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妻妾成群 豆瓣
8.2 (157 个评分) 作者: 苏童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8
《妻妾成群》借旧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说的框架,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但作者关心的不是一个男人如何在四个女人中周旋,如何控制她们,而是关心四个女人怎会把她们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并且像一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而争得那一点点空气。
《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导演,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帕洛马尔 豆瓣
Palomar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而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馬可瓦多 豆瓣
Marcovaldo
8.6 (12 个评分) 作者: 卡尔维诺 译者: 倪安宇 時報文化 1994 - 11
你們說的是什麼花?這個花園�我向來只看到雜草!馬可瓦多知道大家對這位老年女侯爵的意見十分紛歧:有人視她為天使,有人則認為她的小器鬼和自私自利的人。住:你們覺得這樣還不夠嗎?你們的意思是,就好像她對待蚊子一樣。牠們都是從那個水池孵出來的,夏天的時候會有蚊子吸我們的血,都怪那位女侯爵。
老鼠呢?這間小別墅是老鼠的寶窟,在枯葉下有牠們的窩,晚上就跑出來……。老鼠的問題由貓負責……。哈,你們的貓!我們要是能信賴牠們就好了……。
身份认同的困境 豆瓣
作者: (法) 格罗塞 译者: 王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2
《身份认同的困境》内容简介:我是何人?我们又是谁?谁来定义“我们”呢?我们认定“他们”是什么人?界定“他们”的基础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无论是在社会、机构和组织中、还是在跨国空间内。在此意义上,“欧洲”这个不明确的概念构成了一个绝好的身份认同之因素相互交织的例子。
经历部分由个人记忆决定,但更主要的是由家庭、学校和媒体传递所谓的“集体记忆”所决定,这些传递的影响铸就了各种身份。身份概念影响到人类群体构思和组织其未来的方式,即对政治事务的组织。在当前身份问题日渐凸显之际,对此进行思考显得尤为可贵。
随着全球化、欧洲一体化和移民潮的发展,身份认同问题越来越困扰社会、国家、民族、社群和个人,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身份认同的困境》基于欧洲对这个问题的辩论而出现的种种疑惑,从政治身份、个人身份、集体身份、欧洲身份及价值观身份等方面来探讨身份的多样性和认同的变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趋势,加深对欧美社会和舆情的了解。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 豆瓣
8.0 (3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王焕宝 / 王恺冰 译林出版社 2006 - 9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抵抗运动,而《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就是根据这段经历写成。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豆瓣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9.2 (10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07 - 6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文,不料拿回来却是另一部小说,读到高潮迭起之际,书又戛然而止……如此这般的阴错阳差一再发生,你锲而不舍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之开头,这些“嵌入的小说”的标题正好串成一个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2)在马尔泊克镇外,(3)从陡坡斜倚下来,(4)不怕风吹或晕眩,(5)在逐渐累聚的阴影中往下望,(6)在一片缠绕交错的线路网中,(7)在一片穿织交错的线路网中,(8)月光映照的银杏叶地毯,(9)环绕一空墓,(10)什么故事在那头等待结束?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有时隐约,有时直接地把阅读(及写作)和性爱等同齐观,混为一谈。不少章节的前文和各篇嵌入小说皆涉及情欲挑逗,描写露骨,香艳刺激,不亚于坊间所见的煽色腥小说;同时又隐含深刻寓意,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加以诠释。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是一本后现代作品:兼容并蓄严肃和通俗文学的特色于一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好人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失乐园 豆瓣
作者: 刘怡君 2005 - 5
《失乐园》(珍藏本):《失乐园》《唐吉诃德》《神曲》《圣经》,每个音节都掷地有声,它们的分量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或许更值得一提的是,游走在不同的时空隧道,这四本书何以有缘结伴同行——梦想,因为梦想。亚当夏娃的神秘邂逅、但丁从地狱到天堂的魔幻之旅,哪怕是唐吉诃德的空想,每一部经典都插上了坚挺的翅膀,它们挣脱着现实的种种束缚,带着高傲和疯狂飞翔。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仍想把这片瑰丽的梦想的天空馈赠给读者,希望以此照亮琐碎平凡的现实生活。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幸什么都失去了,我们至少还有梦想,还可以飞。杜雷精彩的版画无疑为这套书增色不少,实际上,这也是他对经典的“再读”,只是他运用了和我们不相同的话言——线条。在印刷的时候,我们在一本正经的黑色油墨里添加了金色的成分,除了想让它更像一部“金”典,我们还希望这点小小的创新能给喜爱它的读者带来一份既新鲜又愉悦的阅读感受。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美术编辑执意要送给每本书的读者6张他精选的版画,方便的裁剪线让你既可以用这些世界名画作书签,也可以作贺卡,或者仅仅是随手把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看来在对经典归宿的理解上我们不谋而合并共同努力着。
绿野仙踪 豆瓣
作者: 鲍姆 / L.F.Boum 译者: 陈伯吹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3
1953年12月新1版,1979年7月第5次印刷。
365夜故事(上下) 豆瓣
9.3 (35 个评分) 作者: 鲁兵 / 绘者 朱延龄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 - 2
这本故事集,是给孩子们的一束繁花,其中有反映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的故事和童话,有非常古老的神话和寓言,有外国的童话和传说,也有增进知识,启迪指挥的故事和童话,其间还点缀了几首儿歌,几则谜语。凡是于孩子们有益而有趣的故事,我们能找到的都尽量收了进去。
为了适应四岁至六岁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年轻的父母口述,这本集子里的故事大多作了剪裁,或者经过改编,情节简化了,语言口语化了,这对有些原作来说,可能有所逊色,不过孩子们长大之后读到原作,是会得到补偿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本集子供年轻的父母每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就象莳花人每天一早起来,给刚刚吐芽的花木浇一勺水。
2010年12月12日 已读 被送掉了
文本
神似祖先 豆瓣
7.5 (12 个评分) 作者: 郑也夫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 9
《神似祖先》内容简介:“神似祖先”,是近年来我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
时下,全球范围内,生物学家的作品正以浩大之势冲击着思想界、读书界,与此伴随,国外社会科学家已从对生物学思想的学习、消化,迈向融合、创新。近年来,这两类作品都被大批量地引入汉语读书界,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对此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麻木,《神似祖先》终于打破了这种沉默。
《神似祖先》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等。
狼图腾 豆瓣 Goodreads
狼图腾
7.7 (298 个评分) 作者: 姜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4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往事并不如烟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7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
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个人尊严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6
言必称天下,不以个人面目出现,是知识分子的尊严所在。当然,现在我把这样为虚伪提出,已经自外于知识分子。但也有种好处,我找到了自已的个人面目。
黑骏马 豆瓣
8.1 (11 个评分) 作者: 张承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1 - 3
收入《阿勒克足球》、《黑骏马》、《白泉》、《锁儿罕·失刺》、《红花蕾》、《雪路》、《春天》等短篇小说12部。
绿化树 豆瓣
7.7 (17 个评分) 作者: 张贤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
50年代“右派分子”章永璘在宁夏劳动改造期间的一段永生难忘的生活经历。
续篇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同《习惯死亡》合称为张贤亮的爱情三部曲。
人·兽·鬼 豆瓣
2017年8月北平第25次印本 ∞ 定價19元
8.9 (78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人·兽·鬼》包括《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部短篇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3 (263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07 - 3
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2010年12月12日 已读
Alice in Wonderland 豆瓣
作者: Dalmatian Press Dalmatian Press 2005 - 1
As one of the series of "the Magic and Me" Read and Play Activity Journal, the book Alice in Wonderland shows all the children the fabulous story of Alice and also provides some funny stickers of the roles and some other activities in this book. It is proved to be good and funny for all children.
围城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1 (797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