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说和类小说
佐罗 豆瓣
作者: 伊莎贝尔·阿连德 (Allende.I.) 译者: 赵德明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2006 - 3
我爱恋着佐罗,这种爱恋渗透了我的婚姻。1970年,加利福尼亚,一把剑,一张面具,一颗不羁的心,点燃整个激情而动荡的年代。  剑影、游侠、忠诚、无畏、隐秘之欲,我们想到世界文学中那群魅力永恒的人物,最年长的那个叫唐吉诃德。——《华盛顿邮报》  弗拉曼科舞般的充沛,色彩、感情、故事,无一不是心灵的极致宣泄。——《法兰克福评论报》  “这是个关于迭戈·德拉·维加的故事,讲述他如何变成了传奇的佐罗。今天,我终于可以公开他的真实身分了。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为他保密……”  1790年,加利福尼亚: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充满诱惑的时代,一些有着不可驯服的精神的性情真挚的人物,一个有着浪漫的心和轻佻性格的男人,开始了一段历险。揭开佐罗面具的时刻到了!  伊萨贝尔·阿连德恢复了这个主人公的真实形象,并且带着嘲讽和人道精神,使他具有了超出传奇之外的生命。  《佐罗》是一些有血有肉,有道德和缺点,敏感而果断的人物的画像,他们将我们拉入了他们在一个动荡时代中的冒险。伊萨贝尔·阿连德以她惯有的高超技艺,为我们揭示了十九世纪初在加利福尼亚的西班牙布道区的朴素生活,在西班牙独立战争中被拿破仑军队占领的巴塞罗那街道的骚动。土著部落的入教仪式,进入一个欧洲秘密社团所要经历的那些神秘仪式。一番与从前的历险一样的历险。
污秽的夜鸟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智)何塞·多诺索 译者: 沈根发 / 张永泰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5 - 5
何塞·多诺索(1924-1996),智利当代著名作家,拉美文学爆炸的主将之一,曾创作了 《加冕礼》 (1955),《污秽的夜鸟》 (1970),《别墅》 (1978),《旁边的花园》 (1981),《失望》 (1986),《大象将死之处》 (1994) 等十几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情爱笔记 豆瓣
作者: 巴尔加斯.略萨(秘鲁) 译者: 赵德明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 1
这是一部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拍案
叫绝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保险公司
经理利戈贝托由于不能容忍美貌绝伦的继
任妻子卢克菜西娅与其年幼的儿子阿尔丰
索的暧昧关系,盛怒之下将其赶出家门,然
而旋即而至的对于爱妻的朝思暮想则又使
他无时无刻不在进退维谷中忍受着痛苦的
煎熬;与此同时,悔不当初的卢克莱西娅也
希望能有机会来与受到伤害的丈夫破镜重
圆。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绝顶而又不失天
真情趣的始作俑者阿尔丰索不失时机地穿
针引线,经过一番天衣无缝的精心策划,终
于使情缘未了的父母捐弃前嫌,恩爱如初。
与以往此类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并不
是着力于对一桩家庭绯闻案的大肆渲染,
而是通过故事当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性爱
焦渴的微妙心理,纵横捭阖,匠心独运地采
用想象和虚幻的手法,从社会、家庭、宗教、
伦理以及文学艺术的角度,对情爱世界的
内涵和本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正如
一位西班牙评论家所指出的,本书“是一部
关于想象性爱快感的不寻常作品,同时又
是关于性爱快感详尽而不可思议的记录。”
基罗加作品选 豆瓣
作者: 〔乌拉圭〕奥拉西奥·基罗加 译者: 林光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 3
《基罗加作品选》共选编了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和童话计21篇,在这些作品中,基罗加用平静而又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人类生存和死亡的关系,刻画了人们对所受压迫、剥削的抗争,表达了他们对生存的渴望。在他的童话故事中,大量地刻画动物,赋予它们以人的灵魂和人类善良的天性,从而提出了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这样一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豆瓣
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
9.3 (6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孙家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一位刚被擢升为陆军上尉的潘达雷昂,接受了一项为秘鲁军队创建性服务的绝密任务。为了严格执行分配给他的任务,潘达雷昂全家搬到了位于森林地区的依基托斯市去完成使命。他鬼迷心窍,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结果反而使得他自己运转起来的机器出现了险情。1973年出版并拍成影片的《劳军女郎》的故事就这样启动了。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利用这个故事暴露了相对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而言号称典范制度的虚伪性。可以说,这部小说相对他所有作品来说是一种转型,显示了作者在文学里运用戏谑和幽默的才能,从而也就丰富了他的文学天地。
镜中的孤独迷宫 豆瓣
8.4 (13 个评分) 作者: 范晔(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8 - 1
本书集中编选了一批拉美文学中尚未受到国人注意的精粹作品。
拉丁美洲说西班牙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加上说葡语的巴西,从殖民地巴洛克时期到“文学爆炸”,几个世纪的辉煌,名家名作灿若星河。这本书无意展现拉美文学史的全景,只希望为汉语读者提供机缘来邂逅拉美文学中些许尚鲜为人知的吉光片羽。其中选入的作家作品对国内读者虽较为生疏,但其已在文学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值得我们关注。
魔幻现实主义曾经为拉美文学赢得了空前的关注,但丰富多姿的拉美文学也不是一个标签所能涵盖。本选集就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在尝试向读者展现拉美文学于“魔幻”之先、“魔幻”之外的一些风景。
幽灵之家 豆瓣
8.8 (14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伊莎贝尔·阿连德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译林出版社 2007 - 4
这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它以30万字的篇幅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本世纪初到1973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史。以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变化为中心线索讲述了两个家族四代人之间的恩怨纠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历史大变迁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人物为生活、思想状况。作者继承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文学爆炸”中杰出的作家保持着同一创作方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一方面对描写的事件、人物保持着清晰的认识,爱憎分明;另一方面又没有囿于个人好恶,使对事件的评价流于简单化,对人物的刻画流于脸谱化。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作者不拘一格地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和时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收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伊莎贝尔·阿连德刻意追求的目标。
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伊莎贝尔·阿连德不愧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或离奇,或荒诞,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读起来令人不忍释卷。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家把《幽灵之家》归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把它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部力作。
阿连德创作了一部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史诗,其中充满了残酷凶猛的斗争和激情四溢的浪漫。
这是一位天才故事家华丽登场的传奇之作。1993年,它被改编成电影《金色豪门》,梅丽尔·斯特里普、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薇诺娜·赖德等明星荟萃。它至少被译成30种语言,仅德国销量已逾三百万。2004年,她由被欧洲读者评为百本最喜爱的图书之一。一片神奇遥远的土地,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群坚强而多情的男人和女人在其间活着,笑着,流泪,死去。他们,就是特鲁埃瓦家族,走进这个世界,你将流连忘返,刻骨铭心。
绿房子 豆瓣
La Casa Verde
7.1 (7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孙家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1
《绿房子》的故事发生在相距很远的两处地方,即位于秘鲁海边沙漠地区的皮乌拉市和远在亚马逊流域心脏地带的能够经商和传教的圣玛丽亚·德·聂瓦镇。故事的象征物就是那非常出名的,由外地人安塞尔莫建造的享乐中心——绿房子。
《绿房子》出版于1965年,第二年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1967年又获得罗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这是西班牙语小说的最佳奖。对于一切愿意深入了解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叙事作品的人来说 ,阅读《绿房子》这部拉美文学史上的典范小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体验。
邮差 豆瓣
6.9 (14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 译者: 李红琴 重庆出版社 2007 - 10
这是一个悲喜交杂的故事。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不朽诗句的力量与热情,激荡出一场深刻感人的往年情意。马里奥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同,他不愿走上渔夫生涯,而是选择在美丽黑岛上当一名邮差。这坐小岛紧挨大陆边,虽然居民不少,但马里奥邮政服务的对象却只有一个人,也就是岛上唯一识字的居民,在岛上过着流放生涯的智利诗人——马勃罗·聂鲁达。
在一封封信件的收送往返间,邮差与诗人间的友谊日渐滋长,当马里奥爱上了岛上一位年轻艳丽的酒馆女侍时,他便央求诗人指点他写诗以追求他的梦中情人。不旋踵间,在生动譬喻、情谊交织的相互唱答中,岛上的空气也随之炙烈、浓郁了起来……
公羊的节日 豆瓣
9.6 (17 个评分) 作者: [秘]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阔别祖国三十五年的乌拉尼娅回到了故乡多米尼加共和国。三十五年前整个多米尼加共和国处于冷血独裁者特鲁希略的统治下,乌拉尼亚的父亲卡布拉尔正是这位独裁者的得力助手。三十五年后,卡布拉尔已老,他行动不便更是丧失了语言功能。乌拉尼娅的姑妈不能理解为何乌拉尼娅从不曾探望自己父亲,面对质问,乌拉尼娅缓缓诉说起三十多年前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政治阴谋,还有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秘密……
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这个被描绘为魔鬼的独裁者曾对三百多万多米尼加人施行了极端残酷的暴政,在他三十多年(1930-1961)的专制统治下,整个国家成了人间地狱。小说通过杜撰的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
坏女孩的恶作剧 豆瓣
Travesuras de la niña mala
8.2 (12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尹承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0
爱情如同坏女孩,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
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之作!
里卡多还在幼年时期就怀有了一个梦想,这种梦想从他记事起就在故乡利马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移居巴黎。然而少年时代的一场恋情导致的反复别离和重逢却将改变一切。那个不满于现状、冒险成性、极端实用主义而又不安分守己的女孩,将把他从他那雄心勃勃的狭小世界里拖出来。作为像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的见证人,两个主人翁的生活将始终交织缠绕在一起却而又无法完全吻合。在喜剧与悲剧,现事与虚构之间,《坏女孩的恶作剧》成功地演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爱情。这种爱情如同坏女孩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这是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的一部长篇小说。
荒野侦探 豆瓣
Los Detectives Salvajes
8.2 (9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饮酒、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最后他们是否找到了失踪的女诗人,还是让自己也成了失踪者?
万火归一 豆瓣 Goodreads
Todos los fuegos el fuego
9.0 (12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范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6
《万火归一》是阿根廷文学大师胡利奥·科塔萨尔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八个短篇组成,每一篇都是传世名篇。
他优雅细密、玄妙迷人的文字能像上帝的手一样翻云覆雨,复制人类感觉与意识的质地,将你带入一个时空交错,如梦似幻的世界。
《南方高速》临摹的是因车流被阻滞在高速公路多日而形成的一个临时微型社会里各色人等的心理群像。《会合》里那些幽微而极富诗情的意识流的主人是几度濒临绝境的切•格瓦拉。《万火归一》叠映了古罗马和现代两段同样魂销大火的三角恋情。《另一片天空》下,善感的“我”游荡在家庭、工作与露水情缘之间,神秘少年“南美佬”魅影般出没眼前,依稀竟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
城市与狗 豆瓣
La ciudad y los perros
8.6 (33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城市与狗》以位於秘鲁首都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Colegio Militar Leoncio Prado)校园与扰攘的利马市为舞台,围绕着几个中心人物-军校5年1班的同班同学:「美洲豹」(El Jaguar)、「奴隶」(El Esclavo,里卡多·阿拉纳Ricardo Arana的外号)、「诗人」(El Poeta,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的外号)、博阿(El Boa,这个称号有蛇的意思,美洲豹、博阿、「山里人」El Serrano卡瓦Cava、鲁罗斯Rulos是班级地下组织「团体」El Circulo的4大主将);甘博亚中尉(Teniente Gamboa,负责带他们5年1班的军官);核心女角-特莱莎(Teresa,校外姑娘,「奴隶」的邻居和暗恋对象;「诗人」的情人;「美洲豹」小时的邻居和好学伴(後来成为他的妻子),与3大男主角「美洲豹」、「奴隶」、「诗人」有着关键性的连结)等展开铺陈。
《城市与狗》(La ciudad y los perro')是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的成名作,被认为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本书与巴尔加斯·略萨的许多其他作品同样在作者祖国秘鲁的威权时代里遭到禁毁的命运。
动物寓言集 豆瓣
Bestiario
8.5 (5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李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4
《动物寓言集》内容简介:1947年左右,科塔萨尔创作了短篇小说《被占的宅子》,由博尔赫斯推荐刊登在杂志《布宜诺斯艾利斯编年史》上。1951年,该小说与其他几篇作品结集出版,标题为《动物寓言集》。这是科塔萨尔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其中已体现出科塔萨尔成熟的写作风格、丰富的表达方式、细腻的描绘和惊人的想象力,以及科塔萨尔天才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在这些早年的小说里,复杂性停留在病理学的层次上。作品所描写的是畸变,是脱离常规的特例。这些短篇中的奇幻轶事远离正常的生活环境,只会发生在百万分之一的人身上。
小说中展现了各种离奇的野兽。《剧烈头痛》中的“芒库斯皮阿”仿佛是病痛本身的化身、《奸诈的女人》中黛莉娅对动物女巫般的支配力量令故事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动物寓言集》中影射人性的虎、以及《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中,令“我”最终崩溃的兔子……在这些故事中,既有真正的动物,也有像人的动物,仿佛一场荒诞离奇的梦境,其中动物执行着既定的使命,它们都是象征。
佩德罗·巴拉莫 豆瓣
Pedro Paramo
8.9 (37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者因此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文学奖。在本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人狡诈、残忍,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的庄园主形象。
作者完全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故事,绝对是一种自信,因为鲁尔福相信生活本身就浸透着历史与哲学。鲁尔福日常口语般的笔调看似漫不经心,其实里边深埋着拐弯抹角的地方,通过梦幻与暗喻,意识流与时空交错,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打散又重新拼镶。这样,历史的线索在读者脑子里错宗出模糊了。
酒吧长谈 豆瓣 谷歌图书
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
9.2 (10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孙家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4
他是一个在独裁政权中当过保镖和密探的人,谁给他钱,他就为谁做事。他可以为上司到妓院去收“月钱”,镇压妇女游行,甚至为了帮上司搞社交而甘心充当喜好同性的大资产家费尔民·萨瓦拉的泄欲工具。他是司机、打手;是受害人,也是凶手。他目睹上层社会种种丑行,了解各种政治阴谋和腐化生活,最后在狗场以捕狗打狗为生。
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失意记者,也大资产家费尔民·萨瓦拉的宝贝儿子,却和一个“本应做他仆人的女人”结婚。他一生一事无成:闹革命时没有信仰,谈恋爱时失败,写社论时净写狂犬病问题,调查凶杀案时凶手和父亲有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生倒霉。
这样的两个人偶然相遇了,一起去酒吧饮酒忆旧,两人的谈话贯穿了整部小说,独特的“对话波”结构牵动层层故事和情感,史诗般宏阔波谲、戏剧般生动诡异的巨幅长卷就此展开:黑暗时代的独裁统治下,被席卷的日常生活、爱情和梦想……一一浮现。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豆瓣
Elparaísoen la otra esquina
8.8 (8 个评分) 作者: [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全书二十二章,单数各章讲述高更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的故事;双数各章讲述保罗·高更的故事。外祖母的事情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孙的经历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1903年。高更出生时(1848年),特里斯坦已经去世四年。外祖母是个社会活动家、工人运动的组织人和女权主义的推动者;外孙是个艺术家,不过问政治,追求异国情调和世外桃源的生活,向往原始人的风俗习惯、神话与传说。从表面上看,祖孙二人生活的时代和活动的范围是不同的,但是综观全书,读者可以发现这二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建造人间天堂。
天堂是什么模样呢?特里斯坦心里,那就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教会的思想束缚,没有警察和军队;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受教育的机会,男女平等的大同世界。在高更心目中,天堂就是纯精神的艺术世界。他响亮的口号是:“高更,在你身上纯艺术的信念是不可战胜的!”“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创造区别现实的艺术想象世界。”“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地方是偶然的,他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去选择真正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