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s
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 (1973) IMDb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8.2 (100 个评分) 导演: 沃伊切赫·哈斯 演员: 扬·诺维茨基 / 塔德乌什·孔德拉特
其它标题: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 沙漏
哈斯的彩色电影,《萨拉戈萨手稿》的姊妹篇,个人觉得他的风格更适合彩色,此片要比《萨》更为出色。这是一次内心的历险。故事背景设在二战前期,一位年轻人乘坐一辆奇怪的列车去看望住在疗养院中垂死的父亲。但这个即将拆毁的地方唤起了他许多过去的回忆。他被过去的士兵、殖民地的雇佣兵、昔日生活中的女孩,以及他的父母所包围...
获奖:波兰电影奖最佳产品设计奖
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并提名金棕榈
黑暗中的音符 (197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Sette note in nero
7.5 (6 个评分) 导演: 卢西奥·弗尔兹 演员: 詹妮弗·欧内尔 / 加布里埃尔·费泽蒂
其它标题: Sette note in nero / Murder to the Tune of the Seven Black Notes
一个有远见的女人,在一个幻觉的启发下,砸开了她丈夫家的一段墙,发现墙后面有一具骷髅。她和她的精神病医生一起,寻找那个人是谁,是谁把她放在那里的真相。很快,她开始意识到她有可能与受害者同归于尽...
人间大浩劫 (197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Andromeda Strain
7.6 (9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怀斯 演员: 阿瑟·希尔 / David Wayne
其它标题: The Andromeda Strain / 仙女座菌株(台)
罗伯特.怀斯导演的一部具有悬疑性的科幻片,描述美国一枚太空舱堕落墨西哥荒郊小镇上,导致镇民全部离奇死亡,仅剩一老一少受重伤未死。特别营救小组将他们救回实验室研究其病况,最终发现其中奥妙。
本片制作相当认真,气氛和映象亦有部分的杰出表现。但整体来说太过沉缓,描述科学家如何研究细胞分裂的过程也太详细了。
漫长假期 (1978) 豆瓣
Long Weekend
导演: 柯林·艾格斯顿 演员: 约翰·哈格里夫斯 / Briony Behets
其它标题: Long Weekend / 漫长的周末
When a suburban couple go camping for the weekend at a remote beach, they discover that nature isn't in an accommodating mood.
红衣女王的7次杀戮 (1972) 豆瓣
La dama rossa uccide sette volte
导演: 埃米利奥·米拉利亚 演员: 芭芭拉·布薛特 / 西碧尔·丹宁
其它标题: La dama rossa uccide sette volte / Red Queen Kills 7 Times
When two sisters inherit their family castle, a string of murders committed by a mysterious dark haired woman in a red cloak decimates their circle of friends. Is the killer their ancestor, the "Red Queen" whom legend says claims seven lives every hundred years?
Mind Games 豆瓣
8.7 (25 个评分) John Lennon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2年11月5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John Lennon的又一张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这张专辑是列侬solo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削减了对音乐的艺术性探索,整体走向逐渐靠向当时的主流音乐形态。不少人批评他的“不思进取”,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1973年到1975年的间的几张专辑确实未能带来太多的惊喜。在我看来,尽管专辑整体并不出彩,但第四首作品《One Day》,仍然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列侬再次展现了其妖邪诡异的唱腔,让人回想起披头士时期的《I'm The Walrus》。

《Mind Games》这首曲目作为列侬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原名为《Make Love Not War》,当年被认为是《Cold Turkey》的续章。这首作品曲风明快,琅琅上口,被后人翻唱至今。值得一提的是,专辑的第六首曲目名中,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单词“Nutopian”,在歌词册的内页部分,亦有一段关于此的宣言。这个单词的定义仍然为一种精神上的国度,类似于“Utopia”(乌托邦)。

有趣的是,《Nutopian International Anthem》作为“Nutopia”的国歌,只有短短几秒钟时间。
2019年10月31日 听过
yes you may
1970s
Workingman's Dead 豆瓣
9.0 (6 个评分) Grateful Dead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7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hino / Wea
Workingman's Dead is the fourth Grateful Dead studio album. It was recorded in February 1970 and originally released on June 14, 1970.
2019年5月8日 听过
也就和喜欢美国丽人一样爱这张吧 | Joshua Token 💖
1970s TheGratefulDead
爱与死 (197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ove and Death
8.2 (144 个评分) 导演: 伍迪·艾伦 演员: 伍迪·艾伦 / 黛安·基顿
其它标题: Love and Death / 사랑과 죽음
鲍里斯(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成长于一个人丁兴旺的俄罗斯大家庭里,在诸多的兄弟之中,要数他的身板和胆识最为渺小。在鲍里斯的眼中,表姐索嘉(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一直都是缪斯般的存在。可是,索嘉宁愿嫁一个渔夫,也不愿选择鲍里斯。令鲍里斯深受打击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一件,战争开始了,为了效忠国家,鲍里斯被迫拿起长枪走上了战场。
一次偶然中,鲍里斯成为了战斗英雄,荣归故里的他几经波折,居然赢得了此时已成为寡妇的索嘉的芳心,两人组成了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好景不长,战火再次袭来,拿破仑攻占了莫斯科,鲍里斯必须重回战场。无法忍受离别之苦的索嘉决定一劳永逸——刺杀拿破仑。于是,一对傻头傻脑的夫妻带上他们的猎枪,就这样出发了……
于是我将奔向世界尽头 (197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A pobezim az na kraj sveta
8.2 (16 个评分) 导演: 彼得·索兰 演员: Anetka Lakatosová / 伊凡·米斯科金
其它标题: A pobezim az na kraj sveta / And I'll Run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Majka“话匣子”是个女孩进入青春期。她出生与未成年人残疾。而她的母亲一直骂她,她走路的样子,她的同学嘲笑她,称她为“鸭”。沿着一个无辜的第一恋情和一个秘密的友谊,她收到她的父母和很多来自她的同学恶意知之甚少。 Majka找到庇护与她的祖母和她自己的幻想世界。导演彼得·索兰取得了12年岁女生的敏感肖像。雄辩的电影语言会谈,儿童和成人观众的一致好评。
楼上,楼下 (1971) 豆瓣
Upstairs, Downstairs
导演: Bill Bain / 克里斯托弗·霍德森 演员: 戈登·杰克逊 / David Langton
The series follows the lives of both the family and the servants in the London townhouse at 165 Eaton Place. Richard Bellamy, the head of the household, is a member of Parliament, and his wife a member of the titled aristocracy. Belowstairs, Hudson, the Scottish butler directs and guides the other servants about their tasks and (sometimes) their proper place. Real-life events from 1903-1930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tories of the Bellamy household.
高斯福德庄园里Upstairs和Downstairs的出处。讲述了二十世纪早期三十年间一个上流阶层家庭里主仆的故事。1971-1975年英国名剧,BAFTA和艾美金球等多项大奖获得者
2019年2月19日 看过 15年补的。
1970s BBC
坏伙伴 (1972) 豆瓣
Bad Company
导演: 罗伯特·本顿 演员: 杰夫·布里吉斯 / 巴里·布朗
其它标题: Bad Company / 魔鬼先锋
A god-fearing Ohio boy dodging the Civil War draft arrives in Jefferson City where he joins up with a hardscrabble group of like runaways heading west
性爱宝典 (197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 But Were Afraid to Ask
7.8 (218 个评分) 导演: 伍迪·艾伦 演员: 伍迪·艾伦 / 约翰·卡拉丁
其它标题: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 But Were Afraid to Ask / 情欲奇谈
本片由章回形式提出七个敏感又尖锐的性话题:《春药管用么?》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亲自扮演佞人小丑,迷奸皇后未果而断送性命;《什么是兽交?》中事业有成的医生爱上一只母羊黛茜;《女人为何性冷淡》讲述性冷淡的新婚妻子只有在公众场合才会性欲爆发;《异装癖者是同性恋 么?》里结发夫妻访友,丈夫却偷穿女性服装,上演一场暴露在大庭广众下的尴尬闹剧;第五段《什么是性异常?》设定在公开各自性怪癖的电视脱口秀节目中;其后的《性学博士可信么?》伍迪·艾伦重新登场,阻止了扬言改造人类性器官的性学教授的疯狂实验;最后的故事《射精是怎么回事?》更是把做爱的全过程演绎成如操纵机器般步步可循。
本片根据大卫·鲁本医生《你想知道的性问题》一书改编。
2019年1月20日 看过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知识分子的幽默i can always relate but it doesnt make me a 知识分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970s WoodyAllen
美国风情画 (197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Min reol TMDB
American Graffiti
7.3 (56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卢卡斯 演员: 理查德·德莱福斯 / 朗·霍华德
其它标题: 청춘 낙서 / アメリカン・グラフィティ
  1962年,Curt Henderson(理查德·德莱弗斯 Richard Dreyfuss 饰)、Steve Bolander(朗·霍华德 Ron Howard 饰)、John Milner(保罗·勒马特 Paul Le Mat 饰)还有Terry "The Toad" Fields(查尔斯·马丁·史密斯 Charles Martin Smith 饰)四个普通的青年在晚上相聚,为即将去外地读大学的Curt和Steve送别。Steve把他的汽车借给了Toad,Toad需要这辆车去寻找他的爱情。Curt开车在马路上,听到一个金发女郎对他说“I love you!”,他急切想找到这个女人,却在路上让另一个女孩上了他的汽车。而Steve也在忙着处理和女友Laurie(辛迪·威廉姆斯 Cindy Williams饰)的关系。John 则准备和另一个人赛车。Toad则认识了另一个美女Debbie(坎迪·克拉克 Candy Clark 饰),两人把车开到了郊外,却意外把车给丢了......在这个夜里,这四个青年的活动为我们展现了六十年代初美国人的精神和生活状态。
  本片被提名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配角等几个奖项。 
(197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Heat
导演: 保罗·莫里西 演员: 乔·达里桑德罗 / 西尔维娅·迈尔斯
其它标题: Heat / Andy Warhol: Hollywood
Andy Warhol的艺术作品以通俗/庸俗见称,可以把罐头汤当作画的主题,把玛莉莲梦露画得色彩斑烂。Warhol监製的着名乐队Velvet Underground所唱的歌曲的主题都围绕着毒品与颓废生活。而由他出品,Paul Morrissey执导的电影,亦是不惶多让,例如<Trash>描写的是一个牛郎似的颓废男子的生活,好逸恶劳,终日游手好閒,吸毒,在垃圾堆中过着垃圾般的生活。而<Heat>里的男主角更是正宗牛郎一名,在日落大道的一间旅店中,先与旅店老板娘搭上,再勾搭一妙龄少女,又与少女的过气女星母亲打得火热。最后牛郎毅然离开这位中年妇女,她气愤得要用枪杀死他……就在日落大道上活生生的演一次<日落大道>。
这位牛郎是Joe Dallesandro,是肉热渣三片的男主角。我不知道Andy Warhol与Paul Morrissey是否gay的,但肯定他俩有其中一人是"greek greek"地的,不然不会经常把Joe哥的肉体赤条条的暴露在观眾面前,而这位Joe其实也的确有做牛郎的条件。以前的电影从来只会把女性的肉体呈现在电影上,成为观眾的慾望对象,Andy与Paul这系列电影却一反传统,转而展现男性肉体,其暴露的程度比<午夜牛郎>尤甚。无容否认的是他们走在时代的尖端,勇於颠覆当时的道德界限,刻意的触怒卫道之士。
这系列电影除了调戏舞男,还要向你展现地下人类与其生活,人妖、同性恋、妓女、脱衣舞孃、过气女星、痴肥人种(貌似John Waters电影里的Divine),更肆无忌惮地公开展示做爱、自慰与吸毒的场面。而其实片中的所有演员都如癮君子般,说话如白痴,行动如丧尸。这很可能是导演Paul刻意製造的即兴效果,但最大的可能性是……这班人根本就是道友!
你可能会见过有影评人评一些戏的对白冗长(例如伊力卢马的那些),"冗长"这个字眼显然不适用於此两片,因为两片的对白有"一匹布咁长",整套戏的场数不多,演员们就在各场里喋喋不休地谈了一个半小时,而讲的统统都是閒话家常的废话,没有耐性的观眾转去看《城市论坛》还可能没有那么气顶。但"一匹布咁长"的对白无疑是此片的一大特色。此片的特色还有16mm(甚至可能是8mm)的粗微粒菲林画面,有看小电影的感觉。
<Heat>里的过气女星,无独有偶,其实就是<午夜牛郎>里出现过的阔太,名为Sylvia Miles。而Joe Dallesandro是Warhol团体的成员,多年来做模特儿与演员,笔者翻查过资料,更得知Joe在苏德堡的<The Limey>里,做一个叫Uncle John的角色。苏兄不愧为一个cult片迷。
Warhol的出品里,Velvet Underground与Paul Morrissey的作品都有的很重的独立性,以生活作艺术,贯彻DIY精神,简单易做,而且啟发性大。
曼哈顿 (1979)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Manhattan
8.5 (373 个评分) 导演: 伍迪·艾伦 演员: 黛安·基顿 / 梅丽尔·斯特里普
其它标题: Manhattan / 曼克顿
40岁的艾萨克·戴维斯(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在写作上不算成功,在感情上更是一团糟。一方面,为了另一个女人而离开他的前妻吉尔(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打算出版一本有关他们私密婚姻生活的书,另一方面,17岁的女孩翠西(玛瑞儿·海明 威 Mariel Hemingway 饰)对于这段他并不打算认真经营的感情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热情。在这个节骨眼上,好友耶尔(迈克尔·莫菲Michael Murphy饰)的情人玛丽(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闯入了戴维斯的视线,风趣的谈吐,投机的话题,一切的一切都为两人的感情擦出了火花。3个男人,3个女人,在曼哈顿这个繁华又孤单的城市,这群成年人究竟该用何种方式来道德并公正的解决他们的感情问题呢?
本片荣获1980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
玉人初伶桃红坠 (1977) 豆瓣
Het debuut
6.8 (5 个评分) 导演: Nouchka van Brakel 演员: Marina de Graaf / Gerard Cox
其它标题: Het debuut / The Debut
The Debut is van Brakel's first-length movies as a director, and it too takes up the theme of a child growing up in an adult world. Caroline is a 14-year old whose first love is 40-year old Hugo, a friend of her parent's who just returned from Africa with his wife. The spontaneous attraction the two feel for each other when they meet develops as they enter into a strange relationshop, the somewhat staid Hugo seeling to find some of his lost youth in the impulsive young girl enrhralled with the discovery of ther womanhood and the attention she receives from the devoted older man. In a kind of idyllic isolation they pursue their fragile liason, but the inevitable intrustions of friends, parents and Hugo's wife soon confronts their love with the reality of their ultimately separate worlds.
With the aid of fhe excellent cinematography of Theo van de Sande, Nouchka van Brakel builds up through close attention to detail a portrait of the sharp intelligence of a young woman coming into her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