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吃的真相 豆瓣
8.1 (32 个评分)
作者:
云无心
重庆出版社
2009
- 11
《吃的真相》:欧阳应霁推崇的新美食学教材,美国食品工程博士破除国人饮食的迷信与偏见。饭桌上的盲从恐慌,都根源于不明真相。
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且“富含某种成分”。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动植物。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那些“美容圣品”里含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会在最普通的食物中找到。甚至更为优越。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蔬菜水果也各自都是很复杂的整体。它们不为人类而生,所以不会“完美”地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我们只是利用复杂的它们来满足我们复杂的需要。
大豆蛋白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但是它不能提供保健功能。也并不比喝豆浆、吃豆腐有更多的好处。我们倾向于认为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是好的。而对于现代工业则有抵触的心理。其实。按照科学指导进行的现代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吸收传统工艺中合理的部分。而改变不合理的部分。而很多不合理的部分,对于人们甚至是有害的。
可能会有很多人很失望,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个权威跳出来明确地说“能吃”还是“不能吃”。科学与江湖巫术的区别就在于,科学的结论不是依靠权威或者信念来支撑的,而是依靠科学实验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且“富含某种成分”。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动植物。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那些“美容圣品”里含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会在最普通的食物中找到。甚至更为优越。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蔬菜水果也各自都是很复杂的整体。它们不为人类而生,所以不会“完美”地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我们只是利用复杂的它们来满足我们复杂的需要。
大豆蛋白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但是它不能提供保健功能。也并不比喝豆浆、吃豆腐有更多的好处。我们倾向于认为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是好的。而对于现代工业则有抵触的心理。其实。按照科学指导进行的现代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吸收传统工艺中合理的部分。而改变不合理的部分。而很多不合理的部分,对于人们甚至是有害的。
可能会有很多人很失望,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个权威跳出来明确地说“能吃”还是“不能吃”。科学与江湖巫术的区别就在于,科学的结论不是依靠权威或者信念来支撑的,而是依靠科学实验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魔鬼经济学 豆瓣
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7.5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列维特
/
[美] 史蒂芬·都伯纳
译者:
刘祥亚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7
- 7
在这本书中,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
《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同时,作者也展示了千方百计搜集来的各种数据——学校的考试成绩、日本著名相扑手的秘密证据、房地产经纪人的买卖记录,甚至还有黑社会卧底的秘密日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巧妙分析,作者得出了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他将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将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同时,作者也展示了千方百计搜集来的各种数据——学校的考试成绩、日本著名相扑手的秘密证据、房地产经纪人的买卖记录,甚至还有黑社会卧底的秘密日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巧妙分析,作者得出了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他将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将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万物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8.3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
陈邕
接力出版社
2005
- 2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史帝夫·奧森
译者:
霍达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遺傳基因專家現在才開始解讀我們的DNA紀錄,但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有世人都是約十五萬年前生活在東非的一名婦女的苗裔。而且,DNA研究已經能夠追蹤現代人類走出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的足跡。
過去,各族裔不斷想知道彼此有無關連,基因研究現在証實,所有人類都彼此相連。無論是強盛的漢人、在各地殖民的歐洲人、散布全球猶太人還是獵羚羊的布希人,全部都是同一人類家庭的成員。
過去有些人認為,不同族群之間有根本的生物差異,他們相信不同族群之間的侵略性、宗性和發明能力不可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定和遺傳基因有關。但遺傳學研究証明事實不然,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太密切了,他們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別,文化差異並不來自我們的生物性,而與個人累積的經驗有關。
本書探索五個廣大區域的基因故事,包括非洲(含中東)、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以及人種高度融合的夏威夷,追蹤地區內的現代人類從最初出現到現在的歷史,也追蹤了語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同種族和民族。
過去,各族裔不斷想知道彼此有無關連,基因研究現在証實,所有人類都彼此相連。無論是強盛的漢人、在各地殖民的歐洲人、散布全球猶太人還是獵羚羊的布希人,全部都是同一人類家庭的成員。
過去有些人認為,不同族群之間有根本的生物差異,他們相信不同族群之間的侵略性、宗性和發明能力不可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定和遺傳基因有關。但遺傳學研究証明事實不然,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太密切了,他們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別,文化差異並不來自我們的生物性,而與個人累積的經驗有關。
本書探索五個廣大區域的基因故事,包括非洲(含中東)、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以及人種高度融合的夏威夷,追蹤地區內的現代人類從最初出現到現在的歷史,也追蹤了語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同種族和民族。
零的历史 豆瓣
作者:
(美)卡普兰
译者:
冯振杰
2005
- 2
如果“―”是一朵花,是一个人的抽象概念,那么“零”又意味着什么?
零是从“虚无”演变而来的符号,最早见于苏美尔文化。之后经过不断地变化,有时几乎消失,有时又在转变后再度受到重视。有些人认为它极其神圣,有些人则视之为恶魔。它戏弄希腊人,从他们的指间轻轻溜走,却又在印度文化中,以自然真实之姿出现。
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的零,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当时还有“危险的萨拉森魔法”之称,后来却成为不可或缺的符号。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零已跃居关键地位。
本书涉足数学、哲学、科学、文学等领域。作者将零的曲折身世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个通往无限的圆圈,堪称一部科学史的精心杰作。
零是从“虚无”演变而来的符号,最早见于苏美尔文化。之后经过不断地变化,有时几乎消失,有时又在转变后再度受到重视。有些人认为它极其神圣,有些人则视之为恶魔。它戏弄希腊人,从他们的指间轻轻溜走,却又在印度文化中,以自然真实之姿出现。
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的零,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当时还有“危险的萨拉森魔法”之称,后来却成为不可或缺的符号。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零已跃居关键地位。
本书涉足数学、哲学、科学、文学等领域。作者将零的曲折身世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个通往无限的圆圈,堪称一部科学史的精心杰作。
植物的欲望 豆瓣
The Botany of Desire
8.0 (9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王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中讲述了四种植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钤薯与人类之间的故事。迈克尔·波伦把它们分别代表人类的四种欲望:甘甜、美丽、陶醉和控制。这四种植物因为人类欲望,从而获得遗传上的成功。我认为这四种植物象征着人类追求幸福、美丽和权力,压制罪恶的欲望。人们从植物身上达成了欲望,而植物也从人类欲望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就如同一对舞者,缺少谁都无法完成一支动人的舞蹈。“将这些植物视为与我们的一种亲密互惠关系中的愿意合作者,意味着有所不同地看待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也视为其他物种的设计和欲望的对象。”
万有理论:宇宙的起源与归宿 豆瓣
作者:
[英] 史蒂芬·霍金
译者:
郑亦明
2004
- 1
这本书使你接近了这个境界。《万有理论》是霍金所作的由七次演进组成的系列讲座,他介绍了我们所知的宇宙历史,也许比以往更清晰、更简洁。这些演讲不令闪耀着霍金智慧的光华,而且体现出他特有的机智。谈到花费了他十几年时间的黑洞研究时,他说道:“这似乎有点像在煤窖里寻找黑猫。”
本书从人类关于宇宙的构想的历史谈起,从亚里士多德之判定地球是圆的,到2000多年后哈勃之发现宇宙在膨胀,包括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大爆炸)以及黑洞和时空的本质。末尾,他摆出了现代物理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将所有的局部理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万有理论”的问题。他声称,“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就会是人类理性的最终胜利”。
本书从人类关于宇宙的构想的历史谈起,从亚里士多德之判定地球是圆的,到2000多年后哈勃之发现宇宙在膨胀,包括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大爆炸)以及黑洞和时空的本质。末尾,他摆出了现代物理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将所有的局部理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万有理论”的问题。他声称,“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就会是人类理性的最终胜利”。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豆瓣
8.1 (78 个评分)
作者:
科学松鼠会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
本书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会网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罗永浩说,“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科学松鼠会’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趣,有时候甚至很酷”。
作者30人,其中17人为理工科博士或博士生,连文中的插图也出自理科博士之手。
作者30人,其中17人为理工科博士或博士生,连文中的插图也出自理科博士之手。
心理学与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9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甦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 10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9.1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 8
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杨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
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这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粮食生产从这些最早的中心向外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与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其他特点――如各大陆不同的面积、位置、甚至形状 ――有很大关系。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理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正是这样的一些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海去寻找贵金属和香料,结果却常常导致对土著人土地的入侵,并通过屠杀和带来的疾病大批消灭了土著居民。读者不太熟悉的类似的人口更替,在更早的时候便已在东南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主展开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这是一部富于惊人新发现的著作,即使是在向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时,也会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这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粮食生产从这些最早的中心向外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与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其他特点――如各大陆不同的面积、位置、甚至形状 ――有很大关系。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理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正是这样的一些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海去寻找贵金属和香料,结果却常常导致对土著人土地的入侵,并通过屠杀和带来的疾病大批消灭了土著居民。读者不太熟悉的类似的人口更替,在更早的时候便已在东南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主展开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这是一部富于惊人新发现的著作,即使是在向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时,也会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十万个为什么 豆瓣
9.2 (67 个评分)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2
1980年《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进行第三次大修订,推出第四版。这次大修订,肯定了初版本的特色,否定了“文革”版本,大体上保持第二版的规模和创作特色,仍是14分册,仍是保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风格。第四版仍为14个分册,包括数学1、物理2、化学2、动物2、植物2、地学1、天文1、气象1、医学2。自1980年4月起至1981年10月出齐。这一版除拨乱反正了第3版受“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影响的内容外,还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1990年初,又着手编辑10个分册的“续编本”,于1993年3月一次出齐,同前14个分册合在一起,至此,《十万个为什么》第四版共计24个分册,包括数学2、物理3、化学3、动物3、植物3、地学2、天文2、气?2、医学4。
1990年初,又着手编辑10个分册的“续编本”,于1993年3月一次出齐,同前14个分册合在一起,至此,《十万个为什么》第四版共计24个分册,包括数学2、物理3、化学3、动物3、植物3、地学2、天文2、气?2、医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