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o - 标记
九人 豆瓣 Goodreads
The Nine: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the Supreme Court
8.5 (36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弗里·图宾 译者: 何帆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一向鲜为人知。1979年出版的《最高法院弟兄们》,刻画了伯格法院的大法官群像,讲述了许多重大判决的幕后隐情。《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则将视角转向伦奎斯特法院与罗伯茨法院,客观叙述了1980年至2007年间,在堕胎、民权、政教关系等议程上,最高法院内部观点交锋与立场变化的历史。专栏作家杰弗里•图宾通过采访现任大法官与70多位法官助理,以人物列传形式,描述了伦奎斯特、奥康纳、罗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亚等大法官的个性、理念与成长经历,生动阐释了大法官们的个人偏好、政治派别与判决意见间的关系。该书几乎涉及最高法院近17年来所有重要判决内幕,捎带穿插了联邦党人协会、美国法律与正义中心等保守派组织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名畅销书作家,图宾善于拿捏材料,讲述故事,许多珍闻轶事,经他的生动笔触娓娓道来。人们将会在这本书中读到:亲手将小布什送进白宫的奥康纳,最终为什么与总统反目成仇?同性恋法官助理如何改变了最高法院的法律文化?为什么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那么厌恶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却拒绝将其推翻?克林顿总统为什么最终放弃提名一位政治家出任大法官的想法?右翼保守派势力为什么要坚决抵制艾伯特•冈萨雷斯与哈里特•迈尔斯这两位铁杆保守主义者出任大法官?托马斯大法官为什么在庭审时一言不发?图宾的细节刻画,完美呈现了大法官们黑色法袍下的另一面:肯尼迪的闷骚、伦奎斯特的“赶时髦”、斯卡利亚的孩子气、奥康纳的突发奇想、托马斯的特立独行、布雷耶的长袖善舞、苏特的隐士气质。也正因于此,《纽约时报》才将本书作为2007年的十大好书予以推荐。
2010年5月15日 想读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蔡智恒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5
这一刻她的眼神,对我而言就是永恒。
一个是聪明大方、总是有莫名预感的大眼美女;一个是体贴诚实、偶尔讲冷笑话的腼腆男孩;二人在一次校园十大美女选拔赛中结识。
他们的约会,没有一般世俗的追求手段:留电话,夸大的恭维之词,轻挑的行事挑逗或激烈的情节发展;但有的是互相之间莫名的默契,不经意的会心一笑,还有暖暖的甜蜜在二人之间暧昧流动……
她的眼神闪亮如同星星。往后的时间,我和她这两条线的轨迹将会是如何呢?
这没有说出口的爱情,这动人、让人留恋的爱情,最后会是喜剧还是悲剧收场?
2010年5月15日 想读
陌上花开 豆瓣
6.7 (12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 9
民歌很少精雕细琢,却犹如浑璞玉,自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语出肺腑,相较精雕细琢的文人诗,另有一种特殊魅力。让我们回归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缓缓归》直到《陌上花开》,只有在安意如的传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
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本书在追寻古典诗词的浪漫足迹,沉醉唯美爱情的旷世韵味。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胜于言传 豆瓣
作者: [英] 瑞蒂希 (Redish.J.) 译者: 王冬妮 2009 - 5
《网站内容制胜宝典》主要介绍如何撰写网页内容和如何布局网页元素。《网站内容制胜宝典》为网站内容的创建和修改提供了相应的策略、过程和方法,帮助设计人员对网站内容进行计划、组织、撰写、设计和测试,并提高网页易访问性,从而吸引用户浏览网站。《网站内容制胜宝典》适合网页内容编写人员、网页设计人员等参考。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一目了然 豆瓣
作者: Robert Hoekman 译者: 何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 1
《一目了然Web软件显性设计之路》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与丰富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掌握显性设计的精髓,可轻松熟练地设计出简单易用的基于Web的软件。.
我们的用户在众多的竞争中选择了我们基于Web的软件,并投入了他们的金钱和宝贵的时间。作为回报,他们希望能满足需求并推动工作而不感到乏味。事实上,用户应该在离开电脑时仍能感到系统会有效、自觉、敏捷地运转!..
幸运的是,这一切都是可能的,而且并不复杂。我们只需要从显性设计起步,做到以下几点:
·提供用户所需。
·让初级用户迅速转变为中级用户。
·尽可能地防止出错,如出错也应友善处理。
·精简和优化交互与任务流程,让最复杂的软件也能变得清晰可理解。
·为支持特定行为而设计。
·持续优化我们的流程与程序。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交互设计之路 豆瓣
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
作者: 库帕 译者: Chris Ding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 3
本书是基于众多商务案例,讲述如何创建更好的、高客户忠诚度的软件产品和基于软件的高科技产品的书。本书列举了很多真实可信的实际例子,说明目前在软件产品和基于软件的高科技产品中,普遍存在着“难用”的问题。作者认为,“难用”问题是由这些产品中存在着的高度“认知摩擦”引起的,而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今软件开发过程中欠缺了一个为用户利益着想的前期“交互设计”阶段。“难用”的产品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最终也将导致企业的失败。本书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让人信服地讲述了由作者倡导的“目标导向”交互设计方法在解决“难用”问题方面的有效性,证实了只有改变现有观念,才能有效地在开发过程中引入交互设计,将产品的设计引向成功。
本书虽然是一本面向商务人员而编写的书,但也适合于所有参与软件产品和基于软件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的专业人士,以及关心软件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现状与发展的人士阅读。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About Face 3 交互设计精髓 豆瓣
作者: Alan Cooper / Robert Reimann 译者: 刘松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 11
本书是一本数字产品和系统的交互设计指南,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交互设计过程、原理和方法,涉及的产品和系统有个人电脑上的个人和商务软件、Web应用、手持设备、信息亭、数字医疗系统、数字工业系统等。运用本书的交互设计过程和方法,有助于了解使用者和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而更好地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全书分成3篇:第1篇描述了“目标导向设计”,详细讨论了用户和设计的过程及思想;第2篇讲的是交互设计的原则,可以帮助您在较高层次上去把握设计;第3篇则介绍具体的细节方面的界面设计原则。
本书结构清晰、深入浅出,是一本难得的大师经典之作。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数字产品和系统的交互设计师、用户界面设计师、项目经理、可用性工程师等,以及目前正在学习交互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等。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下一轮全球趋势 豆瓣
作者: 罗伯特·夏皮罗 译者: 刘纯毅 中信 2009 - 8
在这本《下一轮全球趋势》中,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罗伯特·夏皮罗为我们展望了三股力量——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及美国作为单一超级强权的迅速崛起——造成的具有非凡意义的重大变化。你本人以及子女能够获得何种工作?医疗卫生方面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你的安全有多大保障?答案取决于你身处何方,其对不同国别的依赖程度更有甚于今天。
·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经济规模不断扩展,起码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美国还将作为唯一超级强权,继续在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美中两国将会成为全世界不可或缺的两大经济体,共同主导全球化进程。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绝大部分重工制造岗位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服务岗位,将会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持续转移到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罗马尼亚、土耳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将会面临真正的经济衰落前景,退休养老制度必将遭遇严重问题,在全球经济及地缘政治的边缘化道路上越滑越远。
·所有主要国家——美国、欧洲诸国、日本及中国——都将面临医疗领域的严重问题,整个世界难以避免遭遇能源供应与气候变迁危机。
如果把可能出现的恐怖主义灾难这个变数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中来,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将会成为现代社会最具挑战性的历史阶段。规划未来蓝图时,充分考虑这些深刻的全球性发展变化,无疑是极其必要的。罗伯特·夏皮罗的《下一轮全球趋势》独具慧眼,是你为将来规划打算的宝贵锦囊。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世界是弯的 豆瓣
作者: David M. Smick 译者: 陈勇 中信出版社 2009 - 6
在这本书中,斯密克以“内幕知情者”的角色引领我们“穿越”中央银行家、财政部长甚至总理的私人办公室。他揭示了今天的风险环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次贷危机是潜在的更具破坏性灾难的象征。他深入探究了萦绕着我们每个人头脑中但却无法想明白的问题:为什么“沸腾的大锅炉”——中国,它会生成一个巨大的泡沫?日本家庭主妇已经掌控了她们国家的储蓄,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需要一种“大框架思考”的金融政策以引导危险的巨额资金?在今天变幻莫测的经济中,事情到底发展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长尾理论2.0 豆瓣
The Long Tail: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 More
作者: [英] 安德森 译者: 乔江涛 / 石晓燕 中信出版社 2009 - 5
《长尾理论2.0》是克里斯·安德森对所有问题最明确的回答。在此书中,他详细阐释了长尾的精华所在,揭示了长尾现象是如何从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矛盾中产生出来的。长尾现象虽然是明显的互联网现象,但其商务逻辑本身,却是从工业经济中自然而然“长”出来的,网络只是把酝酿了几十年的供应链革命的诸多要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了。同时,长尾理论转化为行动,最有力、最可操作的就是营销长尾,通过口碑营销,长尾理论将在不可能情况下实现销售。所有的行业都有无限多样化的顾客。品种多样化趋势推动了从机构到个人的权利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控制着网络对话的人不是营销人员,而是用户。营销长尾带来了可信任的、真实的、自然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众的意见,并最终影响到21世纪消费者的行为。
建议所有的商务人士都仔细研读这本“杰出而又及时的著作”。长尾理论是众多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它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带动新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而长尾理论的影响不仅限于企业战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故,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唯有充分利用长尾理论的人,才能在未来呼风唤雨。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长尾理论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Long Tail, The,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 More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轻公司 豆瓣
作者: 李黎 / 杜晨 中信出版社 2009 - 7
《轻公司》解读了在互联网和IT技术越来越充裕的环境里,传统的商业法则是如何被打破,而新的商业法则如何建立起来的过程。大量生动翔实的采访,为我们构筑了互联网和IT技术影响下的未来商业趋势。李黎和杜晨在《IT经理世界》上发表了一篇封面报道《轻公司》后,迅速在传统行业及互联网行业产生极大反响,无论是老牌的传统企业、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商,都视这篇文章为新商业宝典,甚至有业界人士评价,这篇文章拯救了中国的电子商务。“轻公司”一词也在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商业峰会和媒体上,成为商业精英们讨论的焦点。
其实,对轻公司的讨论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子商务领域,而是在互联网和IT技术充裕的环境里,对中国未来商业趋势的全景式解读。
在《轻公司》的文章之后,作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轻公司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调研。作者走访了中国各行业、超常规成长的创业型企业,包括淘宝、京东商城、李宁、迪士尼、VANCL、苏宁、国航等公司,它们都是在中国资源过剩的背景下,从最靠近市场的地方用互联网抓获客户,然后进行资源的反向匹配。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免费 豆瓣
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里斯·安德森 译者: 蒋旭峰 / 冯斌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 》这本书,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究竟什么是免费商业模式?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说法,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这是数字化时代一个独有特征,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巨量的新经济,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对我们个人来说,“免费”是一种涤荡旧有思维的商业体验,而对企业来说,“免费”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法则,一种可以改变旧有发展模式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动力机器”。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未来是湿的 豆瓣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莱·舍基 译者: 胡泳 / 沈满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5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
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2010年5月12日 想读
1Q84 BOOK 1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新潮社 2009 - 5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村上春树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1Q84
2010年5月11日 想读
往事并不如烟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7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
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2010年5月11日 想读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2010年5月11日 想读
台伯河边的爱情 豆瓣
作者: [德]延·孔涅夫克 译者: 张世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2l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4年度德语文学入选作品。1968年,维兰德带着对意大利的憧憬来到罗马任教,在纳粹德国空军服役的经历给他带来不少麻烦,而他则沉浸在狂热的文物搜集中;迷惘、不安的妻子埃丽诺在这陌生的城市里踏上了寻找自我的道路,爱上了热心“革命”的大学生卢卡……而他们的儿子——“我”在台伯河边经历了懵懂的初恋、青春期的苦闷和成长中的种种荒唐。在这部家庭和爱情悲喜剧中,作者也描绘了二战后德国和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林林总总。
2010年5月11日 想读
大变法 豆瓣
作者: 叶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 4
2010年5月10日 想读
直觉 豆瓣
作者: 彭妮·皮尔斯 译者: 王志宏 2009 - 3
《直觉:开发你的内在智慧》中介绍了简单易懂的十步法则,引领人们进入直觉世界,让人们觉知日常生活的每一瞬间,享受更纯美的生命。作者彭妮·皮尔斯深谙心理学、东西方哲学、宗教、形而上学、商务等各领域知识之精髓。书中,她深入浅出地引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活泼的实例则展现其灵性的成长。直觉之花瞬间怒放,生命之焰悄然临在:一切都已然消失,只有当下与直觉共存,不再有疑问,只有觉知与不惑。
你是否正在追寻更丰富、更圆满的生活方式?你是否正在寻找更精微、提升的灵性方向?《直觉》是你最好选择,就让它带领你的脚步吧!
2010年5月10日 想读
盛世中国 豆瓣
2009 - 3
《盛世中国:隋唐卷》是本丛书的第二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伟大的一个太平盛世——东土大唐和它的先声——杨隋王朝,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盛世中国》丛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个主要盛世(秦汉、隋唐、两宋、明朝、清朝)的起源、发展、高潮、衰落、灭亡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其政治管理的出色、军事外交的强盛、文化科技的辉煌。
本丛书作者基本上以著名的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硕士为主体,以及部分专业作家和知名撰稿人组成,知识广博,史料丰富,秘闻多见,故事精彩,且观点、见解把握到位,可读性强;兼之语言流畅,文笔生动,佳句不断,通俗易懂,是一套不错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普及读物。
2010年5月1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