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彭强 / 黄晓京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停滞之势?
韦伯主要考察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新教的宗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生成发育关系。即资本主义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综合体,它还有着特殊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其所呈现的特征处处和某种宗教上的伦理态度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现代人普遍的生活方式。
这部经典著作,让我们看到隐藏在制度背后的精神力量,并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认识这套西方花了数百年时间才酝酿出来的资本主义生活秩序。
可卡因传奇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英)斯特里特费尔德 译者: 余静 中信出版社 2005 - 1 其它标题: 可卡因传奇
无畏记者孤身犯险,深入南美丛林,近距离接触毒枭、特工与反政府游击队提供第一手材料,还原历史真相,披露最真实的可卡因世界。
500年前一次征服世界的旅程,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令西方社会胆战心惊的力量。为了传说中黄金国度的宝藏,西方探险者们跟随哥伦布的足迹,打着教化的旗号,在攫取南美大陆的黄金、白银和文化的同时,也把印加人心中的圣物带到了欧洲。古柯,印加文化5000年的传承者,却成为了欧洲人眼中的梦魇。历史的玩笑冷酷无情。欧洲征服和美洲,古柯征服了欧洲。从弗洛伊德到福尔摩斯,现实的的人物和虚构的英雄一根未能幸免。
古柯以可卡因的行头杀回美洲后,所到之处无不人仰马翻。政变、腐败、谋杀,美洲后院浓烟滚滚,山姆大叔自顾不暇。毒品向国家、社会和文明宣战。穷与富、白与黑、灵与肉,可卡因教唆着阶级的对峙,刺激着失落和渴望,将理性变回了兽性,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血泪史。
廉耻观的历史 豆瓣
Histoire de la pudeur
作者: [法] 让·克洛德·布罗涅 译者: 李玉民 中信出版社 2005 - 1
露与不露,这是一个问题。
法国社会界定风化的尺度与法国女人的衣衫一样,忽长忽短。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都曾为裸体艺术开过绿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又表现得道貌岸然、极端保守。相反,在中世纪和19世纪,画中的人物都穿上了衣服,但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裸体却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开放的程度令人咋舌。
这本别致的文化读物借衣衫之名,将法国社会的老底掀了个底朝天。贩夫走卒、王公贵胄逐一登场,神权教会、君权政府互不相让。
检票、就座、好戏开场……
中国人的快乐 豆瓣
作者: [清] 陈季同 译者: 韩一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为西方人介绍的是中国的民俗风情。陈氏认为:游戏、仪式、节庆,尽管各个国家、民族都有,但“它们却有发自各个民族共同的民族观念的独特个性” 。这便是陈季同选择这个视角向西方世界描述中国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原因。《中国人的快乐》共分“家居”“宗教节日和民众节日”“乡野之乐”“永恒的女性”“严肃之乐”“技巧游戏”“风险游戏”“公共娱乐”“结语——智者之乐”等十一章,通过各种场合、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娱乐侧面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习俗、民情。本书为西方人介绍的是中国的民俗风情。陈氏认为:游戏、仪式、节庆,尽管各个国家、民族都有,但“它们却有发自各个民族共同的民族观念的独特个性” 。这便是陈季同选择这个视角向西方世界描述中国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原因。《中国人的快乐》共分“家居”“宗教节日和民众节日”“乡野之乐”“永恒的女性”“严肃之乐”“技巧游戏”“风险游戏”“公共娱乐”“结语——智者之乐”等十一章,通过各种场合、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娱乐侧面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习俗、民情。


简要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居家
宗教节日和民众节日
乡野之乐
永恒的女性
严肃之乐
餐桌
技巧游戏
风险游戏
公共享乐
结语——智者的快乐
想象的共同体 豆瓣 谷歌图书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8.6 (7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吴叡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4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崩溃 豆瓣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7.8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江滢 / 叶臻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而发生在索马里和卢旺达等地的悲剧,也警醒着我们,即便拥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当今社会,一旦决策错误,也很可能会堕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
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书中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书的第二部分“过去社会”中,讲述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失败故事。其中,有对“复活节岛”和“马雅文明”这样经典案例的创新分析,也有对维京人殖民浪潮中两种截然不同命运的精彩叙述:在冰岛的维京社会克服恶劣环境,成为当今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格陵兰岛上的维京社会,则因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在当地土著人的竞争和挑战面前,溃不成军。同样,这一部分也讲述了过去社会的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社会早在幕府时代就推行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和举措,就让人印象深刻。
在第三部分“现代社会”中,分析了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并跳脱了宗族仇恨和宗教歧视的框框,将其放入一个小型社会发生全面崩溃的视角下,加以全新解读。对于生活在同一个岛屿上的两个民族:多米尼加和海地,两种不同的国家命运的揭示,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思考提供启示。而对于中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当今世界的巨人,书中各有一章专门论述,其中所含的许多信息和观点,将会刷新人们的原有认识。
在第四部分“实践教训”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跨国大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经验,对中国的政府和商业决策人而言,很有借鉴意义。
2009年1月12日 已读
钻石先生把文明的崩溃都归结于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很认同
政治 社会学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卡伦·荷妮 译者: 陈收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 3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作者霍妮,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9.1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 8
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杨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
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这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粮食生产从这些最早的中心向外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与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其他特点――如各大陆不同的面积、位置、甚至形状 ――有很大关系。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理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正是这样的一些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海去寻找贵金属和香料,结果却常常导致对土著人土地的入侵,并通过屠杀和带来的疾病大批消灭了土著居民。读者不太熟悉的类似的人口更替,在更早的时候便已在东南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主展开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这是一部富于惊人新发现的著作,即使是在向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时,也会强烈地吸引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