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浴缸里的惊叹 豆瓣
作者: 顾森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7
《浴缸里的惊叹》是一本趣题集,里面的题目全部来自于作者顾森十余年来的精心收集,包括几何、组合、行程、数字、概率、逻辑、博弈、策略等诸多类别,其中既有小学奥数当中的经典题目,又有世界级的著名难题,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作者心目中的“好题”:题目本身简单而不容易,答案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解法优雅精巧令人拍案叫绝。作者还有意设置了语言和情境两个类别的问题,希望让完全没有数学背景的读者也能体会到解题的乐趣。
2019年8月14日 已读
修行18th,信息量远大于《思考的乐趣》,而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则大大不如,题目多了几倍,解说就很少,很多题目直接给出了答案,要命的是,这本书里没有多少浅显的问题,导致基础稍弱,就只能看个热闹“哦,原来这样是可以的”,无法真正体会妙处,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给个低分,因为题目数量可真不少,而且都很有趣
数学 科普
趣味物理学 豆瓣
作者: 别莱利曼(苏) 译者: 符其珣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 - 10
本书内容包括跟物理学有关的各种伤脑筋的题目,
煞费思考的问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难题,以及
各种奇谈怪论。本书的叙述方法和知识范围,都适合中
等学校学生和同样程度的自学的人阅读.
2019年7月29日 已读
修行17th,这书很够打,不逊于《十万个为什么》,考虑到来自同一作者还可以再加点分,这本书很可以被每个家长列进给孩子的启蒙读物书单,即使我辈已经走出校门很久,读一读补补课也没什么坏处。
物理 科学 科普 苏联
海洋中的爱与性 豆瓣
SEX in the SEA
8.2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拉·J. 哈尔特 译者: 黄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情色”,一半是“科学”。本书以拟人化的诙谐笔法和科学严谨的写作,描写了海洋中各种动物不可思议的性行为。比如,石斑鱼会举办盛大的满月性派对,蓝头鱼每天要来150次闪电式性爱,美国龙虾的尿液是强力春药,银汉鱼喜欢上演五十度灰的戏码,庞大的灰鲸会憋着气在水下进行3P大战……
在带我们走近海洋动物咸湿而狂野的生活的同时,玛拉·哈尔特又引领我们认识到,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和污染都在影响海洋动物的繁殖,而海洋中的性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类:关乎数十亿人的食品安全、健康、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
2019年7月17日 已读
修行16th,为什么这样的一本书可以默不作声的插在我书架上整整两年无人问津,是什么样的睿智眼光让我第一时间把它买回家,又是什么样的任性让我无视它的存在任它落满灰尘。



晚读总比不读好,这样的一本书,也是无法把自己藏住太久的,因为,真的很难形容这本书的cult和趣味性。读来心旷神怡,cult点见长评
科学 科普 自然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柳文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由一系列颇具感染力的科学随笔汇集而成。书中文章的视角相当独特,且文笔优美,幽默风趣。作者用一颗嬉笑怒骂的常人之心,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滴,娓娓道来,细述科学的真义。全书极具特色而又亲切感人,能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阅读乐趣。
【目录】
闪光的生命(代序).
我们还在旅途中——科学的研究方法
托·阿·爱迪生VS哈利·波特——技术、魔法大比拼
神坛下的丘比特
100个“为什么不”——怀疑论者的颂歌
我与催眠者
镜子和旋梯
人与非人..
痛,并活着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
最伟大的战争
轻装向彼岸
龙迹
让尸体说话
捕风捉影——谁说他们曾来过?
看不见的手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
附录:纪念文扬...
2019年1月16日 已读
修行3rd,中国最好的科普随笔作者,也许是第二好的科幻小说作者。读的时候挺难过的,看到最后圈内诸公缅怀文章里提到,大刘肋部曾一度严重不适,自以为得了肝癌,他啥也没做,不言不语的悄悄写完了《球状闪电》,更难过了,唉
柳文扬 科幻 科普 随笔
谁谋杀了希尔伯特教授? 豆瓣
Who Killed Professor X?
作者: [希腊]托多雷斯•安德利尔普洛斯 译者: 周丽萍 北京日报出版社丨阳光博客 2017 - 8
在本书当中,主人翁用一个有趣的数学方法破解了一起匪夷所思的谋杀案。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小说,在故事中,每一个嫌疑犯的可能动机,他或她的特征,都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或事件。
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大会在巴黎举行,那个时代的所有世界顶级数学家都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主要发言人之一,X教授,在会后被发现死在了酒店的餐厅中。所有参加大会的数学家都有犯罪嫌疑。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每位数学家向警察提供的供述都是一道数学题。在一位年轻数学家的帮助下,探长开始着手解决这起注定将被载入历史的奇案……
数学一定能告诉我们真相吗?
还是说数学也存在无解问题?
2018年10月6日 已读
休憩283rd,事到如今,一本书能用噱头欺骗我,要不是名家名不副实的文集,要么就是自然科学类了。这本书也不能说差,但比起书背所印评价实在差的太远,是给孩子看的科普入门读物。所有题目没有超出初中几何与高一代数水准,对数学家所做的简洁叙述和最后抖机灵亮出的哲学观点对孩子来说还是有点价值的,emmm,我需要玩会游戏来平复失望的心情了
数学 漫画 科普
钨舅舅 豆瓣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中信出版社 2010 - 9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少年萨克斯,却因为钨舅舅的影响,狂热地喜欢上化学,沉迷于金属、原子、力线、元素周期表、冷光、放射线,一头扎进魔术般的化学实验,为化学奉献出全部的热情与精力……
在对童年往事的深情追忆中,萨克斯用优美的文学的形式,娓娓介绍了化学的整个发展史以及相关重要知识,心灵成长经历与科学知识无缝结合,令人叹为观止——原来,科学也可以这么美丽,这么浪漫。
2018年7月23日 已读
休憩219th,一个家学渊源,自身又聪明且求知欲旺盛的少年的成长史,一切都从舅舅拿出的一小片钨条开始,他狂热的爱着化学,终于成为了一名神经科大夫。我原本认为这是一本绝好的轻度科普书籍和重度心灵成长史,可以拿给孩子看,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与实践精神,但我越往后读越汗流浃背,有关排除万难弄来氰化钾,浴缸里养大章鱼以及搞来放射性元素摩挲把玩等桥段让我决定还是把此书留给自己读,不给娃看也不做推荐,小男孩七八岁已然神嫌鬼厌,不知疲倦上天入地,要是再学了萨克斯的泼天胆量,虽然极有可能就此养成超强的动手能力与求真务实的理想三观,做爹妈的却只怕要短寿了,真是世间安得双全法啊啧啧
传记 科学 科普
未来简史 豆瓣
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7.9 (194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2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zui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2018年1月3日 已读
修行2nd,读前数章深感失望,是对人类简史的重复,论据论调论点如出一辙,逻辑可指摘之处亦大同小异,中间对宗教与各主义的分析有推陈出新的征兆,而后三分之一事关AI,超级算法与数据主义的论辩已经在太多书籍论文中见过熟悉容颜,不过三星略显冗长名气大于实质的一本书。但在阅读数据主义部分时,我突然意识到彻底的大数据挖掘与剖析是可以看透个人尚未看透的自我潜意识的,于是人类在积累足够信任这一系统后,大可放心的交出思考与决策的权柄,因为数据挖掘体现的是比你自己还懂你自己的本质决断。这样下去人类尚未死于超级人工智能,已被头脑退化彻底干掉了。这一观点的形成让我很喜悦,所以给此书加一星。讲真,读库有关人工智能那篇数万字中篇文章胜过此书多矣。
科普
囚徒的困境 豆瓣
作者: [美] 威廉·庞德斯通 译者: 吴鹤龄 中信出版社 2015
《囚徒的困境》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明了博弈论,是一部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体现在它以丰富的史料,开阔的视野和合乎逻辑的分析,以生动和直率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冷战的历史,核时代的策略游戏和冯·诺伊曼的生平。揭露了战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间的尔虞我诈,是一本关于博弈论及其在冷战和核军备竞赛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会历史教科书。
本书的视角十分广阔。作者围绕冯•诺伊曼的生平和博弈论这两条主线,实际上向读者展现了二战以后、冷战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矛盾和冲突,并试图分析其根源。这部书让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美国以至整个西方在战后围绕要不要发展原子武器,围绕关于“先发制人的战争”所展开的大辩论,比较详细地了解了20世纪60年代初震动全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的经过和内幕。
2018年1月2日 已读
修行1st,此书中规中矩,作为科普读物给入门者读基本足够,对基础的数学或经济学稍有涉猎之人,此书便太过初级。博弈论层面仅介绍几大基本范例与理论,并无继续深入。而冯诺依曼生平这一大卖点被处理的很难再浪费材料,可读性应远不止此。作者识见均不出色。应属美国亦不稀见的博而不专通识作者,除却胆量与中人之上文笔并无太多其余的家伙。好在并没浪费多少时间,毕竟说的是我很熟的东西,所以读得飞快。
科普 经济
人类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7 (587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2017年12月28日 已读
修行45th,序言那位说的很到位了,此书非通乃简,有针对性的选择领域与材料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此书标题不太衬,人类简史改为人类学心得会贴题很多。作者首先是个复古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认为从农业革命开始这世界就错了就被骗了,人类在发展技术在发达但人类远没有过的越来越好,田园牧歌的远古更理想可是再也回不来了,因为农业抢走了土地,也因为商业帝国和宗教三大向心力凝聚力太强。作者更是一个追求绝对意义普世公正的左翼思想者,要命的是,他还很悲观,于是读出很多白描时无能为力的悲苦。我极为欣赏作者广泛的涉猎与高超的写作技巧,但并不认同他的想法,更觉得他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硬伤。比如在共识作用这极为精彩的部分中将共识定义为建立在想象上的;由人类权益难选定标准推导出人类权益没有变好等等,此书乃启蒙之书:去想,别跟着他想
世界史 人类 历史 思想 科普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豆瓣 Goodreads
8.1 (146 个评分) 作者: 林欣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4
“哲学史写得这么浅白风趣八卦,你让我们哲学系的人还怎么混?!”
轰动豆瓣的奇葩之书,连续三年蝉联豆瓣电子阅读榜第一的神作
经作者全面修订后,2015年重新问市!
用穷凶极恶的吐槽和喜闻乐见的八卦,彻底瓦解你对哲学史的成见
翻开任何一页,都是欲罢不能的哲♂学♂故事
来吧,哲学家们!自己说说看,你们究竟都干了些什么?
——————
——————
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世界会不会是假的?
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梦中?
上帝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这个世界有没有终极真理?
……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翻开本书,从神烦的苏格拉底开始,彻底了解人类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穷尽毕生的经历和苦思后提交的最终答卷。
2017年11月14日 已读
修行40th,好的科普需要两方面都好,一是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玩杠铃如捻稻草,二是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助理解如春风化雨,这本书两头都不沾。总结各大家时颇有点以其昏昏使人昏昏,而试图有趣的时候读起来却好尬。作者是拼了命了,的确看得出写的很努力,只是有些大题材不是浅尝辄止者靠努力就能拼下来的
哲学 科普
科学也疯狂 豆瓣
作者: (美)埃德.里吉斯 译者: 张明德/等 1994
科学也疯狂
你想到太空去旅行、
定居吗?你听说过把身患
不治之症的病人活着就冷
冻起来,过若干年后用先
进的医学洛愈,使其起死
回生的事吗?你想象过由
计算机复制人的思维、情
感,存入软盘后抛弃原有
的肉身,成为可复制的智
能机器人吗?
也许你觉得以上种种
是“奇谈怪论”、“耸人
听闻”,但这正是美国科
学界的一批崭新的科学命
题,吸引大批科学精英呕
心沥血、殚精竭虑,即使
被斥为“发疯”也无所顾
惜!
本书中展现的当今世
界上最新的科学动态及研
究方向,无非是想昭示,
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
科学真谛的追求是永无止
境的,千百年来的历史也
证明,科学需要高瞻远瞩
和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
今天这些貌似“疯狂”的
科学有朝一日会成为造福
于人类的现实呢!
2017年7月27日 已读
休憩157th,极爽的一本书。疯狂科学家在全世界人心中的共识可在科幻小说电影中体现。他们不择手段,他们无视他人,他们无所不能。而科学标志性的小众特点使这种疯狂印象更加突出。本书就是记载这种疯狂。坦白说,没事去做个大规模爆炸实验那批人比胡乱解剖尸体研究冷冻永生那些位吓人多,疯狂多了
科普
剑桥五重奏 豆瓣
作者: 卡斯蒂 译者: 胡运发 2001
在《剑桥五重奏》一书中,卡斯蒂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和堆积半个世纪以来有关思维机器(thinking machine)实验的事实与结果,而是以一个数学家的丰富想象力虚构了一次特别的晚宴。晚宴发生在1949年的春夏之交,地点是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的一间房子——也就是本书主人公之一、晚宴的主人、小说家兼物理学家C.P.斯诺以前在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担任教师时的住所。应邀出席晚宴的有最早提出计算机可以复制人类思维过程的著名数学家阿兰·图灵、语言哲学家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和量子物理学家欧文·薛定谔以及遗传学家J.B.S.霍尔丹。即便是以今天的科学与文化眼光来看,这五位仍是世界级的科学和文化名人,甚至是巨人。品尝着美味佳肴,五位思想家围绕着“机器能思考吗”这一论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洋洋洒洒,畅所欲言,从机器和人脑的结构关系到机器对人类思维的模拟,从机器能否理解其自身的操作语义到为了模拟人类思维机器是否应该具备人类语言,以及机器如何学习语言,还有思维机器的社会性问题,如个性、认同性以及与思维机器相关的文化形态和社会规范等等。言之所及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2016年12月27日 已读
修行27th,此书提出的疑问远多于解释了的问题,作者科学造诣明显不足,这更像是一本开放式的书,作者触碰了尽可能多的点但都一触即走,的的确确引发了思考。作者偏向图灵略多,将维特根斯坦易怒暴躁的形象刻画的不讨喜,不过还算写实,但维在此书中被弱化为一个死扣“我不相信”四个字,咬着哲学字眼不松,看他的发言,与其说他是在论证这件事不可能,不如说是在论证这件事即使成功得到的也不是你说的那个东西 。书中五人各自从各自专业角度来讨论,以至于某些角度过于奇诡,反将正正皇皇王者之辩的方向变成一触即走的多个点之一,我觉得写科幻尤其是写AI背景科幻,可以来此书中找灵感,逮住一个角度可以生发出偌大一本厚书,不愿推荐此书,令你集启迪与迷惑于一身,作者实力不济且有时蓄意搅浑水,真正的open启迪要看会饮篇或是洞穴奇案啊!
哲学 科学 科普
机械宇宙 豆瓣
The Clockwork Universe: Isaac Newton, the Royal Society, an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爱德华·多尼克 译者: 黄珮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6
17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天才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骚动的年代。尽管自然与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被认为是上帝降下的惩罚,天文学和占星术也并未分家,但是人们也在这个莎士比亚世纪的尾声开始梦想秩序完美的世界。
伽利略、哈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当17世纪晚期绝大多数人仅看到分崩离析的世界时,世界在这群早期科学家眼中却有着完美的秩序。这群人是当时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他们笃信宗教,他们试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解读上帝的心意,并以此来认清楚这个世界。他们宣称,宇宙在表面的混乱下,其实像是结构复杂并运行完美的机械时钟。为此,他们大胆地进行科学实验验证事物的性质,透过望远镜向外观看探索广阔的宇宙,使用显微镜观察无尽向内探索微小的世界。他们处理了希腊人无法处理的运动问题,从伽利略一路到牛顿,他们启动按钮,让希腊人的静态的世界动了起来;研究了变化中的数学,发现运动定律。他们还探索无限的概念,研究无限大和无限小,发明微积分。尽管他们是带着宗教信仰,带着解读上帝旨意的目的去做着些事,并且他们的观念制造也充满了对立,但是他们的成果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也促成现代世界的诞生。
2016年12月15日 已读
修行25th,我们今日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简单定理,从无到有的过程实则是一段壮阔的史诗。现代世界在从布鲁诺被烧死到牛顿提出三定律之间的某个时间点静悄悄的到来。波义耳胡克牛顿莱布尼茨哈雷等一众如雷贯耳的名字与那治白内障用干粪,治病使用各种成分古怪包含大量分泌物代谢终产物的药膏人们基本不洗澡的肮脏污秽时代如同硬币两面,格格不入又浑然一体。像污黑恶臭的粪肥上开出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牛顿解读了整个宇宙来证明上帝的伟大,但他的体系布局中却没有上帝的位置。那孤高绝傲的头脑推理到后期自己已经控制不了前方是什么在等待,他只能战栗的写完自己的发现,然后给上帝一个用文字修饰而非缜密推理得到的评价。最后一个问题“真的,为什么有引力呢?”
甲骨文 科学史 科普
哈希的故事 豆瓣
Hash: The Secret and Chilling Story Behind the Drug's Deadly Underworld
作者: [英]温斯利·克拉克森 著 译者: 珍栎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9
大麻是一种利润丰厚的经济作物,全球的总产值超出玉米和小麦产值的总和。哈希(ha sh)是大麻的浓缩制品,由雌性大麻植物的树脂制成。它被视为最为社会所接受的娱乐性药物。据估计,哈希是全球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这个利润高昂的行业里充满了邪恶行径和犯罪活动,其触角伸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贫困的农民到职业犯罪分子,不计其数的人以此谋生。在这个阴森可怖的犯罪网络里,聚集着冷酷无情的毒枭、黑帮、商人和腐败的警察,甚至包括恐怖主义分子,他们为了达到攫取巨额利润的目的,不惜采取性利诱、恐吓、贿赂和凶杀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在本书中,曾著有大量犯罪题材纪实文学的英国畅销书作家温斯利·克拉克森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这项全球性的、价值数百亿英镑生意的阴暗内幕,书中的内容全部来自真人真事,绝无虚构。
2016年9月7日 已读
休憩121st,阅读体验低于预期,题目倒是噱头满满,读后所得最多的来自于对大麻规模的刷新认知,的确已经极为泛滥了!摩洛哥的大麻种植基础产业化与官方爱恨交织不忍释手的态度也着实耐人寻味。有关恐怖主义、黑帮、谋杀案与人体藏毒部分都是一些早就知道存在的东西。另外本书中称中国已经有了一些地下大麻农场,虽然严打,但规模仍在不断扩散,与我认知基本相符。理一理我的朋友,这群算是老实孩子的家伙,有过抽大麻体验的人大概也有十个,至于工作中听到的一些刺激故事那就更不必提了。总结一下吧,仍然不是一本严肃读物,算是厕所社科读物。
文化 新知文库 社会 科普
好奇年代 豆瓣
The Age of Wonder: How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Discovered the Beauty and Terror of Science
作者: [英]理查德·霍姆斯 译者: 暴永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5
《好奇年代》讲述的是科学史上的一段“接力”,它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是科学的浪漫时代。书中主角天文学家赫歇耳和化学家戴维,他们的发现是浪漫时代的代表,他们本人也是不同类型的“浪漫主义”科学家。《好奇年代》生动描述了浪漫科学时代的特征:为了好奇而追求科学发现,在科学发现里洋溢着热情和想象。那年月,诗人是科学家,大自然是他们神秘的缪斯女神。
2016年7月6日 已读
修行16th,威廉赫歇耳与汉弗莱戴维天才与勤奋的光辉人生,可亲可敬的卡洛琳终身任劳任怨的默默奉献,彼时那难得的全社会崇智尊知,脚踏实地的求知欲泛滥的大环境,以及诗人惊才绝艳才华横溢,与科学真实情况极度相符,表现出超越时代眼光的美妙诗句,真的好看,十八世纪末十九年代初的浪漫科学年代如在目前,风流人物一一登场,厚重之书如回百年之前,并不比从黎明到衰落逊色的杰出作品,强推。
科学 科学史 科普
数学爵士乐 豆瓣
Coincidences, Chaos, and All That Math Jazz
作者: 爱德华·伯格 / 迈克尔·斯塔伯德 译者: 唐璐 / 付雪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6
《数学爵士乐》是一本为那些永远好奇的心灵写的书,将一位教授对宇宙中隐藏的数学结构的理解以及一名诙谐的喜剧演员对事物的奇特感受融合到了一起。猴子通过随机敲击得到哈姆雷特的完整手稿,可能性多大?当无数个疲惫的棒球队员出现在一个无穷大的旅馆时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们的经理也跟着出现呢?有没有可能不脱掉裤子就脱掉有足够弹性的内裤?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还用敢作敢为的精神和泰然自若的态度来证明这一点——更不用提还用七幅大方的图来演示如何做。值得冒险一读。
作者在数学和逸趣之间跳跃,引出关于自然、艺术以及音乐的深邃思想。潜意识里对性感矩形的爱慕引领我们徜徉于希腊帕台农神庙,在德彪西的音调升降中我们又与它不期而遇,这一切如此令人心悦诚服,以至于从此以后如果不注意到它们隐藏的数学,美学形式都很难被考虑。这也是一本为那些着迷于各种奇怪谜题的人、狂热的数学爱好者以及恐惧数学公式的人写的书。
2015年4月6日 已读
修行11st,如此妙的科普实在太难,已经不下于从一到无穷大这类绝对经典,由小见大妙趣横生。两个作者自身的幽默素质是这本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夜总会表演喜剧,担任过脱口秀节目的独立制片的数学教授,简直是太诡异太萌了!
数学 科学 科普
十万个为什么 豆瓣
9.2 (67 个评分)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2
1980年《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进行第三次大修订,推出第四版。这次大修订,肯定了初版本的特色,否定了“文革”版本,大体上保持第二版的规模和创作特色,仍是14分册,仍是保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风格。第四版仍为14个分册,包括数学1、物理2、化学2、动物2、植物2、地学1、天文1、气象1、医学2。自1980年4月起至1981年10月出齐。这一版除拨乱反正了第3版受“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影响的内容外,还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1990年初,又着手编辑10个分册的“续编本”,于1993年3月一次出齐,同前14个分册合在一起,至此,《十万个为什么》第四版共计24个分册,包括数学2、物理3、化学3、动物3、植物3、地学2、天文2、气?2、医学4。
2015年3月6日 已读
修行6th,买给自己的新年礼物,80年14本加93年续10本,一共24本,读此书真是飞快,感觉每一页都唤起的童年狠啃若干遍的记忆,很多书很多事可以让我想起我的大学,只怕只有这本书能让我怀旧,想起我的小学,小学一年级坐在土房教室里看化学卷,漫画style的元素在当时的眼里真是可爱的无以复加,居然转眼小二十年了,我的时间啊,你们都去哪啦!所以决意留下它们,自己常读常新,以后还可以留给孩子看,经典就是问世三四十年,谈起给孩子的启蒙科普,名字还是绕不过去吧
科学 科普 经典
追踪进化论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格里穆 译者: 汪梅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追踪进化论》的传奇开场之际,您已身处其间:作为一名博物学爱好者,奉科学院差遣,倒溯三个世纪的时光,去观察,去实验,去跋涉。您的目标,是发现进化机制。您穿梭于光怪陆离的世界,遭遇种种巧合与必然:一只始祖乌、“露西”的骨骼、苏联生物学界的学阀、一头乱闯的矛尾鱼、短尾鼠的世世代代、贝格尔号的水手、异端分子和卫道士、烦人的突变果蝇,乃至矮种象和放屁虫……最终得以从内部探究、追寻生命科学这段令人回肠荡气的传奇。
与您交谈的人,是那些为自然史的书写暨物种起源之谜的解答做出贡献的人物:布丰、居维叶、拉马克、达尔文,等等。这些人物间的争鸣,标志着进化理论的进步,同时又令法国乃至国际科学界学派林立。对他们的想法,您或赞成,或反对,反正您得在这些辩论中采取您的立场。请您调动您的好奇心,运用您的逻辑思维,发挥您的勇敢果决,激活您的悟性,从而挫败那些虚假线索的欺骗。您的论说,能让您卓越的同行心悦诚服吗?而自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遇见形形色色的难题,您在经受这些问题的对质时,总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吗?
2015年1月13日 已读
休憩3rd,这种书真是太好玩啦!
科学 科普
啊哈!原来如此 豆瓣
Aha! Gotcha
作者: [美] 马丁·伽德纳 译者: 李建臣 / 刘正新 科学出版社 2008 - 9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作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趣味数学大师。他1914年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中学时代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代专攻哲学,奠定了他长于推理和思辩的思维特质。1936年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从事5年新闻工作,炼就了出色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其后一生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1年应征入伍服役4年,退伍后多数时间作为自由撰稿人以写作维持生计。1956年,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开设“数学游戏”专栏,并力邀马丁·伽德纳主持这个专栏,于是作者开始了在趣味数学园地的耕耘,不料这竟成了他的终生事业。他几乎是每月一篇,一口气为这个专栏写了25年。撰写的内容涵盖数论、几何、逻辑、排列组合、运筹、拓扑、统计、概率、悖论等各数学分支。下至数学基础知识、上至数学前沿最新成果他都有所涉及。因此许多大数学家都给予他高度评价。美国数学会也为他在数学传播中的突出贡献而颁发了最高荣誉奖。结集出版的趣味数学科普作品十几本,文字数以百万计,有的被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种外国文字。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局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篇章。而对于《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最好的评价就是:搜遍全球在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以这么轻松有趣的方式讲清楚这么困难的数学和逻辑问题。
2014年11月5日 已读
休憩95th,这本书以悖论为主,巧妙而不无值得商榷之处,配图其贱无比,读的非常快乐
数学 科普 马丁·加德纳
幻方与素数-娱乐数学两大经典名题 豆瓣
作者: 吴鹤龄 科学 2012 - 9
《好玩的数学(普及版):幻方与素数:娱乐数学两大经典名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百变幻方——娱乐数学第一名题,对古今中外在幻方研究中的发现和成果有极为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娱乐数学其他经典名题,包括数学哑谜、数学金字塔、素数、完美数、自守数、累进可除数,以及“数学黑洞”现象、重排九宫等问题。
2014年7月12日 已读
休憩61st,即使是深爱数学的我也已经对无穷无尽的幻方审美疲劳了,这套丛书无幻方不成活的架势让我非常不爽
数学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