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著 / 彭树欣 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 4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
★70后梁启超越过80后“新青年”,对90后、00后“新新青年”说: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当时深受其影响的“新新青年”有:梁漱溟、钱穆、贺麟、唐君毅、周恩来、梁实秋、徐志摩、张荫麟、周传儒、吴其昌、陆侃如、刘节……
★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
★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如今听来格外温暖、振聋发聩。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教育和青年主题的讲演稿,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共30篇,附录一篇。精校 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梁启超讲演前经常不写讲稿,讲演辞多由听讲者记录而成。有传说他在打麻将时起腹稿,王森然记载: 学界常请梁先生讲演,而事到眼前,绝不作预备,而是“红中白板”声如故,同座代为着急,而先生笑曰:“予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故每赌必输,或有劝止者,先生曰:“骨牌足以启予智窦,手一抚之,思潮汩汩来,较寻常苦索,难易悬殊,屡验屡效,已成习惯。”闻者粲然而笑。此虽是趣闻,但梁启超的才华可见一斑,所以讲演才有迷人的魅力和神奇的效果。
2021年5月11日 已读
休憩68th,任公对青年人始终秉承极大的希望与善意,《少年中国说》为其最磅礴壮丽华美澎湃之写照。而此书,则是其不厌其烦为青年摆事实讲道理提建议的合集,首先它是讲座口语的合集,然后它的受众乃是中学生一类青年人,故而任公的如椽文笔以及强悍的感染力并没有体现出来。在这本书里,只有一个循循善诱费尽心思不断的重复着几个要点的长者,拳拳之心颇为动人。任公一直在说,年轻人要打造自己的人格,打造有成后努力去影响他人,推己及人回馈社会。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世界。并要让磨练自身,让工作与生活均浸泡在趣味中,趣味主义可以事半功倍,亦为圣贤境界。养成自律的习惯尤为重要。任公这样的大学问家放下身段一再重复这些观点,给出了要点突出可操作性很强的修身体系,非常动人。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并没有过时,今日我辈读之仍觉深有所得
教育 梁启超
李鸿章传 豆瓣
9.4 (14 个评分) 作者: 梁启超 中华书局 2012 - 7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2017年2月23日 已读
修行10th,写李鸿章,也在写任公自己的历史观点,有关历史大环境和历史人物相互作用的议论绝非新事,而任公所言是非常到位的。序言中自信所说“中堂地下有知,也当云‘小子知我’。”这当属自信的公允评论。有关李鸿章暗于大局而颇喜小道,对国家发展大方向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治标不治本的主张,而伟大在任何时刻对责任都不闪不避勇于担当,每件事都令我信服。不过值得吐槽的是,任公原文全引的德富苏峰评李鸿章文章,除却最后一段,说的是那么到位, 以至于此书就像那篇文章的全文扩写,令人苦笑,德富苏峰大有见地,我将寻觅此人著作以读之。
传记 历史 梁启超 近代史
中国历史研究法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中华书局 2009 - 6
本书为史学理论经典著作,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论述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接着评价中国的旧史学,谈及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最后专谈史料的来源、搜集与鉴别,并阐述了怎样发现史实纵横方面的联系。梁启超认为,昔日的历史书写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所以要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为人们提供较为客观的历史。他还系统讲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梁启超的史学思想与治学经验,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和《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2014年2月19日 已读
修行14th,任公此书,妙不可言,妙处有三,一:一代宗师引你史学入门,如牛刀杀鸡,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二:先生分享了诸多自己思考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可以入手的问题,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三:分析到位,臧否得当,指引出了一条入门可行之路,一批可读之书。很多学者为此书背书,自称多次阅读,常有新知,深为赞同,此书便是那种常读常新之书,非国手不能为此
历史 国学 梁启超
古书真伪常识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梁启超 中华书局 2012 - 8 其它标题: Chinese culture: ancient books with the Master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common sense
《古书真伪常识》原名《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系根据梁启超先生1927年在燕京大学的讲义整理而成。《古书真伪常识》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有五章,作者从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谈起,总结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回顾历代辨伪学的发展情况,归纳辨伪及考证年代的方法,并阐述对不同伪书的态度。分论则依次探讨十三经的真伪及成书年代,并附论五种子书。就方法论而言,《古书真伪常识》对古书辨伪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条理清晰,论证平实,适合初学者阅读。
2013年3月24日 已读
修行54th,大师之风,山高水长,读梁任公作品两本半,本本精辟,要言不烦,启迪渡人莫此为甚,这本也是这套丛书里第一本可以即插即用,读完立刻大有所得的书,因此很有阅读价值,有趣的是,由于这本书的题材,康南海这八嘎是绕不过去的名字,任公分析他时大有口吃,为贤者讳,昧着良心说话的嫌疑,遣词造句哈,大有趣味,大家不如自己去读读吧
梁启超
读书指南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梁启超 中华书局 2010 - 8
《跟大师学国学:读书指南》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之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印行前就已“各处纷纷函索传钞”,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诸书作者、成书年代及过程、内容真伪及篇次、价值及读法、校释书优劣等问题一一细究,予人以翔实有用的指导。
梁启超先生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此次出版,附录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四篇文字,希望有益于读者。
2013年3月20日 已读
修行49th,前三分之一为国学各门类入门书单,中三分之一为少数几本名著简介简评,后三分之一为任公用极其平易朴实之语言阐述如何读书如何治学的道理,言简意赅,文字容纳信息量很强。全书最有价值部分在后三分之一,钱三分之一有价值但今日之我辈很难照做矣,中三分之一所做之事太多人做过,任公做的不过中平略上之水准,唯有后三分之一,足戒我辈,成才之路读书之法绝非不可企及,只在最简单的方式,最简单的道理中,人人皆知,却少人执着单纯去行,总想去寻捷径,逃避下苦功夫,只能杂鱼心理杂鱼命,正所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国学 文化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