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集外集 豆瓣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6 - 6
2020年8月2日 已读
休憩126th,大先生未入集文字的合集,未入集本身就说明些事,或不太满意或不太重要或话题体例与其他差别较大,所以这一本在大先生自己作品里应该算是中等而下,但我却不由得很欣赏它。因为自嘲一诗在此卷中,也因为开篇作,大先生1903年22岁时写的有关斯巴达人精神一篇,热情饱满元气淋漓磅礴大气,可以看出大先生文字功夫实在不错,更能看出大先生毕生没改的热情种子,妙哉。
杂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2020年7月31日 已读
休憩122nd,大先生辞世前文章合集,包含对抗日统一战线的捍卫文,也包含与延安文艺方针截然相悖的观点展示,一如既往的推介着苏联版画左翼作家,和异见者针锋相对的刚,但是不重要,合上这本书时,我只记得那几句话“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他人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我一个都不宽恕”,长声喟叹抬起头来时,这些话也都忘完了,只剩下大先生僵卧病床时夜中醒来,叫许广平开灯,因为“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因为我要过活,这也是生活呀,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这一切多美好啊,请停留下吧,大先生还有多少事没做,怎么甘心啊……怎么甘心
杂文 鲁迅
三闲集 豆瓣
7.7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1932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32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三闲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匪笔三篇,某笔两篇,述香港恭祝圣诞,吊与贺,“醉眼”中的朦胧,看司徒乔君的画,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通信(并Y来信),太平歌诀,铲共大观,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革命咖啡店等内容。
2020年2月28日 已读
修行24th,革命性的《无声的中国》出自此书,开窗需拆屋顶之经典妙喻出自此书,我深爱的血迹书写将变色而文学如白骨可凭借其永久傲视少女颊上轻红亦出自此书,还有世界不与我同死希望在于将来,还有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后来发现错了,还有怀抱梦幻遇到实际便被放逐只余下索寞,信息量大到浓稠欲凝,正如那浓到如酒令人微醺的寂静一样。所以在某个时刻,与大先生心领神会,懂得了何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杂文 随笔 鲁迅
南腔北调集 豆瓣
8.8 (1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8
《南腔北调集》收入作者自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8日所写的日记。作者生前未发表过。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曾据手稿出版影印本,其中1922年部分因手稿失落付阙。1959年、1976年我社两次出版排印本,并将许寿裳所录存的1922年部分片断补人,作为附录。1981年据此编入《全集》,并加注释。
2020年2月25日 已读
修行23rd,13年读过一遍,观当时短评自觉汗颜,彼时只见热闹不见门道却故作俨然似知者语。此书应是大先生最重要一本作品,其属文态度“笑骂自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热骂,使敌人因此伤死而自己不卑劣,观者也不觉污秽”;其对于小说看法“正直叙述现实的相互关系,毁坏虚伪幻影,使读者对现存秩序永远的支配起疑”;其作品定位“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这些重要内容尽出此本之中,警句“失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等等亦出于此本,世人提起大先生首先想到《呐喊》或《野草》,实不可谓知几,而此书被重视却长期因为“第三种人”相关种种,引申辽远,与大先生何干?不过他人与我亦无干,重读此书只深为六年前自己而羞,所以读书需细需切中肯綮,而经典不妨常读常新,可明道,可见自己,不可不知
杂文 鲁迅
准风月谈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2月16日 已读
修行19th,此书是在当时政府命令要求莫谈国是只谈风月后形成的,大先生集了些边角料凑了本书,当然再凑也是鲁迅不是周迅,通篇没有今天天气哈哈哈,而是在讽刺帮闲、与人笔战以及批评社会问题,只是的确没有把矛头对准政府而已。大先生颇似令狐冲,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此书失了强大对手,名篇警句都少,把禁止女人养公狗以防【】之事都拿出来以小见大一番,足见其无聊赖,大先生是斯巴达战士,是闲不住的,于是磨刀霍霍突袭了猝不及防的施蛰存,虽然对方十分认真且有理有据的进行了回应,而大先生自己先偷换概念又引错关键例子,大先生依然用战斗的丰富经验不依不饶穷追猛打的扣帽子打棍子纠缠了小半本书,虽然当时没有赢,但是终于在文革期间把施先生打倒了,可见大先生是战士,战士也使撩阴腿。全书最好看是后记,信息量与文字俱佳,记于只谈风月时
杂文 鲁迅
而已集 豆瓣
9.2 (42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所作杂文二十九篇。附录一九二六年的一篇。鲁迅在本书《题粹》中说明了本书题名的用意:“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修行11st,此本在大先生作品中横向比较,其实很不够看,其为人所知也多是因那篇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和酒的关系。因而读此书时并无不时扣卷而起兴奋走动,也无不由自主的击节赞叹之类事情。倒是再度理解了大先生穿越时空的深刻,“事后众生相”以及“可恶罪”今天何尝有半分不同呢?
杂文 鲁迅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 8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看题目似是一部探讨鲁迅小说艺术的评论集,其实却与《鲁迅的故家》为一路,所着重处仍在“写园及其周围”,“写两部小说里的人物时地”, 也即“记述而不造作”。书中所讨论的小说限于《呐喊》《彷徨》,加上一部被归类为散文集的《朝花夕拾》,对其中出场的各色人物进行原型索引,背景事迹考证,但绝不落入冬烘的实证派。表面上是索引考证,实则着意点染风俗,介绍有趣的土物方言,又围绕诗与真实的关系等小说艺术问题,偶于一二处略作点评,见解精辟,常能一语道出别人未见之鲁迅小说的佳妙处。
2017年1月9日 已读
修行2nd,全书均为对鲁迅小说的人物与情节相关做一点小考证,帮助读者了解更多,点评少而精要,很见力度。值得提的有四点:1、药一篇中安排一个革命者的血被蘸馒头吃,肯定是大先生有意为之,且很重要。知堂评论的轻描淡写,这是写作三观的大差别。2、每次提到老爸,知堂都用“鲁迅的父亲”代替,令人齿冷。3、彷徨中《弟兄》一篇,知堂没有评论一个字,只是引用了那段时间的旧日记,极为可惜。4、最后附录中知堂把日记中有关鲁迅的部分摘录了出来,庚子年十二月一则“大哥归来,喜出望外”,令我心情复杂,欲语不能。人事乖离白云苍狗,何至于是?如是而已。
周作人 文学 鲁迅
唐宋传奇集 豆瓣
作者: 鲁迅校录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 11
《唐宋传奇集》(共2册)内容简介:《唐宋传奇集》8卷,鲁迅先生校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唐宋人所作传奇小说48篇,初版分上下两册,由上海北新书局于1927年12月、1928年2月先生出版。1934年5月再版时合为一册,改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唐代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佳作,其中名篇如《长恨歌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等,不仅为后世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其本身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生辉的明珠,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人承唐余绪,所作传奇虽较唐代逊色,但其中一些历史人物题材的篇章,如《杨太真外传》、《赵飞燕外传》等,也都是可读性强、流传颇广的作品。鲁迅先生的这个选本取舍有序,择目精审,校勘详细,被公认为数十年来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选本之一。书末附有先生自作《稗边小缀》一卷,对各篇作品生平事迹及故事源流有精详的考证和阐述。
2014年8月17日 已读
休憩77th,戏法人人会变,各自巧妙不同,唐宋传奇卷帙浩繁,就看选者眼光如何,这样看来,此书上佳
古典 文学 鲁迅
且介亭杂文 豆瓣
8.7 (18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近几年来,所谓“杂文”的产生,比先前多,也比先前更受着攻击。例如自称“诗人”邵洵美,前“第三种人”施蛰存和杜衡即苏汶,还不到一知半解程度的大学生林希隽之流,就都和杂文有切骨之仇,给了种种罪状的。然而没有效,作者多起来,读者也多起来了。
2014年3月18日 已读
修行23rd,病后杂谈绝赞,只是先生这样平和而不厌其烦的写实在不算常见,所以我珍惜。日前读唐诺,这个永远悲观而忧虑着的大叔说他读鲁迅的时候,觉得鲁迅用时代的声音取代了自己的声音,这是他的选择。带着这种思路去读且介亭杂文,不觉侵略性刺骨,反而读出很多悲凉,很多伤感
杂文 鲁迅
热风 豆瓣
9.0 (2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2014年1月21日 已读
修行10th,对大先生印象越发鲜明,也理解了今日为何有还原一个真实大先生之声浪。大先生之卓尔不凡过人之处不需细说。单看大先生之杂文,不观其人其行,犀利有之刻薄有之深邃有之,全面客观就绝对没有。相反,很多杂文中用的是标准论战写法,选择性失明非常显著。大先生未必真如此想,只是激进之时,激进之势,又持激进之观点,属于可以理解的问题。但是这些文章想传世,成经典只怕只有三分之一不足。又及,如果大先生不是身处该时该地,就凭一句,“中国仁人志士或许也是有过几个人的,然而与中国历史并不相干,因为历史结账不能像数学一样精密,只能学粗人算账,四舍五入,记一笔整数”,就值左右开弓一万四千个大嘴巴。若论大先生精深奥妙与选择失明并存之代表,首推此书《热风》
杂文 鲁迅
伪自由书 豆瓣
8.5 (15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鲁迅经典杂文集,收录鲁迅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及一些笔战文章。冷嘲热讽讥评时政,文字曲折而犀利,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
——《观斗》
“聪明人不吃眼前亏”,亦古贤之遗教也,然而这时也就“幽默”归天,“正经”统一了剩下的全中国。
——《从幽默到正经》
2014年1月19日 已读
修行9th,真正细细的读大先生,才发现我之前形成的思维定势全然不对,大先生固然是在任何战场都不愿退却,必然死战到底的真战士,但是其文风是间接而非直接,是讽刺而不是直斥,这一点对我来说可是新东西,此书中大先生与人笔战的话题之丰富让我叹为观止,大到民族危亡小到举例不慎,一律喷之,so nice。另外近日与人交恶,不是大事,但是我读书这件事被指责为中二的刷存在感,这句话还是让我很不舒服的,想必修养还不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就不能多几个和我一样把看书当做纯爱好,不赋予任何高大上含义的人吗?坦白说那哥们除了为人处世让我感觉看不惯以外,见识和阅读量都挺不错的,呵呵,呵呵
杂文 鲁迅
华盖集 豆瓣
9.4 (6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4
《华盖集》收作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九版次。《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灵,牺牲谟,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忽然想到(五至六),杂感,北京通信,导师,长城,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和“系”,咬文嚼字(三)等内容。
2014年1月17日 已读
修行8th,如果有本书最体现鲁迅先生杂文的犀利锋锐和刻薄,那就是这本了,简直读到爱不释手,对这样的作品多评价都是虚的,大家请来读吧!一句“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了他们的奴隶。”so shock!
杂文 鲁迅
花边文学 豆瓣
8.1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花边文学》作者鲁迅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上开头的,集一九三三年之所作,就有了《伪自由书》和《淮风月谈》两本。后来编辑者黎烈文先生真被挤轧得苦,到第二年,终于被挤出了,鲁迅便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新任者不能细辨,依然常常登了出来。一面又扩大了范围,给《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小品文半月刊《太白》之类,也间或写几篇同样的文字,聚起一九三四年所写的这些东西来,就是这一本《花边文学》。
2014年1月16日 已读
修行7th,阅读大先生的作品继续下去了~这本文章都非常短,不过也未必每篇都短小精悍,好看的短杂文务必三言两语把问题交代清,再淡淡丢出一句话令人浑身一悚,这本书里能做到这点的并不太多,未来的光荣,谩骂等几篇不错。我所欠缺的,就是写画龙点睛之短句的能力
杂文 鲁迅
野草 豆瓣
9.5 (23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2013年11月21日 已读
修行134th,彼时大先生白话文已臻绝顶。这本书是我爹私人藏书中唯一一本鲁迅,我六七岁的时候读过一次,不过必然是有读没有懂,今天读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昨晚读到手心出汗心绪波动,另外这绝对不是肾虚的表现,我的损友们。最喜欢的是大先生借以自况的复仇者I,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其次是立论,寥寥几笔白描,爽快淋漓,还有相当几篇感觉没有理解或者没有理解到位,大先生的书,也不是只读一次就可以的
散文 鲁迅
朝花夕拾 豆瓣
9.2 (385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 4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2013年11月12日 已读
修行132nd,这本书其实应当是单纯的回忆文章,间或出现的讽刺或者影射也应该只是大先生偶然一笔,没有打算深化下去写,后世神经过敏难免有些解读过度,而我在这本书里只读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爱玩爱闹爱看画,有着小孩子标签一般的爱憎分明而易于转变的童年大先生,至于对中医和二十四孝的批驳也只是有一说一,并没什么扩大打击范围的想法,还是那句话,这是本非常单纯老实的回忆散文集
散文 鲁迅
呐喊 豆瓣
9.5 (45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013年11月6日 已读
修行129th,小说写到这份上,已经无话可说,读每一篇都要击节大赞一个好字,最喜欢的,反而是最写实,最无弦外之音的社戏。另外,大先生小说拿底层人开刀的频率真是略高啊,那时代的底层人无力阅读,也无力还手,讽刺他们又有何意义呢,名垂千古的阿Q正传,空前绝后的好,但是读来,确实有点不舒服,这个问题也不是两三百字说的清楚的,有空码长文给自己看吧
小说 鲁迅
故事新编 豆瓣
9.4 (22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2013年11月4日 已读
修行125th,北大周末文化市场这封皮的鲁迅全集26本150块入手,贵贱不拘,品相和内容真是赞。也不怪初高中语文课本将迅哥儿言论大卸八块尽情引申,他的弦外之音总是那么强,我很爱这种讽刺,无论是神来之笔的女娲胯下衣冠小人还是直截了当不做掩饰的鸟头顾颉刚,这本书我读的极慢极慢,非常快乐,最爱理水,补天,不喜略浅薄的出关,非攻
小说 鲁迅
南腔北调集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南腔北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2-1933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 包括《我们不再受骗了》,《听说梦》,《为了忘却的记念》,《关于女人》,《沙》,《上海的儿童》,《火》,《论翻印木刻》,《家庭为中国之基本》等。
1932年2月编定,收入了1932年至1933年间创作的杂文51篇。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2013年8月1日 已读
修行97th,目前三闲二心外加这本,最喜这本,文章虽大多平平无惊人之处,所谈问题也不大,却是时时在有理有据的批判着的,而且为了忘却的纪念和与杨邨人公开信二文都是上佳,前者有血有泪,句句刺骨,后者姜桂之性尽显,大义凛然,深喜此书,此外,五讲三嘘集中张若谷不直一嘘直启笑傲江湖一梗
杂文 鲁迅
二心集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二心集》收录了鲁迅先生1930年到1931年所作的杂文三十七篇,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段》译文一篇。作者于1932年8月将版权售予上海合众书店,同年10月初版。
2013年7月31日 已读
修行96th,读此书过程对大先生之评价先急遽下滑后强势反弹,作为开篇文和最具力度一篇的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篇给我印象非常不好,大抵可归纳为:梁实秋说鲁迅翻译质量不高,鲁迅不服,并将梁的反对硬译,批评鲁迅不通顺偷换概念为视达重要于信,将蒋先生的合理批评视为恶意攻击而非批评建议,最后最严重的是,梁实秋认为文学内涵广袤,无产阶级文学可占有一席之地,鲁迅先生非要说无产阶级文学将是阶级的全部,呵呵后。好的是后来很清楚的看出鲁迅先生只是战斗时发出的过激言论和气话而已,他实实在在还是个明白人,存在的问题他心里有数,关于翻译的通信一文在今天都具有很深的参考价值,大先生只是不忿自己被梁实秋先生,赵景深那样他看不起的人批评,才会将回击置于道理之上,大先生可不是李克忠,这也正是有血有肉的大先生可爱之处吧
杂文 鲁迅
三闲集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1932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32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三闲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匪笔三篇,某笔两篇,述香港恭祝圣诞,吊与贺,“醉眼”中的朦胧,看司徒乔君的画,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通信(并Y来信),太平歌诀,铲共大观,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革命咖啡店等内容。
2013年7月29日 已读
修行95th,光靠臆测真不能了解任何人,印象中大先生攻击性极强,加以不轻的强迫症,与林语堂先生还为了战时文学能不能幽默能不能脱离革命谈艺术大战一场。读完此书才发现大先生处于那种有趣的境地,有人写信指责他诱惑人革命,有人撰文指斥他在革命的时期还谈文艺。大先生老实不客气一一回应,明确表示艺术的革命比革命的艺术要好,不必时时地地革命,让我着实有点惊奇。不过也就惊奇了一下而已,因为我一直觉得笔仗打多了很难一直李克忠,总会有负气的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时候的,而且所有辛辣的讽刺都免不了尖酸刻薄,大先生其实不能免俗,平视他就好了
杂文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