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电影
双头鹰之死 (1948) 豆瓣
L'aigle à deux têtes
7.9 (10 个评分) 导演: 让·科克托 演员: 艾薇琪·弗伊勒 / 西尔维亚·蒙福尔
其它标题: L'aigle à deux têtes / 双头鹰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皇后娜塔莎(艾薇琪·弗伊勒 Edwige Feuillère 饰)虽然拥有着美艳的外表,却终日佩戴着黑色面纱,永远生活在郁郁寡欢之中。她的丈夫在十年前遇刺身亡,这场悲剧如同乌云一般,即使在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萦绕在娜塔莎的周围久久无法散去。
在一场舞会中,娜塔莎邂逅了诗人斯丹尼斯拉斯(让·马莱 Jean Marais 饰),让娜塔莎内心悸动的,是斯丹尼斯拉斯和亡夫分外相似的样貌。实际上,斯丹尼斯拉斯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参加舞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刺杀皇后,但娜塔莎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收留了这个男人,渐渐地,本该水火不容的两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2020年3月30日 看过
诗人,科克托永远的主角、他放在作品中的alter-ego。本片对白精彩,画面洋溢着古典气质,表现的仍是科克托所擅长的“爱与死”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两年后的《奥菲斯》中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展现。剧终时我流下了眼泪,这是观众与电影作品的通感。我爱科克托。
Jean_Cocteau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飞向太空 (1972)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Солярис
8.7 (42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其它标题: Солярис / 索拉里斯
心理学家克里斯•凯尔文(Donatas Banionis 饰)在飞往索拉瑞斯星之前来到儿时的父母家与当年的索拉瑞斯飞行员亨利•伯顿(Vladislav Dvorzhetsky 饰)见面。伯顿警告凯尔文索拉瑞斯星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奇事发生,但后者并不以为意。凯尔文离开前,当 着父亲(尼古莱•格陵柯Nikolai Grinko 饰)的面焚毁了自己的个人物品。凯尔文到达索拉瑞斯星附近的太空站后,对科学家奇巴瑞安博士(Sos Sargsyan 饰)之死进行调查,却发现自己多年前已经去世的妻子哈莉(Natalya Bondarchuk 饰)竟突然出现。惊慌失措的凯尔文与太空站上另三位科学家讨论该如何面对怪事,却发现原来每人都深受其扰,不明就里……
本片被提名197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同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
2020年3月29日 看过
在现在的年龄上终于有能力开始攀爬塔科夫斯基这座我心中的大山。此片画风阴冷、沉郁,内核却是极其温暖动人的对爱与自由的渴求。“We’re here to experience people as a reason for love.” 哪怕飞上外太空,也是带着对爱的回忆及对理解的渴望。太空站是很完美的子宫喻体,科幻只是形式,爱的命题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科学问题”。老塔以此片进行的哲学沉思,给观者带来被宇宙所抱拥的温柔与被爱之感。与此片相遇的人们都是幸运的。
Andrei_Tarkovsky 俄罗斯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苏联
玛尔塔 (1974) 豆瓣
Martha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演员: 玛吉特·卡斯滕森 / 卡尔海因茨·伯姆
其它标题: Martha / 玛塔
玛塔(玛吉特•卡斯滕森 Margit Carstensen 饰)和个性冷漠粗暴的父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两人前往罗马度家,途中,父亲突发心脏病不幸身亡。玛塔并没有感到有多难过,相反,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自由。之后,玛塔邂逅了名为赫尔穆特(卡尔亨兹•伯恩 Karlhei nz Böhm 饰)的工程师,两人坠入了情网。
然而,赫尔穆特的个性和玛塔的父亲如出一辙,他不断的侮辱和虐待着玛塔,奇怪的是,玛塔似乎很享受这种虐待。玛塔和赫尔穆特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赫尔穆特对玛塔的虐待相比以前有过之而不及。最终,玛塔决定和自己的同事私奔,哪知道一场车祸不仅夺走了情郎的性命,还令玛塔失去了双腿。
2020年3月28日 看过
时长缩到100分钟以内就更好了,但现在这样也不妨碍我这脑残粉继续喜欢法斯宾德,我心目中的“妇女之友”导演。标签式的舞台剧效果与室内外景别无关,演员一旦出现在法斯宾德的影片里,都会带有强烈的符号感和道具感、为导演所用。本片在很多场景中都有旁观者出现,既表示着导演的存在(他也确实在片尾露了一脸),也代替观众进入了片子所设置的“舞台”。虐恋故事,父权夫权,以此片为媒介,导演与观众之间的施受虐关系也呼之欲出。
德国 欧洲艺术电影 法斯宾德
南方 (1983) 豆瓣 TMDB
El sur
8.4 (108 个评分) 导演: 维克多·艾里斯 演员: 奥梅罗·安东努蒂 / Sonsoles Aranguren
其它标题: El sur / The South
在小女孩埃斯特雷亚(Sonsoles Aranguren 饰)的眼中,父亲奥古斯汀(Omero Antonutti 饰)是万能的英雄,在他健康壮硕的体格下,有着一颗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的聪慧大脑,他将永远年轻,永远强大,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埃斯特雷亚从来都不知道父亲有着怎样的过去,她唯一知道的是,南方,是父亲的故乡亦是归宿。
一转眼,埃斯特雷亚(伊希娅·博拉茵 Icíar Bollaín 饰)已经是一个15岁的大姑娘了,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形象也在慢慢的产生着变化。时常紧蹙的眉头表明着奥古斯汀的脆弱和阴郁,秘密情人的暴露甚至让他失掉了作为一个丈夫最起码的忠诚。埃斯特雷亚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诸多的问题萦绕在她的心头,但她并不急于发问,因为她明白,那一时刻迟早都会到来。
2020年3月27日 看过
大悲无言,如此静谧、诗意的电影一定是邀请观者深入人物内心的,从电影院的情节开始忍着泪一直看到结尾,终于还是没能忍住。“南方”对我是一个含义特殊的词语:“在南方,我们的痛苦/并非由于歌唱”。感谢镜头捕捉住了晨曦、夜晚和水面的微光,感谢导演以未曾出镜的故乡描绘出了如影随形的乡愁、回不去的爱情、动荡的政局以及逝去的命运和时间。引用的诗句写于本世纪初;这部1983年的西班牙影片拍出了它诞生二十年后,我,一个中国人,对“南方”这个词的感觉与想象。这是神奇的缘分。
Víctor_Erice victor_erice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西班牙
圣女贞德蒙难记 (1928) 豆瓣 TMDB IMDb
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
8.8 (163 个评分) 导演: Carl Theodor Dreyer 演员: Maria Falconetti / Eugène Silvain
其它标题: 잔 다르크의 수난 / 裁かるるジャンヌ
影片聚焦法国民族女英雄圣女贞德(玛利亚·法奥康涅蒂 Maria Falconetti饰)生命的最后时刻,再现了她被出卖落入勃艮第叛军手中后,在英格兰监狱和法庭上,从受审到处死的全过程。被英格兰当局严密控制的天主教会,指控贞德为异端和女巫。法庭上,法官更伪造证据,以信仰问题不断对她施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与子虚乌有的诬陷,贞德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贞德被押赴鲁昂市广场,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由一代电影大师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执导拍摄的影片《圣女贞德蒙难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影片以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这段受到天主教会和英国占领军折磨的民族英雄短暂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2020年3月25日 看过
伟大的电影,拍出了圣徒殉道时的庄严与苦难,也可能是拍出了影史上最生动、光辉和圣洁的人脸,观看过程中几欲落泪。97分钟的丹麦语字幕版本,CC的这张碟可选帧速,我选了每秒20帧。每个人物都是脸部大特写,摄影机如果连续拍摄,基本上就是在不同人脸间运动的平移镜头,造成一种看连环画的二维感,也像是翻阅一卷历史文献。神的沉默,是每个真正具有宗教感的人都必定会面临的考验,这部片是德莱叶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及领悟。
Carl_Theodor_Dreyer 丹麦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经典
吸血鬼 (1932) 豆瓣 TMDB
Vampyr -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7.1 (56 个评分)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演员: 朱利安·维斯特 / 莫里斯·舒茨
其它标题: Vampyr -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 The Vampire
本片是德莱叶的第一部有声片,是恐怖片的经典,而且比现代恐怖片更具有心理震撼性。
影片以营造气氛著称,弥漫着梦幻和诡异。
故事讲述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遭到僵尸的包围,并幻想自己被安葬到坟墓里。
影片采用了很多新奇的拍摄角度,营造出独具一格的映像效果,又通过暗示手法展现邪恶的力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将恐怖类型片提高到艺术片的高度。
2020年3月24日 看过
独居如幽灵的时期恰好看到这部电影。默片风格强烈的有声片,各种光影效果的运用造成幽闭和恐怖的感觉,棺内视角仰拍的镜头轻盈优美。总体上是一部偏冷硬风格的吸血鬼影片。我主观地认为,拍过吸血鬼题材的导演应该都比较切近地感受过死本能。
Carl_Theodor_Dreyer 丹麦 德国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电影史-1A 所有的历史 (1989) 豆瓣
Histoire(s) du cinéma: Toutes les histoires
7.4 (14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让-吕克·戈达尔
其它标题: Histoire(s) du cinéma: Toutes les histoires / Histoire(s) du cinéma: Chapter 1A
点缀《电影史》开篇的是两句名言:评论家布雷松的“不要去改变,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和诗人维利吉利乌斯的“回归是艰难的事业”。戈达尔似乎是专门挑选了这两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来为他波澜壮阔的银幕旅行作最好的注解。的确,这并不是普通的介绍电影历史的书籍,它融会贯通了大量的电 影、文学、音乐作品以及哲学思想、绘画艺术、现代历史,并通过特殊的电影手法进行处理,力求展现真正的电影艺术的魅力,是他人所不能展示的戈达尔独特的电影史论述。除了大量的引用和归纳之外,他还再次向我们表现了戈达尔电影一贯的在结合叙述和抒情之间的独到手法和深厚功力。
2020年3月22日 看过
戈达尔的野心太大了,这哪里是电影史,分明是他以影像书写的二十世纪西方文明史。经他选择的画面和声音在经过重新剪接并配以字幕和画外音之后,神奇地充满了力量感。好在分了8集可以慢慢看,假如一下看266分钟估计会受不了这么大力度的思想冲击。
JeanLucGodard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短片
女人的期待 (1952) 豆瓣 TMDB
Kvinnors väntan
8.1 (9 个评分)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演员: 安尼塔·布耶尔克 / 伊娃·达尔贝克
其它标题: Kvinnors väntan / 生命的开始
四个女人分别嫁给了四兄弟。一个夏天在等待丈夫回家休假的过程中,四人分别述说了各自的婚姻状况。一个因自己红杏出墙引致与丈夫争吵,一个在巴黎与一个艺术家相恋并有了孩子但却拒绝结婚,一个讲述了夫妻俩被困电梯的故事,最后一个则要与情人男友私奔。
伯格曼用室内剧的形式将女人们内心的秘密一一暴露出来,然而影片也强调这并不能减轻她们的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分享带来的只是苦难的交流和更难言的秘密。
各自逃生 (1980) 豆瓣
Sauve qui peut (la vie)
7.9 (24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雅克·迪特隆
其它标题: Sauve qui peut (la vie) / 人人为己
这部影片围绕三个分别处在各自生命转折点的人物。群星荟萃的演员阵容,包括伊莎贝拉·于佩尔扮演的农村姑娘来到城市沦落为妓女;纳塔莉·贝依扮演一个决心放弃掉城市工作去乡下享受田园生活的职业妇女;而雅克·迪特隆则扮演一位电视节目的导演,刚和老婆离婚,处于事业低潮。
影片惊人地运用了慢镜头摄影,看上去相当优美,也正是本片使得离开商业电影拍摄有好几年的戈达尔重回影圈,受到相当热烈的反映,再次巩固了导演在拍摄创新电影的最前线地位。
2020年3月20日 看过
第一个延时慢镜头出现时我还以为dvd坏了。非常文学化的一部电影,跳来跳去的叙事就像是一种影像意识流。它也相当哲学化,语言与沉默,身体的经济和暴力,性与权力,诸种主题缠绕在一起,带来现代性的孤独感,也造成了无从开口的言说。
JeanLucGodard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幸福 (1935) 豆瓣
Счастье
导演: Aleksandr Medvedkin 演员: Pyotr Zinovyev / Yelena Yegorova
其它标题: Счастье / Schastye
农民赫梅尔反对俄国革命带来的各种改革,希望通过个人财富积累找到幸福。然而,他受到压迫的妻子安娜最终加入了集体农庄,并劝说赫梅尔也加入其中。
悲哀于我 (1993) 豆瓣
Hélas pour moi
7.6 (5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热拉尔·德帕迪约 / Laurence Masliah
其它标题: Hélas pour moi / 算我倒霉
戈达尔這部近作的原始構想,來自偉大的義大利詩人李奧巴迪,他曾說過:「在今天,人類的權力只集中在數個人的手裡,我們每天目擊不同的事變,然而卻不知根由。整個世界活像雜種神秘機制下推動的機器‥此外,這部電影也得到希臘神話的啟發,包括普羅特斯、莫里哀等人,都寫過的「安菲特利昂」的故事。
2020年3月18日 看过
电影作品必然是在抵达了观众的时候才获得完整性。以反高潮的故事重述一个希腊神话,这部电影并不依靠情节来抵达观众。 “We were expected on earth,” 视听语言的先锋性也并未有损于整部影片的抒情高度。而它所囊括主题的繁复程度,可以让观者从许多角度去解读它。由于工作时就是要从话语流当中去抓取线索和创造逻辑,所以现在观看这样的片子不会令我觉得过于挑战。它冷感的画面和画外音之下,其实有一个爱与占有的命题。
JeanLucGodard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处女泉 (1960) TMDB 豆瓣
Jungfrukällan
8.5 (318 个评分)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演员: 马克斯·冯·叙多夫 / 贝吉塔·瓦尔堡
其它标题: Jungfrukällan / The Virgin Spring
早上,虔诚的农场主陶尔(Max von Sydow 饰)夫妻做过了祷告,随后安排女儿卡琳骑马为教堂送一些蜡烛,卡琳穿上了新制的盛装,邀请家里的养女英格丽同行。有孕在身的英格丽性格放纵,并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出行前,英格丽在食物中塞进了一只蛤蟆。行至一片森林前,英格丽让卡琳独自上路而自己尾随观察。林中的三个牧羊人看到孤身一人的卡琳顿起歹意,他们奸污后又打死了卡琳,掳走她的外套。傍晚,三名牧羊人投宿陶尔家中,向陶尔妻子兜售卡琳的衣物,惊慌的英格丽亦同时回到家中,她向陶尔忏悔了自己诅咒卡琳的罪行。陶尔沐浴更衣,以白桦树枝抽打自己后,决意用很双手为女儿报仇……
本片获196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60年戛纳电影节特别推荐奖。
2020年3月15日 看过
杰作,美不胜收,抵达了影像表达的极致。“Sin and vengeance, I know no other ways to make peace with myself.” 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神。今天开始看我收藏的CC蓝光版伯格曼全集。
Ingmar_Bergman 欧洲艺术电影 瑞典 经典
双姝奇缘 (1987) 豆瓣 TMDB
4 aventures de Reinette et Mirabelle
8.5 (248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Joëlle Miquel / 杰西卡·福德
其它标题: 4 aventures de Reinette et Mirabelle / 双姝奇遇
影片分成四个小片段,讲述了持有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两个女孩的友情。单纯、热情的蕾妮特(若埃勒·米凯尔 Joëlle Miquel 饰)是一个乡下女孩,慵懒、阴暗的米拉贝(杰西卡·福德 Jessica Forde 饰)则来自巴黎城里。第一段故事名为“蓝色时光”,讲述了她 们的相遇。米拉贝骑车去乡下游玩,结果自行车坏了,乡下姑娘蕾妮特帮她修好了自行车。两个女孩互相产生好感,交谈甚欢,决定一起去巴黎上大学。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一个咖啡馆中。蕾妮特被侍应误认为女骗子,对她处处刁难,米拉贝到来之后帮她解围,两人对待此事有着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三段故事中,她们对社会边缘人乞丐、小偷、骗子进行了不同观点的讨论。最后一段故事中,她们打了一个赌:蕾妮特能否坚持一天不说话。结果,蕾妮特假装成哑巴少女,米拉贝成功地将她的画卖给一个艺术品经销商。
狮子星座 (1962) 豆瓣
Le signe du lion
7.1 (81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杰斯·哈恩 / 米歇尔·希哈董
其它标题: Le signe du lion / 狮子座
一个炎热的夏季,一名寄居巴黎的音乐家皮埃尔获得了一份意外的遗产,这似乎是他命运的转机。但很快,这转机就从正面转向了负面。遗产落空,而好友此时都在外地。就在一次短短的旅途中,他一步步沦为了流浪汉。这几乎是侯麦的电影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但这戏剧性情节在影片中也仅仅只是一次契机。
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在一天天的窘迫中丧失,他的尊严也几乎荡然无存,周围的一切对他而言也已经完全不同了。在这里,事物呈现出的是对于不同境遇的人而言的相对性。主人公的境遇可以使得周围一切事物的意义发生改变,商铺小贩的叫卖,也许平时在主人公耳朵里只是噪音,而对于已经食不果腹的主人公来说却像是欲望的引诱;而周围的游客们的怡然自得对比的是皮埃尔对巴黎的咒骂。影片最后,转机再次降临到主人公身上,主人公仍如前一次一样振臂高呼。结尾给出了不断叠化、不断逼近的狮子星座的图案,似乎是在对应影片的名字,对应皮埃尔对自己命运的笃信。
但命运如同星座一样不甚可信。星座的命名由人所赋予,如果没有人的命名,它们只是散落在天空中的亮点,更不可能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几乎所有的旅游地吸引游客的地方就在于此,如果不能赋予这些风景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意义,它们便与其它的地方没有太大的差别。一块石头、一棵树、一片沙滩当然会有所差异,但至少没有主人公们想象的那么大。故事所给出的训诫,并不是情节所讲述的主人公的命运,而是内隐于情节与主人公所想象的自己的命运之间。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道德故事”。正如影片中皮埃尔的画家朋友弗莱德所说的,钱也许会埋没皮埃尔。当然在这里,侯麦并不是要重复一个古老的谚语。关键是,对于皮埃尔来说,他的价值会存于何处?
皮埃尔的奏鸣曲被那封带来遗产的电报所中断,而也正是那首未完成的奏鸣曲才让他的好友认出他来,摆脱了厄运。或许也正因如此,那首奏鸣曲可能永远无法完成。而这与遗产的得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面向,情节也因此并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最终,主人公的命运好像真的应验了,但那也未尝不是一个圈套,抑或一种障眼法。
在巴黎街头,皮埃尔对着石筑的墙壁捶打、咒骂。他并不知道,他攻击的正是他自己的名字(在法语中,他的名字Pierre与石头pierres完全相同)。石头正像一面无法照见面孔的镜子映证出他自身的存在。皮埃尔在沦落中,几乎沉默不语,没有人能认出他来,即使是就在他身边的朋友(画家弗莱德和皮埃尔坐在路边同一条长凳上,却都没有注意到对方)。是小提琴帮他发出了声音(这一次皮埃尔的演奏并没有像上一次在聚会上那样发出刺耳的声音),并让他重新融入到了他所咒骂的巴黎。但之后的故事,也许只是这个故事的不同的变体。结论也如狮子星座的图案一样暧昧不清,皮埃尔在沉默中所想的正是这个故事真正令人发想的动力,即使他所想的和我们所想的并不一样。
2020年3月13日 看过
个人观影史上又一部令虚构影像与现实体验相同步的电影。人生的滑稽、荒诞和茫然,被伴奏乐并不悦耳的小提琴声把焦虑一次次推向承受力的临界点。
EricRohmer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燃烧女子的肖像 (2019) IMDb 豆瓣 TMDB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8.7 (1447 个评分) 导演: 瑟琳·席安玛 演员: 诺米·梅兰特 / 阿黛拉·哈内尔
其它标题: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 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1760年法国布列塔尼,才华洋溢的年轻女画家玛莉安(诺米·梅兰特饰)收到委托,需要在对方不知情的状况下,完成富家小姐艾洛伊兹(阿黛拉·哈内尔饰)出嫁前的肖像画。两人在孤岛相依为命,白天女画家悄悄观察小姐的一举一动,到了晚上才纵情下笔。两人在画与被画的亲密接触下,即便是在充满礼教束缚的时代,却也渐渐萌发了禁忌的暧昧情愫,随着大婚之日越来越近,她们的爱火却越烧越猛烈…
2020年3月9日 看过
4.5星。可解读性很丰富的片子,前半程漫长的铺垫在影片结尾前的十分钟迎来了深沉的华彩式爆发。双女主的镜像关系、女性的凝视、代表生命力和欲念的火焰、神话文本与内心潜在叙事的交织、男权压迫下审慎且自戕式的自我表达及其终获自由,全部浓缩在120分钟里。爱且被爱过,使玛丽安终获自由。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墙的呢喃 (1981) 豆瓣 TMDB
Mur murs
7.6 (17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朱丽叶·贝尔托 / Judy Baca
其它标题: Mur murs / 벽, 벽들
利用很浅的景深以及局部特写把大型涂鸦、壁画和现实街景实现融合,或者壁画模特走到前景与背景的人物轮廓重合,这种有趣的视觉游戏与Varda出身摄影有关,或应和了内容:八十年代LA的涂鸦艺术成为不同族群表达和重塑身份的方法-亦是视觉的假象?画外音中的絮语与影片内容组成了标题Mural Mur的双关.
纪录说谎家 (1981) 豆瓣
Documenteur
8.0 (10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Sabine Mamou / 马修·德米
其它标题: Documenteur
在洛衫磯,一個叫 Emilie 的法國女人剛離開她的情人。她正在替自己和她八歲的兒子 Martin 找房子,暫時以路上撿來的傢俱來安置他們的家。她的慌亂不安與其說是透過她自己表達出來,不如說是透過她所觀察的人們表達出來。她只是默默地生活在不斷地自我放逐中。
片名《紀錄說謊家》是由「紀錄片」(documentaire)和「說謊者」(menteur)兩個字串連而成。片中演 Emilie 的正是本片的剪接師 Sabine Mamou;演 Martin 的則是 Varda 的兒子 Mathieu Demy,其中並且穿插了一些 Varda 在路上拍的行人,這讓本片一直遊走於真實/虛構的氛圍中。她試圖捕捉靈魂/身體的錯格狀態:疲憊的身驅卻睡不著,只是等待,等待下一次的流浪、等待曾經熟悉的另一個身驅、或者等待的只是她自己。於是我們不禁要問:甚麼是家?它是流浪的起點或是終點?身體不也是一個家?因為主角和觀眾的身體固定不動,思緒卻早已流浪到遠處;因為 Varda 讓我們、也讓 Emilie 在路上行人的臉上看到了自己的感受。有趣的是,二十年後《艾格妮撿風景》裡的撿拾者,似乎已經在這裡預先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身影。當然,還包括《無法無家》裡的 Mona 。
Varda 曰:
『……在紀錄說謊家《紀錄說謊家》裡,當時間的實體被掏空,然後轉變成空間:海灘、或是兩棟建築物之間所形成迷宮似的一條走道。(……)我所嚐試去做的是:在不安的情緒之間植入一個「時/空」的沉默,好將時間與空間讓位給觀眾、讓他們身處其中、或是讓他們彼此之間能夠聽到所散發出來之情感的騷動不安、語言文字的回音、或是被遺忘的記憶。這就好像是說,我希望在影片的時間裡運用他們生命的時間一樣。我提供一些充滿情感的時刻,然後是這些情感轉移所需要的影像、然後是讓每一個人情感騷動時的所需要的沉默。』
記者問:為什麼有「說謊者」(menteur)在《紀錄說謊家》(Documenteur)裡面?影片裡並沒有揭露甚麼謊言吧?
『有!……這是與「真理電影」(cinéma-vérité)相反的。這是「謊言夢想電影」(cinéma-songes-mensonges),這是如 Aragon〔阿拉貢〕所說的「真實說謊」(mentir-vrai)一樣,這不是我……。對「紀錄說謊家」來說,包涵著所有這些的「真實說謊」的聲音、臉孔和身體。是誰在說話?以誰的名義說話?當 Sabine 剪接 Sabine 的影像,而我問:「那麼,妳……;我是說,她……」時,我們都有點迷失了。然後,我們對我們自己的迷宮都感到好笑,在那裡面,事實、潛像、真實的影像和幻想的影像,所有這些都有點像。』
與 Françoise Audé 和 Jean-Pierre Jeancolas 對談,POSITIF, n°253, 1982年4月
2020年2月29日 看过
纪录片风格的短故事片。Gleaning的主题已然出现:物的保存与流失,生命的流动和静止。生活是如此深邃,从法国到美国,它都追随着。
Agnès_Varda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达格雷街风情 (1976)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Daguerréotypes
8.3 (37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Daguerréotypes / Daguerréotypes
讲述了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又一动人的纪录长片,Daguerréotypes原指法国画家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此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而达格雷街则是瓦尔达在巴黎居住的街道·她由靠近自己家门的“蓝蓟花“杂货店出发,将视觉范围渐渐地扩大到整条街上的商铺以及在其中辛勤工作的人们,并以一名在街上表演的话痨魔术师为梭,将整部电影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魔术师的絮絮叨叨成为商铺顾客与店员,店主行为动作的良好注解——串联起来。
词语 (1955) 豆瓣 TMDB
Ordet
8.2 (75 个评分)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演员: Hanne Agesen / Kirsten Andreasen
其它标题: Ordet / 诺言(港)
故事发生在丹麦一个宗教氛围极浓的村子里,农夫波根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对宗教持怀疑态度,性情叛逆;小儿子居然与不同信仰的女孩谈恋爱,而影片的主角、三兄弟中的老二相信自己就是耶稣,被大家当成疯子,因为本来读神学的他在经历未婚妻离世后打击太大而成疯癫;但有一天老二开始“显灵”,让死人复活,自己的神智也开始恢复。
2020年2月16日 看过
我看过的最美黑白片和最好宗教主题电影:古典主义风格的构图,耐心推移的长镜头,充满隐喻的人物对话;节奏舒缓和场景调度如舞台剧。词语是神的沉默,也是信徒对信仰的验证,it’s eternal and the same。
Carl_Theodor_Dreyer 丹麦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安吉里卡奇遇 (2010) 豆瓣
O Estranho Caso de Angélica
7.6 (27 个评分) 导演: 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演员: 皮拉尔·洛佩斯·德·阿亚拉 / 里诺尔·森微娜
其它标题: O Estranho Caso de Angélica / The Strange Case of Angelica
艾萨克(利卡多·特雷帕 Ricardo Trepa 饰)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一天,他接到了一通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是当地十分有名的富豪之家,他们向艾萨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那就是替家中早逝的小女儿安杰丽卡(碧拉尔·洛佩兹·德·阿亚拉 Pilar López de Ayala 饰)拍摄一副肖像。
艾萨克接受了这个充满了不详气息的委托,然而,当他亲眼见到安杰丽卡之时,却立刻被其完美无缺的样貌所俘获,他根本就不相信,眼前这个双眼紧闭一脸安详的的少女早已经香消玉损。之后,更为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艾萨克镜头之中的安杰丽卡复活了,她化身成为不散的魂魄,日日缠绕追随着艾萨克。
2020年1月30日 看过
充满符号和隐喻的一部电影,自指自证,凌厉的风格隐藏在胶片感强烈的宁静画面之下。拍得实在太美,摄影亦是我喜欢的固定机位。由电影来嵌套摄影术,再以死亡来回归梦境和欲望,韵味深刻。
Manoel_de_Oliveira 欧洲艺术电影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