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 豆瓣
作者: 山本美芽 译者: 詹慕如 湛庐文化策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9
凝聚几百位杰出教育人士的成功经验
日本著名音乐家、教育家的育儿心得
让孩子的天赋自由翱翔、让孩子的好品味水到渠成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如何提升孩子阅读、算数、英文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人类的天赋,该如何发挥到最极致?”
不管在什么领域,要成为一流的人,就必须从基础做起。但是建构好基础之后,左右未来发展的也许并不是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是创意发想的力量。
那么,创意发想力量的根源又从何而来呢?通过许多音乐家、教育家的谈话,力量的根源就在于敏锐的五感和卓越的感知。“改变一下这里,会怎么样呢?”要产生这种创意,就必须先感受到对象的颜色、形状、声音、材料的微妙差异。
本书的作者,日本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通过采访数百位日本教育界人士,并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为父母们提供了培养孩子美感的最佳途径。在书中,作者告诉父母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倾听风声雨声,妈妈的发型服饰、语音语速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美感和好品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2014年4月9日 已读
凌晨四点被可可搞醒后再也睡不着,爬起来看书。非常喜欢这个名字——美感是最好的家教,一向认为现在煞笔横行都是审美教育没跟上的缘故。至于内容,很日式家常。
儿童教育 教育 日本
教养大震撼 豆瓣
NurtureShock
作者: 【美】波•布朗森 / 【美】阿什利•梅里曼 译者: 夏婧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7
常夸孩子“宝贝你好聪明”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我的孩子吃得不多啊,怎么就是瘦不下来?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对孩子是好是坏?多跟宝宝说话能帮他快快学会说话吗?孩子周末晚睡晚起可以吗?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千万,但是正确的教养观念只有一种!本书一次披露近十年来儿童发展领域的无数惊奇发现,涵盖年龄层1到18岁。章章都是教养观念的大震撼、大洗脑。本书并非一家之言,两位作者在全世界近百位顶尖学者的鼎力相助下完成本书。
2014年2月19日 已读
不知道翻译怎么样,以前看过英文版很赞,推一下吧
儿童 心理学 教育
从出生到3岁 豆瓣
作者: [美]伯顿·L·怀特((Burton L.White) 译者: 宋苗 京华出版社 2007 - 2
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迄今为止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儿童早期发展指南。根据英文版第20周年纪念版翻译。
本书第一版问世于1975年,一经出版,就立即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伯顿·L·怀特基于自己37年的观察和研究,在这本详细的指导手册中描述0-3岁婴幼儿在每个月的心理、生理、社会能力和情感发展,为数千万名家长提供了支持和指导。现在,这本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的著作包含了关于养育的最准确的信息和建议。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容错过的。
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的素质问题更加重要,而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本书是惟一一本完全基于对家庭上的婴幼儿及其父母的直接研究而写成的,也是唯一一本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经典。本书将0-3岁分为7个阶段,对婴幼儿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父母该怎样做以及不应该做什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013年1月28日 已读
买晚了!要是早点买,不说别的,至少玩具购买上能少走多少弯路啊
儿童教育 教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豆瓣 谷歌图书
8.4 (20 个评分) 作者: 尹建莉 作家出版社 2009 - 1 其它标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2013年1月5日 已读
这本书消除了我部分“国产教育书都是剪刀浆糊”偏见。大部分观点契合国际主流教育观,而且更贴近国情,娓娓道来,读起来舒服,方法至少看起来可操作性不错。
教育 生活
科学育儿圣经 豆瓣
作者: [英] 玛戈·森德兰 译者: 马芳 2011 - 3
《科学育儿圣经:权威揭秘孩子的脑成长》作者玛戈-森德兰,是一位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一位在心理健康方面获奖的作家。
温情四射却又客观务实——您会发现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有实用价值的育儿书。您所读到的均是真实的事例,而非杜撰,它将为您提供最优的育儿建议。发掘您与孩子间爱的化学效应……共同感受、体会亲子间的爱抚、欢笑、玩耍给孩子的荷尔蒙所带来的激发作用,使孩子能够热爱生活。
·通过研究生活经历对孩子大脑塑形的影响,找出了育儿策略韵真谛所在。
·学习如何应对孩子的小脾气和哭泣,教您如何确保你和宝宝都能美美地睡上一整晚。
2012年11月25日 已读
编辑想必认为喜欢科普的父母经济能力比较强,才会把一本280页的书定价89元,塑封还特容易翘边,吐槽完毕。书是好书,既有科学理论,实验支持,也有实用技巧,无论是作为科普书还是育儿手册都很不错。
心理学 教育 育儿
奇特的一生 豆瓣
8.0 (22 个评分) 作者: [俄] 格拉宁 译者: 侯焕闳 / 唐其慈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79 - 8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a Book
8.2 (367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 郝明义 / 朱衣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