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心的经典 豆瓣
作者: 圣严法师 2010 - 9
《心的经典+禅的生活(套装共2册)》包括了《禅的生活》、《圣严法师讲心经:心的经典》。《禅的生活》主要是阐发在现实中怎样过一个禅者的生活,如何看待时间、空间,如何认识真假、来去,如果放下尘缘,安顿心灵,如何透过琐屑的尘世过上洒脱自在的生活。
《圣严法师讲心经:心的经典》《心经》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虽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却是最精要的佛法概论和最佳的修行实践指南。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心经》是最容易学习最容易持颂的经典,通过它可以掌握佛法的根本义理,在生活中开显出心的智慧,跨越有限的生命时空,开创无限的人生旅程。
圣严法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声音依然亲切圆润,极富感染力。有如智慧的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田,洗涤我们的灵魂,澄净我们的心灵,获得生命的享受和升华。
2014年1月19日 已读
本书包含圣严师父在不同时间、三个地点对《心经》的讲解,面对大众,深入浅出地阐释《心经》所揭示的大乘佛法的般若空慧、介绍其中的人类观、宇宙观、因果观与成佛之道。不落两边、亦不执于中间以及依靠戒定慧的修行来空掉“我”,这些道理被反复讲述,是一位已证悟的智者对广大众生的谆谆教诲。因内容比较浅显,所以对五蕴十八界的阐释无法完全透彻,这就需要自己再多看其他书来解惑。关于“色”与“空”之间“即空而有,即有而空”的辨证关系的说明对我启发很大。顶礼师父!
佛教 佛法 圣严法师
百法明門論講錄 豆瓣
作者: 釋繼程 法鼓文化 2009 - 4
百法者,即一百種法;明者,智慧之義;
門者,進入之義;論者,三藏之一。
若能通達百法,便能進入大乘智慧法門。
《百法明門論》是四、五世紀時,為有「千部論主」之稱的印度世親菩薩所造,由唐代玄奘法師譯。全文只有五百四十多字,是《心經》的兩倍,為唯識法相宗的重要論書之一。
本論是世親菩薩將《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的六百六十法,簡化為一百法,可說是唯識名相的提綱。內容將宇宙萬有分為五位百法,即:心法(八種)、心所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及無為法(六種)。全論宗旨,主要說明「一切法無我」;如果能袪除對「我」、「法」的執著,即能契入如來藏性。
本書為繼程法師講解《百法明門論》要點的集結,透過法師清楚而有條理的解說,讀者能很容易地掌握唯識學的核心;如果能真正地理解百法名相,也就能窺見宇宙人生的真相了。
唯識百法:從佛教心理學悟入無我法門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世親菩薩依《瑜伽師地論》要旨,將唯識學簡化為五位百法;當初學者掌握住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及無為法的歸納架構,便能進一步深入經藏,洞察宇宙萬法的緣起。
繼程法師以「一切法無我」為核心,為現代人簡介一百個佛學名相,特別著重於「五十一心所法」的講解,引導讀者觀察、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動與作用——積極啟發「善心所法」的無盡潛能,有效降低「煩惱心所法」的負面影響。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东方出版社 2012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是南怀瑾先生关于《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部分的讲录,共20讲,约34万字。南先生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开篇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种障碍,启发学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他认为《瑜伽师地论》非常注重因明(逻辑),告诫修行者在学习时要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分析归纳。针对学佛修持者修行时存在的问题,他强调,不论是修哪一种宗教哪一门派,都应先通晓教理,理解其中真义,但又不能仅把教理当做知识学术去研究,而是应注重真修实证,随时随地用功勤修观行,通过修定做工夫将所学佛理证到实际理地;学佛修持的道理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
佛說入胎經今釋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指导 / 李淑君 译著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1987 - 8
你投胎前認識自己的父母嘛?
你投胎時經歷了那些過程?
你往胎時身心如何變化呢?
《入胎經》一千多年來,未曾受到應有的重視。它蘊含了人本位的生命形成的身心科學。同時涉及到習氣轉化,超凡入聖的關鍵。
有關【胎教】部份,乃心理學家周勳男先生從三千多年前說到現在,融匯東西醫學有關胎教與胎養之精華。
為人父母者不得不讀;對身心科學有興趣者,更要讀一讀。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豆瓣
作者: 宣化法师 1998 - 2
《学人文存李零自选集》内容简介: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顿,而学术的规律是“渐”的。基于这个“渐”的规律,出版人便有义务在当代学术的积累与整理上做一份工作,以助成学术之进步。这是我们出版此丛书的初衷。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新学人。他们大多有过对社会动乱与变革的体察,受过“西风”渐欲迷人眼的种种思潮的冲激,有过放眼望洋的蹈厉,亦有过躲进小楼的沉潜。他们在80年代初崭露头角,继而渐趋成熟。90年代以来,这批学人更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对新世纪的学术前景作了从容的思考。由此我们也就有理由期望他们在步入下一个世纪的时候,成为新世纪通博的学术大家。这样的大家是现代化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因为一个民族,在其步入现代化的时候,倘不能对自身的存在作出健全、合理的解释与肯定,那便是崩溃的开始。学人的使命,究其根本正在于作出这样的解释与肯定。我们不能在拥有了技术之后却失去了精神。这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是可堪忧心的问题。
僧伽吒经 豆瓣
译者: (北魏)月婆首那译 1900
又名 大集会正法经
2012年6月25日 已读
“有诸众生我说生苦,而不听受老苦病苦,忧悲之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死灭之苦。”
佛教 佛法 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豆瓣
作者: 宣化法师 2008 - 8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主要内容:我们所有听《金刚经》的人要把身体变得像金刚那么坚固,把志愿和心都像金刚那么锋利,你的智慧要像金刚那么光明,一定要领受这个般若的妙量,你身体力行,才朋般若波罗蜜多——才能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