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
陈寅恪诗笺释(上下) 豆瓣
作者: 陈寅恪撰 / 胡文辉笺释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 6
陈寅恪诗是陈寅恪研究中最有意趣的课题,透露出陈氏专业学术背后的精神世界,既是陈氏本人的“心史”,也可视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心史”。不仅如此,陈诗还是一位最擅长“以诗证史”的学人的“诗史”,是一位有充分史学自觉的通儒对现代历史的观照和理解,代表了他那个古今纠缠、文化与政治交织的思想世界。
2021年6月2日 已读
修行24th,因余公大作得观此书,心悦诚服之中自觉对陈公了解深入一层。过往读陈公全集,诗词部分过目而忘,一为兴趣不在此,二为深觉陈公并不重此道,大率信笔为之,故而建国前之诗用典多重复,结尾多哀鸣一番老耄衰盲,少名句名篇,且有失于套路。经胡公此书细理,方觉内战以后陈诗为史料,为慰藉,为发泄,亦为妙用古今之典譬喻时事之典范。该阶段典故重复变少,有重复处亦集中在高寒,炊剑,淅矛,局棋几处,其愤懑压抑如履薄冰可见一斑。胡公学问通达且下苦功,注释及描述时事分寸到位详简有度,无余公过度引申之病。合余公心态与胡公注释则足矣。除诗与释,此外全是心痛,一个让国学研究院学生目为“极度幽默”的陈先生,一代宗师国学巨匠,一生逢厄不得桃源,诗词之中除却凄苦悲凉生不逢时别无他物,唯有一声长叹。
历史 文化 文学 胡文辉 陳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豆瓣
9.8 (10 个评分) 作者: 陈寅恪 商务印书馆 2011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2013年9月23日 已读
修行110th,回杭州火车上读完,三联版本已经读过,此为二周目。唐代政治一部分已经烂熟于心,隋唐制度渊源部分还有感觉从未读过的部分,读书不细如我,需要付出几倍于他人的努力,才能有所小成啊!
历史 陳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