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童话的心理分析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维雷娜·卡斯特 译者: 林敏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童话通常以象征的语言表达出人类在千百年来长久积累和沉淀的经验,人们在阅读童话以及以童话进行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体认到,我们个人的问题是人类生存共同的问题。
作者是荣格心理学派著名心理分析家卡斯特•维雷娜。本书原是作者关于童话在治疗中意义的讲稿。作者在书中用不同的案例来说明,如何将童话应用到治疗过程中。她选了6个不同的经典童话,并以例子说明它们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让个人深入自己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小红帽的例子中,作者解释了童年最喜欢的童话和焦虑症状可能的关系。在解释勇敢的小裁缝故事中帮助一个有事业危机的男士从中找到惊人的相关性。安徒生的冰雪女王故事,使一位挣扎于情感与理智的女士找到了出路。在书中她还说明了童话在角色定位、静思想象练习以及在深层心理学梦的解析中的效用。
2012年5月22日 已读
以后我应该设个标准,豆瓣8分以下的不予考虑。这个是荣格派女医生通过童话对病人进行分析的记录,不能说差,但总体给我感想是:察言观色巧妙套话,时不时来几句放之四海皆准的废话(随便在星座血型书里一抓一大把),混个半仙也没啥难的。遥想当年,我也曾被人称作解梦大师!
心理学 文学 童话
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豆瓣
An Unquiet Mind: A Memoir of Moods and Madness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 译者: 聂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4
她有时热情高涨、精力充沛、思如泉涌、疯狂采购、彻夜狂欢,宛若遨游天际;
她有时焦虑恐慌、坐立不安、暴躁易怒、情绪低落、反应迟缓、犹如堕入地狱。
一个充满勇气的灵魂,不断游走于极度亢奋和麻木压抑的低潮之间
在当今这个格外令人浮躁和沉重年代里,患抑郁症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其流行程度甚至超过了感冒和发烧。可有趣的是,那些一个个声称自己得了抑郁症而跑进心理诊所的来访者当中,十个中有八个却根本连一条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都够不上。所以,我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会打趣地说,自己看了好几十个“抑郁症”患者,可连真正的抑郁症状都没有看到。
后来,看到了这本书,才翻了几页就被作者生动的描述吸引住了。与书本上僵死的诊断标准和症状描述不同,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灵动地跃然纸上,让我们可以立体而又直观地看到一个游走在兴奋和低沉边缘的痛苦灵魂。尽管已经从事了将近五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其间也接待过形形色色多种来访者。但是不夸张地说,我是在认真读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感到自己理解了什么是躁狂症,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躁狂症病人的内心。所以,尽管本书并不涉及过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巧,但是我相信它仍然能够为众多的心理学临床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启迪。因为正如一位心理治疗师前辈所说的那样,对病人的理解远比技术更加重要。
本书作者的语言不但生动而且华美,在阅读的时候令人赏心悦目。本书作者是一位精神医学界国际知名学者,真诚袒露自己从少女时代与抑郁症纠缠的心路历程,她所呈现的不仅是学识与才华,还有勇气和仁爱。
2012年1月2日 已读
人们不会质问断腿的人你怎么能站不起来,但是却很容易质问躁郁症患者:"你怎么能这样想不开"
心理学
文化和人类发展 豆瓣
作者: J·瓦西纳 译者: 孙晓玲 / 罗萌 2007 - 10
《文化和人类发展》是文化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包含了发展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比较文化学等跨学科领域的观点和知识。作者从广阔的文化视野考察人的发展,着重讨论了人的发展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并说明从出生前直至成人各阶段的发展和文化的关系,它为思考在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人类个体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给人以很多启示。本书是学习和研究人的发展问题的学生和学者非常重要的参考书籍。
2011年9月13日 已读
第一部分是哲学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金枝》。翻译坑爹
人文 心理学 文化
粘住 豆瓣
Made to Stick: Why Some Ideas Survive and Others Die
6.9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奇普·希思 / [美] 丹·希思 译者: 雷静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很多人相信能在太空中看到万里长城,很多人深信可乐能腐蚀人的骨骼,但是,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这些荒谬的结论能深深印在我们脑海,并且广为流传?而我们对一些不该遗忘的事却轻易忘记:一个生物老师花一个小时来解释有丝分裂,一星期后只有三个学生记得那是什么。一位经理在演讲中介绍了一套新的战略方案,员工们都在热情地点头称是,然而第二天我们发现坐在前排的员工仍无动于衷地执行旧的战略。
为什么有些事情能铭刻在他人脑海,有些却不能? 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和他的兄弟丹·希思在他这本充满奇思妙想的书中,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那便是能让人们过目不忘的事情往往具有“黏性”,例如克林顿竞选时的口号、好莱坞大片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治疗胃溃疡新药的有效推广。它们都遵循着让创意更有黏性的原则。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原则,不管你的天生创造力如何,只要多付出一点点的努力,你几乎所有观点都能够更具黏性,紧紧粘住别人的心。
2011年6月27日 已读
介于3星半到4星之间。小时候作文课,老师都要求把精华放在最后,所谓升华主题;西式写作则倾向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所谓抓眼球。
一个具有粘性创意的关键词: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创意 心理学 社会 美国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豆瓣
How to think like a psychologist : critical thinking in psychology
作者: [美] 唐纳德·麦克伯尼 译者: 王伟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 10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以娓娓道来的对话方式,从问题出发,以生动鲜活的例子和富于逻辑思辨的语言分析了心理学中一些最常见的和最容易引起疑问的问题。《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共有12个部分,49个常见问题。它在心理学与科学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发展、感知觉、意识、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动机和情绪、心理测验和智力、人格和异常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层面上,就心理学是否是科学、心理学是什么、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身心关系、天性与教养、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的意义等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似曾相识、巧合、巫术、占星术、惩罚”等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从而澄清人们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加深对心理学科学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事物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可作为心理学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学习普通心理学、方法学和实验心理学等课程的补充和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心理学的普及读物。
点击链接进入:
社会心理学(第8版)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第18版)(英文版)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对"伪心理学"说不(第8版)
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
亲密关系(第5版)
爱情心理学(第3版)
决策与判断(社会心理学精品)
心理学史(第4版)
这才是心理学(英文版)(第8版)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
心理科学之门
危机中的青少年(第3版)
理解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第11版) [精装全彩]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自我
管理决策中的判断(第6版)
2011年6月17日 已读
结构很有意思,分为12部分,深入浅出的解答了49个常见问题。在非专业人士中,我应该算看心理学书籍比较多的,这些问题和解答绝大部分我都在不同书里看过,尽管可能具体表达形式不同。但这并不代表这书对我没用,同样的问题,尽管我自觉心里明白,但绝对没办法像作者这样给出清晰简洁的答案,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再看一遍。_x000d_
_x000d_
另外作者的吐槽很好玩,比如在问题46“为什么心理学家如此开明”中,他说尽管他也认识一些心理学家支持共和党,开美国车,但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比较开明的。刘瑜说在美国大学里当个右派是有压力的,此处可为印证._x000d_
学习 心理学 思维
进化的大脑 豆瓣 Goodreads
The Accidental Mind: How Brain Evolution Has Given Us Love, Memory, Dreams, and God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戴维·J·林登 译者: 沈颖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林登博士向公众普及脑科学知识的富于趣味性的读物。作者认为人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组织系统而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因此将脑比作可以叠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淇淋。以这一思路为主线,作者介绍了大脑的构成、基本发育、感觉和感情等,进而描述脑如何支配学习、记忆和个性,如何决定性行为和性倾向,以及脑在睡眠和梦中的活动机制,还尝试性地阐述了脑功能与宗教的关系。书中穿插了不少趣事并有近50幅插图。
决策与判断 豆瓣 Goodreads
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8.5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科特·普劳斯 译者: 施俊琦 / 王星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 9
本书的对象是希望了解决策与判断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的非专业人士。它着重是实验结果而不是心理学理论,是出人意料的结论而不是猜想,是对研究的描述而不是数学公式。一句话,这本书是想要大家高兴而且思考,同时也是为了传播和普及心理学的知识。
本书共分6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介绍决策与判断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觉、记忆、情境和提问方式。第三和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决策的经典模式,并与最近有关判断偏差的新模式做对比。第五部分探讨由团体做出的判断和关于团体的判断。第六部分讨论决策与判断的一些常见的陷阱。第一章都设计成能够单独成立的专题,所以读者可以自由地跳跃不同的章节或随意地安排阅读顺序。
本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第1章之前的读者调查,这个调查的问题是根据以后章节中涉及的研究问题改编和复制而成的。
2010年11月16日 已读
论趣味性不如影响力,论深度不如how we decide。所长者,广度。PS,我真是非常讨厌这个系列的封皮颜色,肉嘟嘟的藕荷色,看着好难受
决策 心理学 思维
红色皇后 豆瓣
Red Queen: Sex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
作者: [英国] 马特·里德利 译者: 范昱峰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我以前从事动物学研究的时候,朋友常问我,怎么能够投入三年的时间,只专门研究一种鸟类?普通的松鸡难道还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吗?我的答案常令人觉得自负且刺耳:关于人性的研究虽有两千年历史,但所知仍然非常有限;人类除了稍微有点特殊,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哺乳类的一种;除非能够了解人性的演化过程,否则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自己。 有鉴于此,本书前三分之一专论演化。此外,有关人性的探讨,也仅在这些篇幅加以论述。演化的基础相当重要,但对于基因运作提不起兴趣的人,演化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困难。但请千万不要因此气馁。我小时候所受的庭训是,一定要先吃完正餐才能享受巧克力蛋糕,甚至到了现在,当我享用巧克力蛋糕时,仍然常有(但也故意忽略)罪恶感。如有读者觉得本书中后半部较易了解,因而跳过前段,直接吃“巧克力蛋糕”,我也可以谅解。 本书充满独道的见解,但其中极少是我的发现。科学家忙于研究,无暇发表他们的新发现,科学作家则常需探究他们的心灵,代为公诸于世,因此常自觉是智力的剽窃者。如以单独的章节而论,写作比我更出色的大有人在,但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就全书而论,水准能够到达如此程度的人为数不多。我的角色即在综合各家的发现,呈献于读者面前。
目录:
自 序
第1章 人性
第2章 谜样的事物
第3章 寄生物的力量
第4章 期因的叛变和性别
第5章 孔雀的故事
第6章 多偶和男性
第7章 单偶和女性
第8章 心中有性
第9章 美人计
第10章 棋赛斗智
后 记 自我驯化的猿类
里德利务求解释清晰、笔锋流畅、陈述简单明了的事实,而非固守乏味的了“政治正确”教条。这是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
——理查德·道金斯,著有《自私的基因》
性是什么?性何以牵涉生物学上两大未解之难题……,里德利详细解释了这个错综复杂又引人争议的课题,立论清晰精确,趣味盎然。
——《经济学人》
本书精彩检视了性如何演化、性为什么产生演化的科学论战,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无穷尽的演化纠葛……充分展现了创意与才智,令人赞叹不已。
——《独立报》
2010年9月19日 已读
单看主标题还以为是讲江青的...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某种程度还是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为啥绝大多数物种只有两个性别而不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性别”
心理学 生物学 科普 进化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豆瓣
Emotions Revealed: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作者: Paul Ekman 译者: 易之新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 - 8
你知道嗎?你的臉部表情變化可以高達一萬種以上!享譽全球的心理學家,將帶領你走進「表情」的世界,展開一段迷人旅程!是否記得自己極度快樂、十足沮喪或暴跳如雷的時候——單一自然的情緒可能是非常強烈、驚人的經驗。不論我們來自什麼背景或文化,情緒在每個人的生活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人際關係中的互動,更是特別重要。不論是細微或激烈的情緒,都能為生活加添色彩和內容,卻也可能使人非常困惑,甚至造成損害。
保羅.艾克曼是享譽全球的心理學家,專精於非語言溝通,在本書中,他帶領讀者探討人會在什麼時候出現情緒、為什麼有情緒、情緒流露的過程;從身體內部的變化,談到身體語言、聲音和臉部表情的訊號。
在這本讓人大開眼界的書中,艾克曼回答了如下的疑問:最常見的情緒誘因是什麼?有沒有可能控制這些誘因?我們為什麼有時會過於情緒化,或是感受到不適當的情緒?我們是否有方法處理這種情形呢?為什麼有些人擅於隱藏情緒,而其他人卻全寫在臉上呢?本書包括一項測驗,可以了解你是否擅於解讀情緒,有助於你辨識自己和他人最隱微的情緒跡象,並促進你覺察情緒產生的身體感覺。我們的生活不可能沒有情緒,但可以和情緒共同舞出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内心的冲突 豆瓣
Our Inner Conflicts
8.5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卡伦·霍尼 译者: 王作虹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 5
《我们内心的冲突》较之于《我们时代的神经人格》,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发展,而且达到了早期著作中鲜有的哲学的高度。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因此,即使读者已经从作者早期论著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初步接触了她的理论,但要真正认识、全面了解作者及其代表的学说,则只有在进一步细读她后期的成熟之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之后才能实现。
身份的焦虑 豆瓣
Status Anxiety
7.4 (9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 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2009年11月14日 已读
没什么新鲜观点,文笔还不错,旁征博引,刻薄起来也颇有分寸
心理学 英国 随笔
识破谎言 豆瓣
作者: Paul Ekman 译者: 刘文荣 / 今夫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2
诚实之所以珍贵,就在于谎言的普遍存在。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界巨贾到谍海特工,它成为生活的潜在主线。人们究竟为何说谎,如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么?如何识破这些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与利弊如何?作者这本一版再版、享誉世界、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的书,会教你从人际交往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开始。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豆瓣
9.6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卡伦·霍尼 译者: 冯川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卡伦・霍妮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
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她认为产生神经症的个人内心冲突,虽然不排斥性压抑、遗传禀赋、童年经历等个人特征,但本质上却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人性、人的各种倾向和追求、人所受到的压抑和挫折、人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乃至什么是正常人格、什么是病态人格的标准,所有这一切都因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这一思想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已形成。
本书对神经症人格种种的精彩而透辟的分析,对一般读者说来更是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
进化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9.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戴维·巴斯 译者: 熊哲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6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2版)正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独有的著作。本书选题具有前沿性,涉及多学科,资料少,难度大,对拓展我国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视野,建构活生生的人化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进化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然而,这一西方新思潮并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除了零星介绍外,有关这方面的西方专著一直未曾引进。
自我分析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伦·霍尼 译者: 许泽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 5
如果说《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的问世标志着霍妮精神分析体系的诞生,那么《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的相继出版,则是对其思想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自我分析”是霍妮在总结自己,及其同行和患者经历的基础上,为治疗轻度神经症设计出来的方法。它把专业精神分析疗法中分析师和患者两个角色的适用部分合二为一,交由患者单独承担,独自操作,因此,“它是患者与分析师一身担”的尝试。
当今世界是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们在适应环境、相互交往、面对自己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压力很容易会造成精神障碍。在这方面,尤其在专业精神分析至少暂时还难以为每一个有求于它的人所用的情况下,“自我分析”不失为最佳选择之一。
探索前世今生 豆瓣
廖阅鹏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未知
作者廖阅鹏简介:
廖阅鹏是台湾顶尖的催眠大师,美国临床催眠治疗学会会员,美国催眠师学会认证的催眠治疗师和训练师。
廖阅鹏本科攻读心理学,后又攻读佛学硕士。广泛涉猎东西方思想、神秘学、潜能开发以及各种修行体系,从他众多的著作里,我们可以发现他所研究的不只是催眠,而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身体心灵的整体奥秘。
廖老師所主持葛吉夫催眠中心,廖老師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解决各种身心问题。丰富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加多年的临床催眠治疗经验,造就了廖老师精湛的催眠技术。
廖老師兴趣广泛,文笔洗练,撰写的《催眠圣经》是当代最佳中文催眠入门书,他的催眠教学充满趣味与内涵,深获学员爱戴,他的催眠CD不只实用,更具有美感与灵性深度。
廖老師目前除了催眠治疗、教学,更致力于催眠CD、脑心科技产品的开发。
廖阅鹏《探索前世今生》内容简介
CD1 探索前世今生入门催眠CD: (本CD限于安全环境聆听)
空灵的背景音乐,廖老师稳健的声音,引导你进入催眠状态,深入潜意识,自动寻找一段对你影响重大的前世经验。(本CD限于安全环境聆听)
CD2 探索前世今生主题催眠CD: (本CD限于安全环境聆听)
引导你设定一个主题来探索前世今生,这个主题可以是情感、婚姻、事业、健康,或任何其它你感兴趣的,使你能够,探索前世,改写今生。 (本CD限于安全环境聆听)
建议您在使用本催眠CD之前,先行听过系列《认识催眠,体验催眠》,以便获得最佳效果。本催眠CD以放松引导、给予正面指令为主,绝无不良副作用。唯,曾经罹患精神疾病者,请征询医师意见,以便确定是否适合聆听。
由于每个人各有因缘,本CD不保证所有使用者皆能窥见前世,对于前世催眠所见到的景象亦须以理性态度面对。
身体语言密码 豆瓣
The Definitive Book of Body Language
8.4 (5 个评分) 作者: 亚伦·皮斯 / 芭芭拉·皮斯 译者: 王甜甜 / 黄佼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7
本书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之冠,全球销量5,000,00册,被翻译为32种语言,风靡全球50多个国家。
有史以来,解析人类最神秘的肢体信号最权威读本。
商务谈判、市场攻略、职场面试必备的工具书。
沟通细节决定成败,但你是否知道,最重要的细节就埋藏在你最细致的身体语言中?弄清对方的真实想法,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掌控一切。
﹡八种最不受欢迎的握手方式,让你避免沟通尴尬;
﹡八种说谎手势,让你第一时间识破对手;
﹡七种策略性姿势,让你顺利成交销售大单;
﹡十三种异性肢体信号,让你轻松捕获意中情人;
﹡五种不同微笑,让你神奇般魅力无限;
……
帮你识人、观相、察心
教你运用比说话更有效的沟通技巧
所以,你不能不读这本《身体语言密码》。
老板、客户、竞争对手、谈判、求职、面试
每个人都需要,帮你成为沟通高手的好书!
慧眼观察,洞悉内心。《身体语言密码》带你走进人类潜意识深处,解析人类最神秘的身体信号,开启无声世界最复杂的信息密码,教授比说话更有效的沟通技巧。
一个简单的握手动作却暗藏影响世界格局的政治信息,一个无心的眼神交流已然决策千万级别的商务谈判,一个不经意的微笑转瞬间成交百万的销售大单。细微的身体语言蕴藏着如此巨大的魔力,无论你是政治家、谈判专家或是营销高手,在你不知不觉之间,胜负之局已定。
本书不仅帮你识人、观相、查心,更能使你透彻地认识自我,让你从未知道已知,再到掌控,彻底改变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根本看法,让你与他人的每一次交锋都变成一段刺激有趣的人生智慧,使你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本书兼有工具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内容上采取开放式的写作手法,读者从本书的任何一个章节开始阅读都不会影响对全书内容的理解。幽默的文字,有趣的图片,大量生活实例和实验,为您全面展现身体语言的魅力。无论你是销售人员、管理者、谈判代表或是行政人员,您尽可以轻松阅读。换一种“眼光”洞察一切,令你从出色到卓越,从此沟通不往不利!
《身体语言密码》是享誉全球的人际关系大师潜心30年权威力作。它是国际知名企业、机构培训的必备教材,也是政治家、商学院、营销专家人际关系的专修课程,堪称一本信息直达内心的交流指南。
强力推荐每人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本《身体语言密码》!
亚马逊书评——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为了让别人对你有一个更好的印象,一定要戒除自己那些不招人喜欢的动作或表情,注意用一些良好的手势、表情帮助你的交流,因为好的肢体语言会帮助你的沟通,坏的肢体语言会阻碍我们的社交。
《纽约时报》书评——“这是一本有绝妙好书!阅读此书后,你将能分析和破解我们身边随时随地发生的肢体动作,解读他人内心所想,随时掌控局面。”
《华盛顿邮报》——没有肢体语言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帮助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身体语言密码》是一本帮助你找回自信、实现完美人生的必备读物。
日本•丰田汽车—— “本书强调商业和政治领域的身体领域的运用,书中对身体语言的巧妙运用适用于销售和谈判领域,尤其对销售人员察言观色、快速识别他人内心所想、成交大单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汤姆•华德士(管理思想家、畅销书《追求卓越》、《重新想像》作者)——“看罢皮斯夫妇这一权威力作,觉得受益良多。尤其在课堂演讲的过程中,与听众保持无声交流的顺畅和默契,是讲者和听众情感相融的最好体现,肢体语言运用得好,可让使你的演讲增色不少啊!”
澳大利亚•墨尔本 理查德——“本书极具吸引力,使人愉悦,三天之内就可以读完!令人惊讶的是读完此书后让然保有书中的记忆,尤其那些有用的肢体语言信号。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使我明白了自身的肢体语言如何被别人理解。如果你也想提高和增进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我全力推荐此书!”
印度•kidfreesous.com网站——“人们所说的和他所感所想是不同的!通过肢体动作能够解读人们所想;当面对如何去学的时候,本书告诉你:如何获取合作;如何成功的面试;如何掌握商务谈判;如果博得他人喜爱……等等。这是一本有趣、易读,具有探索性的好书!”
影响力 豆瓣 Goodreads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9.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B·西奥迪尼 译者: 张力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人们对影响力的运用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不知不觉地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你为什么会说“是”,这一转变中究竟蕴涵着怎样的心理策略?《影响力》这本妙趣横生的书将会告诉你。
亲密关系 豆瓣
Intimate Relationships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莎伦·布雷姆 / 丹尼尔·珀尔曼 译者: 郭辉 / 肖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 10
本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心理学与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9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甦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 10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