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
交往与空间 豆瓣 Goodreads
Livet mellem husene, udeaktiviteter og udemiljøer
9.1 (29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扬·盖尔 译者: 何人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10
《交往与空间》这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交往与空间》在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豆瓣
作者: 刘颂 刘滨谊 2011 -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书是结合当前城市绿地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及城乡绿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编著而成。全书包括十个章节,系统地论述了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的内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发展历程、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程序、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各类城市绿地规划的规划要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以及GPS、GIS、遥感等3S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用技术路线与方法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运用了当前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其中的实例部分加强了对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
园林树木学 豆瓣
作者: 陈有民(编) 中国林业 2004 - 9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园林树木学(园林专业用)》是园林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在进行园林(包括风景区)规划设计、绿化工程及园林的养护管理中,都必须具备园林树木学知识。《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园林树木学(园林专业用)》内容分为绪论、总论、各论三部分。绪论、总论着重于理论阐述,各论讲述全国各地习用及有发展前途的树种。各论中的树种,依其在园林中应用的情况,分别按重要树种、一般树种和次要树种进行繁简程度不同的讲述,在编写格局上有所不同,使读者一目了然。对一些有发展前途但又限于篇幅无法叙述的种类,只列于检索表中供参考而不再在正文中叙述。
花卉学 豆瓣
作者: 北京林业大学 1990 - 1
《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花卉学》是按照高等院校园林专业教学要求编写的。全书分绪论、总论和各论三部分。绪论介绍花卉的涵义、作用、我国的花卉资源、栽培简史、现况及国外花卉事业的发展概况。总论叙述花卉的种质资源、花卉的分类、生长发育、环境因子、栽培设备、繁殖栽培、应用和病虫害等。各论部分全面介绍各类花卉的形态特征、种类和品种、历史沿革、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和园林用途。
风景园林设计 豆瓣
作者: 王晓俊 江苏科技 2009 - 1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制图、平立南表示、透视和广义鸟瞰图画法、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法、园林设计要素、设计实例等。全书共有插图约500幅,其中不少为精美的钢笔徒手线条图。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诺曼·K·布思 译者: 曹礼昆 / 曹德鲲 译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 7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练、明确的图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理。译者忠于原著的构思和论证的逻辑性。充分地发挥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在翻译专业书籍方面的有利条件。
设计结合自然 豆瓣
作者: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译者: 芮经纬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教授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系主任。由于他在运用生态学原理处理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曾多次获得荣誉,包括1972年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专业奖章、1990年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及日本城市设计奖。
《设计结合自然》是麦克哈格的代表作,1971年获全美图书奖,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本书在很大意义上扩展了传统“规则”与“设计”的研究范围,将其提升至生态科学的高度,使这真正向着饮食多门综合性学科的方向发展。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从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侵害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 、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在我国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由“空间论”转向“环境论”,进而发展至“生态论”的今天,书中述解的许多理论观点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书中所介绍的环境规则与设计方法,依然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提供着鲜明的借鉴价值。本书对从事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学等学科学习与工作的人们是一本不可多得、历史弥新的参考书,同时,它也密切契合了当前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体动态,为我国实施和谐、生态、多元的城市环境设计与规划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平台。
生存的艺术 豆瓣
作者: 俞孔坚 2006 - 10
《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内容简介: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一人一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和监护的生存艺术,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产物和延续,它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无论在中国和世界上,长期以来都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有助于解决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
城市景观之路 豆瓣
作者: 俞孔坚,李迪华 2003 - 1
《城市景观之路》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城市景观之路》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在社会发展历史与国际视野里,以国际城市景观建设,特别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为鉴,直言目前盛行于大江南北的“城市化妆运动”乃是城市景观建设之误区,是在重蹈西方城市建设之覆辙,是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症,有必要唤起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注意。