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大泡沫 豆瓣
作者: 俞天任 2012 - 1
《大泡沫: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人惊讶地发现,亚洲的日本人开始组团横扫欧美的奢侈品店。日本人的千金一掷在美国表现尤甚,夏威夷海滩上到处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日本人,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人买走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也被索尼拿下了。有资料说,到1980年代末,全美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难怪美国人惊呼:“日本人要买下美国了!”仅仅五年后,形势逆转——楼市崩盘、股市低迷、通货膨胀、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经济持续衰退已出二十年,仍不见底。瞬间繁华,宛如梦幻。一切竟源于80年代中期一场秘密会议所签署的协议——广场协议。
重新回顾广场协议的历史过程,了解广场协议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关各国在广场协议达成时所采取的对策中有哪些值得重视的经验教训,对理解中国、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所面临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事实上,中国当前的处境、中国经济的特征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所面临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走势性命攸关。中国,的确是时候该从日本的经历中汲取一些教训了。
2015年12月23日 已读
休憩126th,这段历史在经济史与二十世纪整个历史中都至关重要,作者写的明白不?明白,虽然出于通俗读物考量,分析的部分少,很多地方没说透,个别历史事件定性或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依然好读,适宜任何人来读一读,了解这些事。可读性方面,因为有趣的点较少,好读而无爆点,作者的储备量虽然写书足够但游刃有余谈不上,因此比起参谋和浩瀚大洋是赌场要逊色几分,实际上,作者在这个题材上应该放弃自己的一贯写法,往门口野蛮人那种全面深入叙述的方向上扭,他没有这么做,可惜可惜
俞天任 经济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下 豆瓣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激荡三十年》修订版。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作者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2015年11月8日 已读
修行28th,读大败局时,常感觉潘宁,李经纬,仰融等几位列于德隆三株秦池之中颇显突兀,自身无事,全因时代拨弄而终无所得,与做法不见容于任何时代的其他几位大有区别,读完此书,感觉位置更加公道,改革开放到2008这三十年是不断的修改调整大原则大背景的时期,是无法预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蛮荒草野时期,能立住脚的自有可取之处,而气运更加重要,倒下的,也未必是错误的,只是生不逢时而已。说实话此书读完更多的是无力感。你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过去了没有,虽然目前企业生存环境远较当年合规而有秩序,但是,这个但是永远存在,在中国,运行的是另一套逻辑啊。
吴晓波 商业 经济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上 豆瓣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4 - 7
本书是《激荡三十年》修订版。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作者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2015年11月8日 已读
修行27th,读大败局时,常感觉潘宁,李经纬,仰融等几位列于德隆三株秦池之中颇显突兀,自身无事,全因时代拨弄而终无所得,与做法不见容于任何时代的其他几位大有区别,读完此书,感觉位置更加公道,改革开放到2008这三十年是不断的修改调整大原则大背景的时期,是无法预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蛮荒草野时期,能立住脚的自有可取之处,而气运更加重要,倒下的,也未必是错误的,只是生不逢时而已。说实话此书读完更多的是无力感。你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过去了没有,虽然目前企业生存环境远较当年合规而有秩序,但是,这个但是永远存在,在中国,运行的是另一套逻辑啊。
历史 吴晓波 经济
大败局2 豆瓣
作者: 吴晓波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大败局2》解读九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是如何陨落的?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航母,为何会彻底沉没?股市庄家如何布下资本迷局?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房地产最大的黑马失陷何处?最低调的钢铁公司如何迎来最致命的打击?中药业的领头兵因何溃不成军?资本狂人究竟是在点燃全民的热情,还是在玩火自焚?
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2015年11月3日 已读
修行26th,质量明显好于1,更加贴合国情地气,此书中多位企业家多家大型企业倒在政府关系层面,自身一片生机盎然却因中国特色而崩盘于一旦,更有在政府高官推动下骑虎难下不得不跨越式发展,导致无以为继,本大有可为的局面变得满盘皆输,可知做事之难。而如斯轻易结束一个庞然大物更让人对中国市场上的企业不安。读毕全书,一是为仰融的无辜而深深惋惜,李书福冷手执个热煎堆,二是孙宏斌真他妈是个人物
吴晓波 经济
郁金香热 豆瓣
Tulipomania :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Flower & the Extraordinary Passions It Aroused
7.8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迈克·达什 译者: 冯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5
世界上最受人追捧的花朵及其掀起的非凡热潮的故事
在17世纪30年代,成千上万的荷兰人被卷入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交易热潮中。
他们之中既有腰缠万贯的富商,也有沿街叫卖的小贩。
他们投机的商品既不是石油,也不是黄金,而是刚刚从遥远的东方引入荷兰的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精妙雅致的花朵——郁金香。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稀有郁金香球根的交易价格甚至可以超过一栋阿姆斯特丹的房产。
很多人一夜暴富,但是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
郁金香市场从顶峰到彻底崩溃只用了不到一年,给参与者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本书作者迈克•达什通过追溯这场不可抑制的繁盛和接踵而至的毁灭性的崩盘,优美得呈现了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代风貌。
(达什)凭借其讲故事一般的生动文笔,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喧哗燥热、烟雾缭绕的哈勒姆酒馆……本书无愧于对郁金香这种非凡花朵的一次华丽的致敬。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次对人性中的贪婪无度和自欺妄想的迷人探索,同时也为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美好事物而致敬。一部让人不忍释卷的作品。
——德博拉•莫盖茨
扣人心弦……丰富有趣的细节描写。
—— 《卫报》
2015年8月1日 已读
修行21st,作者篇首提及一种经济观点:郁金香热可能不是投机,是市场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正常反应,作者不置可否,然后描述了这需求是如何从爱好者收藏家扩展到花商花贩,继而扩展到市井走卒然后坍缩回爱好者收藏家,供给如何从母根到子根到期货最后回到母根的,这需求本身的病态扩张就是投机的表现,类似的事情史不绝书,今年股灾事件的发展过程往里一套若合符节,可惜人们都以为自己只会赚不会赔,总会找到另一个傻子接盘,可惜他们没有,书里有趣的知识点很多,郁金香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深远意义写出来了,这部分内容在郁金香传播到荷兰后变得没存在感,因为荷兰人只是爱美,黑死病和对艺术美丽的追求给了他们动力,所以创造出了投机的土壤,这样的事情还会一次次重复下去的,人们不会学乖,最后慨叹一下,君子兰巅峰价居然到过二十万,85年啊
历史 经济
大败局 豆瓣
8.1 (23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 1
这是一本放在手上令人发烫的书!一个个国内著名得很很著名的企业,突然在它们“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的震撼。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派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 年代,未知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搜狐视频独家在线观看地址:
http://store.tv.sohu.com/web/content.do?pid=1006486&vid=486155&productId=740
2015年2月26日 已读
休憩17th,以为德隆已经值得惋惜,谁知又可惜过德隆者,牟其中史玉柱这类自取灭亡者自不必说,爱多实实在在可怜可叹,秦池与三株的一触即倒更是有着参考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此。
吴晓波 经济
曾经德隆 豆瓣
作者: 王世渝 2008 - 6
《曾经德隆》主要内容:世渝作为中国最早的股份制改制、资本市场发展的参与者和德隆高管之一,以其亲身经历和多年的思考写了这本《曾经德隆》,非常难得。有实践、有理论的人和有实践、无理论或者有理论、无实践之人写出来的东西差别很大,世渝应该是有实践、有理论的这一种。这种感受、这种认识是一个不参与市场、不参与实践,只知道站在市场旁边对企业、对企业家指手画脚的人写不出来的。《曾经德隆》的用意很清楚,它是希望借德隆事件让中国去思考用什么方式来造就中国的大企业和强大的金融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国有企业改革从松绑扩权、两步利改税、企业承包到股份制也有二十多年了;中国的民营企业从个体户、前店后厂到参与各行各业,占有市场经济半壁江山也有近三十年了;中国金融业从银行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创立发展也近二十年了。我们希望更多各行各业的参与者、实践者都拿起笔来,追忆过去、总结历史、关注现实、警示未来,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015年1月8日 已读
修行3rd,波澜壮阔,一页一惊,鲜血淋漓,苦痛交集。英雄造时势少见,时势造英雄则多,时势毁英雄则多而且多。唐万新德隆坐庄之事必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逐渐开始驰骋梦想不断洗白大做实事之时撞上冰山,的确可惜。每个人都需要他的时代驰骋,时间轴平移两三年,唐万新今日就是你我仰望的神,王世渝向宏尽数是行内大咖,对此人推崇如此必有根据,本书中记叙的言论有一半为真此人已经是超一流高手,可惜可惜,可惜啊。金融圈尤其是投行圈其实很小,顶尖人物无非那么些位,如今向宏跟着刘长乐,王世渝手扣三百亿美金的盘子,他们都想和唐万新重整河山,可惜唐万新沉寂下去了,毕竟,理念超前性优势很小了,市场也不再是一马平川,没有竞争对手,我们只能扼腕叹息,重复那无数个假如,回忆悲壮英雄倒下前的风采
投资 经济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豆瓣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德温·勒菲弗 译者: 丁圣元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2010 - 11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一本精彩的人物传记,记述了一位几百年一遇的金融市场交易与投资天才——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1940年)的人生、梦想、事业和财富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
当事人回忆往事的年岁在45、46岁(1922-1923)。他从14岁开始从股票经纪行营业部的小伙计做起。很快便专门从事交易。他的一生既以交易为事业而追求事业成功,又以交易为依托而满足远超过温饱水平的生活需求,股票、商品的交易和投资是他人生的全部基础。45、46岁年华,正是事业兴旺、思想成熟、年富力强的好时候。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2015年1月7日 已读
修行1st,利文斯顿长于价值投资,阅读市场信号,是天赋,也是经验积累日益老辣才使他那样厉害,这本书综合起来就说了三件事,第一,历史信息很重要,第二,价值投资很重要,第三,别信内幕消息。在中国股市,基本面分析基本上毫无用途,内幕消息泛滥成灾信不过来,所以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变成了利文斯顿对自己心态与公众心态的分析部分,而投资心得这些黄金内容有参考价值的只剩下了最简单的分析历史信息这一点,中国股市是神奇所在,其重要性自不必说,无先例可循,跳脱于一切经验心得之外更是神奇,所以我感觉炒股在中国始终是一种投机行为,而非投资,这本书依然极好,光为轶事就值得一读。而且很难读后无所得,至于所得为何,因人而异
传记 投资 经济
博弈论 豆瓣
作者: 让・梯若尔 / 朱・弗登博格 译者: 黄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 10
尽管《博弈论》对于那些已经对博弃论有所了解,希望学习更多的博奕论知识而不用上一门正式课程的研究者有用,或是作为一本参考书和部分文献的导读,但它基本的任务还是作为一本博养论课程的教材。我们集中于介绍概念和一般性的结论,更多地使用“简化的例子”而不是具体的应用,而那些被我们选择使用的应用则是用来显示理论的力量的;我们没有对任何具体领域内的应用给出全面的叙述。绝大多数的应用来自于经济学的文献,我们希望我们的读者将来能够成为经济学家。不过,我们也包括进了一些来自政治科学的例子,因此《博弈论》可能也对政治科学家有用。
2013年12月17日 已读
修行140th,很久没有读充实自己,自我提升的书了,德语不算的话,之所以选择这本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比较轻松的开头,我很擅长这门科目,有些吃不饱
博弈论 经济
货币战争 豆瓣 Goodreads
5.4 (109 个评分) 作者: 宋鸿兵 中信出版社 2007 - 6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这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这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
2012年12月17日 已读
作者是个聪明人,故事被做的很好看,建议作为小说而非科普读物阅读,网络都市小说作者需要boss时可查阅此书,包管大部分读者不明觉厉~
科普 经济 金融
货币金融学 豆瓣
作者: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译者: 郑艳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货币金融学》(第七版)在保留了前几版作为畅销书的优点的同时,在教材的每一部分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并尽可能用2002年底以来的数据对上一版的数据进行了更新。事实上,这也是作者所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
2012年3月31日 已读
真好看,要是我看过就都能记住该多好
经济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