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沉默 豆瓣
沈黙
8.4 (52 个评分)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水福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5
《沉默》是日本文学大师远藤周作的经典杰作,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此版《沉默》为精装典藏版。
远藤周作是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20世纪天主教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沉默》堪称战后日本文学代表作。(格雷厄姆·格林)
《沉默》这部非同凡响的杰作,忧郁、冷峻、深沉、雅致,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约翰·厄普代克)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筹划23年,投入350万美金,至今仍没找到完美呈现《沉默》的方式!
-----------------------------------------------------------------------------------------------------------------
《沉默》内容简介: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海边的村庄,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洛特里哥偷渡日本,暗查恩师因遭受“穴吊”而宣誓弃教一事,因为这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中,不只是个人的挫折,同时也是整个欧洲信仰、思想的耻辱和失败。
在传教与寻访的艰难过程中,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所有的两难情境都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行更深层且更现实的思索,最终,他仿佛也走过一趟恩师的心路历程,获得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向无边苍穹敞开了心扉……
2014年9月25日 已读
文字瘦削,意涵丰富,这是一本令人流泪动容的书。对"神的沉默"的反复追问,大概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必然会碰到的问题,但洛特里哥神甫所寻找到的答案,却是只有经历了肉体和精神上巨大苦楚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的。一切苦难并非为了验证信仰,而是要证明,什么是信仰。值得所有具有宗教情怀的人一读。
外国文学 宗教 小说 文学 日本
The Way of Zen 豆瓣
作者: Alan Watts Vintage Books 1999 - 2
After D.T. Suzuki, Alan Watts stands as the godfather of Zen in America. Often taken to task for inspiring the flimsy spontaneity of Beat Zen, Watts had an undeniably keen understanding of his subject. Nowhere is this more evident than in his 1957 classic The Way of Zen, which has been reissued. Watts takes the reader back to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Zen in the conceptual world of Hinduism, follows Buddhism's cours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Mahayana school, the birth of Zen from Buddhism's marriage with Chinese Taoism, and on to Zen's unique expression in Japanese art and life.
As a Westerner, Watts anticipates the stumbling blocks encountered with such concepts as emptiness and no-mind, then illustrates with flawlessly apt examples. Many popular books have been written on Zen since Watts' time, but few have been able to muster the rare combination of erudition and clarity that have kept The Way of Zen in readers' hands decade after decade. --Brian Bruya
In his definitive introduction to Zen Buddhism, Alan Watts explains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his ancient religion to Western readers. With a rare combination of freshness and lucidity, he delves into the origins and history of Zen to explain what it means for the world today with incredible clarity. Watts saw Zen a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gifts of Asia to the world,” and in The Way of Zen he gives this gift to readers everywhere.
2014年6月30日 已读
一直拖延着没做完读书笔记,所以之前未标已读。这几天得开始做,否则印象就不深了需重读。但重读此书肯定也会是愉快的体验。不清楚作者本人是否是皈依了的佛徒,但在字里行间,能体味出他对禅法的深深信仰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这是与佛学学者的文字决然有别的。禅宗的源流和法脉、历史相当复杂,但他讲得非常清晰易懂且有趣。虽是为西方读者而写,但在今天,对于已与国学和宗教失联的多数中国读者,这本书也非常适合。五星推荐!
佛教 哲学 宗教 美国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豆瓣
作者: Graham Greene Penguin Classics 2004 - 9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James Wood
Scobie, a police officer serving in a wartime west-African state, is distrusted — being scrupulously honest and immune to bribery. But then he falls in love, and in so doing, he is forced to betray everything he believes in, with drastic and tragic consequences.
2014年5月22日 已读
开始喜欢格林。跟《恋情的终结》一样,我对故事的情节不怎么有兴趣,但被主题所吸引。比伯格曼的“上帝的沉默”深入了一个层次,这本书探讨的是宗教在实践层面上的问题:如何在实行责任与同情的时候不去违反教义呢?主人公就死于这样的追问,因为他发现不可能有圆满的答案,便只好选择了为他所违反了的那些教义而殉道——以自杀入地狱为代价,让自己的困境不再困扰他所爱的人和上帝。那些涉及宗教情绪的心理描写抓人并且可信,而且格林对英语的运用相当看似随意而实则精妙,他的修辞能力相当地强大。这是一本可以反刍很久的书。
外国文学 宗教 小说 文学 经典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豆瓣
作者: Graham Greene Penguin Classics 2003 - 2
Unabridged on mp3 audio disk. How does good spoil, and how can bad be redeemed? In his penetrating novel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Graham Greene explores corruption and atonement through a priest and the people he encounters. In the 1930s one Mexican state has outlawed the Church, naming it a source of greed and debauchery. The priests have been rounded up and shot by firing squad--save one, the whisky priest. On the run, and in a blur of alcohol and fear, this outlaw meets a dentist, a banana farmer, and a village woman he knew six years earlier. For a while, he is accompanied by a toothless man--whom he refers to as his Judas and does his best to ditch. Always, an adamant lieutenant is only a few hours behind, determined to liberate his country from the evils of the church. On the verge of reaching a safer region, the whisky priest is repeatedly held back by his vocation, even though he no longer feels fit to perform his rites: "When he was gone it would be as if God in all this space between the sea and the mountains ceased to exist. Wasn't it his duty to stay, even if they despised him, even if they were murdered for his sake? even if they were corrupted by his example?" As his sins and dangers increase, the broken priest comes to confront the nature of piety and love. Still, when he is granted a reprieve, he feels himself sliding into the old arrogance, slipping it on like the black gloves he used to wear. Greene has drawn this man--and all he encounters--vividly and viscerally. He may have sai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was "written to a thesis," but this brilliant theological thriller has far more mysteries--and troubling ideals--than certainties. --Joannie Kervran Stangeland
我之宗教观 豆瓣
作者: 释印顺 2011 - 10
《我之宗教观》是印顺法师阐明自己宗教观点的重要文章,集中论述了宗教的意义、特质、本性、价值等问题。本书以此文开篇,并以之作为书名。书中还收录了论及儒、道两家的重要文章《中国的宗教兴衰与儒家》、《修身之道》、《人心与道心别说》等。
2014年5月8日 已读
印顺法师对儒释道三教的精通和贯通实在太让人佩服了(一部分原因可从《我怎样选择了佛教》一文中找到)。在这本书所收的前四篇文章中,体现得比较多的是他对儒释两家的义理的恰当对比与深刻理解。其中《修身之道》对儒佛两家修身的基础、层次、路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辨析,其中穿插着对空性、菩提道等佛教概念的阐释,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佛教 印顺法师 宗教
成佛之道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释印顺 中华书局 2010 - 6 其它标题: Buddhahood Road (by injection of the) [Paperback]
《成佛之道》综合佛法精要,开显成佛坦途,乃印顺法师博览法藏之心得。全书分为偈颂和释文两部分,先以偈颂总摄成佛之道浅深之义理,再循序用现代汉语一一加以解说。颂文要而简,利于读诵与记忆;释文浅而详,利于明解与会通。
禪門修證指要 豆瓣
作者: 聖嚴法師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1 - 4
以路標為目的地是愚癡,不依路標所指而前進,更加危險。
本書的編著,是以「述而不作」的態度,介紹禪門的重要文獻,逐篇從藏經中抄出,予以分段、分目、標點,並且抉擇取捨節略而加上我的附識。一則節省讀者的時間,能在數小時之中,一窺禪籍精華的原貌。二則便於闡揚禪籍精義的大德,輕易地得到已有新式標點的教材課本。三則使得有心於禪之修證的行者,在見地上有所依憑。四則是向已是禪師或將要成為禪師的大德,在鍛鍊法將及勘驗工夫方面,提供參考的資料。當然,最重要的,本書的編著,是給讀者看的,更是給我自己看的。我將置之於案頭,攜於行囊,溫習再溫習。
--聖嚴法師(本書自序)
景德传灯录译注(全五册) 豆瓣
作者: [北宋]道原 译者: 顾宏义 2009
《景德传灯录》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为禅宗灯史。内容叙述禅宗师徒相承的语录和事迹。从过去七佛,至五代文益的法嗣,凡一千七百零一人,附有语录者九百五十一人。道原称,灯能照暗,祖祖相授,以法传人,譬犹传灯,故以此作为书名。本书问世以来在佛教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引出了禅宗一系列的灯录著述,为禅宗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实,而且为宋代以及以后有关学术思想史的撰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式。
无镜 (2010) 豆瓣
其它标题: Mirror of emptiness
无镜
2010/彩色/HD/藏语/中英文字幕/120分钟
拍摄地点:四川
作者:马莉
发行:高群书
2007年女性导演马莉深入到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藏区,将镜头对准了位于四川石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的一座寺院——色须寺,一座普通的藏传佛教寺院。
影片以色须寺为中心,以闭关院、密宗院、辩经院、大法会、天葬台等为观察点,着重通过五个喇嘛、一个天葬师和一个还俗僧人不同的经历和讲述,真实的记录下了高原上人们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信仰,展现了极端生活条件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影片对高原生活、藏传佛教、寺院僧人的关注,既有意境高远的宏观架构,又有细腻生动的微观刻画。在拍摄过程中,导演以其真诚和执着第一次用镜头叩开了闭关院那从不开放的神秘小门,亲身采访了已闭关两年甚至闭关十七年以上的数位修行喇嘛。同时摄制组还恰逢一年一度的万人大法会盛事。
作者阐述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摄制组吃住在寺院里,与喇嘛和信众们感同身受。高原人需要寺庙,因为它保卫着他们的生活,也保卫着他们的心灵。高和寒,决定了土地上的孤单。月亮在黑夜的寺的上空,时明时暗,一夜又一夜。常常我会觉得,我置身的这片高地,没有历史,也没有时间。
马莉:
1975年出生于浙江诸暨,纪录片导演。曾就职于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导演工作。2001年到北京,作为职业纪录片导演,先后为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吉林卫视等传媒机构制作大量纪录片。
作品年表
无镜(2010)
京生(2011)
存斋随笔 豆瓣
作者: 熊十力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8
该书是熊十力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写成于1963年。远东出版社曾出过单行本。作者以随笔为名,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而都无体系、无组织,随时随机而写。该书以新唯识论重释十二缘生,对于今日学术思想之研究亦多有参考价值。
序:读熊十力札记
题记
自序
存斋随笔卷一
略释十二缘生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吕澂 中华书局 1979 - 8
中国佛学是随着由印度传来的佛教而产生的一种宗教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原有的思想相接触,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的新学说。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一方面,印度发展着的佛教思想仍在不断传来,给予了它持续的影响,另方面,已经形成的 中国佛学思想也逐步成熟,构成了如天台、贤首、禅宗等各个体系。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豆瓣
作者: Mircea Eliade 译者: Willard R. Tras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7 - 10
A noted historian of religion traces manifestations of the sacred from primitive to modern times, in terms of space, time, nature and the cosmos, and life itself. Index. Translated by Willard Trask.
The Meaning and End of Religion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Wilfred Cantwell Smith Fortress Press 1991 - 1
Wilfred Cantwell Smith, maintained in this vastly important work that Westerners have misperceived religious life by making "religion" into one thing. He shows the inadequacy of "religion" to capture the living, endlessly variable ways and traditions in which religious faith presents itself in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Affair 豆瓣
作者: Graham Greene Penguin Classics 2004 - 8
Penguin celebrates the centennial of Graham Greene's birth with commemorativeeditions of his greatest works.
2014年3月16日 已读
蛮奇妙的书,仅从情节来说,这个写于六十年前的故事早就是滥觞了,但读到了最后1/4甚至1/5时,突然有一种类似于伯格曼电影的情绪出来了。除了对上帝的质疑和诘问,对爱与恨的追问、探讨以及强烈的自我反省也给故事增加了丰厚度。此外,以简洁明晰的文字连缀起的颇有华丽感的句式,以及精巧而又绝不拖泥带水、不给阅读造成障碍的叙事结构,都足以使这本书成为文学写作的范本读物。
外国文学 宗教 小说 文学 英国
玄奘之路 (2011) 豆瓣
9.0 (46 个评分) 导演: 金铁木 演员: 王新源
玄奘法师,可谓当今中国最为著名的僧侣。但他的出名不是因为其上求佛法的献身精神以及莫测的修为,而是源于那部声名远播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可是在《西游记》中,三藏法师玄奘却被塑造成一个内心左右摇摆,时刻愁容满面,思乡、独断、畏惧等世俗情感于一身的绵软和尚。人们赞叹大闹天宫、行侠仗义的孙悟空同时,免不了贬损奚落白胖和尚唐僧。然而真实的玄奘法师又是怎样,却鲜为人知。
纪录片《玄奘之路》尽最大努力为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玄奘法师,为求了义的大乘佛法,他不顾朝廷的禁令偷渡玉门关,穿越雪山荒漠,前后历经十九年时间,足迹遍布一百一十个国家。在异国他乡他获得了无上的尊荣与敬仰,却仍不忘初衷,带着包括《大般若经》和《瑜伽师地论》等佛陀和弟子们的经典返回祖国。一代高僧的弘法史,至今令人感动落泪。
2014年1月6日 看过
感人而崇高的精神洗礼,三藏宗师的一生道路。若无玄奘西行取经,汉传佛教大概不是今天的样子。感恩并随喜赞叹制作单位和演职人员的功德!
宗教 纪录片
揭谛 揭谛 婆罗揭谛 (1989) IMDb 豆瓣
아제아제 바라아제
8.3 (6 个评分) 导演: 林权泽 演员: 全茂松 / 姜受延
其它标题: 아제아제 바라아제 / 上升
这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影片。顺女自小生活在一个缺少温暖的家庭里,这造成她的性格极为孤僻,虽然过早就坠入情网,但又饱尝失恋的痛苦。为摆脱尘世的苦恼,她毅然循入空门,希望能在此修身养性,然而她又一次一次地违犯了佛家戒规,终被赶出佛门。她最后孤伶伶地漂落到了一个小岛上,在这个小岛上,她用自己所学的医术给当地人看病,但另一方面,她又不能控制肉体的欲求,不断地出卖着肉体。她的困惑与烦恼最终也未能从她所信奉的宗教中找到答案。
千年菩提路 (2010) 豆瓣
8.0 (9 个评分) 导演: 周兵 / 蔡小敏 演员: 孙悦斌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千年菩提路》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千年菩提路》
出 品 方:北京嘉源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项目类型: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集数设置:
发行版 42集 每集30分钟
播出版 未定
项目定位:
佛教自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于弥补儒学在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欠缺之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从不断碰撞融合,而至于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支撑整个华夏民族的三大文化基石之一。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 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创作缘由:
永平8年,公元65年,古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徒步穿越帕米尔高原,以白马驮带经书和佛的画像,来到东汉辉煌的首都洛阳。自此,一个名叫“佛陀”的印度圣者那智慧的声音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回响了2000年。从悠远到真切,由隐约而振聋发聩。
今天,我们看到汉语、藏语、巴利语等三个语系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并存,我们看到谈佛学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佛教名山的香火日炽一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派兴盛的背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其实是越来越多,距离佛陀的智慧也越来越远了。
那么佛教为何选择了中国?儒释道曾经有过怎样的碰撞与融合?历代大德高僧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佛教又为每个华夏子民构筑了怎样一个精神的家园?
已故前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居士曾经这样写道:“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全面梳理中国佛教历史的宏大愿心,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历经五年精心筹备,我们终于获准走进中国大地的每一个佛门重地,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那一尊尊庄严的佛像,那一处处修行的胜境,那一摞摞传播久远的经书,那一个个存留在历史中的高僧大德。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制作。
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国家六大部委鼎力支持,有楼宇烈、温金玉、李应来、陈红星等一批中国佛教界专家和学者,为节目的内容严格把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千年菩提路 》必能于尽展中国佛教魅力之余,引领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寻和解读。
制作阵容:
《千年菩提路》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HD高清电视技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其创作团队云集了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精英。在《故宫》原班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摄制组还在音乐创作、三维制作以及再现拍摄等环节上邀请国内外的顶尖专业人士和制作团队加盟。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该片的制作水准提供强劲的保障。
主要内容: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分集梗概:
白马驮经(上、下集)
新的千年已经来临。
当时间带着战争的硝烟,以及无数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渐渐远去以后,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来自朝圣者的顽强足音,已经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2000年。
集中了中国有佛教以来许许多多个“第一”的白马寺,传说其名字源于“永平求法”,源于“白马驮经”的故事。
今天,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年求来的竟是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而白马驮来的是我们祖先所未曾关注过的整整一个人类彼岸的世界,是中华民族所赖以繁衍传续的其中一块文化的基石。
白马寺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佛教绝不仅仅是佛像、佛经、僧尼和寺庙,佛教其实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笑中,佛教就在你和我同样流淌的血液里。
净土信仰(上、下集)
自魏晋以降,净土信仰以其简单易持的修行法门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今天已经成为信众最多的一个佛教宗派。
翻开2000年的中国佛教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融合,在佛教由高墙大院的皇宫秘术逐步演变成为中国普罗大众的精神资粮,在佛教不断走向中国本土化的每个进程中,净土信仰无不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仅凭口宣“南无阿弥陀佛”以及手持念珠这两个由净土宗流传下来符号,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迅速勾画出一个中国佛教僧侣的标准画像。
而这一切,居功至伟的不能不首推庐山东林寺的释慧远。他以及他以后的历代净土祖师们的身体力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东行记(上、下集)
他是一个外国人,却一路东行来到中国,不惧危难,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于出家后被迫娶妻生子,曾被指责不守法度;
他被皇帝视为国之重宝,从而直接导致了一场抢夺他的战争;
他在当时世界的中心——长安主持着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
他对弟子立下誓言,自己主持翻译的佛经300余卷,如果没有谬误,那么他的身体焚化后,舌头将不会焦烂。
他,就是所译汉语佛经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代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师戒
自从有了僧团,随后就有了戒律。那么什么是戒律呢?
弘一法师说:
“……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甚清洁,佛随手就拿扫帚来扫地,于是许多的大弟子,看到佛既亲身扫地,也就过来帮扫,一时就扫得十分清洁。扫了之后,佛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惟贤法师说:
“……僧团生活本来没有戒律,比如过午不食吧,有一次一个僧人夜晚去乞食,正好下大雨,雷电中一位孕妇看到了,吓倒在地,于是妇人向佛抱怨。以后,佛就规定过午不食了。……戒律被制定出来很多年都没有人犯规,是在多年以后才有人犯戒。……”
在福鼎的平兴寺,我们看到:
守戒的僧人,虽然头上没有烫戒疤,但面容、神态异常美好;于是他的心照见你的心也美好起来,见彩云、见飞天、见自性。
东土释迦(上、下集)
晨钟幕鼓,时光流转,古寺在这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隋梅花开花谢1400余年。
“国清讲寺”, 一个“讲”字恰好道出了国清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渊源和地位。
这是一代帝师的修行道场。
这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的祖庭。
这里至今仍然传承着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一脉的博大圆融的佛家精神。
帝国高僧(上、下集)
我们驱车奔向这座古城,去寻找唐朝,寻找长安,寻找玄奘。
历史的痕迹已经模糊不堪了。好在我们身上流着和他同样的血,使我们能够透过现代物质文明的滚滚洪流,依稀窥见他踽踽独行的身影。
玄奘,中国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佛教文化最高潮的推动者,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少林寺(上、下集)
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刹。
“天下功夫出少林”。
世界上迷恋中国武术的人们将这里奉为圣地,喧嚣之上,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是达摩“面壁九年图破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禅宗的祖庭。
禅宗之静,武术之动,如何合而为一?那些名扬四海的少林僧兵,难道不受杀戒的约束吗?少林功夫,是传自达摩祖师吗?
穿越现实与历史的迷雾,我们寻找达摩,寻找真正的少林……
六祖慧能(上、下集)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
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
他曾经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文盲;
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
他为法忘躯,历尽艰辛
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门,成为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他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佛学思想界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整个文化领域无不因其溶铸而生机勃发。
本片通过对禅宗六祖慧能一生的故事介绍,让人们了解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禅宗是如何中国化、社会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发展历程。
守望华首(上、下集)
从迦叶尊者到虚云大师;从蜀汉有寺到今天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在此集结。华首门,这个矗立在鸡足山的佛教圣地,始终默默守望着这片苍山洱海间不息往还的挑夫、马帮以及帝王将相,任时光奔流。
瞬息即起的云雾呼吸便散;山间隐居的行者隔崖相望;般舟道传出佛号悠远清凉。 
 佛祖捻花、迦叶微笑;这片山峦,这片道场,历经千年,温和而坚决。
终南山
没有人能数清楚终南山里曾经有多少寺院,或者有多少隐士的茅蓬。从华夏文明在中原兴起,长安城正南的终南山里就开始有修行者的踪迹。
今天,终南山的春夏和秋冬跟数千年前或许已经有很多不同,但是每一个前来探访隐士又失望而归的人都会突然间意识到,正是这条地处中国西北的古老山脉,一直代表了中国汉文化的内省方向,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深刻反思的场所。
清凉五台山(上、下集)
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称为“清凉胜境”的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晋十六国时起,各宗高僧来台活动 ,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中国佛教史上的风雨兴衰。一千七百余年间,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独特风采。同时,五台山亦因文殊菩萨道场的缘由,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本片将采用五个导演分别拍摄五个短片的手法,来展示这个人文积蕴深厚的佛教文化重地。
光明峨眉山(上、下集)
走进大大小小的依山而建的寺院,让人倍感庄严的不仅仅是它川南风格的寺院建筑,它精美的塑像,在这些出家人清澈的目光里,我们看见了光明。
的确,峨眉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光明山。它是与佛陀的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光,大千世界只能沉于漫漫黑夜之中,没有光,我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黑色,没有光,我们的心灵就无法得到智慧的滋润。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应身道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如果说佛教是行为的,实践的,最集中地彰显这种实践精神的就是普贤菩萨,他的十大行愿是佛门修行的重要法门。
在普贤的行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峨眉山,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传奇。
普陀洛伽(上、下集)
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才使这个传说中的仙岛成为名闻遐迩的天下名山。
什么是大慈大悲?什么是观世音?
如果你能暂时抛却浮躁,远离都市的喧嚣,来到这一片海天佛国,听梵音讽诵、看海天一色,或许会有机缘重新认识你的人生。
九华金地藏(上、下集)
安徽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唐代开元年间,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而大愿地藏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不同的,是他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古代一位外邦王子——新罗僧金乔觉证得无上菩提后劝化、度脱世人,后被尊为金地藏,是一个真实的比丘形象。
金乔觉于九华山潜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圆寂以后三年“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现在流传于世的地藏菩萨形象是光头、手持宝珠及锡杖,为阎罗王之化身。
 如今,我们在九华山方圆百里的村镇中依然随处可见人们故老相传的礼佛习俗,如每逢节日拜山、途中不能回头、不能交谈,过年家家吃素等等。
而号称“百戏之首”的古老戏曲“目连救母”更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质朴和神秘。
莲师的足迹(上、下集)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古称“卫藏”。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手建造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这里。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象寺"。
桑耶寺,由于其三层主殿分别呈现出藏、汉、印度三地的建筑风格,故又名“三样寺”。
这里,诞生了西藏第一代佛教僧人;
这里,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
这里,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译经院;
这里,还有神秘的青扑山、伏藏、西藏度亡书……
这里是藏族佛教文化的开始之地,当代藏族文化的本原之一。
大昭、小昭寺(上、下集)
在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因为这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它见证了汉藏之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亲情血缘关系,见证了宗喀巴大师辉煌的成就,见证了第一世达赖喇嘛及第一世班禅的诞生。
而供奉着佛祖八岁等身像的小昭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成为藏地僧侣们修习藏传佛教密宗密法的最高学府。
本片通过对大小昭寺建筑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介绍,探寻藏传大乘佛教生命力的源头,发现汉藏同胞一致的精神信仰追求之所在。
布达拉宫
它屹立于雪域高原的红山之巅。
它曾是吐蕃王朝的皇宫,而后又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它有着辉煌的建筑艺术成就,浓缩着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被视为西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布达拉宫,今天虽然隐去了权力的光环,却依然在世人面前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拉卜楞寺(上、下集)
距今三百年前,一位在西藏修行多年的僧人回到了甘南的故土。他期望在家乡修建一座寺院,一座“成佛永世栋梁的寺院”。显然,这座被称作“拉卜楞”的新建寺院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它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那样深厚的历史,也没有塔尔寺那样特殊的背景,更没有甘丹寺那样显赫的地位,何况它远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时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曾经的一座座寺院。
然而三百年过去了,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经堂开始,如今,它拥有六大学院,几千名僧人,十一世班禅经师嘉样嘉措,七世贡唐经师华尔丹嘉措等众多高僧…它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挺立?这一切的背后又该有着怎样的动荡与沧桑?
雍和宫
过去,它为了传播藏传佛教用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
现在,人们在这里许下愿望,播种希望,祈求吉祥。
它是北京三千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从雍亲王府到雍和宫,它是一代圣王的诞生地,又是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掣签地。它曾联系着政治和宗教,同时又是蒙、藏、汉民族融合的一座桥梁。
作为曾经的皇家寺庙,雍和宫25米高的未来佛预示着56亿7千万年以后的故事——众生说法。
南传佛教
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族信奉上座部佛教。每座村寨至少都有一座佛寺。每个少年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在寺中学习文化。传承千余年的傣族上座部佛教,融合了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俗,超出了纯宗教的意义,所有的民众对自己的信仰,都怀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法门寺(上、下集)
1981年8月24日,一道闪电,击倒了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也开启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
在倒塌的古塔下面,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在2000多件唐代稀世珍宝的簇拥下,世界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出自1000多年前一位唐代高僧之手。
这些沉睡了1113年的文字,透露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秘密,从中,我们更读到了人们在追寻真谛的道路上,曾经有过的热诚与迷失……
洗石庵(上、下集)
世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比丘尼的灵骨舍利,背后是一段上海滩大家闺秀的传奇人生。
洗石庵,在这个雅致而不同寻常的尼庵,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宽能法师将劳作、茶艺以及修行融为一体,四十年践行生活禅,使洗石庵铅华洗尽,成为两广佛法的一处圣地。
灵隐寺(上、下集)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两句诗无疑是灵隐寺在江南文化史中地位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慧理、永明延寿、骆宾王、济公。。。。。。儒释相融,禅净合一。
久远的传灯历史,丰厚的宗教及人文积蕴,使这个飞来峰下的“仙灵所隐”之地至今仍然于幽静之中透露出勃勃生机。
法海真源:
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从起始到终结,背后往往映衬着一个政权的由盛及衰。
一座源于表彰忠烈的寺庙,屡毁屡建,先后更换了好几个名字。每个名字既代表着一种迥异的性格,更浓缩了整整一个朝代的悲欢命运。
法源寺,在1000多年的世事变幻中,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所弘扬的“法海真源”的佛教精神,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至今生生不息。
......
2013年12月5日 看过
两千年中国佛教史。随喜赞叹啊!阿弥陀佛 http://www.iqiyi.com/jilupian/qnptl.html
宗教 纪录片
人与神 (2010) 豆瓣 TMDB
Des hommes et des dieux
7.6 (18 个评分) 导演: 泽维尔·布瓦 演员: 朗贝尔·维尔森 / 迈克尔·朗斯代尔
其它标题: Des hommes et des dieux / 人神之间(港/台)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北非村庄里,八名法国西多会修士严守着基督教的信条,在修道院唱诗、礼拜、救死扶伤,与当地穆斯林村民和谐相处。然而,一次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打破了这份宁静。工地上,外籍工人惨遭屠戮,西多会开始遭到村民的怀疑和怨恨。此时,政府军决定对修道院加强护卫,然而以克里斯汀(朗贝尔•维尔森 Lambert Wilson 饰)为首的修士们最终拒绝了军队的要求。在圣诞节前夜里,一群原教旨主义者深夜来访,宣称对这场屠杀事件负责。在教堂门口,基督教修士与伊斯兰教门徒进行了教义上的短兵相接。修士们用勇气和教义捍卫了尊严,全身而退。然而,政府军随后杀到,不仅活捉了恐怖分子,而且用卑劣的死刑处死了头目。他们怀疑修士与恐怖分子私通,于是把矛头对准了这座教堂……
本片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The Wisdom of Insecurity 豆瓣
作者: Alan W. Watts Vintage 2011 - 2
“Anyone whose life needs a course correction would be fortunate to be guided by The Wisdom of Insecurity . My life still is, some thirty years later." —Deepak Chopra, from the Introduction
Alan W. Watts’s “message for an age of anxiety” is as powerful today as it waswhen this modern classic was first published.
We spend too much time trying to anticipate and plan for the future; too much time lamenting the past. We often miss the pleasures of the moment in our anxious efforts to ensure the next moment is as enjoyable. Drawing from Eastern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Watts argues that it is only by acknowledging what we do not and cannot know, that we can find something truly worth knowing. In order to lead a fulfilling life, one must embrace the present—live fully in the now.
Elegantly reasoned and lucidly written, this philosophical achievement contains all the wisdom and spirit that distinguished Watts’s long career and resonates with us still.
2013年10月16日 已读
蛮好的大众哲学读物,比较适合西方读者及西方文明影响到的更广大的人群。在广义基督教的框架内,以现象学分析为方法,抵达了与东方智慧/禅宗相同的结论。因基本未涉哲学或宗教方面的名词,文字相当浅显易读。总结一下的话,不安全感是种现代病,消除不安全感的办法,在于去掉“我执”,认识到除了此时此刻,我们并不拥有其他。这个自我意识里的“我”与我们经验到的感受是同一的。对觉得佛经义理艰深的读者,先看看这本也不错。
哲学 宗教 心理学 社科 美国
沉默 (1963) 豆瓣 TMDB
Tystnaden
8.3 (82 个评分)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演员: 英格丽·图林 /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其它标题: Tystnaden / The Silence
战争阴影还没消散的欧洲,翻译家、知识分子Ester(英格里德•图林)与妹妹Anna(冈内尔•林德布洛姆)以及Anna的儿子Johan一起坐火车回瑞典。途中,患有晚期肺病的Ester发病,三人于一个言语不通的小城下车,住进一家老宾馆。
Ester有意无意间总想偷窥Anna的生活,想对她表示好感却无从下手,而Anna一心认为Ester是她的束缚。某晚,Anna外出结识一名酒保,返回宾馆后将幻想中的性爱的过程和刺激描述给Ester听,引起对方的激烈反应,随后,她与酒保在Ester眼皮底下做爱,终引起Ester爆发,多年来深藏在两人心中的、夹杂着嫉恨与冲突的往事被重提。
2013年4月16日 看过
“上帝三部曲”之三,也是主题最深刻的一部,尽管故事本身我不很喜欢。与《呼喊与细语》类似,(言语)沟通的失效/不可能,但有了更多象征符号。被misplaced的人物,语言不通的外国城镇,身为翻译家的女主之一,已然消逝但永远跟随的家庭关系……构图很精心、画面很美。
Ingmar_Bergman 宗教 欧洲艺术电影 瑞典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