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金陵五记 豆瓣
作者: 黄裳 金陵书画社 1982 - 6
2018年11月2日 已读
休憩312nd,黄裳先生的好处一在书话,二在身为记者多年经历多积累下来的满腹掌故,当真论起文笔不过中人,那篇有名的“老虎桥边看知堂”实在写的很一般。为何想拿他来评论一番呢?此书中黄裳先生也去寻找王安石故居了,凑巧今年一整年我的床头书都是花随人圣庵摭忆,其中访安石故居一则我十分喜欢,对比之下比起本家黄濬,黄裳太不够打了。巧的是,此书里还津津乐道写了不少阮大铖,哎哟我久知此人大节有亏但腹中有料,没想到这么好,诗作不在晚唐诸大手之下。黄裳一书勾起两个大节有亏的大才子来,可谓奸人引子书。此书五记可按时间区分,建国前十分好读,文革前什么玩意,文革后聊胜于无。南京真是个美妙的城市,太多历史,太多典故,当真“请君莫负金陵酒,霜月今宵亦倍妍”、“一林明月碧如此,六代寒山青不言”
文化 随笔 黄裳
故人闲话 豆瓣
作者: 黄裳 2011 - 3
《故人闲话》内容包括:一九四六年在南京、关于鲁迅先生的遗书、老虎桥边看“知堂”、齐如山的回忆、寻找自我、南开忆旧、记者生涯、在三里河、谈何其芳、卞之琳的事、更谈周作人、温特、忆师陀、悼风子、驶翁遗札、郭沫若、朱佩弦、茅盾印象、许寿裳……
2017年7月25日 已读
休憩155th,此书不劣,持观以消永日不觉光阴虚耗。然期望过高则大可不必。黄裳能力实为有限,识见不精不透,文字功夫一般的很,老虎桥知堂偌大个好题材写的毫不着力并无可观。回忆名人中细节部分大为可读,评人论事则又以政治为褒贬准绳,无趣的很,我最喜欢部分是日记相关内容,大有刀枪剑戟之气
随笔 黄裳
书香琐记 豆瓣
作者: 黄裳 2011 - 3
《黄裳作品系列:书香琐记》包括:第一辑小品;负暄录;闲;闲情;品茶;洒话;茶馆;做文章;秋山图;蟋蟀;家谱;照相;橙子;怀油条;十年旧梦;旧时月色;中秋随笔;冬日随笔;辽远的记忆;湖楼题壁等等。
2017年7月24日 已读
休憩153rd,此书颇有可观之处,如篇幅劈削去一半质量当卓然上升一个境界,自我重复现象太过严重,一个段子讲两次三次犹有可恕之道,讲五遍六遍只能请你去死。黄老于书还是很懂很爱的,但他历史也想谈谈,戏曲也想谈谈,每样又谈不出什么东西,浮皮潦草,书中还自述读他人小品文觉浅,真夫子自道也
随笔 黄裳
书之归去来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黄裳 中华书局 2008 - 1
书中收录文字,一类乃“书的故事”,如《古书的作伪》、《谈“善本”》、《谈“题跋”》、《谈禁书》、《书痴》、《上海的旧书铺》、《访书记》等,娓娓而谈,风雅有致;一类乃怀人之作,追忆与巴金、俞平伯、沈从文、郑振铎、朱自清、冰心、废名等现代名家之交往,前辈风流,跃然纸上。又有数篇辩驳文字,以存历史真貌。
二十馀年来,黄裳先生著述联翩,每每为读书界称赏,尤为不少青年读者爱重。本书从作者的十馀种著述中草选精华,辑为一册,展页览读,当怡然畅心,庶几可免搜检之劳。 书中文字,一类乃“书的故事”,如《古书的作伪》、《谈“善本”》、《谈“题跋”》、《谈禁书》、《书痴》、《上海的旧书铺》、《访书记》等,娓娓谈来,风雅有致;一类乃怀人之作,追忆与巴金、俞平伯、沈从文、郑振铎、朱自清、冰心、废名等现代名家之交往,前辈风流,跃然纸上。又有数篇辩驳文字,以存历史真貌。
2017年7月16日 已读
休憩146th,黄裳文集中最好一本,黄痴于书,多年眼见耳闻手摩挲,上天入地寻钱买,当真所知颇多情真意切,这部分文章是他特长也是读他作品最大的乐趣所在。可惜此老论史论事均属三流水准,有记者常见的广而不精毛病,因此文至论辩之处,立刻令人摇头,持论正时亦搔不到痒处,颇令人不耐
书话 随笔 黄裳
笔祸史谈丛 豆瓣
8.6 (9 个评分) 作者: 黄裳 北京出版社 2004 - 1
关于民主自由的定义,当也有百家说法,绝非仅是两家。可否也一句白话以蔽之曰:能让百姓说真话,也就实现民主自由了,也就反而能够真正地国泰民安了。
书中从雍正王朝时的吕留良谈起,详细地介绍了清王朝统治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笔祸案。
同时透过各个事件,阐述与之相关的情由与特点。
2013年5月13日 已读
修行73rd,黄裳亲历文革全程,不幸的失去了几乎全部藏书,而幸运的保全了生命,全书内容表面是清雍乾两朝文字狱,实则笔笔敲山震虎,作为普及读物非常好,在这里推荐孟心史先生关于宁古塔吴兆骞案的几篇论文,顾贞观与纳兰性德唱和之诗词妙绝
历史 大家小书 黄裳
旧戏新谈 豆瓣
作者: 黄裳 北京出版社 2003 - 1
我们的文化在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至今仍然不衰的当推元曲,蒙它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戏剧依然多姿多彩。曾几何时,戏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京韵大鼓、川剧秦腔、河南梆子、昆曲评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这部《旧戏新谈》在今天看来,戏依然是旧戏,谈也似乎成了"旧谈",但其实并非如此,他的观点依然新颖,可谓历久弥新。
2012年2月5日 已读
黄裳好就好在见识广博,坏就坏在思路狭窄很多问题议论不到位,如果他单写怀旧文,成就会远胜唐鲁孙,这本评价旧戏的集子写的是非常不错,真是吃过见过的主,但是议论就有点不成了,例如明武宗和刘瑾之间信任依赖的关系被他想当然的理解为从头到脚武宗都一直被刘瑾压制敢怒不敢言,这都不值得吐槽,还有对项羽闻楚歌而心乱的评价是【一个被人民爱戴的领袖怎么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担心呢?】,我真就不理解,为啥一个被人民爱戴的领袖的大本营就不必担心被攻陷呢?另外读他的书长了见识,新安天会这出戏真值得吐槽啊!袁项城也是一代枭雄,晚年屡屡做蠢事,真是很像王莽,得志前后判若两人,脑子完全不见了
随笔 黄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