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 豆瓣
作者: 熊逸 新星出版社·得到图书 2021 - 11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读懂它?
《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跨越数年的“读史大工程”,作者熊逸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但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
本书为第一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一、周纪二,以250个问题为抓手,为你展开一幅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
辨真伪的史料分析:《资治通鉴》为什么这么多错?
有启发的管理经验:胡萝卜和大棒哪个更有用?
有深度的专题研究:战国是怎么提高人口规模的?
有对比的世界格局:东西方继承方案有什么不同?
……
现在,请你跟随熊逸老师的脚步,知道历史的发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最终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
2021年11月14日 已读
修行46th,我应该读了熊逸已出版的每本书,是很喜欢他的。在他挥洒博学尽情掉书袋的时候,我是一个小迷弟,而在他不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乃是同路之人。无论从阅读的习惯态度或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我都在他身上找到了亲切的熟悉感。读书可以读其所至,还可读其所不至,还可读其所以不至,这是妙事一桩。熊逸这第一辑九本书,只讲了资治通鉴小三百卷的前两卷,洋洋洒洒纵横恣肆,因为他把更多的篇幅放在了司马温公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没有纳入一些部分,那些部分是什么,在最新的历史学研究下事件人物乃至时间线应该是怎样的,还有最重要的,多角度多线程的思维方式,对文本与历史事件的解读方式和角度,这些是熊逸最拿手,我最喜欢看的东西,如果非要说哪里不好,就是不算太深吧,不过如果熊逸想往深里写,那就是卷帙浩繁的又一大批《春秋大义》了
中国 历史 熊逸
王阳明:一切心法(全两册)精装 豆瓣
作者: 熊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3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
及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 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思想隐士熊逸,沉浸十年力作。
◎全书超过50万字,横贯王阳明的一生。
◎这是一部个人专著,而与众手编纂有别;如果想要了解王阳明,阅读本书就够了。
◎与纯粹学术的呆板文风完全不同,《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集。
◎全新精装修订——高贵典雅;封面烫白印黑——匠心品质;80G水晶纯质——纯静雅致;双封精心设计——随心更换。具有典藏意义。
◎《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诚意之作,它权威、有趣、真挚,易懂,只为让你了解真正的而不是为误解的王阳明,了解“心”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是驱动整个世界总的发动机。不是看破红尘、心如死灰。而是一场在针尖上飞旋的舞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保持平衡,同样让你了解心学的真谛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心灵鸡汤。
2018年9月29日 已读
修行24th,熊逸这个team是很仙的一群人,阅读广度见识深度都没话说,唯有一点,就是太仙。既然太仙,那么行文不可落得太实,一旦太实立刻坍缩至稍胜常人水准,除却个别思维角度新颖别致发前人所少发外,意义并不大。因而此书与我颇为欣赏的纸上卧游记都是绝不算短的序言最为出色美妙,因其不必落得太实,思维因此得以纵横恣肆并无挂碍,读来若两腋生风,真的开写王阳明便令我失望,并非质劣,只是与期望存在落差,与序言质量落差更大,熊逸干嘛去写思想呢,老子庄子孟子春秋现在又到王阳明,何必呢,就不能给读者开个神仙会,空对空的写写杂文,写写随笔?那该是多美的一件事啊
哲学 国学 熊逸
春秋大义2 豆瓣
9.6 (7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作者力求从春秋的二百多年中的第一年隐公元年入手,配合《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后世学者对《春秋》的形形色色的解读中,阐释圣人的微言大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圣人的本意?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春秋大义”?历代的解读都是与解读者的立场、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这部以隐公元年为评述对象而阐发的“春秋大义”,是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思想史。
2012年12月31日 已读
本书五十万字,写了春秋开头隐公元年的半年,原文文字不超过一百五,本书的内容是春秋的微言大义和各家解读,熊逸饶有兴味的以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介绍了各家各派的各种解读,分析每一种的有理之处和疏漏之处,他用这种非常费力的方式告诉我们所谓经典的指导力量实际上是有意或无意误读后的结果,我们奉为圭臬的东西与原意相去甚远,而且即便原意现今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出现也不会成为主流思想了,而且,而且,我更加深刻的相信,如果你读书是为了锤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的话,大多数学问都是不用做的,呸,岂让书卷误此生
历史 国学 熊逸
道可道 豆瓣
作者: 熊逸 线装书局 2011 - 7
《道可道: 的要义与诘难》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 熊逸说:“我原本的兴趣并不是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后来发现这样读历史很不流畅,甚至还生出了越来越强的隔膜感,在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是什么’之后,反而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借鉴人类学家在土著部落搞田野调查的态度,即深入到土著人的生活里,讲他们的语言,参加他们的礼拜和狂欢,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同样地,把历史当做一个悬隔在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设想自己生活在一段历史当中,生活在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当中,讲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必修课程,会写一手和他们一样的诗词和文章(甚至是八股文),参加他们的诗会、祭祀典礼和科举考试,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来理解他们。
“……我的兴趣正是由此而转入了思想史,先去理解古人行为背后的观念,在思想脉络里来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走向。而走进去,并不意味着‘一入侯门深似海’,还要走出来才行。所谓走出来,就是用现代知识来思考古代社会。毕竟文明发展了,知识进步了,今天种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于古人之上,让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一下比古人耳聪目明的乐趣。譬如对《老子》的无为之治与儒家礼治、法家法治之争,只要有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素养,我们就会看得比古人清楚很多;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变法与守旧之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让我们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一言而定是非……”
2012年7月30日 已读
这本是中国思想地图三部曲里最深奥的一本,而老子的思想较之庄子似乎比较简单,熊逸总是这样,让我陷入思考而又无法系统评论
国学 熊逸
逍遥游 豆瓣
作者: 熊逸 线装书局 2011 - 7
作者以《庄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弘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熊逸说:“我原本的兴趣并不是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后来发现这样读历史很不流畅,甚至还生出了越来越强的隔膜感,在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是什么’之后,反而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借鉴人类学家在土著部落搞田野调查的态度,即深入到土著人的生活里,讲他们的语言,参加他们的礼拜和狂欢,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同样地,把历史当做一个悬隔在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设想自己生活在一段历史当中,生活在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当中,讲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必修课程,会写一手和他们一样的诗词和文章(甚至是八股文),参加他们的诗会、祭祀典礼和科举考试,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来理解他们。
“……我的兴趣正是由此而转入了思想史,先去理解古人行为背后的观念,在思想脉络里来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走向。而走进去,并不意味着‘一入侯门深似海’,还要走出来才行。所谓走出来,就是用现代知识来思考古代社会。毕竟文明发展了,知识进步了,今天种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于古人之上,让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一下比古人耳聪目明的乐趣。譬如对《老子》的无为之治与儒家礼治、法家法治之争,只要有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素养,我们就会看得比古人清楚很多;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变法与守旧之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让我们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一言而定是非……”
2012年7月30日 已读
熊逸是启迪思想的大师,他的书总让我满腹话想说,但是能说要说的太多,反而说不出了,思考的乐趣,莫此尤甚
国学 熊逸
我向皇帝说真话-孟子趣说-3-谐趣版 豆瓣
作者: 熊逸 中国华侨 2012 - 2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谥号:一个字背后的一堆问题。简体字又惹麻烦了。尽孝实在不容易。梁山第一百零九条好汉。最早的教育课程是什么?古代农民诗:写农民的诗还是农民写的诗?塑造假孔子。打人不打脸,那,打动物呢?
要读史,先读经。想要了解历史,只读史书当然是不够的。你看到古人这么做、那么做,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那么做呢?那么,把他们曾经熟读的书也拿来看看好了——好比你若是没读过马列,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当代史呢?
由史读经,由经读史,经书和史书是分不开的。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瓶胶水罢了。
——熊逸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2012年6月20日 已读
第三部是滕文公篇,真是很郁闷,熊逸就不能好好说话吗?他的渊博知识储备和见地与他叙述场景,翻译原文时表现出的幼稚近乎是完全相反的两面,令人不禁无奈苦笑,若论实在的知识,三不及二,似乎好于一,但是重要程度三是最多的,孟子鲜明清楚的表达思想的部分几乎全然在此
思想 熊逸
思辨的禅趣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线装书局 2011 - 7
对于《思辨的禅趣: 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这部作品,著者熊逸是这样阐释的:“本书从《坛经》入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实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
“本书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文中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我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不但我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
2012年6月19日 已读
这本书告诉我我不适合佛学,这本书是对坛经的阐释,附有原文,原文给我的感觉是云山雾罩,逻辑体系存在,可以自圆其说但回答的很牵强,由于后人伪托,使得坛经的原意变得模糊,而禅宗内部罗立的山头和诸多针锋相对的观点也让我对禅宗敬而远之,诚然佛学是门重要的科学,但是我体会不到其中妙处,在尚属淳朴的思想草创期已然给我这种感觉,以后读那些莫名其妙故弄玄虚的公案还不得把我憋死,我宁可去啃诸子百家和西哲的晦涩言语,虽然坛经某些语丝深深触动我心,不过瑕瑜互见瑕胜于瑜,是我的看法,而且无意改变
哲学 思想 熊逸
孟子他说 豆瓣
作者: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关于“熊逸说史”:希望你能够习惯这种诗经说名的方式--虽然貌似“大话”,其实却是“正说”,虽然貌似诙谐的游戏,其实却隐藏着思考的题目;虽然貌似讲古,其实却千丝万缕地关联着当下。
讲经说史,在经史之外,讲的还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在骗局和迷雾中磨练眼力的方法,还有其他种种。这套书会慢慢把国学经典一部部讲来,用最轻松的语言来解读最晦涩的思想和最费解的历中我。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想从得到轻松一乐,那这套书无疑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如果你在笑过之后还多了几分思考,并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那样的话……
2012年6月17日 已读
渐入佳境,公孙丑篇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囿于孟子一书,其余名字学,文字学之类也得益不少,人渊博以后就容易不自觉咳珠啐玉,你真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从他那里学到东西
思想 文化 熊逸
孟子他说1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母庸质疑?  对于经典和历史,历代的统治者们大多都有着一套套高明的剪辑和宣传功夫,他们是很会用真话来说谎的,而不上当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  还要记住: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哦,你掌握的资讯越丰富,他就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可绝对不仅仅是把历史和典籍做了些通俗化的说明而已呀。
2012年6月15日 已读
熊逸标志性的渊博和幽默,可惜比较春秋大义等书太浅,作为正式出版物又太贫
思想 文化 熊逸
春秋大义 豆瓣 Goodreads
春秋大义
8.6 (12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2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过去强调“中华文化”的优点与特色不同,作者的着力点在发掘人类文化本源的共同之处,演变的结果和过程或许不同,但蒙昧初期的人类,却拥有几乎共同的规范。视野宽了,结论自然出现,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数学推导地球是圆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来,没有别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
2012年6月10日 已读
熊逸的渊博与缜密逻辑思辨能力与怀疑精神与治学态度与强大的不可形容让我羡慕欲死的渊博!!!让我深深折服。没话可说,有十星这本书就值十星,这本书告诉我们思想与政治的关系,我们对于儒学,道家或是国家与人民,人的职责与义务的根深蒂固的认知有多少舛误,我想,尤其是对于读书时间有限,读书速度极慢的人,读一本这样浓缩,质量极高而不深奥的书该多合适啊,只是读熊逸的书好累,信息量真是太大了,熊逸自己做的注解真是旁征博引啊,与此人同时,怎能不夙兴夜寐,见贤思齐
思想 熊逸
周易江湖 豆瓣
作者: 熊逸 武汉出版社 2012 - 3
《周易江湖》:《周易》是出了名了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所以,别被《周易》的名头吓倒,放轻松吧。
从最原始的文献《易经》来看,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呢?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很吃惊:在《易经》里,既没有提到八卦,也没有提到算卦的方法。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怎么可能呢!从古代到现代,这么多人都拿《周易》算卦,人家是怎么学会的啊?”
这是一本由问题开始的书,顺着作者的思维脉络,我们逐渐接触到这样一些疑问:古人对《易经》真的相信吗?周朝人能看懂卦辞吗?《周易》最原本的样子是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周易》和最初的有多大差别?历朝历代关于《周易》的著述是如何论证的?论证是否严谨?《周易》到底有没有确切的一种解读?
2012年5月2日 已读
这本书告诉我一件事,周易已经无法恢复最初的样子了,这本书教会我一件事,如何用围棋子,扑克牌,蓍草进行周易占卜,算是有得有失,但是我悲愤的发现,即使我学会了使用易经占卜,我还是无法把卦辞翻译成现代汉语,或者最基本的理解,而各大名家的翻译之间的出入让我根本不敢相信,难以取舍,周易不至于神乎其神,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坚信左传中那些言必有中的神棍完完全全靠的是附会,附会而已
周易 熊逸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贪欲、暴力、腐败……谁偷走了我们的正义?
这是一部通过纷杂的案例和严密的逻辑,探讨何谓正义、如何实现正义及正义从何起源的通俗哲学作品。
全书围绕正义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用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讨论我们稍微陌生但是生活中须臾不离的话题,给人以智力启迪和精神享受。
2012年3月20日 已读
这是绝对的好书,不知道为何知名度始终不显,我读完了第一遍,立刻决定重读一次。这本书极有说服力的证明光靠渊博就可以征服任何人,这是本旁征博引的书,这是本打开思想的书,书里简而赅的列举比较了几乎所有关于公正,正义与公平的名家思想,求其同异,指出薄弱处与精华处,作者实在是个非常厉害的人,虽说只有破坏,建设很少,但是他涉及的问题如此广泛而重要,以至于他如果当真给出明确而可行的答案,就必然跻身超一流思想家之群,也就没有必要求全责备了,这本书的逻辑体系和学问深度都是令人瞠目的杰出,确实达到了大陆现在生作家与学者中一等一的水准,他也给了我希望,他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渊博而不桎梏于书本,有自己的思考,啊,思想者是多么幸福,多么令人羡慕啊
哲学 思想 文化 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