙呢?亨廷顿正是触摸到这堵高墙才写下那本书的嘛?
历史 文化研究 日本 日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