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
麦克尔 (1924) 豆瓣 TMDB
Mikaël
7.9 (14 个评分)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演员: 沃尔特·斯勒扎克 / 马克斯·奥青格尔
其它标题: Mikaël / Chained
英俊青年麦克尔(Walter Slezak 饰)是画家苏莱特的专属模特,以麦克尔为原型,苏莱特创作出了精美的艺术作品,名声大噪,登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但苏莱特为了保存和麦克尔的美好回忆拒绝出卖杰作。年轻貌美的女伯爵拜访苏莱特,请求后者为自己画像,麦克尔默默注视着女伯爵,四目交投之下,情意暗生,苏莱特思量之后决定为女伯爵作画,但创作不久因苏莱特无法描画女伯爵的眼睛而陷入停滞,麦克尔提笔代劳,女伯爵美丽的神色跃然画上……麦克尔与女伯爵相爱并逐渐离苏莱特而去,苏莱特承受着年青人的欺骗和背叛,将内心的悲苦呈现在画作上,受孤独煎熬的生命之火渐渐熄灭……
本片根据赫曼·邦的同名小说改编,是电影史上最早涉及同性恋题材的作品之一。
2020年6月22日 看过
(Pioneers of Queer Cinema via CCT) 画质很棒的修复版,故事令人想起多年后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暮年男艺术家的同性之爱之所以动人,是由于它自恋的内核、孤独的本质。配上德莱叶的固定镜头、初现个人特色的打光以及对细微面部表情的捕捉,这即是一个具备了神性的故事,令观者动容落泪。
Carl_Theodor_Dreyer 丹麦 德国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豆瓣
9.2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 陶洁 译者: 陶洁 编 译林出版社 2001 - 9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多采用写实手法,情节鲜明,戏剧性强,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福克纳对自己的短篇小说评价很高,认为其在艺术高度上仅次于诗歌,因为作家写“长篇小说时可以马虎,但在写短篇小说时就不可以……它要求几近绝对的精确”。
这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福克纳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如《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干旱的九月》等,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风格和主要成就。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豆瓣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作者: Sigmund Freud 译者: James Strachey W. W. Norton & Company 1975 - 4
In reasoned progression he outlined core psychoanalytic concepts, such as repression, free association and libido. Of the variou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Freud's major works to appear in his lifetime, only one was authorized by Freud himself: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James Strachey. Freud approved the overall editorial plan, specific renderings of key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 addition of valuable notes, from bibliographical and explanatory. Many of the translations were done by Strachey himself; the rest were prepared under his supervision. The result was to place the Standard Edition in a position of unquestioned supremacy over all other existing versions.Newly designed in a uniform format, each new paperback in the Standard Edition opens with a biographical essay on Freud's life and work along with a note on the individual volume by Peter Gay, Sterling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Yale.
2020年6月16日 已读
前年冬天为写论文而匆匆读过一遍,也是一个在工作中常会回到的经典文本。目睹了一战造成的心灵创伤之后,弗洛伊德修正了他早期主张的“快乐原则”,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死本能、形成了晚期的双驱力理论,并深刻论述了repetition compulsion。精神分析的左腿和右腿分别是基于阻抗和移情而进行的工作,仔细思考,会发现阻抗和移情现象的本质都是repetition compulsion。这即是这本书为何这么重要。
奥地利 弗洛伊德 心理学 精神分析 经典
官场现形记 豆瓣
作者: [清 ]李宝嘉 中华书局 2013 - 7
《官场现形记》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史、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书中一些章节如制台见洋人等,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读来令人捧腹。
2020年6月10日 已读
去年上班路上在喜马拉雅听完了一整部。这种章回小说也不怕中途走神,反正下一章就换一个人做主角了。里面讲的好多弯弯绕的门道,真让人感慨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人性中总有很多东西是不变的。
中国文学 古典 小说 文学 经典
The Ego and the Id 豆瓣
作者: Sigmund Freud / James Strachey 译者: Strachey, James W. W. Norton & Company 1962 - 4
In 1923, in this volume, Freud worked out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f the structural theory of mind that he had first set forth three years earlier in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The Ego and the Id" ranks high among the works of Freud's later years. The heart of his concern is the ego, which he sees battling with three forces: the id, the super-ego, and the outside world.
2024年10月26日 已读
【2024已读35】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作为老弗爷思想发展晚期的集大成之作之一,《自我与本我》一书几乎包罗万有地囊括了精神分析理论截至1920年代初的成果。弗洛伊德不仅重述了地形说以及他在1920年才发展完善的双驱力理论,更是为了解决“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这一理论难题而提出了“超我”的概念,将心灵结构论补充完整。在此过程中,老弗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心灵现象加以解析,还又再次谈论了忧郁症、强迫神经症和自恋的成因,推导出性欲力比多的去性化、升华及进入“自我”的缘由。他对“客体倾注”转向自身的论述尤其令人深刻:在一战后的荒敝世界里,老弗爷发现了现代人心灵深处令人难以承受的孤独感和丧失感。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因为这些感觉仍然存在于今日的人们心里,仍然作用于我们。
奥地利 心理学 精神分析 经典
镜子 (1975) 豆瓣 TMDB
Зеркало
9.0 (351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其它标题: Зеркало / 写真
本片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幼年的塔科夫斯基随着母亲(玛格瑞塔·泰瑞柯娃 Margarita Terekhova 饰)去亲戚家借钱,他独自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发现了一面镜子,并通过镜子审视自己,在巴赫的音乐中,塔可夫斯基的回忆慢慢带出了一系列的事件:电视上在播报一个口吃的年轻人通过催眠治痊了自己;一个被家庭忽视的妻子遇上一位迷路的乡村医生,两人之间产生若即若离的关系;一个未曾露面的叙述者与前妻在争吵;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备受军事指导员的呵责。这些毫无关联的片段式回忆通过镜子串联起来,展现了导演对时间、历史、生活、土地、梦境等意象的哲学思考。
导演的母亲在影片中扮演艺术家的母亲;他的父亲,一位著名的俄罗斯诗人,在画外音中朗读自己的诗作。
2020年6月10日 看过
镜子映出的记忆碎片,有的锐利得伤人,有的,我们尽力令它使我们感到温暖。影像与诗意相结合的极致,无以言喻的感动,关于爱、孤独,以及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温度。“你醒来了,改变了人类尘世的语言。”为老塔点燃一万颗星星吧,这个以心内之光照亮观众的人。
Andrei_Tarkovsky 俄罗斯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苏联
蜂巢幽灵 (1973) 豆瓣 TMDB
El espíritu de la colmena
8.7 (156 个评分) 导演: 维克多·艾里斯 演员: 安娜·托伦特 / Isabel Tellería
其它标题: El espíritu de la colmena / 蜂巢的幽灵
1940年,一辆放映车驶入卡斯蒂利亚高原的某个村子,孩子们马上围拢了上去。放映的电影是《科学怪人》,座位上有女童安娜(Ana Torrent 饰)和她的小姐姐伊莎贝尔(Isabel Tellería 饰)。放映室外,父亲痴迷于自己的新蜂房,他掏出怀表,结束了今天的工作。母亲正在写一封信,尽管对方收到信的可能渺茫,母亲在信纸上倾诉思念之情,在火车站将信投递。安娜久久不能忘记科学怪人,伊莎贝尔向她虚构出荒原上一座孤立的砖房是怪人的出没之地。安娜惊慌逃开,但从此不时返回砖房查看。伊莎贝尔似乎洞悉了某种秘密,她装死、跳过火堆,诸如此类。不久一名受伤军人躲进砖房被安娜发现,当晚军人中枪死亡。父亲来到村公所拿走军人的物品,包括一只怀表。安娜独自一个跑出村子,夜里她在湖边遇到了科学怪人……
本片获1973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等多项褒奖。
2020年3月31日 看过
很难相信这么成熟的片子是导演的长篇首作。看到开头母亲寄信的镜头我就知道这是一部五星电影,而安娜从怀表音乐声和父亲眼神中读出的死亡,更是会令观者潸然落泪。导演实在太懂得沉默的力量和目光的言说,就连那只黑猫绿莹莹的注视也仿佛别有深意。老房子就像一座蜂巢,整个内战后的时代都是蜂巢一般。然而生命拒绝被隐喻和象征,军人的死对于安娜而言也是爱之客体的丧失,在那之后,哪怕她仍然只有6岁,她也已成为一个老灵魂。这不仅是她的命运,亦是动荡时代里蜂巢中人们的宿命。
Victor_Erice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西班牙
飞向太空 (1972)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Солярис
8.7 (42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其它标题: Солярис / 索拉里斯
心理学家克里斯•凯尔文(Donatas Banionis 饰)在飞往索拉瑞斯星之前来到儿时的父母家与当年的索拉瑞斯飞行员亨利•伯顿(Vladislav Dvorzhetsky 饰)见面。伯顿警告凯尔文索拉瑞斯星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奇事发生,但后者并不以为意。凯尔文离开前,当 着父亲(尼古莱•格陵柯Nikolai Grinko 饰)的面焚毁了自己的个人物品。凯尔文到达索拉瑞斯星附近的太空站后,对科学家奇巴瑞安博士(Sos Sargsyan 饰)之死进行调查,却发现自己多年前已经去世的妻子哈莉(Natalya Bondarchuk 饰)竟突然出现。惊慌失措的凯尔文与太空站上另三位科学家讨论该如何面对怪事,却发现原来每人都深受其扰,不明就里……
本片被提名197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同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
2020年3月29日 看过
在现在的年龄上终于有能力开始攀爬塔科夫斯基这座我心中的大山。此片画风阴冷、沉郁,内核却是极其温暖动人的对爱与自由的渴求。“We’re here to experience people as a reason for love.” 哪怕飞上外太空,也是带着对爱的回忆及对理解的渴望。太空站是很完美的子宫喻体,科幻只是形式,爱的命题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科学问题”。老塔以此片进行的哲学沉思,给观者带来被宇宙所抱拥的温柔与被爱之感。与此片相遇的人们都是幸运的。
Andrei_Tarkovsky 俄罗斯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苏联
南方 (1983) 豆瓣 TMDB
El sur
8.4 (108 个评分) 导演: 维克多·艾里斯 演员: 奥梅罗·安东努蒂 / Sonsoles Aranguren
其它标题: El sur / The South
在小女孩埃斯特雷亚(Sonsoles Aranguren 饰)的眼中,父亲奥古斯汀(Omero Antonutti 饰)是万能的英雄,在他健康壮硕的体格下,有着一颗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的聪慧大脑,他将永远年轻,永远强大,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埃斯特雷亚从来都不知道父亲有着怎样的过去,她唯一知道的是,南方,是父亲的故乡亦是归宿。
一转眼,埃斯特雷亚(伊希娅·博拉茵 Icíar Bollaín 饰)已经是一个15岁的大姑娘了,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形象也在慢慢的产生着变化。时常紧蹙的眉头表明着奥古斯汀的脆弱和阴郁,秘密情人的暴露甚至让他失掉了作为一个丈夫最起码的忠诚。埃斯特雷亚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诸多的问题萦绕在她的心头,但她并不急于发问,因为她明白,那一时刻迟早都会到来。
2020年3月27日 看过
大悲无言,如此静谧、诗意的电影一定是邀请观者深入人物内心的,从电影院的情节开始忍着泪一直看到结尾,终于还是没能忍住。“南方”对我是一个含义特殊的词语:“在南方,我们的痛苦/并非由于歌唱”。感谢镜头捕捉住了晨曦、夜晚和水面的微光,感谢导演以未曾出镜的故乡描绘出了如影随形的乡愁、回不去的爱情、动荡的政局以及逝去的命运和时间。引用的诗句写于本世纪初;这部1983年的西班牙影片拍出了它诞生二十年后,我,一个中国人,对“南方”这个词的感觉与想象。这是神奇的缘分。
Víctor_Erice victor_erice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西班牙
圣女贞德蒙难记 (1928) 豆瓣 TMDB IMDb
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
8.8 (163 个评分) 导演: Carl Theodor Dreyer 演员: Maria Falconetti / Eugène Silvain
其它标题: 잔 다르크의 수난 / 裁かるるジャンヌ
影片聚焦法国民族女英雄圣女贞德(玛利亚·法奥康涅蒂 Maria Falconetti饰)生命的最后时刻,再现了她被出卖落入勃艮第叛军手中后,在英格兰监狱和法庭上,从受审到处死的全过程。被英格兰当局严密控制的天主教会,指控贞德为异端和女巫。法庭上,法官更伪造证据,以信仰问题不断对她施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与子虚乌有的诬陷,贞德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贞德被押赴鲁昂市广场,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由一代电影大师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执导拍摄的影片《圣女贞德蒙难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影片以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这段受到天主教会和英国占领军折磨的民族英雄短暂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2020年3月25日 看过
伟大的电影,拍出了圣徒殉道时的庄严与苦难,也可能是拍出了影史上最生动、光辉和圣洁的人脸,观看过程中几欲落泪。97分钟的丹麦语字幕版本,CC的这张碟可选帧速,我选了每秒20帧。每个人物都是脸部大特写,摄影机如果连续拍摄,基本上就是在不同人脸间运动的平移镜头,造成一种看连环画的二维感,也像是翻阅一卷历史文献。神的沉默,是每个真正具有宗教感的人都必定会面临的考验,这部片是德莱叶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及领悟。
Carl_Theodor_Dreyer 丹麦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经典
吸血鬼 (1932) 豆瓣 TMDB
Vampyr -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7.1 (56 个评分)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演员: 朱利安·维斯特 / 莫里斯·舒茨
其它标题: Vampyr -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 The Vampire
本片是德莱叶的第一部有声片,是恐怖片的经典,而且比现代恐怖片更具有心理震撼性。
影片以营造气氛著称,弥漫着梦幻和诡异。
故事讲述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遭到僵尸的包围,并幻想自己被安葬到坟墓里。
影片采用了很多新奇的拍摄角度,营造出独具一格的映像效果,又通过暗示手法展现邪恶的力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将恐怖类型片提高到艺术片的高度。
2020年3月24日 看过
独居如幽灵的时期恰好看到这部电影。默片风格强烈的有声片,各种光影效果的运用造成幽闭和恐怖的感觉,棺内视角仰拍的镜头轻盈优美。总体上是一部偏冷硬风格的吸血鬼影片。我主观地认为,拍过吸血鬼题材的导演应该都比较切近地感受过死本能。
Carl_Theodor_Dreyer 丹麦 德国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处女泉 (1960) TMDB 豆瓣
Jungfrukällan
8.5 (318 个评分)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演员: 马克斯·冯·叙多夫 / 贝吉塔·瓦尔堡
其它标题: Jungfrukällan / The Virgin Spring
早上,虔诚的农场主陶尔(Max von Sydow 饰)夫妻做过了祷告,随后安排女儿卡琳骑马为教堂送一些蜡烛,卡琳穿上了新制的盛装,邀请家里的养女英格丽同行。有孕在身的英格丽性格放纵,并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出行前,英格丽在食物中塞进了一只蛤蟆。行至一片森林前,英格丽让卡琳独自上路而自己尾随观察。林中的三个牧羊人看到孤身一人的卡琳顿起歹意,他们奸污后又打死了卡琳,掳走她的外套。傍晚,三名牧羊人投宿陶尔家中,向陶尔妻子兜售卡琳的衣物,惊慌的英格丽亦同时回到家中,她向陶尔忏悔了自己诅咒卡琳的罪行。陶尔沐浴更衣,以白桦树枝抽打自己后,决意用很双手为女儿报仇……
本片获196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60年戛纳电影节特别推荐奖。
2020年3月15日 看过
杰作,美不胜收,抵达了影像表达的极致。“Sin and vengeance, I know no other ways to make peace with myself.” 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神。今天开始看我收藏的CC蓝光版伯格曼全集。
Ingmar_Bergman 欧洲艺术电影 瑞典 经典
词语 (1955) 豆瓣 TMDB
Ordet
8.2 (75 个评分)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演员: Hanne Agesen / Kirsten Andreasen
其它标题: Ordet / 诺言(港)
故事发生在丹麦一个宗教氛围极浓的村子里,农夫波根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对宗教持怀疑态度,性情叛逆;小儿子居然与不同信仰的女孩谈恋爱,而影片的主角、三兄弟中的老二相信自己就是耶稣,被大家当成疯子,因为本来读神学的他在经历未婚妻离世后打击太大而成疯癫;但有一天老二开始“显灵”,让死人复活,自己的神智也开始恢复。
2020年2月16日 看过
我看过的最美黑白片和最好宗教主题电影:古典主义风格的构图,耐心推移的长镜头,充满隐喻的人物对话;节奏舒缓和场景调度如舞台剧。词语是神的沉默,也是信徒对信仰的验证,it’s eternal and the same。
Carl_Theodor_Dreyer 丹麦 欧洲艺术电影 经典
迷魂记 (1958)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Vertigo
8.6 (762 个评分)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演员: 詹姆斯·斯图尔特 / 金·诺瓦克
其它标题: Vertigo / 眩晕
退役警探约翰·弗格森(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 饰)的同学加文·埃尔斯特(汤姆·赫尔莫 Tom Helmore 饰)是造船商。他请求约翰跟踪自己的妻子,并称妻子经常被鬼魂附身。随后,约翰按照加文的指示,在厄尼餐厅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女人(金姆·诺瓦克 Kim Novak 饰)。经过跟踪,约翰发现女人确有不同寻常的行为:开车出门,去花店买花,去墓园在卡洛塔·巴尔德斯的碑前驻足,去荣勋宫博物馆凝视卡洛塔画像,最后进入麦基屈克旅馆并出现在二楼的一扇窗前。约翰随即进入旅馆调查,发现女人登记名为卡洛塔·巴尔德斯,但其房中无人。卡洛塔·巴尔德斯究竟是何方神圣,鬼魂真的能附身活人吗?
2020年2月9日 看过
时隔十五年重温,这次看的是蓝光碟,片子在用色和布景方面的精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男主角虽是侦探,承担的却是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并且他的内心活动完美地表现了治疗师的rescue fantasy和反移情。结尾不妨理解为:病人无法承受治疗师提供的阐释而“死亡”,治疗关系被杀死了。
希区柯克 悬疑 经典 美国 美国经典电影
听见你的声音 (2013) 豆瓣 TMDB
너의 목소리가 들려 Season 1 所属 : 听见你的声音
8.2 (193 个评分) 导演: 赵秀沅 演员: 李宝英 / 李钟硕
高中生朴修夏(李钟硕 饰)看别人的眼神就可以读懂他们的内心,这种能力源于十年前的一桩车祸杀人案。幼年朴修夏和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倒,而卡车司机竟然起了杀人之心。朴修夏目睹了司机杀害父亲的过程,但因为年纪太小不能构成证词,而作为目击证人之一的张慧星(李宝英 饰)勇敢地出面作证。
时过境迁,张慧星成为了一名国选律师,但她一直为当年做出的那个选择感到后悔。而长大后的朴修夏,一直在寻找当年那个勇敢作证的姐姐,并发誓要好好守护她。随后学校里发生了一桩学生坠楼事件,朴修夏因此重遇张慧星,他却发现她与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正义善良的律师形象大相径庭。朴修夏会就此失望而去吗?关于拥有读心术的超能力少年和国选律师的故事,就此展开。
2020年2月6日 看过
编剧实在太厉害。爱情戏和律政戏交织得滴水不漏,穿插进正义、诺言、公平、等待、守护的主题,没有哪条线成为另外一条线的陪衬。本剧所表现的人性异常博大、温暖,非常治愈。
经典 韩剧
人约巴黎 (1995) 豆瓣 TMDB
Les rendez-vous de Paris
7.6 (128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Clara Bellar / Antoine Basler
其它标题: Les rendez-vous de Paris / 巴黎的约会
三段发生在巴黎的爱情小故事,尽管启用的演员都很年轻,但看上去都有侯麦的味道。其一描述女孩怀疑男朋友欺骗她,于是打算在咖啡馆跟一名陌生人约会,岂料到达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其二描写一对男女在公园相遇,迅速相恋拥吻,并打算假装游客住进旅馆,其实女孩已有男朋友,一个意外发生改变了两人的计划;其三描写一名小画家在咖啡馆约了一名瑞典来的游客,但偶然在博物馆门口遇上一名女子便一见钟情展开追求,不料她却是一名有夫之妇
阿道尔夫 豆瓣
ADOLPHE
作者: [法] 贡斯当 译者: 黄天源 漓江出版社 2019 - 5
人生漫旅,好书伴你。
宝物压舱,好货沉底。书虽曰旧,读之弥新。
《阿道尔夫》最新修订本
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
心里分析小说的发端
普希金为其倾倒 冰心亲笔题签
本书被誉为妇女界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出身上流社会的阿道尔夫受虚荣心驱使,热烈追求P伯爵的情妇爱蕾诺尔,终使她堕入情网并抛家弃子与之厮守。讵料阿道尔夫逐渐厌倦情感深笃的羁绊,试图谋求解脱,致使爱蕾诺尔抑郁而终。
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感情世界的态度与遭遇,揭示了社会与人心的病态,赞颂真挚爱情和真诚人性的同时,深刻鞭挞虚伪与阴谋。
因其引人入胜、令人心碎的故事情节,2002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2019年12月22日 已读
阅读中时时对人物有一种熟悉感:伟大的文艺作品总是描摹“原型”的,不知有多少后来的文学家都曾从这本书当中汲取过营养。在精神分析尚未出现的年代,贡斯当精准地叙写了一个典型的schizoid型人格者内心的挣扎。渴望亲密却又害怕被占有,亦是西方文学当中的一个经典主题了。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法国 经典
地下室手记 豆瓣
9.8 (9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臧仲伦 / 曾思艺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6
《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小说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小说集,精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五部中篇小说代表作:《穷人》《白夜》《斯捷潘齐科沃村的居民》《地下室手记》《鳄鱼》。
2019年12月20日 已读
之前论及一个个案时,Dr. M提到了《地下室手记》这篇小说。阅读过程中我时时想起电影《小丑》的主人公,精神上的“寒热病”,好像一个多世纪以来并没有什么变化,自我的牢笼,走了这么久也仍然没有走出来。这是每个人的困境。陀氏之所以伟大,其中一点在于每个人读到他的文字,都能够映照出自己。
俄罗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经典
西线无战事 豆瓣
Im Westen nichts Neues
9.2 (42 个评分) 作者: [德] 雷马克 译者: 朱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九岁的保罗·博伊默尔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跟同学们一起志愿参军,但战争与军队生活的残酷完全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短暂的训练后,新兵们被派往前线作战,所见所闻尽是残酷:战壕内都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威胁着每个士兵的生命;战友们一个个阵亡,或受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的死亡率极高。
保罗休假回家,发现德国国内仍沉浸在对于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普通人无法想象士兵们在前线所受的灾难,他和从前的生活已完全脱节,他的感受无人能懂。保罗重回前线,此时战争愈发惨烈,未来一片迷茫……
2018年12月31日 已读
此前很难想象我会去读一本叙写战场生活的、纯男性视角的小说。雷马克以轻灵的语言描写沉重的战争,用朴实的对生活的渴望来控诉血腥,更以诗意的文字将他对一战的反思推向了一个哲学化的高度。朱雯先生译笔优美、晓畅,读之是一种享受。
小说 德国 德语文学 文学 经典
Of Human Bondage 豆瓣
作者: W. Somerset Maugham Bantam Classics 1991 - 6
One of the great novel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f Human Bondage tells a fascinating tale of sexual obsession. The story--taking its title from Spinoza’s Ethics: "Of human bondage, or the strength of the emotions"--follows Philip Carey in his search for freedom from the strict, oppressive Christian upbringing he suffered as an orphan in an English vicarage. Philip sets out on a journey of discovery that leads him to Heidelberg and to Paris. But it is back in London that Philip’s enthrallment with Mildred--the slatternly, pale waitress who makes him a slave to desire--awakens him to the world of obsessive love, deep passion, and true self-discovery, The unforgettable love story is as timeless as it is involving; an intimate tal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that Theodore Dreiser called "a work of ,genius."
2018年10月7日 已读
(2013春) 十九世纪作品般的耐心和冷静(说来毛姆和哈代都是跨世纪的人),文字铺陈但极有节制。谁能够花七百多页文字的篇幅来深刻地讲述并同时创造自己?寒假回国时翻出了这本上大学时买下的纸张已黄的书。有些书没有在更年轻时读到,未必是遗憾。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毛姆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